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ù gāo zhāo fēng
成语注音:ㄕㄨˋ ㄍㄠ ㄓㄠ ㄈㄥ
成语简拼:SGZF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樹高招風
成语解释
树高了容易招风打击。比喻目标大了容易招致别人的嫉妒。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形容地位高易受到攻击
近义词
树大招风、众矢之的
成语接龙
1、树高招风→风尘物表→表里为奸→奸淫掳掠→掠人之美→美女簪花→花天酒地→地塌天荒→荒无人烟→烟花风月→月明星稀→稀世之宝→宝山空回→回肠九转→转败为成→成羣结党→党同妬异→异军突起→起根发由→由浅入深→深情故剑→剑戟森森→森罗万象→象齿焚身→身非木石
2、树高招风→风尘之会→会逢其适→适当其时→时不可失→失惊倒怪→怪声怪气→气涌如山→山包海容→容头过身→身首异处→处实效功→功薄蝉翼→翼翼小心→心劳意攘→攘袂引领→领异标新→新婚燕尔→尔雅温文→文身断发→发指眦裂→裂眦嚼齿→齿如含贝→贝阙珠宫→宫邻金虎
3、树高招风→风刀霜剑→剑及履及→及第成名→名不虚得→得不酬失→失魂丧魄→魄消魂散→散兵游勇→勇往直前→前言往行→行云流水→水枯石烂→烂额焦头→头高头低→低声细语→语近指远→远谋深算→算尽锱铢→铢穪寸量→量体裁衣→衣带一江→江河日下→下车伊始→始终不易
4、树高招风→风行电扫→扫地俱尽→尽释前嫌→嫌长道短→短寿促命→命中注定→定国安邦→邦家之光→光前裕后→后会无期→期颐之寿→寿山福海→海涸石烂→烂漫天真→真情实意→意满志得→得胜回朝→朝种暮获→获陇望蜀→蜀犬吠日→日上三竿→竿头日进→进退两难→难乎其难
5、树高招风→风流韵事→事以密成→成人之善→善始令终→终南捷径→径情直遂→遂迷不寤→寤寐求之→之死靡二→二八佳人→人心惶惶→惶惶不安→安国宁家→家骥人璧→璧合珠连→连镳并驾→驾轻就熟→熟读深思→思患预防→防微虑远→远溯博索→索隐行怪→怪事咄咄→咄咄逼人
成语造句
(1)成语「树高招风」是一个紧缩式成语。
(2)凯凯不会写成语“树高招风”的最后一个字。
(3)练习本的第三页写着“树高招风”几个大字。
(4)小画写不出成语“树高招风”,因此语文考试才98分。
(5)新城中心学校的颜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树高招风”。
(6)月婵叔叔给姿萦和彩华讲了“树高招风”的历史故事。
成语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太平懃禅师法嗣》:『问曰:「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潭深鱼聚。」悟曰:「见后如何?」师曰:「树高招风。」』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招风招风:[zhāofēng] 指引人注意而招惹是非。他俩是村里两个招风的东西。
树树:shù 1、<动>栽种;种植。《齐桓晋文之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2、<动>建立;竖立。《送李愿归盘谷序》:『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3、<名>树木。《桃花源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4、<量>棵;株。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树艺] 种植。
高高:gāo 1、<形>高,与『低』、『矮』、『下』相对。《涉江》:『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2、<动>加高;抬高。《促织》:『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3、<动>重;推崇。《与陈伯之书》:『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4、<名>高度。《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5、<名>高处。《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滕王阁序》:『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6、<形>指品级地位高;尊贵。《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滕阁王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7、<形>高明;高尚。《五蠹》:『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8、<副>高度。《东方朔》:『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9、<形>大。《鸿门宴》:『劳苦而功高如此。』又专指大年龄《醉翁亭记》:『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10、<形>高亢;响亮。鲍照《代堂上歌行》:『筝笛更弹吹,高唱相追和。』11、<形>热烈;盛大。《史记·项羽本纪》:『饮酒高会。』12、<动>高出;超出。《张衡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13、<形>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素不相识,去问官人高姓大名。』
招招:zhāo 1、<动>用手势叫人。《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2、<动>招来;招集。《汉书·晁错传》:『上招贤良。』3、<动>招致。《伶官传序》:『书曰:「满招损,谦受益。」』4、<动>招待;款待。《五柳先生传》:『或置酒而招之。』5、<动>供认。《旧唐书·哀帝纪》:『陈文巨招伏罪款。』6、<动>揭示。《国语·周语》:『立于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怨之本也。』7、<名>箭把。《吕氏春秋·本生》:『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安] 封建统治集团以官爵、钱财劝诱武装反抗者放弃反抗,归顺投降。
风风:fēng 1、<名>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2、<名>教化;感化。《战国策·秦策》:『山东之国,从风而服。』3、<名>风俗;风气。《捕蛇者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陆游《游西山村》:『衣冠简朴古风存。』4、<名>作风;风度。《孟子·万章》:『故闻柳下惠之风声,鄙乎宽,薄乎敦。』5、<名>民歌;民谣。如《诗经》中的十五国风。6、<名>风声;消息。《儒林外史》:『才晓得是门子透风。』7、<名>景象;景色。如『风景』。8、<动>吹风;乘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浴乎沂,风乎舞雩。』9、<名>某些疾病的名称,如麻风。fàng﹤动﹥通『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汉书·蚡田传》:『乃微言太后风上。』
树树:《辰集中·木字部》《唐韵》常句切《集韵》《韵会》《正韵》殊遇切,□殊去声。《说文》生植之总名。《左传·昭二年》季氏有嘉树,宣子誉之。《礼·祭义》树木以时伐焉。《淮南子·原道训》萍树根于水,木树根于土。又《尔雅·释宫》屛谓之树。《论语》邦君树塞门。又《扬子·方言》牀谓之杠。北燕、朝鲜间谓之树。又兽名。《仪礼·乡射礼》君国中射则皮树中。〈注〉皮树,兽名。谓皮作树形以射之。又姓也。《后魏·官氏志》树洛于氏。后改为树氏。又《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臣庾切,音竖。扶树也。《徐锴曰》树之言竖也。种树曰树。《易·系辞》古之葬者,不封不树。《诗·小雅》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人,心焉数之。又立也。《书·说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泰誓》树德务滋,除恶务本。《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又诸侯之适子,天子命为之嗣者,曰树子。《谷梁传·僖九年》无易树子。俗作□,非。考证:(《仪礼·乡射礼》君国中射皮树。)谨照原文皮上增则字。树下增中字。
高高:《亥集上·高字部》《广韵》古劳切《集韵》《韵会》居劳切,□音羔。《说文》崇也。象台观高之形。从冂口。与仓舍同意。《易·系辞》□高以□,贵贱位矣。〈注〉高谓天体也。〈又〉崇高莫大乎富贵。又《史记·高祖纪注》张晏曰:礼諡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又地名。《前汉·地理志》沛郡高县。又姓。《史记·仲尼弟子传》高柴。又《集韵》《韵会》□居号切,音诰。度高曰高。《左传·隐元年·都城过百雉注》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释文》高,古报反。又如字。又叶居侯切,音钩。《柳宗元·柳评事墓铭》柳侯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又叶居何切。《苏黄门·严颜□》相传昔者严太守,刻石千岁字已伪。严颜生平吾不记,独忆城破节最高。《韵会》俗作髙。
招招:《卯集中·手字部》《唐韵》止遥切《集韵》《韵会》《正韵》之遥切,□音昭。《说文》手呼也。《诗·邶风》招招舟子。〈传〉招招,号召之貌。〈疏〉号召必手招之。王逸云:以手曰招,以口曰召也。又《广韵》来之也。《书·说命》旁招俊乂。又求也。《前汉·季布传》辨士曹丘生数招权顾金钱。〈注〉招求贵人威权,因以请托也。又□也。《孟子》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注〉招,羁其足也。又姓。汉大鸿胪招猛。又《集韵》《韵会》时饶切《正韵》时昭切,□音韶。《前汉·礼乐志》体招摇,若永望。〈注〉招摇,申动貌。又与韶□通。《史记·帝舜纪》禹乃兴九招之乐。〈注〉即舜乐,箫韶九成,故曰九招。《左传·昭十二年》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又《集韵》《韵会》《正韵》□祁尧切,音翘。举也。《周语》好尽言以招人过。《前汉·□项传赞》招八州而朝同列。又揭也。《庄子·骈拇篇》有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又叶之笑切,音照。《蔡邕·郭有道□》赫赫三事,几行其招。委辞召贡,保此清妙。又叶之由切。音周。《韩愈·祭□员外文》於后八年,君从杜侯。我时在洛,亦应其招。
风风:《戌集下·风字部》凬飌檒《唐韵》方戎切《集韵》方冯切《正韵》方中切,□音枫。风以动万物也。《庄子·齐物论》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河图》风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阴阳怒而为风。《尔雅·释天》南风谓之凯风,东风谓之谷风,北风谓之凉风,西风谓之泰风。《礼·乐记》八风从律而不奸。〈疏〉八方之风也。《史记·律书》东北方条风,立春至。东方明庶风,春分至。东南方清明风,立夏至。南方景风,夏至至。西南方凉风,立秋至。西方阊阖风,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风,立冬至。北方广莫风,冬至至。《周礼·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风,察天地之和命,乖别之妖祥。〈注〉十有二辰皆有风吹其律,以知和不。又《玉篇》散也。《易·系辞》风以散之。又趋风,疾如风也。《左传·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见楚子必下免胄而趋风。又《玉篇》敎也。《书·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又《说命》四海之内,咸仰朕德,时乃风。〈注〉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诗·关雎序》风之始也。〈笺〉风是诸侯政敎也。又风俗。《礼·乐记》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又疾名。《左传·昭元年》风淫末疾。〈注〉末,四肢也。风为缓急。又《广韵》佚也。《书·费誓》马牛其风。〈传〉马牛风佚。〈疏〉僖四年《左传》云: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远去也。又防风,国名。今湖州武康县。又地名。宁风,齐地,见《左传》。右扶风,见《汉书》。又官名。《前汉·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又鸟名。《诗·秦风》鴥彼晨风。《尔雅·释鸟》晨风,鸇。〈疏〉晨风,一名鸇,挚鸟也。郭云:鹞属。又《晋书·舆服志》相风中道。《正字通》晋制,车驾出,相风居前。刻乌於竿上,名相风。又《述征记》长安南有台,高十仞,立相风铜乌,遇风辄动。又草名。《西京亲记》怀风,苜蓿别名。一名光风。又姓。黄帝臣风后。又风胡,见《越绝书》。又《神异经》西方有披发东走,一名狂,一名颠,一名狷,一名风。又《广韵》方凤切,音讽。《诗·关雎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故曰风。〈笺〉风化。风刺,皆谓譬谕,不直言也。《释文》下以风之。风,福凤反。〈注〉风刺同。又叶分房切,音方。《楚辞·惜誓》涉丹水而驰骋兮,右大夏之遗风。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又叶甫烦切,音蕃。《王粲诗》烈烈冬日,肃肃凄风。潜鳞在渊,归鴈载轩。又叶闾承切。《后汉·冯衍显志赋》摛道德之光辉兮,匡衰世之渺风。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又叶孚金切,音分。《诗·邶风》絺兮綌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又《大雅》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楚辞·九章》乗[音chéng]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臯,邸余车兮方林。《释名》兖豫幷[同并]冀,横口含唇言之,读若分。青徐,踧口开唇推气言之,读若方。风,放也,气放散也。《□第·毛诗古音考》风古与心林音淫为韵,孚金切。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晋之间读风如分,犹存古音。《正韵》一东收风,十二侵阙,盖未详风古有分音也。《说文》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从虫凡声。《赵古则曰》凡物露风则生虫,故风从虫,凡谐声。考证:(《尔雅》西风谓之秦风。)谨照原文秦风改泰风。(《书·费誓》马牛其风。〈疏〉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放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远去也。)谨照原文马牛放佚改马牛风佚。(《陈第·毛诗古音考》风古与心林音淫为韵,孚金切。《正韵》一东收风,二十侵阙,盖未详风古有分音也。)谨照原文二十侵改为十二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