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ō hǎo xián dǎi
成语注音:ㄕㄨㄛ ㄏㄠˇ ㄒㄧㄢˊ ㄉㄞˇ
成语简拼:SHXD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説好嫌歹
成语解释
说这个好,嫌那个坏。泛指批评,褒贬。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近义词
说好说歹、好说歹说、评头品足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说好嫌歹”几个大字。
(2)江汉区志远学校的莱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说好嫌歹”。
(3)琅琅写不出成语“说好嫌歹”的拼音。
(4)立彦大哥哥给妲缨和宝心介绍了“说好嫌歹”的历史典故
(5)小胡不会写成语“说好嫌歹”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雪岩外传》第11回:『所演的戏,却是里外一样的,里面演什么,外面也演什么,以免那些人说好嫌歹的吵闹。』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说好说好:[shuōhǎo] (1)达成协议。(2)取得同意。
说说:shuō 1、<动>陈说;讲说。《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2、<动>说明;解说。《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3、<名>言论;说法;主张。《鸿门宴》:『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4、<名>文体的一种,也叫杂说。多用于说明事物,讲述道理。《黄生借书说》:『为一说,使与书俱。』shuì<动>劝说;说服。《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yuè<形>通『悦』。喜欢;高兴。《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好好:hǎo 1、<形>容貌美。《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2、<形>好;善、佳。与『坏』、『恶』相对。《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又] 友好;和睦。《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隆中对》:『于是与亮情好日密。』3、<动>完毕;完成。韩偓《无题》:『妆好方长叹,欢余却浅颦。』4、<副>合适;合宜。《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青春作伴好还家。』5、<副>很。《智取生辰纲》:『你这客官好不晓事。』6、<形>病痊愈。《林黛玉进贾府》:『只怕他的病一生不能好的了。』hào 1、<动>喜欢;喜好。《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2、<名>玉器或钱币中间的孔。《周礼·考工记·玉人》:『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
嫌嫌:xián 1、<动>疑惑;疑忌。《史记·太史公自序》:『别嫌疑,定是非。』2、<名>仇怨;仇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于是璋收斩松,嫌隙始构矣。』3、<动>厌恶;不满意。《世说新语·捷语》:『王正嫌门大也。』4、<动>近似;接近。《吕氏春秋·贵直》:『出若言非平论也,将以救败也,固嫌于危。』
歹歹:[dǎi] (1)奸细,有异心的人。『歹』者,北以是名反侧奸细之称。――文天祥《上江淮诗序》。(2)不端行为。如:为非作歹。
说说:《考证》《酉集上·言字部》(《易·益卦》民説无强。)谨照原文无强改为无疆。
好好:《丑集下·女字部》《唐韵》呼皓切《集韵》《韵会》《正韵》许皓切,□蒿上声。美也,善也。《诗·郑风》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又相善也。《诗·卫风》永以为好也。又好会也。《周礼·春官》琬圭以结好。《左传·文十二年》藉寡君之命,结二国之好。又人名。张好好,年十三,姣丽善歌,杜牧置乐籍中。见《唐书·杜牧传》。又曲名。武夷君于山顶会乡族,仙乐竞奏,唱人间好。见《武夷山志》。又《广韵》呼到切《集韵》《韵会》《正韵》虚到切,□音耗。《说文》爱而不释也。女子之性柔而滞,有所好,则爱而不释,故於文,女子为好。《诗·唐风》中心好之。又孔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璧羡尺好,三寸以为度。〈注〉羡,径也。璧羡,以起度也。好,璧孔也。又姓。见《纂文》。又叶呼厚切,音吼。《王褒·讲德论》毛嫱西施,善毁者不能蔽其好。嫫母倭傀,善誉者不能揜其丑。又叶滂佩切,音配。《楚辞·九章》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妒佳冶之芬芳兮,□母姣而自好。又叶呼□切,音诟。《诗·唐风》岂无他人,维子之好。叶上究。考证:(《周礼·地官》琬圭以结好。)谨照原书地官改春官。(《左传·文十二年》藉先君之命,结二国之好。)谨照原文先君改寡君。
嫌嫌:《丑集下·女字部》《广韵》户兼切《集韵》《韵会》贤兼切《正韵》胡兼切,□协平声。《说文》不平於心也。一曰疑也。《礼·曲礼》礼者,所以定亲疎,决嫌疑也。〈又〉礼不讳嫌名。《后汉·冯异传》帝曰:将军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唐书·尉迟敬德传》秦王谓尉迟敬德曰:丈夫意气相期,勿以小嫌介意。《集韵》或作慊。
歹歹:《辰集下·歹字部》。同□,俗省。本作□,隷作歺。《俗书正误》歹,音遏。《长笺》今误读等在切,为好字之反。□字原从卜从冂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