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í háng jù xià
成语注音:ㄕㄧˊ ㄏㄤˊ ㄐㄨˋ ㄒㄧㄚˋ
成语简拼:SHJX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十行俱下
成语英文:be quick at reading
成语解释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读书极快
近义词
[同]一目十行、五行俱下、五行并下、七行俱下、一挥而就、不假思索
成语接龙
1、十行俱下→下气怡色→色授魂与→与物无竞→竞短争长→长林丰草→草率将事→事不过三→三三两两→两手空空→空言虚语→语出月胁→胁肩絫足→足趼舌敝→敝绨恶粟→粟陈贯朽→朽竹篙舟→舟中敌国→国士无双→双喜临门→门无杂客→客死他乡→乡书难寄→寄兴寓情→情孚意合
2、十行俱下→下学上达→达官知命→命若悬丝→丝分缕析→析珪判野→野人献曝→曝骨履肠→肠肥脑满→满城风雨→雨愁烟恨→恨之入骨→骨肉相连→连明彻夜→夜郎自大→大逆不道→道德文章→章父荐屦→屦贱踊贵→贵贱无二→二缶钟惑→惑世诬民→民怨沸腾→腾蛟起凤→凤协鸾和
3、十行俱下→下里巴人→人亡政息→息迹静处→处高临深→深思熟虑→虑不及远→远近兼顾→顾盼神飞→飞龙在天
4、十行俱下→下陵上替→替天行道→道在屎溺→溺心灭质→质伛影曲→曲不离口→口似悬河→河梁之谊→谊切苔岑
成语示例
(1)《北齐书·卷一一·文襄六王列传·河南王唐舒孝瑜》:『孝瑜容貌魁伟,精彩雄毅,谦慎宽厚,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
(2)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一二·谈艺二·反锦》:『松字瀛涯,博学好古,读书十行俱下。』
(3)…父母乃取名逊,字敬之。年十岁,从师读书,一目十行俱下,作文写字,不教自会,世俗无有能为之师者。真君遂…——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4)…才,复姓司马,名貌,表字重湘。资性聪明,一目十行俱下。八岁纵笔成文,本郡举他应神童,起送至京。因出言…——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成语造句
(1)白湖中学的眭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十行俱下”。
(2)颢恒叔叔给镶丹和华萍讲述了“十行俱下”的成语故事。
(3)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十行俱下”几个大字。
(4)佳佳写不出成语“十行俱下”的拼音。
(5)娇娇不会写成语“十行俱下”的最后一个字。
(6)李清菬幼有大志,过目不忘,读书十行俱下,十岁便有神童之誉。
(7)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见《北齐书·河南康舒王孝瑜传》。
(8)在去西街的路途中,圣爷爷给他的外甥和小孙囡讲了『十行俱下』的故事。
(9)年十岁,从师读书,一目十行俱下,作文写字,不教自会,世俗无有能为之师者。
成语出处
《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成语故事
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记忆力很强。他读书的速度相当快,能够十行同时阅读下去,而且能够做到过目不忘。11岁时就博览群书,写诗赋文章得心应手。因此被任命为宣惠将军,丹阳尹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十十:shí 1、<数>十。2、<数>泛指数目大。《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3、<数>十倍。《谋攻》:『十则围之,五则攻之。』4、<数>十分之……《陈涉世家》:『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行行:xíng 1、<动>行走。《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动>出行。《殽之战》:『为吾子之将行也。』3、<动>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4、<动>传布。《原毁》:『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行,难已。』5、<动>实行;做。《训俭示康》:『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6、<名>动作;行动;举动。《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7、<名>品行。《屈原列传》:『其志洁,其行廉。』8、<副>将;即将。《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9、<量>遍;次。《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háng 1、<名>道路。《诗经·七月》:『遵彼微行。』2、<名>行列;队伍。《国殇》:『凌余阵兮躐余行。』3、<名>辈;辈分。《苏武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4、<量>指成行的事物。《孔雀东南飞》:『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行宫] 皇帝外出临时居住的地方。[行将] 即将。[行李] (1)使者。(2)行装。[行人] (1)出使的人。(2)行路人。(3)出征的人。[行者] (1)行路人。(2)出征的人。(3)出家而受大的佛教徒;去游四方乞食的为生的僧人。[行装] 出门携带的衣物。
俱俱:jù 1、<动>在一起;同行;同来。陶渊明《读山海经》:『微雨从来,好风与之俱。』2、<副>一起;同。《游褒禅山记》:『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3、<副>全;都;皆。《祭十二郎文》:『吾与汝俱少年。』4、<形>相同;一样。王充《论衡·逢遇》:『伊尹、箕子才俱也,伊尹为相,箕子为奴。』
下下:xià 1、<名>下面;位置较低的处所。《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形>低。《采草药》:『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3、<形>下等;次序在后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之耳者,受下赏。』4、<名>地位低下的人;职务低的人;下级。《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5、<动>从高处到低处。《游黄山记》:『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又] <动使动>使……下去。《李愬雪夜入蔡州》:『元济于城上请罪,进城梯而下之。』6、<动>降下;落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7、<动>下坠。《垓下之战》:『项王泣数行下。』8、<动>到……去。多指从上游向下游、从北向南、从大城镇去乡村等。《谭嗣同》:『君乃自湖南溯江,下上海。』9、<动>下达;颁布。《<指南录>后序》:『维扬帅下逐客之令。』10、<动>攻下;攻占。《陈涉世家》:『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11、<动>少于;低于。《师说》:『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矣。』12、<动>谦下;降低身份去交往。《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为人,仁而下士。』13、<量>表示动作的次数。《口技》:『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14、<名>方面;方。柳宗元《驳复仇议》:『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下车] 地方官员风到任。[下处] 临时居住的地方;寓所;客店。
十十:《子集下·十字部》《唐韵》《韵会》是执切《集韵》寔入切《正韵》寔执切,□音拾。《说文》十,数之具也。一为东西,丨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具矣。易,数生于一,成于十。《易·系辞》天九地十。《前汉·韩安国传》利不十者,不易业。又通作什。《孟子》或相什百。《前汉·谷永传》天所不飨,什倍於前。《枚乗[音chéng]传》此其与秦地相什,而功相百。又《韵会》令官文书借作拾。又《陆游老学庵笔记》转平声,可读为谌。白乐天诗:绿浪东西南北路,红栏三百九十桥。宋文安公宫词:三十六所春宫馆,一一香风送管弦。鼂以道诗:烦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诗。
行行:《申集下·行字部》《唐韵》户庚切《集韵》《韵会》《正韵》何庚切,□音蘅。《说文》人之步趋也。《类篇》从彳从亍。《韵会》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举,而后为行者也。《尔雅·释宫》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释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广韵》适也,往也,去也。又《增韵》路也。《礼·月令》孟冬,其祀行。〈注〉行,在庙门外之西,为軷壤,高二寸,广五寸,轮四尺,设主軷上。又道也。《晋语》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书·洪范》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汨□其五行。《韵会》五行,运于天地间,未尝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广韵》周有大行之官。《论语》行人子羽修饰之。又语也。《尔雅·释诂》行,言也。〈注〉今江东通谓语为行。又歌行。《前汉·司马相如传》为鼓一再行。《师古曰》行谓引,古乐府长歌行,短歌行,此其义也。又《唐书·韩琬传》器不行窳。《音义》不牢曰行,苦恶曰窳。又《广韵》下孟切,胻去声。《玉篇》行,迹也。《周礼·地官·师氏》敏德以为行本。〈注〉德行内外,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又姓。《后汉·光武纪》隗嚣遣将行巡□扶风。〈注〉行,姓。巡,名。汉行佑为赵相。又《集韵》寒冈切,音杭。《类篇》列也。《左传·隐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注〉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行。行亦卒之行列。《吴语》吴王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注〉以百人通为一行,百行为万人,谓之方□。又中行,复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晋公族隰叔之后也,汉文时有宦者中行说。又太行,山名。《书·禹贡》太行、恒山,至于碣石。〈注〉太行在河内山阳县西。又《广韵》户浪切,音笐。次第也。又辈行也。《杜甫诗》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又《韵会》行行,刚健貌。《论语》子路行行如也。又《类篇》下朗切,音沆。义同。又《韵补》叶先韵。《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残祭侧偏。公孙幽遏,跛踦后行。又《集韵》乎监切,音嗛。与衔同。考证:(《左传·隐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鸡犬。)谨照原文鸡犬改犬鸡。(《杜甫诗》岂知吾甥不流宕。)谨照原文岂知改岂如。
俱俱:《子集中·人字部》《唐韵》举朱切《集韵》《韵会》恭于切,□音拘。皆也。《孟子》父母俱存。又偕也,具也。《庄子·天运篇》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乗[音chéng]车,两马,一竖子俱。又姓。南凉将军俱延,唐江州监军俱文珍。
下下:《子集上·一字部》(古文)丅《广韵》胡雅切《集韵》《韵会》《正韵》亥雅切,□遐上声。在下之下,对上之称。《易·乾·文言》本乎地者亲下。又《说文》底也。《玉篇》后也。又贱也。又《仪礼·士相见礼》始见于君,执挚至下。《郑注》下谓君所。《贾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视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韵》《韵会》□亥驾切,遐去声。《正韵》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贵下贱。《诗序》君能下下。又《尔雅·释诂》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周礼·夏官·司士》岁登,下其损益之数。又《韵补》叶后五切,音户。《诗·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与女叶。《吴棫曰》毛诗下字一十有七,陆德明皆此读。《□第·古音考》与吴同。又叶胡佐切,音贺。《曹丕·寡妇赋》风至兮清厉,阴云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考证:(《尔雅·释训》下,落也。)谨照原书释训改释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