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ù yūn huán fù
成语注音:ㄕㄨˋ ㄧㄨㄣˋ ㄏㄞˊ ㄈㄨˋ
成语简拼:SYHF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束緼還婦
成语解释
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求人
近义词
束蕴请火、束缊请火、束缊举火、束蕴乞火
成语造句
(1)成语「束缊还妇」是一个紧缩式成语。
(2)练习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束缊还妇”几个大字。
(3)石滚河乡初中的阴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束缊还妇”。
(4)小艾写不出成语“束缊还妇”的拼音。
(5)小菁不会写成语“束缊还妇”的最后一个字。
(6)乙襦大哥哥给姝艳和蘩欣介绍了“束缊还妇”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宋·秦观《谢馆职启》:『束缊还妇,虽蒙假借之私;惩羹吹虀,尚虑谴诃之及。』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束束:shù 1、<动>捆绑。《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2、<动>整理;收拾。《殽之战》:『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3、<动>约束;拘束。《廉颇蔺相如列传》:『未有尝坚明约束者也。』4、<量>捆;把。《魏书·李先传》:『宜密使兵人人备青草一束。』[束发]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称成童之年。约八岁或八至十九岁这一段年纪。[束甲] 捆起铠甲。表示放下武器,停战或投降。[束脩] (1)十条一捆的干肉,是古代学生送给老师的备礼物。(2)后老师的金。约束整修。
缊缊:yùn 1、<名>新旧混合的丝绵。《论语·子罕》:『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2、<名>乱麻。《汉书·蒯通传》:『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3、<形>乱;纷乱。班固《东都赋》:『宝鼎见兮色纷缊。』4、<动>包藏。《谷梁传·僖公五年》:『晋人执虞公。执不言所于,缊于晋也。』[缊褐] 破旧的粗衣。[缊巡] 并行的样子。
还还:hái 1、<动>返回;回来;回去。《荆轲刺秦王》:『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又] 交还;归还。《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又] 偿还。《哨遍·高祖还乡》:『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2、<动>通『环』,环绕;围绕。《荆轲刺秦王》:『秦王还柱而走。』3、<副>再;又。《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4、<副>反而;却。刘禹锡《竹枝词》:『道是无晴还有晴。』5、<副>仍然;还是。《兵车行》:『归来头白还戍边。』《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xuán 1、<动>旋转;掉转。《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2、<形>轻快敏捷的样子。《诗经·还》:『子之还兮。』3、<形>迅速。《汉书·董仲舒传》:『此皆可使还至而立有效者也。』hái 1、<副>依然;仍然。杜甫《泛江》:『乱离还奏乐,飘泊且听歌。』2、<副>再;更。《荀子·王霸》:『如是则舜禹还至,王业还起。』3、<副>还是。杨万里《重九后二日同徐克章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月是一团还两团?』[还首] 自归请罪。[还轸] 乘车周迴。轸,车后横木。
妇妇:fù 1、<名>妻子。《孔雀东南飞》:『十七为君妇。』2、<名>儿媳。《孔雀东南飞》:『君家妇难为。』3、<名>已婚女子的通称。《触龙说赵太后》:『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束束:《辰集中·木字部》《唐韵》书玉切《集韵》《韵会》输玉切《正韵》式竹切,□音□。《说文》缚也。徐曰:束薪也。《诗·周南》白茅纯束。又五疋为束。《礼·亲记》纳币一束。又五十矢为束。《诗·周颂》束矢其搜。又脯十脡曰束。《谷梁传·隐元年》束修之肉,不行境中。又地名。《前汉·地理志》束州,赵地。又姓。《统谱》望出南阳,汉疏广后,避难改为束。又《韵会》春遇切《周礼·注疏》诗注切,□音戍。约也。《周礼·司约注》言语之约束。约音要。《史记·汉高纪》待诸侯至,定要束耳。又叶所律切,音率。《蔡邕·笔赋》削文竹以为管,如桼丝之缠束。形条搏以直端,染元黄以定色。从木从口,与朿别。
还还:《备考·酉集》《辵字部》《篇海类编》音浮。又音否。俗作还字,非。(还)《唐韵》户关切《集韵》《韵会》《正韵》胡关切,□音环。《说文》复也。《玉篇》反也。《诗·小雅》尔还而入,我心易也。还而不入,否难知也。〈注〉反也。又《正韵》退也,归也。《仪礼·乡饮酒礼》主人答拜还,賔拜辱。〈注〉还,犹退也。《前汉·高帝纪》还守丰。又《灌婴传》还定三秦。又顾也。《左传·昭二十年》无所还忌。〈注〉还,犹顾也。又偿也。《老子·道德经》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又大还、小还,日至之名。《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鸟次,是谓小还。至于女纪,是谓大还。又与环同。《前汉·食货志》还庐树桑。又《广韵》似宣切《集韵》《韵会》旬宣切,□音旋。与旋同。《礼·礼运》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注〉迭相终而还相始,如环无端也。又《正韵》转也。《礼·玉藻》周还中规,折还中矩。〈注〉周旋圆转,折旋方转也。又便捷貌。《诗·齐风》子之还兮。又速也,即也。《前汉·董仲舒传》此皆可使还至而立效者也。又《集韵》《韵会》《正韵》□胡惯切,音患。遶也,围也。《仪礼·既夕》祖还车不易位。《司马相如·子虚赋》旋还乎后宫。
妇妇:《丑集下·女字部》《唐韵》房九切《集韵》《韵会》扶缶切《正韵》房缶切,□音阜。《说文》服也。《尔雅·释亲》子之妻为妇。又女子已嫁曰妇。妇之言服也,服事於夫也。《礼·昏义》妇人先嫁,三月敎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又《郊特牲》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又冢妇、长妇、介妇,衆[音zhòng]妇也。见《内则》。又嫔妇,化治丝枲。见《周礼·天官》。又世妇,后宫官,所谓二十七世妇也。又属妇,妇之穷独,当联属者。《书·梓材》至于属妇。又嫠妇,寡妇也。《苏轼·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又好貌。《荀子·乐论篇》其容妇。又物类之阴者亦曰妇。《埤雅》鹁鸠阴则屛逐其妇,晴则呼之。又《韵府》蟋蟀一名吟蛩,济南呼为嬾妇。又江中有鱼名白旗,其脂可然,用之照歌舞则明,照纺绩则昏,世谓嬾妇所化。又鹪鹩名巧妇,赤斑蜘蛛名络丝妇。□见《本草纲目》。又梵言婆利耶,华言妇。又《正韵》防父切,音附。《□琳·饮马长城窟》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又叶芳尾切,音斐。《楚辞·天问》水滨之木,得彼小子,夫何恶之,□有莘之妇。通作负。别作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