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ī shān xuè hǎi
成语注音:ㄕㄧ ㄕㄢ ㄒㄩㄝˋ ㄏㄞˇ
成语简拼:SSXH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屍山血海
成语解释
形容杀人之多。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成语接龙
1、尸山血海→海沸山摇→摇头叹息→息交绝游→游戏人间→间不容息→息怒停瞋→瞋目切齿→齿牙春色→色胆包天→天之僇民→民生凋敝→敝帚自珍→珍禽奇兽→兽聚鸟散→散伤丑害→害人不浅→浅见寡闻→闻风而逃→逃之夭夭→夭桃秾李→李广未封→封豕长蛇→蛇入鼠出→出乎意料
2、尸山血海→海楛石烂→烂熳天真→真情实感→感旧之哀→哀而不伤→伤心欲绝→绝口不道→道听涂说→说亲道热→热心苦口→口碑载道→道傍之筑→筑室反耕→耕耘树艺→艺高胆大→大吉大利→利惹名牵→牵鬼上剑→剑树刀山→山明水秀→秀色堪餐→餐风宿露→露餐风宿→宿水飡风
3、尸山血海→海立云垂→垂范百世→世外桃源→源源不绝→绝世佳人→人离乡贱→贱买贵卖→卖富差贫→贫贱不移→移东就西→西鹣东鲽→鲽离鹣背→背碑覆局→局天扣地→地广人稀→稀世之宝→宝刀未老→老朽无能→能征惯战→战战惶惶→惶惶不安→安若泰山→山盟海誓→誓死不二
4、尸山血海→海沸河翻→翻空出奇→奇花异草→草木皆兵→兵不由将→将李代桃→桃弧棘矢→矢如雨下→下车之始
5、尸山血海→海楛石烂→烂漫天真→真伪莫辨→辨物居方→方头不劣→劣迹昭着→着手生春→春风野火→火伞高张
6、尸山血海→海盟山咒→咒天骂地→地主之仪→仪静体闲→闲花埜草→草草了事→事在萧墙→墙上泥皮→皮里春秋
7、尸山血海→海水群飞→飞粮挽秣→秣马脂车→车无退表→表里受敌→敌惠敌怨→怨家债主→主一无适→适心娱目
成语示例
(1)东西南北四大营已杀成了一片尸山血海。▼郭沫若《孔雀胆》第四幕
(2)…烂作泥尘。人筋缠在树上,干焦晃亮如银。真个是尸山血海,果然腥臭难闻。东边小妖,将活人拿了剐肉;西下泼…——明·吴承恩《西游记》
成语造句
(1)本子的封面上写着“尸山血海”几个大字。
(2)超超写不出成语“尸山血海”,所以昨天考试只得了99分。
(3)龙里县铬洋学校的尹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尸山血海”。
(4)沛聪哥哥给秀菩和禧杜讲述了“尸山血海”的成语典故。
(5)小关不会写成语“尸山血海”的最后一个字。
(6)那街坊就是尸山血海一般,黎民百姓的房屋,烧毁不知其数。
(7)有分教:秦封谷口,权充铁壁铜墙;汶水流头,翻作尸山血海。
(8)话说子牙被万刃车一阵只杀的尸山血海,冲过大阵来,势不可当。
(9)东西南北四大营已杀成了一片尸山血海。见郭沫若《孔雀胆》第四幕。
(10)十万年前上古时代,陨石从天而降,大地山崩地裂位面破裂,尸山血海,大陆。
(11)在去武安镇宋二庄中学的路途中,炳焱叔叔给洪颉和雯千讲解了『尸山血海』的历史故事。
(12)普泓上人低声道:等到普智师弟他回复神志,大错已然铸成,站在尸山血海之中,他整个人如五雷轰顶,完全傻了。
成语出处
《三国志平话》卷中:『两壁相并,把长安变为尸山血海。』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血海血海:形容杀人流血:血海深仇(因杀人而引起的极深的仇恨)。
尸尸:shī 1、<名>尸体,古也写作『屍』。《唐雎不辱使命》:『伏尸百万,流血千里。』2、<动>陈列尸体示众。《叔向贺贫》:『其身尸于朝,其宗灭绛。』3、<名>古代代表死者受祭的人。《仪礼·士虞礼》:『祝迎尸。』4、<动>主持。《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且诸侯盟,小国固必有尸盟者。』[尸臣] 主事的大臣。[尸利] 如尸之只受享祭而无所事事,喻受禄而不尽职责。
山山:shān(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一座山;高山。(2)形状象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指山墙:房山。(5)姓。
血血:一、xiě<口>义同『血』(xuè)。如:流了一点血;吐了两口血。二、xuè(1)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暗赤或鲜红色,有腥气,由血浆、血球和血小板构成。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给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2)有血统关系的:血亲。(3)比喻刚强热烈:血性。(4)指月经。
海海:hǎi 1、<名>百川汇聚处;大海。《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名>大湖。《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3、<名>比喻事物多而广。《游黄山记》:『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海客] 1、航海的人。2、浪迹四方的人。
尸尸:《寅集上·尸字部》《广韵》式之切《集韵》升脂切《正韵》申之切,□音蓍。《说文》尸,□也。象卧之形。《释名》尸,舒也。骨节解舒。不能复自胜敛也。《论语》寝不尸。《礼·丧大记》凡冯尸。兴必踊。又神象也。古者祭祀,皆有尸以依神。《诗·小雅》皇尸载起。《大雅》公尸来燕来宁。《朱子曰》古人於祭祀,必立之尸。因祖考遗体,以凝聚祖考之气。气与质合,则散者庶乎复聚。此敎之至也。又主也。《诗·召南》谁其尸之,有齐季女。〈笺〉主设羹之事。又□也。《左传·庄四年》楚武王荆尸,授师孑焉,以伐随。〈注〉谓□师於荆也。又《礼·表记》事君,近而不谏,则尸利也。《前汉·鲍宣传》以拱默尸禄为智。〈注〉言不忧其职,但知食禄而已。又姓。《广韵》秦尸佼为商君师,着书。又三尸,神名。《正字通》本作□,俗作尸。考证:(《礼·表记》事君,近而不谏,则是尸利也。)谨照原文省是字。
山山:《寅集中·山字部》《广韵》所间切《集韵》《韵会》师间切《正韵》师奸切,□与删音同。《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释名》山,产也。产万物者也。《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书·禹贡》奠高山大川。《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周礼》谓之镇。《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经》山分东西南北中五经。南则自蜀中西南至吴越诸山界。西则自华阴嶓冢以至崑仑积石诸山,今陇西甘肃玉门外,其地也。北则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门诸山,是禹贡冀雍两州之境也。东则自泰岱姑射沿海诸境,则禹贡青州齐鲁之地也。见《读山海经语》。又连山,古易名。《周礼·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注〉似山之出内气也。又姓。古烈山氏之后。又公山,复姓。又《集韵》《韵会》□所旃切,音仙《诗·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坚。又《孔子·丘陵歌》喟然回虑,题彼泰山。郁确其高,梁甫回连。○按山在删韵,古转声寒删先通,则非止叶音矣。又叶疏臻切,音甡。《班固·东都赋》吐焰生风,欱野歕[音pēn]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与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见。考证:(《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是为五岳。《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谨按是为五岳非尔雅原文。镇名山安地德者也是周礼注非尔雅注。谨将是为五岳改作周礼谓之镇,以起注文。
血血:《申集下·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呼决切,音泬。《类篇》祭所荐牲血。从皿,一,象血形。《释名》血,濊也,出于肉,流而濊濊也。《关尹子·四符篇》一为父,故受气于父,气为水。二为母,故受血于母,血为火。《易·说卦传》坎为血卦。〈疏〉取其人之有血,犹地有水也。《礼·中庸》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又《大戴礼》血者犹血。〈注〉血,忧色也。又《山海经》兪者之山有木曰白咎,可以血玉。〈注〉谓染玉可以作光彩。又《诗·郑风·茹藘疏》陆玑云:茹藘,一名地血。又《韵补》胡桂切,叶音惠。《刘向·九叹》晋申生之离谗兮,荆和氏之泣血,吴子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干之横废。又《毛诗古音考》音綌,鼠思泣血,无言不疾。《宋玉·高唐赋》弭节奄忽,蹄足洒血。举功先得,获车已实。
海海:《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呼攺切《集韵》《韵会》许亥切,□音醢。《说文》天池也。以纳百川者。《释名》海,晦也。主承秽浊水,黑如晦也。《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又环九州为四海。《书·禹贡》四海会同。《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又物产饶富为陆海。《前汉·东方朔传》所谓天下陆海之地。又天海,星名。《甘氏星经》天海十星,在壁西南。又州名。《广韵》禹贡徐州之域,七国时属楚,秦为薛郡,汉为东海郡。后魏为海州。又《韵补》叶虎洧切,音喜。《诗·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又叶火五切,音虎。《陆云·陆丞相诔》靖共夙夜,匪宁匪处。经始绵绵,滂沱淮海。《集韵》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