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词典 >

树倒猢狲散

www.16system.cn 2023-11-29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ù dǎo hú sūn sàn
成语注音:ㄕㄨˋ ㄉㄠˇ ㄏㄨˊ ㄙㄨㄣ ㄙㄢˋ
成语简拼:SDHSS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樹倒猢猻散
成语英文:when an influential person falls from power,his hangers-on disperse成语日文勢力のある人物が没落(ぼつらく)すると,しり馬(うま)に乗[音chéng](の)る人もちりぢりばらばらになる成语法文l'homme influent une fois abattu,ses protégés l'abandonnent

成语解释

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成语释义

猢狲,猴子。『树倒猢狲散』指树倒了,原本栖息在上面的猴子也跟着四散。比喻有权势的人一旦失势,其依附者随即散去。语出宋·庞元英《谈薮》。

成语用法

一、[义]比喻有权势的人一旦失势,其依附者随即散去。[类]用在『势消众散』的表述上。[例](1)那个黑帮老大被捕入狱,他的手下也就树倒猢狲散。(2)在他宣告破产後,树倒猢狲散,以前常往来的亲友们都不见了。(3)这个家族曾经盛极一时,但在族长过世後,就树倒猢狲散,迅速没落。(4)他富贵的时候,许多阿谀求进的人常陪侍在旁,如今失势,面临了树倒猢狲散的光景。(5)在现今急功近利的社会趋势下,树倒猢狲散的状况时时可见,不禁令人感叹人心的现实。(6)这个曾经繁荣一时的大公司,因董事长的过世,那些亲信便树倒猢狲散,过往的繁华已不再。二、作宾语、定语、分句;指社会现象。

近义词

树倒鸟飞

成语示例

(1)《红楼梦·第一三回》:『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

(2)《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若是富贵之人,一朝失势,落魄起来,这叫做「树倒猢狲散」,光景着实难堪了。』

(3)《飞龙全传·第二一回》:『常言道:「树倒猢狲散。」今宋家弟兄俱已丧命,料尔等一身无主,四海无家。』

(4)宋·庞元英《谈薮》:『会之甫殂,乃遣介致书于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一篇。』(源)

(5)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八·嘲回回》:『阿刺一声绝无闻,哀哉树倒猢狲散。』

(6)你要知道「树倒猢狲散」,现在树还没有倒呢!▼巴金《家》

(7)这个曾经繁荣一时的大公司,因董事长的过世,那些亲信便树倒猢狲散,过往的繁华已不再。

(8)在现今急功近利的社会趋势下,树倒猢狲散的状况时时可见,不禁令人感叹人心的现实。

(9)他富贵的时候,许多阿谀求进的人常陪侍在旁,如今失势,面临了树倒猢狲散的光景。

(10)这个家族曾经盛极一时,但在族长过世後,就树倒猢狲散,迅速没落。

(11)在他宣告破产後,树倒猢狲散,以前常往来的亲友们都不见了。

(12)那个黑帮老大被捕入狱,他的手下也就树倒猢狲散。

成语造句

(1)成语「树倒猢狲散」是一个复句式成语。

(2)城城不会写成语“树倒猢狲散”的最后一个字。

(3)臭臭写不出成语“树倒猢狲散”,导致语文测试才97分。

(4)记事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树倒猢狲散”几个大字。

(5)乐土葛桥初中的闻人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树倒猢狲散”。

(6)庞叔叔给外甥和小外甥女介绍了“树倒猢狲散”的历史典故

(7)树倒猢狲散,食尽鸟投林。

(8)你要知道树倒猢狲散,现在树还没有倒呢!见巴金《家》。

(9)在去往第五中学的车上,正翼叔叔给蕴镤和闲华讲了『树倒猢狲散』的历史故事。

(10)在现今急功近利的社会趋势下,树倒猢狲散的状况时时可见,不禁令人感叹人心的现实。

(11)这样的企业,事业发达时,会有人前呼后拥,一旦走入低谷,便会树倒猢狲散,各奔前程。

(12)可一旦棋错一着,竟满盘皆输,一旦失势,顷刻间树倒猢狲散,来的快,走的快;聚的快,散的快。

(13)守卫北京城的官军,听说皇帝已死,顷刻树倒猢狲散,北京城不攻自破,闯王义军也就顺利地开进了北京城。

(14)西门庆一但身死,韩道国拐财远遁,吴典恩反脸无恩,来旺儿放欺主,铁筒也似的西门高宅鸡飞蛋打树倒猢狲散。

成语出处

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于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一篇。』

成语典源

宋·庞元英《谈薮》(据《说郛·卷三一》引)曹咏侍郎,妻硕人厉氏,余姚大族女。…方咏盛时,乡里奔走承迎,惟恐後,独硕人之兄厉德新不然,咏衔怒。帅越时,德新为里正,咏风邑官,胁治百端,冀其祈己,竟不之屈。会之甫殂,乃遣介致书于咏。启封乃〈树倒猢狲散赋〉一篇。新州之行,又以十诗赠行,其一云:『断尾雄鸡不畏牺,凭依掇祸复何疑?八千里路新州瘴,归骨中原是几时?』咏得诗,愤极,然无如之何。[注](1)会之:秦桧(?~西元1155),字会之,南宋江宁人。性阴险,晚年残忍尤甚。高宗时为相,挟金人以自重,力持和议,阻止恢复,诬杀岳飞等,一时忠臣良将殆尽,和议乃成。卒諡忠献,宁宗改諡缪丑。(2)殂:音ㄘㄨˊ,死亡。(3)介:犹指传言之人。(4)咏:曹咏,南宋人,生卒年不详。与秦桧交好,官至户部侍郎,显赫一时。後秦桧死,贬至新州,不久即亡。(5)猢狲:猴子。

成语故事

南宋时期,奸臣秦桧做丞相,许多势利小人都依附于他作威作福,秦桧的亲戚曹咏因善于拍马屁而当官,十分得意,唯独曹咏的大舅子厉德斯不理他那套。秦桧死,曹咏被贬职,厉德斯写了一篇《树倒猢狲散赋》派人送给曹咏

成语典故

南宋时有个叫曹咏的人,他依附当时权势最大的秦桧,因此而飞黄腾达,做了大官,富贵荣华享用不尽。家乡的人都来巴结,唯独他的大舅子厉德新不愿奉承他,让他心生怨恨。厉德新当时在家乡做里长的职务,曹咏利用权势,要他的长官对他百般刁难,但厉德新一直咬牙隐忍,不肯屈服。後来秦桧死了,依附他的人也跟着失势。厉德新写了一篇〈树倒猢狲散赋〉,派人送给曹咏。将秦桧比喻为大树,而像曹咏这样依附他的人则如树上栖息的猴子,大树一倒,猴子们也跟着四散。果真不久後,曹咏就被贬到南方偏远的新州,最後死在那里。後来『树倒猢狲散』就被用来比喻有权势的人一旦失势,其依附者随即散去。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