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ī shēn yōu yuǎn
成语简拼:SSYY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思深憂遠
成语解释
思虑得深,为久远的事操心。形容考虑周到。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思深虑远、深谋远虑
成语接龙
1、思深忧远→远不间亲→亲密无间→间不容息→息事宁人→人非木石→石火风烛→烛照数计→计穷虑尽→尽付东流→流光易逝→逝者如斯→斯事体大→大而化之→之死靡二→二童一马→马到功成→成佛作祖→祖宗法度→度己以绳→绳先启后→后悔无及→及笄年华→华冠丽服→服牛乘马
2、思深忧远→远愁近虑→虑周藻密→密密层层→层见叠出→出奇划策→策驽砺钝→钝学累功→功盖天下→下车泣罪→罪不容诛→诛求无度→度外之人→人神同嫉→嫉闲妒能→能言善辩→辩口利舌→舌敝唇枯→枯骨之余→余霞散绮→绮纨之岁→岁稔年丰→丰神异彩→彩凤随鸦→鸦雀无闻
3、思深忧远→远愁近虑→虑周藻密→密云不雨→雨条烟叶→叶瘦花残→残茶剩饭→饭糗茹草→草菅人命→命里注定→定于一尊→尊主泽民→民保于信→信赏必罚→罚不当罪→罪恶贯盈→盈盈秋水→水穷山尽→尽态极妍→妍蚩好恶→恶贯满盈→盈满之咎→咎由自取→取精用弘→弘奖风流
4、思深忧远→远垂不朽→朽木不雕→雕盘绮食→食甘寝宁→宁死不辱→辱身败名→名不虚传→传经送宝→宝刀不老→老于世故→故作高深→深根固本→本位主义→义愤填膺→膺箓受图→图穷匕见→见仁见智→智圆行方→方员可施→施绯拖绿→绿肥红瘦→瘦羊博士→士农工商→商彝周鼎
5、思深忧远→远交近攻→攻疾防患→患难与共→共为唇齿→齿牙馀论→论议风生→生张熟魏→魏紫姚黄→黄虀淡饭→饭囊酒甕→甕里酰鸡→鸡虫得丧→丧师辱国→国无宁日→日濡月染→染翰成章→章决句断→断怪除妖→妖不胜德→德隆望重→重整旗鼓→鼓舌扬唇→唇鎗舌剑→剑及履及
成语造句
(1)本子的封面上写着“思深忧远”几个大字。
(2)赫赫写不出成语“思深忧远”的拼音。
(3)建白哥哥给月优和淑樱介绍了“思深忧远”的成语典故。
(4)京京不会写成语“思深忧远”的最后一个字。
(5)黎川县潭溪中学的养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思深忧远”。
成语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深忧深忧:[shēnyōu] 忧心忡忡。
思思:sī 1、<动>思考;想。《论语》:『学而不思则罔。』2、<动>希望;盼望。《隆中对》:『智能之士,思得明君。』3、<动>想念;思念。《触龙说赵太后》:『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4、<名>思绪;心情。《孔雀东南飞》:『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思理] 思辨能力。[思致] 思想情趣。
深深:shēn 1、<形>水深,与『浅』相对。《滕王阁序》:『地势极而南溟深。』2、<形>深远,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距离大。《口技》:『遥闻深巷中犬吠。』《游园》:『人立小庭深院。』3、<形>时间久。《琵琶行》:『夜深忽梦少年,梦啼妆泪红阑干。』4、<形>程度深。《扁鹊见蔡桓公》:『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5、<形>苛刻;严厉;刻毒。《荆轲刺秦王》:『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6、<形>深刻;深入。《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游褒禅山记》:『此所以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也。』7、<形>茂盛。《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8、<副>很;非常。《赤壁之战》:『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孤望。』
忧忧:yōu 1、<动>忧虑。《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2、<名>让人忧虑的事情。《论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忧愤] 忧愁愤懑。
远远:yuǎn 1、<形>空间距离大,跟『近』相对。《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2、<名>远方;远方的国家或人民。《殽之战》:『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3、<动>疏远。《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帝所以兴隆也。』4、<动>远离。《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5、<形>时间长、久。《登泰山记》:『其远古刻尽漫失。』6、<形>长远;深远。《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7、<动>远播。《爱莲说》:『香远益清。』8、<副>差距大。《邹忌讽齐王纳谏》:『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远布] 远扬。[远人] (1)关系疏远的人。(2)远方的人。
思思:《卯集上·心字部》(古文)恖《广韵》息兹切《集韵》《韵会》新兹切《正韵》息移切,□音司。《说文》睿也。《书·洪范》思曰睿。《六书总要》念也,虑也,绎理为思。又愿也。《诗·大雅》思皇多士。〈笺〉愿也。《正义曰》以意之所思,必情之所愿也。又语巳辞。《诗·周南》不可泳思。又《大雅》神之格思。又语起辞。《诗·大雅》思齐太任。又《鲁颂》思乐泮水。又《諡法》谋虑不愆曰思。又州名。楚黔中地,唐置思州,以思邛水得名。又姓。以諡为氏,明有思志道。又《广韵》《集韵》《类篇》《韵会》□相吏切,音四。《扬雄·甘泉赋》储精垂思。又悲也。《诗·小雅》□思泣血。〈注〉思,去声,□思,哀以思。言悲也。又《书·尧典》钦明文思。〈注〉道德纯备谓之思。《音义》思,息嗣反。又如字。又叶相居切,音须。《徐干·室思诗》妾身虽在远,岂违君须臾。既厚不中薄,想君时见思。又叶桑才切,音腮。多须貌。《左传·宣二年》宋城者讴曰:于思于思,弃甲复来。又念也。《易·咸卦》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诗·邶风》莫往莫来,悠悠我思。《说文》从心囟声。囟顶门骨空,自囟至心,如丝相贯不绝。
深深:《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式针切,音□。水名。《说文》水出桂阳南平,西入营道。又邃也。《增韵》深者,浅之对。《诗·邶风》深则厉,浅则揭。又深微也。《易·系辞》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又藏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必深其爪。又衣名。《礼·深衣疏》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又州名。《韵会》后汉博陆郡,隋置深州。《广舆记》今属真定府。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式禁切,音谂。度浅深曰深。《周礼·地官》以土圭测土深。
忧忧:《卯集上·心字部》《集韵》尤救切,音佑。《玉篇》心动也。◎按《说文》集韵皆训不动,惟玉篇训心动。从心从尤。似应玉篇为是。(忧)(古文)《唐韵》《集韵》《韵会》於求切《正韵》於尤切。本作□。今作忧。《说文》愁也。《尔雅·释诂》思也。〈疏〉忧者。愁思也。《书·洪范》六极,三曰忧。又疾也。《礼·曲礼》某有负薪之忧。〈注〉忧或为疾。又幽也。《易·乾卦》忧则违之。〈注〉谓时当幽隐也。又辱也。《易·系辞》小人道忧也。又居丧曰忧。《书·说命》王宅忧。又孕病曰忧。《晋语》文王在母不忧。又人忧则头低垂。《礼·曲礼》下于带则忧。〈注〉忧则低也。又幽忧曰癙忧。《诗·小雅》癙忧以痒。《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又姓。出《姓苑》。又《韵会》乌侯切,音讴。义同。《集韵》作□。又《集韵》《韵会》□於救切。《集韵》虑也。诗序,百姓见忧。徐邈读。又叶於希切,音衣。《易林》不见叔姫,使伯心忧。又叶衣虚切,音於。《易林》出入休居,安止无忧。《黄庭经》三神之乐由隐居,倏忽游遨无遗忧。又叶伊姚切,音妖。《三略》士可下而不可骄,将可乐而不可忧。又叶一笑切,音要。《诗·王风》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又《唐风》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鹄,居号切。又叶於纠切,音黝。《晋语》商之衰也,其铭有之,曰:嗛嗛之德,不足就也。不可以矜而,只取忧也。嗛嗛之食,不足狃也。不能为膏而,只离咎也。《集韵》本作□,或作懮。《说文》从心从页。页,首也。心忧则发白。又《字汇补》亦与□同。《说文》忧和之行也。引《诗》布政忧忧。后人以□愁之字从忧,遂以忧和之字从□,浸失六书之原矣。
远远:《酉集下·辵字部》《广韵》云阮切《集韵》《韵会》雨阮切,□爰上声。《说文》辽也。《广韵》遥远也。《正韵》指远近定体也。又《广韵》《集韵》《韵会》于愿切《正韵》于怨切,□爰去声。《正韵》远之也。远近之远上声,如《诗》其人则远之类。远离之远去声,如《论语》敬鬼神而远之之类是也。又叶于员切,音渊。《诗·小雅》尔之远矣,民胥然矣。俗作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