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ì tǐ bù qín成语正音不,不能读作『bú』。
成语简拼:STBQ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四軆不勤成语辨形体,不能写作『休』。
成语解释
四肢不劳动,形容脱离劳动。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脱离劳动
近义词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反义词
孜孜不倦、不辞辛劳
成语接龙
1、四体不勤→勤能补拙→拙嘴笨舌→舌敝唇焦→焦唇干肺→肺腑之言→言发祸随→随波逐尘→尘羹涂饭→饭囊衣架→架海金梁→梁孟相敬→敬姜犹绩→绩学之士→士饱马腾→腾焰飞芒→芒芒苦海→海市蜃楼→楼船箫鼓→鼓乐齐鸣→鸣锣开道→道德文章→章句之徒→徒劳往返→返璞归真
2、四体不勤→勤能补拙→拙嘴笨舌→舌剑唇枪→枪林刀树→树大根深→深根宁极→极恶穷凶→凶年饥岁→岁月如流
成语示例
(1)你也该学一学人家眉妹子,不应四体不勤,好逸恶劳。▼刘绍棠《瓜棚柳巷》
成语造句
(1)伯奶奶给她的外甥女和小孙女讲述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历史故事。
(2)成成写不出成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拼音。
(3)练习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几个大字。
(4)坪地镇中学的孙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5)我们新时代的青年绝不能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
(6)小安不会写成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最后一个字。
(7)河口乡中学的金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四体不勤”。
(8)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四体不勤”几个大字。
(9)闫奶奶给她的小孙囡和外甥囡介绍了“四体不勤”的故事。
(10)后生可畏啊,当初老夫如你这般大的时候还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11)你也该学一学人家眉妹子,不应四体不勤,好逸恶劳。见刘绍棠《瓜棚柳巷》。
(12)在前往本溪大峡谷的火车上,符老师给一可和世媛讲解了『四体不勤』的历史故事。
(13)在去石门洞的车上,蓝大爷给珂珂和奎奎讲解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历史故事。
(14)但李世民左右看不习惯,若不是自己眼神中那一点星芒神韵,整张脸都透出一股阴柔与病态,一眼看去就是一个四体不勤的膏粱子弟。
成语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微子》:『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经历卫、陈、蔡等国的碰壁后,从叶邑出来迷了路,子路前去问路,回来后发现不见了孔子,就问地里耕种的农夫,农夫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子路发现遇到德高的隐者,只好自己寻找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四体四体:<书>指人的四肢: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四:[sì] (1)[乐] 工尺谱中音名之一。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大吕、大簇用四字。――《宋史·乐志十七》。(2)古代一车四马称『驷』。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韩非子》;一言而非,四马不能追,一言不急,四马不能及。――《说苑·谈丛》。
体体:tǐ 1、<名>身体。《扁鹊见蔡桓公》:『居五日,桓侯体痛。』2、<名>身体的一部分;肢体。《荷蓧丈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3、<名>体态;形体。《孔雀东南飞》:『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4、<名>本体;主体。《察变》:『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5、<名>整体。《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6、<名>体裁;体式。《旧唐书·刘禹锡传》:『禹锡精于古文,善五言诗,今体文章,复多才丽。』7、<名>立体。《图画》:『吾人视觉之所得,皆面也;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8、<动>实践;实行。《淮南子·氾论》:『故圣人以身体之。』9、<动>体谅;体察。《与妻书》:『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不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勤勤:qín 1、<动>辛劳;劳苦。《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又] <动使动>使……劳苦。《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2、<形>勤奋;勤勉。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3、<形>殷勤。《训俭示康》:『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4、<动>努力;尽力。《孔雀东南飞》:『勤心事公姥,好自扶将。』[勤王] (1)尽心为君王效力。(2)率兵援救君王。
四四:《丑集上·囗字部》《唐韵》《集韵》□息利切,音泗。《说文》囗,四方也。八,别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又《玉篇》阴数次三也。《正韵》倍二为四。《易·系辞》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又〉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姓。《正字通》宋有四象,庆元间知汀州府。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变四作肆,防诈伪□易,非四之本义也。又《集韵》息七切,音悉。关中谓四数为悉。○按《正字通》云平声音司,引《乐谱》四五读司乌,不知此特口变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误。
体体:《子集中·人字部》《广韵》蒲本切《集韵》部本切,□盆上声。劣也。又麤貌。与笨同。《通雅》輀车之夫曰体夫。唐懿宗咸通十二年葬,同昌公主赐酒餠餤四十橐[音tuó]驼,以飤体夫。〈注〉体,蒲本反。体夫,轝柩之夫。俗书四体之体,省作体,误。(体)(古文)《唐韵》《正韵》他礼切《集韵》《韵会》土礼切,□涕上声。《说文》总十二属也。《释名》体,第也。骨肉毛血表里大小相次第也。《广韵》四支也。《礼·中庸》动乎四体。又《易·文言》君子体仁,足以长人。〈疏〉体包仁道。又《书·毕命》辞尚体要。〈注〉辞以理实为要。又《诗·卫风》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传〉体,兆卦之体。又《诗·大雅》方苞方体,维叶泥泥。〈笺〉体,成形也。又《周礼·天官》体国经野。〈注〉体,犹分也。又《周礼·天官·内饔》辨体名肉物。〈注〉体名,脊胁臂臑之属。又《礼·文王世子》外朝以官体异姓也。〈注〉体,犹连结也。又《礼·学记》就贤体远。〈注〉体,犹亲也。又《礼·中庸》体物而不可遗。〈注〉犹生也。又《礼·中庸》体羣臣也。〈注〉犹接纳也。又《左传·昭二十年》声亦如味,一气二体。〈疏〉乐之动身体者,唯有舞耳。舞者有文武二体。《广韵》俗作軆。《集韵》作躰。《增韵》俗作体,非。
不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勤勤:《子集下·力字部》(古文)瘽《唐韵》巨斤切《集韵》《正韵》渠中切《韵会》渠斤切,□音芹。《说文》劳也。从力,堇声。《尔雅疏》勤者,劳力也。《书·武成》王季其勤王家。又《诗·豳风》恩斯勤斯。〈注〉勤,笃厚也。《左传·僖三年》楚人伐郑,郑伯欲成,孔叔不可。曰:齐方勤我,弃德不祥。〈注〉勤我,言齐恤郑难也。《前汉·司马相如传》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又《扬子·法言》民有三勤。〈注〉勤,苦也。又《韵补》叶渠焉切,音乾。《郑曼赠陆云诗》垂龚之会,匪言不宣。嗟我怀人,斯恩斯勤。又通作廑。《前汉·扬雄传》其廑至矣。〈注〉师古曰:古勤字。又《集韵》渠之切,音其。通作期。耄勤,老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