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条念款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ō tiáo niàn kuǎn成语简拼:STNK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說條念款
成语解释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成语造句
(1)本子的封面上写着“说条念款”几个大字。
(2)小斐写不出成语“说条念款”,导致语文测试只得了97分。
(3)小菁不会写成语“说条念款”的最后一个字。
(4)新开镇龙湾中学的宫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说条念款”。
(5)梓茹大哥哥给扬伊和金竹介绍了“说条念款”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五回:『你家汉子说条念款说将来,我趁将你家来了?这也不难的勾当,等他来家,与了我休书,我去就是了。』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说说:shuō 1、<动>陈说;讲说。《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2、<动>说明;解说。《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3、<名>言论;说法;主张。《鸿门宴》:『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4、<名>文体的一种,也叫杂说。多用于说明事物,讲述道理。《黄生借书说》:『为一说,使与书俱。』shuì<动>劝说;说服。《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yuè<形>通『悦』。喜欢;高兴。《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条条:tiáo 1、<名>枝条;树枝。《与朱元思书》:『疏条交映,有时见日。』2、<名>条理。《屈原列传》:『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3、<名>条款;项目。《战国策·秦策》:『科条既备,民多伪态。』4、<动>通达;通畅。《汉书·礼乐志》:『声气远条。』5、<量>多指长形的物体或列的条项。《旧唐书·刑法志》:『约法为二十条。』[又] 指人的性命。《陈州粜米》:『兀的不送了我这条老命。』[条畅] 顺达通畅。[条陈] 分条陈述,也称分条陈述意见的书面材料。[条贯] (1)条理;系统。(2)办事的程序手续。
念念:niàn 1、<动>思念。《阿房宫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2、<动>考虑;思量。《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不敢加兵谋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3、<名>念头;想法。《与妻书》:『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4、<数>二十。同『廿』。《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款款:kuǎn 1、<名>真诚;诚意。魏征《十渐不克终疏》:『莫能申其忠款。』2、<动>款待;殷勤招待。《柳毅传》:『因命酌互举,以款人事。』3、<动>叩;敲。《吕氏春秋·爱士》:『夜款门而谒。』4、<形>缓;慢。梅尧臣《送胥裴二子回马上作》:『岂惟游子倦,疲马行亦款。』5、<名>条款;条目。《元曲选·神奴儿》:『现如今暴骨停尸,是坐着那一款罪犯招因?』6、<名>款式;规格。《促织》:『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7、<名>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聊斋志异·司文郎》:『又有金爵,类多镌款。』[款款] (1)诚恳。(2)缓缓。(3)和乐的样子。[款启] 见识狭小。[款实] 诚恳;朴实。[款语] 恳谈。[款言] 空话。
说说:《考证》《酉集上·言字部》(《易·益卦》民説无强。)谨照原文无强改为无疆。
条条:《辰集中·木字部》《广韵》徒聊切《集韵》《韵会》田聊切,□音迢。或作樤。《说文》小枝也。《徐曰》自枝而出也。《诗·周南》伐其条枚。〈传〉枝曰条,干曰枚。又长也。《书·禹贡》厥木惟条。又木名。橘属。《尔雅·释木》柚条。《诗·秦风》有条有梅。《埤雅》柚似橙而大于橘。一名条。又条理也。《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又条然,啸貌。《诗·王风》中谷有蓷,条其歗矣。又条达也。《前汉·郊祀歌》声气远条。又条鬯也。《前汉·律志》阴阳万物,靡不条鬯该成。又敎条。《史记·酷吏传》以兴化条。又条奏。《前汉·元帝诏》条奏无有所讳。又条例。《晋书·刘实传》撰《春秋条例》二十卷。颜师古曰:凡言条者,一一而疏举之,若木条焉。又绳也。《礼·亲记》丧冠条属。又八风之一。《易纬通卦验》东北曰条风。又《博雅》条条,扰乱也。又鸣条,地名,在河东郡安邑县。又国名。汉周勃封条侯。又姓。《姓苑》晋有冉闵司空条枚。又《集韵》他雕切,音祧。枝落也。《诗·豳风》蚕月条桑。又痴宵切。义同。又与涤通。《周礼·秋官·之属》条狼氏。〈注〉徒正切,音涤。又叶徒流切,读若头。《陆云·夏府君诔》百行殊揆,君望斯周。栖仪初九,戢翼洪条。
念念:《卯集上·心字部》《唐韵》奴店切《集韵》《韵会》《正韵》奴玷切,□音□。《尔雅·释诂》思也。〈疏〉常思也。《释名》念,黏也。意相亲爱,心黏着不能忘也。《书·大禹谟》念兹在兹。又《小尔雅》无念,念也。《诗·大雅》无念尔祖。又姓。西魏太守念贤。又《转注古音》叶人九切,音狃。《书·洪范》汝则念之。叶下咎受。《六书精蕴》人当念所当念者,故从今。《正伪》俗作念,非。念字原字今下作丅。
款款:《辰集下·欠字部》《唐韵》《韵会》《正韵》苦管切。《集韵》苦缓切,□音窾。《说文》意有所欲也。《徐铉曰》□塞也。意有所欲而犹塞,款款然也。《谢灵运诗》语往实款然。〈注〉款然,谓如其所欲。又《博雅》诚也,爱也。《楚辞·卜居》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注〉悃悃款款,志纯一也。《后汉·卓茂鲁恭传赞》卓鲁款款,情慤德满。〈注〉款款,忠诚也。又叩也,求通也。《晏子·亲篇》前驱款门。《史记·商君传》由余闻之,款关请见。《太史公自序》重译款塞。又至也。《张衡·西京赋》绕黄山而款牛首。又留也。《谢灵运诗》断绝虽殊念,俱为归虑款。又款曲,犹委曲也。《后汉·光武纪》诸母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言,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谢灵运诗》辛勤风波事,款曲洲渚言。又科也。今章疏言列款,谓科条列之。又志也。《史记·封禅书》汾阳得鼎,鼎大异於衆[音zhòng]鼎,文镂无款识。《前汉·郊祀志》鼎细小,又有款识。〈注〉师古曰:款,刻也。识,记也。《张世南·游宦记闻》款谓阴字,是凹入者。识谓阳字,是挺出者。《博古图》款在外,识在内。夏器有款无识,商器无款有识。又空也。《庄子·达生篇》款启寡闻之夫。〈注〉款,空也。启,开也。如空之开,所见小也。《尔雅·释器》鼎款足者谓之鬲。〈疏〉款,阔也。谓鼎足相去疎阔也。索隐曰:款者,空也。言其足中空也。而郭氏云鼎曲脚者,以款训曲,故云曲脚。又与窾同。《史记·太史公自序》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窾言不听,奸廼不生。《前汉·司马迁传》作款。又缓也。《后汉·马援传》乗[音chéng]下泽车,御款段马。〈注〉款,犹缓也。言形段迟缓也。《杜甫诗》点水蜻蜒款款飞。又水名。在宜阳。《水经注》款水有二源,并发而川迳引,谓之大款水也,合而东南入於洛。又款冬,花名。《董仲舒·答雨雹问》葶苈死於盛夏,款冬花於严寒。《急就篇注》款东即款冬,亦曰款涷,以其凌寒叩冰而生,故为此名。又《集韵》许斤切,音欣。人名。曹有公子款时。杜预读。《说文》作□。或从柰作歀。《玉篇》俗作□。○按旧注引款乃橹声,不知欸乃之欸本从矣从欠,音倚亥切,乃相应之声,与款无取义,乃俗误书耳。今订正。详七画欸字注。□字原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