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位病民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ī wèi bìng mín成语简拼:SWBM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屍位病民
成语解释
误:使受损害。指占着职位不做事,使百姓受到损失。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官场等
近义词
尸禄害政
成语造句
(1)达达写不出成语“尸位病民”,所以单元测试才99分。
(2)涓涓不会写成语“尸位病民”的最后一个字。
(3)练习本的第三页写着“尸位病民”几个大字。
(4)玉晟哥哥给亚亚和项橙讲了“尸位病民”的故事。
(5)长白县第二中学的农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尸位病民”。
(6)如有慢视民瘼者,定行揭帖揭上几个,断不叫这等尸位病民者,得以漏网。
(7)前往博爱县英才学校的大巴上,治峰大哥哥给锦杨和卿邝讲述了『尸位病民』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五回:『如有慢视民瘼者,定行揭帖揭上几个,断不叫这等尸位病民者,得以漏网。』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尸位尸位:<书>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尸位误国。
尸尸:shī 1、<名>尸体,古也写作『屍』。《唐雎不辱使命》:『伏尸百万,流血千里。』2、<动>陈列尸体示众。《叔向贺贫》:『其身尸于朝,其宗灭绛。』3、<名>古代代表死者受祭的人。《仪礼·士虞礼》:『祝迎尸。』4、<动>主持。《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且诸侯盟,小国固必有尸盟者。』[尸臣] 主事的大臣。[尸利] 如尸之只受享祭而无所事事,喻受禄而不尽职责。
位位:wèi 1、<名>位置;方位。《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当兮。』2、<名>官位;爵位。《师说》:『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名>位次;座位。《廉颇蔺相如列传》:『位在廉颇之右。』4、<名>特指帝王或诸侯之位。《谭嗣同》:『遂赐衣带诏,有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设法筹救之语。』5、<量>称人的敬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位望] 地位和声望。
病病:bìng 1、<动>病加重。《论语·述而》:『子疾病,子路请祷。』2、<名>泛指疾病。《察今》:『病万变,药亦万变。』3、<名>重病。《扁鹊见蔡桓公》:『君之病在肌肤。』4、<动>生病。《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又] <形>疲劳;困苦不堪。《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5、<名>弊病;毛病;缺点。《原毁》:『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训俭示康》:『人亦嗤吾固陋,吾之病也。』6、<动>羞辱;伤害。《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7、<动>担忧;忧虑。《论语·卫灵公》:『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民民:mín 1、<名>古指奴隶,泛指庶民百姓。《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2、<名>人。《五蠹》:『上古之世……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
尸尸:《寅集上·尸字部》《广韵》式之切《集韵》升脂切《正韵》申之切,□音蓍。《说文》尸,□也。象卧之形。《释名》尸,舒也。骨节解舒。不能复自胜敛也。《论语》寝不尸。《礼·丧大记》凡冯尸。兴必踊。又神象也。古者祭祀,皆有尸以依神。《诗·小雅》皇尸载起。《大雅》公尸来燕来宁。《朱子曰》古人於祭祀,必立之尸。因祖考遗体,以凝聚祖考之气。气与质合,则散者庶乎复聚。此敎之至也。又主也。《诗·召南》谁其尸之,有齐季女。〈笺〉主设羹之事。又□也。《左传·庄四年》楚武王荆尸,授师孑焉,以伐随。〈注〉谓□师於荆也。又《礼·表记》事君,近而不谏,则尸利也。《前汉·鲍宣传》以拱默尸禄为智。〈注〉言不忧其职,但知食禄而已。又姓。《广韵》秦尸佼为商君师,着书。又三尸,神名。《正字通》本作□,俗作尸。考证:(《礼·表记》事君,近而不谏,则是尸利也。)谨照原文省是字。
位位:《子集中·人字部》《广韵》于愧切《集韵》于累切《韵会》喻累切《正韵》于位切,□音壝。《说文》列中庭之左右曰位。《广韵》正也。《易·系辞》圣人之大宝曰位。《周礼·天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又凡所坐立者,皆曰位。《礼·曲礼》揖人,必违其位。〈注〉出位而揖,礼以变为敬也。又所也。《论语》君子思不出其位。《朱注》范氏曰:物各得其所,而天下之理得矣。又姓。明位安。又高丽人呼相似为位。见《三国志》。本作□。俗作位。□字原刻从亻从□。考证:(《礼·曲礼》揖人,必违其位。〈注〉出位面揖,)谨照原文面揖改而揖。(《易·艮卦》君子思不出其位。〈注〉范氏曰,物各得其所,而天下之理得矣。)谨按此论语经及朱注非易注也。易艮卦三字改为论语二字,注上增朱字。
病病:《午集中·疒字部》《唐韵》《集韵》《正韵》□皮命切,音寎。《说文》疾加也。《玉篇》疾甚也。《释名》病,□也。□与正气在肤体中也。又《广韵》忧也。《礼·乐记》病不得其众也。〈注〉病,犹忧也。以不得众心为忧。又苦也。《书·吕□》人极于病。〈传〉欲使恶人极于病苦,莫敢犯者。《左传·襄二十四年》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又恨也。《左传·文十八年》阎职曰:与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注〉言不以父刖为病恨。又困也。《礼·表记》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注〉病谓罪咎之。〈疏〉谓不以已之所能使他人必能。若他人不能,则为困病。又辱也。《礼·儒行》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注〉诟病,犹耻辱也。又短也。《晋语》公曰:舅所病也。〈注〉病,短也。又病,坊间曹也。《类要》唐以秘书监望虽清雅,实非要剧,以监为宰相病坊,丞及着作郎为尚书郎病坊,秘书郎及着作佐郎为监察御史病坊。又《韵补》叶被旺切,音傍。《黄庭经》宅中有士,常衣绦,子能见之,可不病。横立长尺,约其上,子能守之,可无恙。
民民:《辰集下·氏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弥邻切,音泯。《说文》衆[音zhòng]萌也。言萌而无识也。《易·师卦》君子以容民畜衆[音zhòng]。《书·咸有一德》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治。《礼·缁衣》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又四民。《谷梁传·成元年》古者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注〉德能居位曰士,辟土植谷曰农,巧心劳手成器物曰工,通财货曰商。又司民,星名。《周礼·秋官·司民》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献其数于王。〈注〉司民,轩辕角也。《释文》轩辕十七星,如龙形,有两角,角有大民、小民。又官名。《周礼·秋官·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於版。又民曹,汉官名。《后汉·百官志》民曹尚书主凡吏上书事。〈注〉《蔡质·汉旧仪》曰:典膳治功作,监池、苑囿、盗贼事。又民部,今户部也。《文献通考》汉置尚书郞四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输。至魏文帝,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国支计。吴有户部,晋有度支,皆主筭也。后周置大司徒卿一人,如《周礼》之制,隋初有度支尚书,则幷[同并]后周民部之职。开皇二年,改度支为民部。永徽初,改民部为户部。又北方有比肩民,见《尔雅·释地》。南方有裸民,见《吕氏春秋》。又白民国,白身,背有角,乗[音chéng]之寿二千岁。羽民国,其民皆生羽毛。卵民国,其民皆生卵。毛民国,其民皆生毛。又有劳民、摇民、埙民、盈民、琶瘛Ⅱ饷裰罟跫?山海经》。又鹤民国,人长三寸,日行千里,见《穷神秘苑》。又姓,见《姓苑》。又叶邻知切,音离。《夏禹襄陵操》洪水滔天,下民愁悲。上帝愈咨,三过吾门不入。父子道衰,嗟嗟不欲烦下民。又叶弥延切,音眠。《杨方·合欢诗》齐彼蛩蛩兽,举动不相捐。生有同穴好,死成倂棺民。《六书略》民,象俯首力作之形。○按民字之义非一。有总言人者,《诗》天生蒸民,厥初生民。是也。有对君而言者,《书》民惟邦本。是也。有别於在位而言者,《诗》宜民宜人。注:人谓臣,民谓衆[音zhòng]庶。是也。有对幽而言者,《论语》务民之义,《左传》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是也。有对已而言者,《诗》民莫不谷,我独于罹。是也。有对农而言者,《汉·食货志》粟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是也。况四民兼士农工商,岂力田始称民乎。《六书略》之说穿凿,不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