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ù dé wù zī
成语注音:ㄕㄨˋ ㄉㄜˊ ㄨˋ ㄗㄧ
成语简拼:SDWZ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樹惪務滋
成语解释
树:立;德:德惠;务:必须;滋:增益,加多。向百姓施行德惠,务须力求普遍。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统治者
成语接龙
1、树德务滋→滋蔓难图→图财害命→命里注定→定于一尊→尊主泽民→民殷国富→富堪敌国→国难当头→头昏脑眩→眩碧成朱→朱雀玄武→武偃文修→修真养性→性烈如火→火急火燎→燎若观火→火烛小心→心殒胆落→落落大方→方言矩行→行住坐卧→卧床不起→起死回生→生生死死
2、树德务滋→滋蔓难图→图财害命→命在旦夕→夕惕若厉→厉精更始→始终如一→一字之师→师直为壮→壮发冲冠→冠盖如云→云里雾里→里通外国→国富民丰→丰年稔岁→岁寒松柏→柏舟之节→节衣缩食→食不求甘→甘苦与共→共枝别干→干父之蛊→蛊心丧志→志广才疏→疏而不漏
3、树德务滋→滋蔓难图→图谋不轨→轨物范世→世态人情→情投意合→合盘托出→出世超凡→凡夫肉眼→眼去眉来→来迎去送→送暖偷寒→寒腹短识→识字知书→书不尽意→意气飞扬→扬清抑浊→浊质凡姿→姿意妄为→为人师表→表里相济→济济一堂→堂堂正正→正本清源→源源不绝
4、树德务滋→滋蔓难图→图谋不轨→轨物范世→世掌丝纶→纶巾羽扇→扇枕温衾→衾寒枕冷→冷血动物→物尽其用→用非其人→人非草木→木已成舟→舟水之喻→喻之以理→理所必然→然糠照薪→薪桂米珠→珠围翠拥→拥雾翻波→波谲云诡→诡计多端→端本正源→源源而来→来去分明
5、树德务滋→滋蔓难图→图穷匕见→见弃于人→人强马壮→壮志未酬→酬功给效→效死输忠→忠心耿耿→耿耿于心→心术不正→正己守道→道听耳食→食言而肥→肥头大面→面如满月→月夕花朝→朝云暮雨→雨露之恩→恩将仇报→报仇雪耻→耻居王后→后生小子→子虚乌有→有无相通
成语示例
(1)亦曰:「除恶务尽,树德务滋」而已。▼章炳麟《致段祺瑞电》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树德务滋”几个大字。
(2)劳海叔叔给严敏和金煜介绍了“树德务滋”的成语故事。
(3)乐乐写不出成语“树德务滋”,因此期中考试才98分。
(4)石涧中心学校的党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树德务滋”。
(5)小昊不会写成语“树德务滋”的最后一个字。
(6)亦曰:除恶务尽,树德务滋而已。见章炳麟《致段祺瑞电》。
(7)在去往前锋农场中学的面包车上,雨诗哥哥给若篮和锦葶讲解了『树德务滋』的故事。
成语出处
《尚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树德树德:[shùdé] 树立美德。
树树:shù 1、<动>栽种;种植。《齐桓晋文之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2、<动>建立;竖立。《送李愿归盘谷序》:『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3、<名>树木。《桃花源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4、<量>棵;株。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树艺] 种植。
德德:dé 1、<名>道德;品德。《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名>恩德;恩惠。《垓下之战》:『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又] <动>感激。《史记·信陵君列传》:『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3、<名>德政;功德。《殽之战》:『吾不以一眚掩大德。』4、<名>福。《礼记·哀公问》:『君之及皮言也,百姓之德也。』[德化] 道德教化,道德影响。
务务:wù 1、<动>从事;致力于。《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2、<动>追求;要求得到。《五蠹》:『糟糠不饱者,不务梁肉。』3、<名>事务;事情;事业。《与朱元思书》:『经纶世务务者,窥谷忘反。』4、<副>务必;一定。《察今》:『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
滋滋:zī 1、<名>液汁。左思《魏都赋》:『墨井盐池,玄滋素液。』2、<名>滋味。《后汉书·蔡邕列传》:『含甘吮滋。』3、<动>培植。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引] 滋长。《左传·隐公元年》:『无使滋蔓。』4、<副>益;更加。柳宗元《蝜蝂传》:『而贪取滋甚。』5、<形>浊。《左传·哀公八年》:『何故使吾水滋。』
树树:《辰集中·木字部》《唐韵》常句切《集韵》《韵会》《正韵》殊遇切,□殊去声。《说文》生植之总名。《左传·昭二年》季氏有嘉树,宣子誉之。《礼·祭义》树木以时伐焉。《淮南子·原道训》萍树根于水,木树根于土。又《尔雅·释宫》屛谓之树。《论语》邦君树塞门。又《扬子·方言》牀谓之杠。北燕、朝鲜间谓之树。又兽名。《仪礼·乡射礼》君国中射则皮树中。〈注〉皮树,兽名。谓皮作树形以射之。又姓也。《后魏·官氏志》树洛于氏。后改为树氏。又《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臣庾切,音竖。扶树也。《徐锴曰》树之言竖也。种树曰树。《易·系辞》古之葬者,不封不树。《诗·小雅》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人,心焉数之。又立也。《书·说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泰誓》树德务滋,除恶务本。《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又诸侯之适子,天子命为之嗣者,曰树子。《谷梁传·僖九年》无易树子。俗作□,非。考证:(《仪礼·乡射礼》君国中射皮树。)谨照原文皮上增则字。树下增中字。
德德:《寅集下·彳字部》《唐韵》《正韵》多则切《集韵》《韵会》的则切,□登入声。《广韵》德行也。《集韵》德行之得也。《正韵》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易·乾卦》君子进德修业。《诗·大雅》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书·臯陶谟》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又《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周礼·地官》六德:知、仁、圣、义、中、和。又《玉篇》德,惠也。《书·盘庚》施实德于民。《诗·小雅》既饱以德。又善敎也。《礼·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注〉德谓善敎。又感恩曰德。《左传·成三年》王曰:然则德我乎。〈疏〉德加於彼,彼荷其恩,故谓荷恩为德。《后汉·樊晔传》光武微时,晔馈饵一笥,帝德之不忘。又《韵会》四时旺气也。《礼·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又《諡法》绥柔士民,谏争不威,执义扬善,曰德。又《说文》升也。又《玉篇》福也。又星名。《前汉·郊祀志》望气王朔言,后独见填星出如瓜。有司皆曰: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注〉德星,既填星也。又《韵会》亦作悳。《前汉·贾谊传》悳至渥也。又州名。《广韵》秦为齐郡地,汉为平原郡。武德初为德州,因德安县以名之。又叶都木切,音笃。《谢惠连·雪赋》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盈尺则呈瑞於丰年,袤丈则表沴於阴德。又叶得各切,当入声。《易林》酒为欢伯,除忧来乐,福善入门,与君相索,使我有德。考证:(《书·大禹谟》九德,宽而栗。)谨照原书改臯陶谟。
务务:《子集下·力字部》《唐韵》《集韵》《韵会》□亡遇切,音雾。《说文》趣也。从力,敄声。《徐曰》言趣赴此事也。《尔雅·释诂》务,强也。〈注〉事务以力勉强。《广韵》事务也,专力也。《易·系辞》夫易开物成务。又姓。《广韵》列仙传有务光。又《集韵》微夫切,雾平声。务娄,邑名。又《广韵》谟袍切,音毛。前高后下。又《集韵》莫□切,音茂。昏也。又《正韵》罔古切,音武。同侮。《诗·小雅》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又《韵补》叶迷侯切,音谋。《刘桢·瓜赋》丰细异形,圆方殊务。扬晖发藻,九采亲糅。糅平声。
滋滋:《巳集上·水字部》《唐韵》子之切《集韵》《韵会》津之切《正韵》津私切,□音兹。水名。《说文》水出牛饮山白陉谷。又霸水之别名。《水经注》霸陵县霸水,古曰滋水。又莳也,长也,益也。《书·泰誓》树德务滋。又液也。《礼·檀弓》必有草木之滋焉。又多也,蕃也。《左传·僖十五年》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又滋味也。《礼·月令》薄滋味,无致和。又浊也。《左传·哀八年》武城人拘鄫人之沤菅者曰:何故使我水滋。又与孳孜通。又通作兹。《前汉·五行志》赋敛兹重。又《广韵》疾之切,音慈。水名,出高丽山。《山海经》高是之山,滋水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