肆奸植党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ì jiān zhí dǎng成语简拼:SJZD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肆奸植黨
成语解释
放肆胡为,培植党羽势力。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接龙
肆奸植党→党同妒异→异代之交→交口称赞→赞不绝口→口耳并重→重起炉灶→灶上扫除→除尘涤垢→垢面蓬头
成语造句
(1)成语「肆奸植党」好像和二十四史有关。
(2)打开练习本,第二页赫然是“肆奸植党”几个大字。
(3)芳芳写不出成语“肆奸植党”,因此期中考试仅98分。
(4)开开不会写成语“肆奸植党”的最后一个字。
(5)罗阳义和中学的仉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肆奸植党”。
(6)鄞叔叔给盈盈和小朋友讲解了“肆奸植党”的成语典故。
成语出处
《明史·冯恩传》:『宗铠与同官孙应奎复言,鋐肆奸植党,擅主威福,巧庇龙等,上格明诏,下负公论,且纵二子为奸利。』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肆肆:sì 1、<动>陈列;陈设。陶渊明《杂诗》:『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2、<名>手工作坊。《论语·子张》:『百工居肆以成其事。』3、<名>商店;店铺。《训俭示康》:『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4、<名>集市;街市。《马伶传》:『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5、<动>放肆;放纵;任意。《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参之庄老以肆其端。』6、<动>伸展;扩展。《左传·僖公三年》:『(晋)又欲肆其西封。』
奸奸:jiān 1、<形>邪恶;狡诈的。《教战守策》:『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敌,则固已知彼其奸谋而折其骄气。』2、<名>邪恶伪诈的人或事。《出师表》:『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植植:zhí 1、<动>栽种。《孔雀东南飞》:『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2、<动>竖立;树立。《游黄山记》:『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童区寄传》:『一人卧,植刃道上。』3、<动>倚着。《归去来兮辞》:『或植杖而耘耔。』4、<形>直立的;陡立的。《雁荡山》:『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5、<名>植物。《察变》:『知动植庶品,率皆递有变迁。』6、<名>关闭门户用的直木。《墨子·非儒》:『季孙与邑人争门关,决植。』7、<名>古代军队中督办工事的将官。《左传·宣公二年》:『华元为值,巡功植。』
党党:dǎng 1、<名>古代的社会基层组织,五百家为一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常『乡党』连用。《赤壁之战》:『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论语·雍也》:『以与尔邻里乡党乎?』2、<名>亲族。《列子·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3、<名>集团。《张衡传》:『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五人墓碑记》:『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4、<名>朋辈;同伙;同党。《狱中杂记》:『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人索财物。』[又] <动>勾结;结伙。《中山狼传》:『(狼)性贪而狠,党豺为虐。』5、<动>偏私;偏袒。《墨子·尚贤》:『不党父兄,不偏富贵。』6、<名>政党。《〈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吾党菁华,付之一炬。』7、<形>通『谠』。美;善;正直。《荀子·非相》:『博而党正(知识广博,直言公正)。』8、<姓>tǎng 1、<副>通『倘』。偶或;倘使。《荀子·天论》:『怪星之党见。』《汉书·伍被传》:『党可以徼幸。』[注] 在古代,『党』和『黨』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上述义项除作姓解时,都可写作『黨』。现在『黨』简化为『党』。[党人] (1)政治结为朋党的人。(2)同乡之人。[党言] 善言,正直之言。
肆肆:《未集中·聿字部》《玉篇》《广韵》《集韵》《类篇》《韵会》息利切《正韵》悉渍切,□音四。《说文》极陈也。《尔雅·释言》肆,力也。〈疏〉极力也。《左传·昭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注〉肆,极也。《周语》薮泽肆既。〈注〉肆,极也。既,尽也。又《玉篇》放也,恣也。《易·系辞》其事肆而隐。〈疏〉其辞放肆显露,而所论义理深而幽隐也。《左传·昭三十二年》伯父若肆大惠,复二文之业,弛周室之忧。〈注〉肆,展放也。《礼·表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注〉肆,犹放恣也。又遂也。《书·舜典》肆类于上帝。〈传〉肆,遂也。又次也。《诗·小雅·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笺》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疏〉谓止舍处也。天有十二次,日月所止舍也。舍即肆也。在天为次,在地为辰,每辰为肆,是正其肆舍有七也。又陈也,列也。《书·牧誓》昬弃厥肆祀弗答。〈传〉昏,乱也。肆,陈也。《诗·大雅》肆筵设席。〈注〉肆者,陈设之意。又《古今注》肆,所以陈货鬻之物也。《周礼·地官·司市》掌以陈肆辨物而平市。〈注〉肆,谓陈物处。《前汉·□法志》开市肆以通之。〈注〉师古曰:肆,列也。又《韵会》既□,陈尸曰肆。《礼·月令》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注〉肆,谓死□暴尸也。《周礼·秋官·掌囚》凡杀人者,踣诸市,肆之三日。又《尔雅·释诂》肆,故也。〈疏〉肆之为故,语更端辞也。〈又〉肆,今也。〈注〉肆既为故,又为今,此义相反而兼通者。《书·大禹谟》肆予以尔衆[音zhòng]士,奉辞代罪。〈传〉肆,故也。《诗·大雅》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传〉肆,故今也。又《博雅》伸也。《左传·僖三十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注〉肆,申也。又《小尔雅》余也。又缓也。《书·舜典》眚灾肆赦。〈传〉肆,缓也,过而有害,当缓赦之。《左传·庄二十二年》肆大眚。〈疏〉肆,缓也。◎按公羊传注:肆,跌也,过度也。谷梁传注:肆,失也。三传异义。又《玉篇》量也。又大也。《书·梓材》越厥疆土,于先王肆。〈传〉能远拓其界壤,则于先王之道遂大。又长也。《诗·大雅》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传〉肆,长也。又弃也。《扬雄·长杨赋》故平不肆险。安不忘危也。〈注〉服虔曰:肆,弃也。又《小尔雅》突也。《诗·大雅》是伐是肆。〈传〉肆,疾也。〈笺〉肆犯突也。〈疏〉肆为犯突,言犯师而冲突之。《左传·文十二年》若使轻者,肆焉其可。〈注〉肆,暂往而退也。又《周礼·春官·小胥》凡县钟磬,半为堵,全为肆。〈注〉编县之,二十六枚在一虡,谓之堵。钟一堵,磬一堵,谓之肆。《左传·襄十一年》歌钟二肆。〈注〉肆,列也。县钟十六为一肆。二肆,三十六枚。又官名。《周礼·地官》肆长各掌其肆之政令。又姓。《何氏姓苑》有渔阳太守肆敏。又祭名。《史记·周本纪》肆祀不答。又《集韵》息七切,音悉。放也。又《韵会》羊至切。与肄同。《五音集韵》习也,嫩条也。《礼·玉藻》肆束及带,勤者有事则收之,走则拥之。〈注〉肆,读为肄。肄,余也。《释文》肆,音肄。又音陔。《礼·礼器》其出也,肆夏而送之,盖重礼也。〈注〉肆夏,当为陔夏。《释文》肆,依注作陔,古来切。又《集韵》他正切,音逖。解也。《礼·郊特牲》腥肆爓腍祭。〈注〉治肉曰肆。〈疏〉肆,剔也。《释文》肆,敕正切。《周礼·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注〉郑司农云,肆,陈骨体也。士丧礼曰:肆解去蹄。《贾疏》羞,进也。肆,解也。谓於俎上进所解牲体於神座前。《释文》肆,他正切。考证:(《易·系辞》其事肆而应。)谨照原文应改隐。(《周礼·天官·司市》掌以陈肆辨物。)谨照原书天官改地官。照原文辨物下增而平市三字。(《周礼·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释文》羞,进也。)谨按羞进也,句出贾疏非释文,今据改为贾疏。
奸奸:《丑集下·女字部》《广韵》古颜切《集韵》《韵会》《正韵》居颜切,□音菅。《说文》私也。一曰诈也,淫也。《书·舜典》□贼奸宄。〈注〉劫人曰□,杀人曰贼,在外曰奸,在内曰宄。《礼·乐记》政以一其行,□以防其奸。《管子·君臣篇》止诈拘奸,厚国之道也。《张衡·西京赋》禁御不若,以知神奸。魑魅罔两,莫能逢旃。删天韵本通。《字汇》叶音坚,非。又高丽用中国书,独以奸为好字,好为奸字。见《正字通》。考证:(《礼·学记》政以一其行,□以防其奸。)谨照原书学记改乐记。
植植:《辰集中·木字部》《唐韵》常职切《集韵》《韵会》《正韵》丞职切,□音殖。《说文》户植也。《尔雅·释宫》植谓之传,传谓之突。〈疏〉植谓户之维持鏁者也,植木为之。又名传。亦名突。又《玉篇》根生之属曰植。《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一山林,其植物宜皁物。二川泽,其植物宜膏物。三丘陵,其植物宜核物。四坟衍,其植物宜荚物。五原隰,其植物宜丛物。〈注〉谓栎、杨、柳、李、梅、王棘、萑苇之属。又树立也。《左传·襄三十年》郑子产曰:□亡国也,其君弱植。《正义》草木为植,物植为树,君志弱不树立也。《周礼·地官》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植虞旗于中。又《集韵》《类篇》□逐力切,音直。立也。《诗·商颂》植我鼗鼓。又《唐韵》《集韵》《韵会》□直吏切,音致。《博雅》槌也。又《韵会》种也。又悬蚕薄柱。《礼·月令》季春具曲植。又枝干之属曰植。《周礼·大司马》大役与虑事,属其植。〈注〉植筑城桢也。又将领主帅监作者谓之植。《左传·宣二年》宋华元为植巡功。又倚也。《论语》植其杖而芸。又通置。《书·金縢》植璧秉珪。又《集韵》时吏切,音侍。《贾谊·吊屈原文》方正倒植。又《正韵》直意切。义同。考证:(《尔雅·释宫》植谓之傅,傅谓之突。〈疏〉植谓户之维持鏁者也,植木为之。又名傅。亦名突。)谨照原文三傅字□改为传字。(《左传·襄三十一年》子产曰。)谨照原文三十一年改三十年。子产上增郑字。
党党:《子集下·儿字部》《集韵》《韵会》□底朗切,音党。《韵府羣玉》夏后氏之后。秦有将军党耐虎。唐有党芬,党进。(党)《唐韵》多朗切《集韵》底朗切《正韵》多曩切,□音谠。《说文》不鲜也。又《周礼·地官·大司徒》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为族,五族为党。《释名》五百家为党。党,长也。一聚之所尊长也。又朋也,辈也。《荀子·强国篇》不比周,不朋党。又助也。相助匿非曰党。《论语》君子不党。又偏也。《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又比也。《荀子·非相篇》顺礼义,党学者。〈注〉党,亲比也。又频也。《荀子·天论篇》怪星之党见。又知也。《扬子·方言》党,皢,哲,知也。楚谓之党,或曰皢,齐宋之间谓之哲。《郭注》党,朗也。解悟貌。又《广韵》美也。《广雅》党,善也。又所也,时也。《公羊传·文十三年》往党。〈注〉党,所也。所犹时,齐人语也。《左传·哀五年》莱人之歌曰:师乎,师乎,何党之乎。〈注〉党,所也。又《玉篇》接也。又《广韵》累也。又地名。《前汉·地理志》秦置上党郡,属幷[同并]州,古上党关。又《集韵》止两切,音掌。姓也。《左传·庄三十二年》公筑台,临党氏。〈注〉党氏,鲁大夫。《释文》党,音掌。又《哀十一年》季孙使从於朝,俟於党氏之沟。〈注〉党氏沟,朝中地名。又《集韵》坦朗切《正韵》他曩切。□与傥同。兾也。《前汉·董仲舒传》党可得见乎。又《五被传》党可以徼幸。《师古注》党,读曰傥。又与谠同。《荀子·非相篇》博而党正。〈注〉谓直言也。亦作□。(党)考证:(《周礼·地官·闾胥疏》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闾为族)谨按闾胥疏无此语,查系大司徒文。谨照原文闾胥疏改大司徒。五闾为族改四为族。(《荀子·非相篇》实博而党正。)谨按原文文而致实,博而党正,□以四字为句不得连引实字。谨省实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