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ǐ xīn dā dì
成语注音:ㄙㄧˇ ㄒㄧㄣ ㄉㄚ ㄉㄧˋ
成语简拼:SXDD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死心搭地
成语解释
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同『死心塌地』。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态度顽固
近义词
[同]死心塌地、死心踏地、死心落地
成语接龙
1、死心搭地→地覆天翻→翻江搅海→海涵地负→负材任气→气贯长虹→虹销雨霁→霁月光风→风飡水宿→宿水飡风→风云人物→物在人亡→亡羊之叹→叹老嗟卑→卑以自牧→牧豕听经→经邦论道→道尽途殚→殚诚毕虑→虑周藻密→密锣紧鼓→鼓衰力尽→尽忠竭力→力尽筋疲→疲于供命
2、死心搭地→地旷人稀→稀世之宝→宝马香车→车水马龙→龙翰凤翼→翼翼小心→心烦意乱→乱作一团→团花簇锦→锦心绣肠→肠肥脑满→满谷满坑→坑家败业→业峻鸿绩→绩学之士→士农工商→商彝周鼎→鼎食钟鸣→鸣琴而治→治国安邦→邦家之光→光焰万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
3、死心搭地→地老天荒→荒唐无稽→稽古揆今→今月古月→月落乌啼→啼饥号寒→寒灰更然→然糠自照→照功行赏→赏心悦目→目注心凝→凝瞩不转→转败为胜→胜任愉快→快刀斩麻→麻痺不仁→仁者能仁→仁义之兵→兵不血刃→刃树剑山→山河表里→里通外国→国富民丰→丰富多彩
4、死心搭地→地利人和→和蔼近人→人自为战→战战兢兢→兢兢翼翼→翼翼小心→心焦火燎→燎如观火→火耕流种→种学织文→文经武纬→纬地经天→天高地迥→迥不犹人→人才济济→济济一堂→堂堂一表→表里相济→济世匡时→时不可失→失惊打怪→怪声怪气→气吞牛斗→斗米尺布
5、死心搭地→地广人希→希旨承颜→颜精柳骨→骨鲠之臣→臣门如市→市井无赖→赖有此耳→耳濡目及→及笄年华
6、死心搭地→地瘠民贫→贫嘴恶舌→舌敝唇焦→焦心劳思→思前想后→后来居上→上慢下暴→暴取豪夺→夺眶而出
成语示例
(1)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耍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搭地。▼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六回
(2)《水浒传·第一六回》:『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搭地。』
(3)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是他拂茶客青山沽酒旗,伴着我死心搭地。』
成语造句
(1)晨晨写不出成语“死心搭地”,所以单元测试才考了99分。
(2)成语死心搭地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3)打开练习本,第二页上写着“死心搭地”几个大字。
(4)麻溪铺镇中学的颛孙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死心搭地”。
(5)小航不会写成语“死心搭地”的最后一个字。
(6)妍美叔叔给心曦和尚双讲了“死心搭地”的历史故事。
(7)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耍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搭地。见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六回。
成语出处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常教他尽醉方归,是他拂茶客青山沽酒旗;伴着我死心搭地,是兀那隐离人望眼钓鱼矶。』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死心死心:[sǐxīn] (1)不再寄托希望;断了念头。当他俩把地堡都打完了,敌人还不死心的从后面房顶上往这里打枪,不过那已无用了。――刘白羽《为祖国而战》。(2)尽心。死心社稷。(3)效死之心。
死死:sǐ 1、<动>死亡;失去生命。《齐桓晋文之事》:『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又] <动为动>为……而死。《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名>死去的人。《中山狼传》:『先生之恩,生死而骨肉也。』3、<形>坏死的;失去知觉的。《捕蛇者说》:『去死肌,杀三虫。』4、<形>拼死;竭尽全力的。《史记·吴太伯世家》:『越使死士挑战。』5、<动>丧失;消失。《荀子·大略》:『流言止焉,恶言死焉。』6、<名>通『尸』。《汉书·陈汤传》:『汉遣使三辈至康居求谷吉等死。』
心心:xīn 1、<名>心脏。《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2、<名>心脏所在的胸部。《荆轲刺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名>内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熟读精思》:『读书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4、<名>想法;心意。《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心。』5、<名>中心;中央。《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心志] 内心;意志。
搭搭:dā 1、<动>击;打。《北齐书·神武帝纪》:『常于并州市搭杀人者。』2、<动>加上。王安石《拟寒山拾得诗》:『作马便搭鞍,作牛便推磨。』[引] 加物于支架之上,挂着。白居易《石楠树》:『熏笼乱搭绣衣裳。』3、<动>架设。李光《论移跸措置事宜劄子》:『仍令本府量度人数,先次搭盖席屋。』4、<动>附乘。苏轼《论高丽进奉状》:『仍与限日,却差船送至明州,令搭附因便海舶归国。』5、<动>配搭。《宋史·食货志下》:『收易旧会,品搭入输。』6、<名>短衣。林逋《深居杂兴》:『中有病夫披白搭,瘦行清坐咏遗篇。』7、<量>块。卢仝《月蚀诗》:『摧环破璧眼看尽,当天一搭如煤炲。』tà 1、<动>通『拓』,摹写。[引] 通『踏』。《西游记》『大搭步行将进去。』
地地:dì 1、<名>大地;地面。《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名>土地;田地。《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3、<名>领土;地域。《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4、<名>处所;地方。《琵琶行》:『浔阳地僻无音乐。』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5、<名>处境;境地。《史记·李斯列传》:『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6、<名>路程。《红楼梦》:『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一射之地:即一箭之地,约一百五十步。)7、<名>底子。《林黛玉进贾府》:『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8、<助>表示前面的词或短语状语。杜甫《陪柏中丞观宴将士》:『几时束翠节,特地引红妆。』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忽地起一阵大风。』[地镜] (1)地面的积水。(2)传说中的宝镜。
死死:《辰集下·歹字部》《广韵》息姊切《集韵》《韵会》《正韵》想姊切,□斯上声。《白虎通》死之言澌,精气穷也。《释名》死者,澌也,若冰释澌然尽也。《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关尹子·四符篇》生死者,一气聚散耳。《礼·曲礼》庶人曰死。《礼·檀弓》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又《周礼·天官·疾医注》少曰死,老曰终。又《山海经》有不死国,在南海大荒中。《郭璞赞》赤泉驻年,神木养命。禀此遐龄,悠悠无竟。又圆丘山有不死树。《郭璞赞》万物暂见,人生如寄。不死之树,寿蔽天地。又《山海经》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不死山。又《刘孟会云》祖州海岛产不死草,一株可活一人。又姓。自、死、独、膊,代北四姓也。见《氏族略》。又叶息利切,音四。《宋玉·九辩》愿徼□而有待兮,泊莽莽与埜草同死。叶上至。《说文》从人作□。又□,同。
心心:《卯集上·心字部》《唐韵》息林切《集韵》《韵会》《正韵》思林切。《说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徐曰》心为大火,然则心属火也。《玉篇》《广韵》□训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又《释名》心,纤也。所识纤微无不贯也。又本也。《易·复卦》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注〉天地以本为心者也。《正义曰》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礼·礼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注〉得气之本也。《孔疏》得气之本,故巡四时,柯叶无凋攺也,心谓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诗序》情动于中。《正义曰》中谓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礼·少仪》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注〉不提心,谓不绝中央也。《古歌》日出当心,谓日中也。《邵雍清夜吟》月到天心处,言月当天中也。又东方五度,宿名。《史记·天官书》心为明堂。又《礼·明堂位》夏后氏祭心。〈注〉气主盛也。又《月令》季夏祭先心。〈注〉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则心为尊也。又去声。《吴棫·韵补》息吝切。《外纪》禹曰:尧舜之民,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下心字去声。又叶思真切,音新。《前汉·安世房中歌》我定正数,人告其心。敕身齐戒,施敎申申。又叶先容切,音松。《诗·大雅》吉甫作颂,□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前汉·礼乐志》流星陨,感惟风,籋归云,抚怀心。又叶思征切,音騂。《扬子·太□经》勤于心否贞。又叶桑鸠切,音修。《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箫叶疏鸠切。又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观海诗》善即谁为御,我来无别心。聊复寓兹兴,兹兴将何咏。《说文》长笺》借华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蕴同文诸书,各以意阐古文,与今文稍远,槪不泛引。《类篇》偏旁作忄。亦作□。◎按《字汇》《正字通》心俱音辛,误。辛在真韵,齐齿音也。心在侵韵,闭口音也。如心字去声,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盖信字为真韵内辛字之去声,乃齐齿音也。若侵韵内心字之去声,乃闭口音,有音而无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类是也。盖齐齿之辛,商之商也,闭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无别。
搭搭:《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都合切《集韵》《韵会》德合切,□音答。击也。又附也,挂也。《白易居诗》熏笼乱搭旧衣裳。《韩偓诗》夜深斜搭秋千索。又《唐韵》吐盍切《韵会》托盍切,□音榻。摸搭也。《梅尧臣诗》韩干马本摸搭时,神骏都失存毫厘。又《集韵》托合切,音塔。冒也。一曰摹也。与□搨同。亦作撘。
地地:《丑集中·土字部》“(古文)埊□埅□嶳《广韵》徒四切《集韵》大计切《韵会》徒二切《正韵》徒利切,□音弟。《说文》元气初分,重浊阴为地,万物所□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也。《释名》地,底也,其体底下,载万物也。《易·说卦传》坤为地。《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冯乎。曰:大气举之。《周礼·地官》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诏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为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之毛,土为之肉。又第也,但也。《前汉·丙吉传》西曹地忍之。又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颂》闭目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扬雄·羽猎赋》鸟不及飞,兽不得过,军惊师骇,刮野埽地。○按吴棫收地入个韵,音隋,则过可如字读,沱隋亦平去间耳。本作坔。考证:(《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何凭。曰,大气举之。)谨照原文何凭改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