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代之交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ì dài zhī jiāo成语简拼:YDZJ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異代之交
成语解释
异代:不同的时代。不同时代的人们之间的交往。指精神上与前人做朋友。
成语接龙
异代之交→交口称赞→赞不绝口→口耳并重→重起炉灶→灶上扫除→除尘涤垢→垢面蓬头→头皮发麻→麻姑献寿
成语造句
(1)城东乡初级中学的隽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异代之交”。
(2)打开笔记本,第二页上写着“异代之交”几个大字。
(3)牛牛写不出成语“异代之交”,所以单元测试只考了99分。
(4)小婧不会写成语“异代之交”的最后一个字。
(5)芯如哥哥给贺男和育瑛讲解了“异代之交”的故事。
成语出处
《南史·萧允传》:『行经延陵季子庙,设苹藻之荐,托异代之交,为诗以叙意,辞理清典。』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异异:yì 1、<动>分;分开。《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2、<形>差别;不同。《寡人之于国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3、<形>奇特。《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又] <形意动>以……为异。《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4、<形>特殊。《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形>优异;杰出。《促织》:『无何,宰以卓异闻。』6、<形>别的;另外的。《某藷疏序》:『欲以树艺佐其急,且备异日也。』7、<名>奇特的东西;特殊的本领;特别或意外的事。《训俭示康》:『果、肴非远方珍异。』《促织》:『成述其异。』[异端] 不符合正统思想的教义、主张或言论。[异日] (1)他日;将来。(2)以往、从前。
代代:dài 1、<动>代替;取代。《谏太宗十思疏》:『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动>交替;轮流。《左忠毅公逸事》:『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3、<名>朝代。《活板》:『五代时始印五经。』4、<名>世代;父子相传。王维《王右丞集·李陵咏》:『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辨] 世,代。上古时父子相继为一世,『代』则指朝代,如『三代』指三个朝代,不指三代人,而『三世』则指祖孙三代人。唐太宗李世民避讳『世』字,从此,『世』的这个意义便被『代』字所取代。[代耕] 官吏以俸禄代替耕作,所以称为官受禄为『代耕』。陶渊明《杂诗》:『代本非望,所业在田桑。』[代庖] 代替厨人做饭,比喻代做他人分内的事。刘安《淮南子·主术训》:『人主逾劳,人臣逾逸,是犹代宰剥牲而为大匠斫也。』
之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交交:jiāo 1、<动>交叉;交错。《鸿门宴》:『交戟之士欲止不内。』2、<副>交互;交相。《与朱元思书》:『疏条交映。』3、<动>交换;互换。《左传·隐公三年》:『故周郑交质。』4、<动>交接;交合。《促织》:『自昏达曙,目不交睫。』5、<动>结交;交往。《赵威后问齐使》:『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6、<名>交情;交谊。《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刭之交。』7、<名>同盟;盟约。《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过秦论》:『合从缔交,相与为一。』8、<名>时间或空间的交接处。《左传·僖公五年》:『其九月十月之交乎?』9、<动>接受。《水浒传》:『一手交钱,一手交货。』10、<副>全;都。《报刘一丈书》:『闻者亦心计交赞之。』11、<名>交州的省称。《孔雀东南飞》:『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交和] (1)互相和好,和合。(2)两军对垒。[交交] (1)象声词,鸟鸣声。(2)鸟飞来飞去的样子。(3)交加错杂的样子。[交通] (1)空间上的彼此通达。(2)交往;交游。(3)暗中勾结。(4)情感上的沟通交流。[交游] (1)交际;交往。(2)有交往的朋友。[交子] 宋代发行的纸币。这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异异:《寅集下·廾字部》《广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之切,□音怡。《广韵》已也。《书·尧典》异哉,试可乃已。〈传〉异,已也,退也。言余人尽巳,惟鲧可试,无成乃退。《正义》异声近巳,巳训止,是停住之意,故为退也。又《集韵》发叹也。又《唐韵》《集韵》《韵会》羊吏切《正韵》以智切,□怡去声。《说文》举也。又《广韵》退也。又与异通。《列子·杨朱篇》何以异哉。(异)(古文)《唐韵》《集韵》《韵会》羊吏切《正韵》以智切,□移去声。《说文》分也,从廾从□。□予也。《博雅》异分也。《史记·商君传》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又不同也。《书·旅獒》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礼·儒行》同弗与异弗非也。〈疏〉谓彼人与己之疏异,所为是善,则不非毁之也。又怪也。《释名》异者,异於常也。《左传·昭二十六年》据有异焉。〈注〉异犹怪也。《史记·屈贾传》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又奇也。《周礼·地官·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注〉珍异,四时食物。《史记·仲尼弟子传》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又违也。又姓。唐异牟寻归唐,册封南诏王,今白水蛮有此姓。又异,翘草名。《尔雅·释草》连异翘。又无名异药名,主治金创折伤。又《韵补》叶延知切,音怡。《诗·邶风》洵美且异。叶下贻。又叶弋质切,音逸。《诗·小雅》亦只以异。《朱注》逸织反。《无名氏乐德歌》所见奇异,叶甘美酒食。(异)考证:(《周礼·地官·质人》赏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谨照原文赏改掌。
代代:《子集中·人字部》《唐韵》徒耐切《集韵》《韵会》待戴切《正韵》度耐切,□音岱。更也,替也。《书·臯陶谟》天工人其代之。《庄子·逍遥游》许由曰: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俎而代之。又世也。《家语》古之王者,易代攺号,取法五行。又不还曰代。又国名。赵之先有代国。《前汉·地理志》代郡亳丘有五原关。《应劭曰》古代国。又州名。汉代郡属幽州,魏攺为州。又姓。周代举,明代贤。又《方书》脉□有代。《史记·仓公传》齐侍御史成病头痛。脉法曰:代则络脉有过,其代绝而脉贲者,病得之酒且内。王叔和曰:来数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代。又叶徒帝切,音地。《楚辞·九章》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愿□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又叶汤的切,音剔。《扬子·太□经》将军入虚,莫之得也。出险登丘,莫之代也。
之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交交:《子集上·亠字部》《广韵》古肴切《集韵》《韵会》《正韵》居肴切,□音郊。《小尔雅》俱也。《广韵》共也,合也。《易·泰卦》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又友也。《易·系辞》上交不谄,下交不凟。《礼·郊特牲》为人臣者无外交,不敢贰君也。又交交,鸟飞貌。《诗·秦风》交交黄鸟。又交加,参错也。《前汉·刘向传》章交公车。又州名,南越地,汉置交州。《书·尧典》申命羲叔宅南交。《蔡传》南交,南方交趾地。又衣领也。《扬子·方言》衿谓之交。又同蛟。《前汉·高帝纪》则见交龙於上。《史记》作蛟。又同鵁。《司马相如·上林赋》交精旋目。即鵁鶄。考证:(《扬子·方言》衿之谓交。)谨照原文改衿谓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