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í ná jiǔ zhǔn
成语简拼:SNJZ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十拿九准
成语解释
比喻很有把握。
成语示例
(1)要是他当面应承喽,就十拿九准啦。▼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二十二章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十拿九准”几个大字。
(2)达县虎让初中的玉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十拿九准”。
(3)琳渲大哥哥给丽瀛和俊娴讲述了“十拿九准”的历史典故
(4)小侃不会写成语“十拿九准”的最后一个字。
(5)小侃写不出成语“十拿九准”,导致语文测试仅97分。
成语出处
明·阮大铖《燕子笺·购幸》:『此是十拿九稳,必中的计较。』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十十:shí 1、<数>十。2、<数>泛指数目大。《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3、<数>十倍。《谋攻》:『十则围之,五则攻之。』4、<数>十分之……《陈涉世家》:『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拿拿:ná 1、<动>抓住;握持。《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手里拿串拍板。』2、<动>捉拿;逮捕。《范进中举》:『打了天上的星宿,阎王就要拿去打一百铁板。』3、<动>取。《范进中举》:『郎中又拿茶来吃了。』4、<介>把。《制台见洋人》:『走到外头,拿帽子摘了下来。』
九九:jiǔ 1、<数>九。2、<数>泛指多数或多次。《齐桓晋文之事》:『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九泉] (1)深渊。(2)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指阴间。[九天] (1)指天的中央和八方。(2)指天的最高处。(3)道家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九原] (1)山名,在今山西省新绛县北,为晋代卿大夫的墓地。(2)指死后埋葬的地方;阴间。[九州] (1)古代中国设置的九个州,具体说法不一。《尚书·禹贡》中为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2)泛指中国。[九族] 九代家族,即高祖、曾祖、祖、父、自身、子、子孙、曾孙、玄孙。《左传·桓公六年》注认为『九族』是外祖父、外祖母、从母子、妻父、妻母、姑之子、姊妹之子、女之子以及自己的同族。
准准:zhǔn 1、<名>一种测量水平面的器具。《汉书·律历志上》:『准者,所以揆平取正也。』[引] 测量。《汉书·沟洫志》:『令水工准高下,开大河上领。』2、<名>标准;准则。《荀子·致士》:『程者,物之准也。』3、<名>鼻子。《后汉书·光武帝纪》:『美须眉,大口,隆准。』
十十:《子集下·十字部》《唐韵》《韵会》是执切《集韵》寔入切《正韵》寔执切,□音拾。《说文》十,数之具也。一为东西,丨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具矣。易,数生于一,成于十。《易·系辞》天九地十。《前汉·韩安国传》利不十者,不易业。又通作什。《孟子》或相什百。《前汉·谷永传》天所不飨,什倍於前。《枚乗[音chéng]传》此其与秦地相什,而功相百。又《韵会》令官文书借作拾。又《陆游老学庵笔记》转平声,可读为谌。白乐天诗:绿浪东西南北路,红栏三百九十桥。宋文安公宫词:三十六所春宫馆,一一香风送管弦。鼂以道诗:烦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诗。
拿拿:《卯集中·手字部》俗拏字。
九九:《子集上·乙字部》《唐韵》《正韵》举有切《集韵》《韵会》己有切,□音久。数也。《说文》阳之变也。《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列子·天瑞篇》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究也。又算法曰九九。《韩诗外传》齐桓公设庭爎待人士,不至。东野有以九九见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犹礼之,况贤於九九者乎。〈注〉若今九章算法。又《荆楚岁时记》俗用冬至次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又《史记·驺衍传》中国之外,有赤县神州者九。又九之为言多也。《公羊传·僖九年》葵丘之会,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国,言叛者衆[音zhòng],非实有九国也。宋赵鹏飞曰:会葵丘惟六国,会咸牡丘皆七国,会淮八国,犹汉纪谓叛者九起也。又阳九,戹也。《左思·吴都赋》世际阳九。〈注〉阳戹五,阴戹四,合为九。又姓。又复姓。《何氏姓苑》岱县人,姓九百,名里。又秦穆公时九方阜,一名歅。善相马,见《列子》。又隷书防诈伪,凡纪数,九借用玖。《□绦曰》洪容斋五笔,九作久,阳数九为老久义也。玖,黑色玉也。借作玖,非。又《韵会》渠尤切,音仇。国名。《史记·殷本纪》九侯。〈注〉音仇。又《集韵》《正韵》□居尤切,音鸠。聚也。《论语》九合诸侯。《庄子·天下篇》禹亲操橐[音tuó]耜,以九亲天下之川。〈注〉九,读纠。纠合错亲,使川流贯穿注海也。九与鸠纠勼□通。
准准:《子集下·冫字部》《广韵》《集韵》□俗准字。《正字通》字林准与准同。正韵轸韵准准二字□存,当即准字重文。(准)《唐韵》《正韵》之允切《集韵》《韵会》主尹切,□肫上声。《说文》平也。《前汉·律正志》绳直生准。准者,所以揆平取正也。《书·立政》准人。《正义》准人,正法之人,谓士官。又均也。《礼·月令》先定准直。《正义》谓轻重平均。又《周礼·冬官考工记》权之然后准之。〈注〉谓准击平正之也。又平准,汉官名。武帝置平准官,笼天下盐铁。又则也,仿也。《易·系辞》易与天地准。又乐器,汉京房所作,以定律数。亦作准。《庄子·天道篇》平中准,大匠取法焉。《字林》准与准同。又《唐韵》职悦切《集韵》《韵会》《正韵》朱劣切,□音拙。《史记·高祖本纪》隆准而龙颜。〈注〉服虔曰:准,颊权也。文颖曰:准,鼻也。又《集韵》数轨切《正韵》式轨切,□音水。亦平也。一曰车辕脊不停水。(准)考证:(《周礼·冬官考工记》准之,然后量之。〈注〉谓准击平正之也。)谨按注系上句权之然后准之之注。谨将改准之然后量之句,改为权之然后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