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ì miàn bā fāng
成语注音:ㄙㄧˋ ㄇㄧㄢˋ ㄅㄚ ㄈㄤ
成语简拼:SMBF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四靣八方
成语英文:right and left成语日文四方八方,八方(はっぽう)成语法文de tous cǒtés成语德文alle Himmelsrichtungen
成语解释
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成语辨析]
四面八方和『五湖四海』;都有『全国各地』的意思。但四面八方是陈述性的;偏重指四周有限的地方;『五湖四海』是比喻性的;偏重指世界各地。二者有时不能通用。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范围广
近义词
大街小巷、街头巷尾、五湖四海、五洲四海、山南海北、天南海北、四方八面
反义词
一步之遥
成语接龙
1、四面八方→方寸万重→重金袭汤→汤去三面→面无人色→色衰爱弛→弛魂宕魄→魄消魂散→散阵投巢→巢林一枝→枝分缕解→解骖[音cān]推食→食方于前→前因后果→果行育德→德高望重→重规累矩→矩步方行→行远自迩→迩安远至→至圣至明→明来暗往→往蹇来连→连绵不断→断章取意
2、四面八方→方寸已乱→乱臣贼子→子虚乌有→有所作为→为万安计→计出万死→死不旋踵→踵足相接→接踵而来→来者不善→善门难开→开基创业→业峻鸿绩→绩学之士→士农工商→商彝夏鼎→鼎足之势→势合形离→离本依末→末路穷途→途途是道→道不举遗→遗篇坠款→款曲周至
3、四面八方→方领矩步→步步高升→升山采珠→珠窗网户→户限为穿→穿凿附会→会者不忙→忙中有失→失张冒势→势成骑虎→虎步龙行→行合趋同→同声共气→气谊相投→投梭之拒→拒虎进狼→狼心狗行→行步如飞→飞黄腾达→达士通人→人穷智短→短刀直入→入门问讳→讳疾忌医
4、四面八方→方头不劣→劣迹昭着→着书立说→说白道黑→黑更半夜→夜行被绣→绣口锦心→心急如火→火烛小心→心醉神迷→迷离惝恍→恍恍荡荡→荡然无存→存而不论→论功封赏→赏不当功→功行圆满→满脸春色→色胆包天→天府之国→国富兵强→强死强活→活天冤枉→枉道事人
5、四面八方→方外之人→人百其身→身败名裂→裂土分茅→茅茨不翦→翦发待宾→宾至如归→归根结底→底死谩生→生生世世→世掌丝纶→纶巾羽扇→扇风点火→火尽薪传→传爵袭紫→紫气东来→来踪去路→路无拾遗→遗风旧俗→俗下文字→字顺文从→从井救人→人微言轻→轻怜重惜
成语示例
(1)你们瞧见了,然后连皮带骨,一概都化成一股灰,再化一股烟,一阵大风,吹的四面八方,都登时散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2)…拦我去路!』即挺手中枪,左五右六,撒花盖顶,四面八方一阵乱挑,把一群醉猫杀的尿屎遍地,四散奔逃。不觉…——清·李汝珍《镜花缘》
(3)…聚到一起又完全变成另一种样子。临近三官庙,从四面八方通三官庙的大道小路上,人群汇成一股股黑压压的洪流…——当代·陈忠实《白鹿原》
(4)…天从川原上下背着棉花包前来轧花的人,也带来了四面八方各个村庄的动静,白嘉轩充分预感到了愈逼愈近的混乱…——当代·陈忠实《白鹿原》
(5)…征。——当代·陈忠实《白鹿原》
(6)…人老人和娃娃,一片褴褛的衣裤构成混浊的洪水,四面八方仍然源源不断涌动着人流朝这里汇入。孝文刚刚进入时…——当代·陈忠实《白鹿原》
(7)…着『俺爸跟我好,我跟俺爸好』的话,引得那些从四面八方赶集来的男人哄笑不止。她从街道上张张扬扬走过去…——当代·陈忠实《白鹿原》
(8)…也不知他往别处去了,还是藏起来。这才着了忙,四面八方去寻起来,哪里有个影子?便是齐明如也不见了。亏空…——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9)…』伯芬点点头。肖臣辞了出来,赶忙赶回南京去,四面八方的打听,却被他打听了十来起,某人署某缺,费用若干…——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0)…多说了。一面叫人洗。那里禁得黄豆般大的雨点,四面八方打过来,如何洗得干净,只好由他。等赶到南京时,天…——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1)…谁放你也!』那老牛心惊胆战,悔之不及。见那四面八方都是佛兵天将,真个似罗网高张,不能脱命。正在仓惶…——明·吴承恩《西游记》
(12)…令之声不绝,黑暗中火把和孔明灯上的灯光之火,四面八方聚将拢来。太后眼见如再不走,稍迟片刻,便难以脱身…——当代·金庸《鹿鼎记》
(13)…都是全神贯注。众侍卫合围之势一成,一声低哨,四面八方涌将出来,三四人服侍一个,将四名太监掀翻在地。这…——当代·金庸《鹿鼎记》
(14)…能跟皇帝说。便在此时,南方传来几声锣响,跟着四面八方都响起了锣声,那是宫中失火或是有警的紧急讯号,全…——当代·金庸《鹿鼎记》
(15)…厅却实在巨大,一见之下,不由得肃然生敬。——当代·金庸《鹿鼎记》
(16)…怎么?』张康年道:『火警一起,平西王府家将便四面八方跳墙进来,显是早就有备。他们口中大叫救火,却到各…——当代·金庸《鹿鼎记》
(17)…遍掘陷坑,布满绊马索。弓箭手、钩镰枪手守住了四面八方,要将山上人众个个擒拿活捉,不让走脱了一个。四将…——当代·金庸《鹿鼎记》
(18)…陈近南道:『这恶贼害了吴大哥,我们立传快讯,四面八方的追了下来。』…——当代·金庸《鹿鼎记》
(19)…脚。公主痛得大叫起来。只听得马蹄声响,顷刻间四面八方都是,不知有多少官兵已将农舍团团围住。——当代·金庸《鹿鼎记》
成语造句
(1)把一块小石头扔进平静的水中,我们看到一圈圈的涟漪向四面八方扩散。
(2)从这他们由发达的道路网奔向四面八方,火车,地铁,道路,停车场,道路网的触角遍及这个地区。
(3)大火在干燥的天气下正向四面八方蔓延。
(4)但是,它们也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移民的共同问题。
(5)但是一旦冰山褪去,冻土消融,那么强风、海浪、淡水洋流将从四面八方袭击岛屿,使岛屿相对于在其他自然环境中,变得更圆更小。
(6)但最后,当我指出他不过是一个糟糕的语言习惯的时候,巨大的爆炸发生了,空气从四面八方冲进来,那令人厌恶的形状消失了。
(7)而且光亮会洒向四面八方。
(8)各种主张从四面八方包围着你。
(9)惊慌的人群向四面八方逃去。
(10)渴望参加探险队的年轻人的申请书从四面八方纷纷而来。
(11)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四面八方”几个大字。
(12)路路写不出成语“四面八方”的拼音。
(13)难以想象的巨大恒星间或爆炸,向四面八方发射着一股股放射性气流,力量如此强大,以至任何附近的行星天体都在瞬间化为灰烬。
(14)然而,从广场四面八方向外走去,你会发现自己走进了一个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
(15)如你想象的那样,消息传得十分快,社区里的孩子们从四面八方跑过来了。
(16)沙梁初级中学的凭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四面八方”。
(17)无噪音的电动摩托车已在大规模地取代自行车,他们沿人行道迅速前进,从四面八方迅速临近但却毫无警告。
(18)小昂不会写成语“四面八方”的最后一个字。
(19)雅文叔叔给昕柠和熙曦讲了“四面八方”的历史故事。
(20)在那里,数百只对于世界比较有经验的蜜蜂就往四面八方飞去,寻找合适的树洞。
(21)在现代社会,我们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大量事情要做。
成语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忽遇四面八方怎么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八方八方:[bāfāng] 东、西、南、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个方向。
四面四面:东、南、西、北,泛指周围:四面环水;四面八方。
四四:[sì] (1)[乐] 工尺谱中音名之一。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大吕、大簇用四字。――《宋史·乐志十七》。(2)古代一车四马称『驷』。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韩非子》;一言而非,四马不能追,一言不急,四马不能及。――《说苑·谈丛》。
面面:miàn 1、<名>脸。《彭祖面长》:『不敢笑陛下,实笑彭祖面长。』2、<动>面向;面对着。《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3、<副>当面。《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名>方位;方面。《垓下之战》:『闻汉军四面皆楚歌。』5、<名>平面;表面。《活板》:『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6、<量>《宋书·何承天传》:『上又赐银筝一面。』[面壁] (1)面对墙壁静坐,常表示不介意或无所用心。(2)佛教指修行。[面墙] 喻不学,如面向墙面而一无所见。[面首] 本指壮美的男子,引申为妇人的男妾、男宠。
八八:[bā] (1)七加一的和。八,数也。――《玉篇》;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地理以八制。――《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八者,维纲也。――《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左传·襄公九年》;八眉者,如八字。――《尚书大传》;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八音克谐。――《书·舜典》;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八世。――《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又如: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的质材所制);八拜(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2)常表次第,即第八。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又如:八世;八年。
方方:fāng 1、<名>两船相并,也指并排竹木做成的筏。《诗经·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2、<名>方形,与『圆』相对。《促织》:『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颈。』3、<形>正直。《屈原列传》:『方正之不容也。』4、<名>方向;方位。《赤壁赋》:『不知东方之既白。』5、<名>区域;地方。《<论语>六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6、<名>方圆;周围。《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7、<动>比拟;相比。《察变》:『则三古以还年代方之,犹瀼渴之水。』8、<名>方法;计策。《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9、<道理;礼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比及三年,可使有勇,旦知方也。』《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0、<名>药方;单方。《林黛玉进贾府》:『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11、<介>当;在。《伶官传序》:『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12、<副>才;刚刚。《雁荡山》:『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13、<副>正;正在。《荆轲刺秦王》:『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14、<副>将要;就要。《涉汇》:『吾方高驰而不欧。』15、<动>纵横;方圆。《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之地方千里。』[方技] 指医、卜、星、相之术.[方士] 方术之士,指古代从事仙、炼丹等迷信活动的人。[方夏] 中国。[方舆] 1.指地,古代以为天圆地方,又有天为盖。2.指天下。
四四:《丑集上·囗字部》《唐韵》《集韵》□息利切,音泗。《说文》囗,四方也。八,别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又《玉篇》阴数次三也。《正韵》倍二为四。《易·系辞》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又〉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姓。《正字通》宋有四象,庆元间知汀州府。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变四作肆,防诈伪□易,非四之本义也。又《集韵》息七切,音悉。关中谓四数为悉。○按《正字通》云平声音司,引《乐谱》四五读司乌,不知此特口变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误。
面面:《戌集中·面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弥箭切,音偭。《说文》本作□,颜前也。从□,象人面形。《书·益稷》汝无面从,退有后言。又见也。《礼·曲礼》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注〉反言面者,从外来,宜知亲之颜色安否。《仪礼·聘礼》□者出请事,賔面如觌币。〈注〉面,亦见也。《周礼·秋官·司仪》私面。〈注〉私觌也。又向也。《书·周官》不学墙面。〈疏〉人而不学,如面向墙。《礼·曲礼》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又《玉藻》唯君面尊。〈注〉面,犹乡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面朝后市。又《广韵》前也。《仪礼·士冠礼》覆之面叶。〈注〉面,前也。又《韵会》方面,当四方之一面也。《书·顾命》大辂在賔阶面,缀辂在阼阶面。《周礼·冬官考工记》或审曲面势。〈注〉审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势之宜。《史记·留侯世家》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又《韵会》相背曰面。《史记·项羽纪》马童面之。〈注〉如淳曰:面,不正视也。《前汉·项羽传注》师古曰:如淳说非也。面谓背之,不面向也。面缚亦谓反背而缚之,杜元凯以为但见其面,非也。又《前汉·张敞传》自以便面拊马。〈注〉师古曰:便面,扇之类也。亦曰屛面。考证:(《说文》本作□,颜前也。从自)谨照原文自改□。
八八:《子集下·八字部》《唐韵》博拔切《集韵》《韵会》《正韵》布拔切,□音捌。《说文》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徐曰》数之八,两两相背,是别也。少阴数,木数也。《玉篇》数也。又《集韵》补内切,音背。《赵古则六书本义》八,音背,分异也,象分开相八形,转为布拔切,少阴数也。又《韵补》叶笔别切,音□。《张衡·舞赋》声变谐集,应激成节。度终复位,以授二八。又《韵补》叶必益切,音璧。《张衡·西京赋》叉簇之所搀捔,徒搏之所撞□。白日未及移□,巳猕其什七八。又八八。《通雅》八八,外国语称巴巴。《唐书·李怀光传》德宗,以怀光外孙燕八八为后。考证:(《张衡·西京赋》叉簇之所搀捔,徒博之所撞□。)谨照原文徒博改徒搏。
方方:《卯集下·方字部》《唐韵》府良切《集韵》《韵会》分房切,□音芳。《说文》倂船也。象两舟省总头形。或从水作汸。《诗·周南》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传〉方,泭也。《释文》小筏曰泭。《尔雅·释水》大夫方舟。〈注〉倂两船。《史记·郦食其传》方船而下。〈注〉谓□船也。又《易·坤卦》六二直方大。〈注〉地体安静,是其方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圜者中规,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训》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圆者主明。又《易·观卦》君子以省方观民设敎。〈疏〉省视万方。《诗·大雅》监观四方。《周礼·天官·冢宰》辨方正位。〈注〉别四方。《释文》视日景,以别东西南北四方,使有分别也。《礼·内则》敎之数与方名。〈注〉方名,如东西也。又《易·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疏〉各居其方,皆得安其所。《诗·大雅》万邦之方,下民之王。〈笺〉方,犹向也。〈疏〉诸言方者,皆谓居在他所,人向望之,故云:方,犹向也。又道也。《易·恒卦》君子以立不易方。〈注〉方,犹道也。《礼·乐记》乐行而民乡方。〈注〉方,犹道也。又《易·复卦》后不省方。〈注〉方,犹事。〈疏〉不省视其方事也。又术也,法也。《易·系辞》方以类聚。〈疏〉方谓法术性行。《左传·昭二十九年》官修其方。〈注〉方,法术。又放也。《书·尧典》方命圯族。《释文》方,放也。又有之也。《诗·召南》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传〉方,有之也。又今也。《诗·秦风》方何为期。〈笺〉方今以何时为还期。《庄子·天地篇》方且本身而异形。〈注〉凡言方且者,言方将有所为也。又谷始生未实也。《诗·小雅》既方既皁。〈笺〉方,房也。谓孚甲始生而未合时也。又倂也。《仪礼·乡射礼》不方足。〈注〉方,犹倂也。又旁出也。《仪礼·大射礼》左右曰方。〈注〉方,旁出也。又板也。《仪礼·聘礼》不及百名,书於方。〈注〉方,板也。《礼·中庸》布在方策。〈注〉方,板也。策,□也。又常也。《礼·檀弓》左右就养无方。〈注〉方,犹常也。又文也。《礼·乐记》变成方谓之音。〈注〉方,犹文章也。又义之宜也。《左传·隐三年》臣闻爱子,敎之以义方。又《闵二年》授方任能。〈注〉方百事之宜也。又比方也。《论语》子贡方人。《何晏注》比方人也。又《博雅》方,大也,正也。又祭名。《诗·小雅》以社以方。〈传〉迎四方气於郊也。又地名。《诗·小雅》侵镐及方。〈注〉镐,方,皆北方地名。又姓。《诗·小雅》方叔涖止。〈传〉方叔,卿士也。又官名。《周礼·夏官·司马》职方氏,土方氏,怀方氏,合方氏,训方氏,形方氏。《前汉·朱云传注》尚方,少府之属官也,作供御器物。又医方。《史记·扁鹊传》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前汉·郊祀志》少君者,故深泽侯人主方。〈注〉侯家人主方药也。又《广韵》《集韵》□符方切,音房。方与,县名。《前汉·高帝纪》沛公攻胡陵方与。〈注〉音房预,属山阳郡。又《集韵》蒲光切,音旁。彷或作方。《前汉·扬雄传》方皇於西清。〈注〉方皇,犹彷徨也。又文纺切。蝄[音wǎng]或作方。《周礼·夏官·方相氏》敺[音qū]方良。〈注〉方良,罔两也。木石之怪夔罔两。《张衡·东京赋》脑方良。〈注〉方良,草泽之神也。○按《说文》作蝄[音wǎng]蜽。又《集韵》甫两切,音仿。效也。又《韵补》叶肤容切《道藏·左夫人歌》腾跃云景辕,浮观霞上空。霄軿纵横舞,紫盖记灵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