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ī kū gān tí
成语简拼:SKGT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濕哭幹啼
成语解释
湿哭:有眼泪地啼哭;干啼:没有眼泪地啼哭。形容哭哭啼啼的样子。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现出的各种表情。
成语示例
(1)留客且为无事饮,对花还作有情痴,羲之乐死从今定,湿哭干啼总不知。▼清·赵翼《瓯北诗钞·七言律五·七十自述》其二十五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湿哭干啼”几个大字。
(2)成语湿哭干啼和心情有关。
(3)洪盛大哥哥给梓郁和俪嫣讲述了“湿哭干啼”的历史典故
(4)松江区大港中学的翠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湿哭干啼”。
(5)小岚不会写成语“湿哭干啼”的最后一个字。
(6)小噜写不出成语“湿哭干啼”,导致语文测试只考了97分。
(7)前往任县私立汇文学校的巴士上,蔼琳大哥哥给贾岚和蓓姗讲了『湿哭干啼』的典故。
(8)留客且为无事饮,对花还作有情痴,羲之乐死从今定,湿哭干啼总不知。见清·赵翼《瓯北诗钞·七言律五·七十自述》其二十五。
成语出处
《北齐书·尉景传》:『小儿惯去,放使作心腹,何须干啼湿哭不听打耶!』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湿湿:shī沾了水的或显出含水分多的(跟『干』相对)。如:湿度;潮湿;地皮很湿;衣服都给雨淋湿了。
哭哭:kū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有时候还发出声音:哭泣;放声大哭。
干干:gàn 1、<名>盾牌。《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2、<动>捍卫。《卖柑者言》:『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3、<动>冒犯;冲犯。《商君书·业分》:『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4、<动>直冲。《兵行车》:『哭声直上干云霄。』《雁荡山》:『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5、<动>追求;求取。《中山狼传》:『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6、<动>干预;牵涉。《智取生辰纲》:『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7、<名>水边;河岸。《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8、<名>山涧。《诗经·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秩:水清的样子)9、<名>天下。见『干支』10、<形>没有水分或含水分很少的。与『湿』相对。《卖柑者言》:『视其中,则干若败絮干。』⒒<形>空虚。『外强中干』gàn 1、<名>树干。《淮南子·主术》:『枝不得大于干。』2、<名>指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国语·晋语》:『爱亲明贤,政之干也。』3、<名>才能;才干。《三国志·诸葛亮》:『理民之干,优于将略。』4、<动>办理;主治。《水浒传》:『明日干了这事,更是这里安身不得了。』5、<名>事情;事务。《水浒传》:『学生来时,说道先生今日有干,权放一日假。』
啼啼:tí 1、<动>叫;鸣。《游园》:『遍青山啼红了杜鹃。』《江畔独步寻花》:『自在娇莺恰恰啼。』《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2、<动>哭;放声哭。《察今》:『见人方引婴儿投之江中,婴儿啼。』《口技》:『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湿湿:《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失入切,音□。《说文》幽湿也。从水,一所以覆也。覆土而有水,故湿也。《尔雅·释地》下者曰湿。《易·乾卦》水流湿。又吏治太急曰束湿。《前汉·酷吏传》急如束湿。〈注〉言其急之甚也。湿物则易束。又湿湿,水光开合之貌。《木华·海赋》瀼瀼湿湿。又《扬子·方言》湿,忧也。宋卫谓之慎,或曰□。陈楚或曰湿,或曰济。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志而不得,欲而不获,高而有坠,得而中亡,谓之湿。或谓之惄。〈注〉湿者,失意潜沮之名。俗作湿。《徐铉曰》今人不知,以湿为此字。湿乃水名,非此也。《毛氏曰》湿,本合韵,托合切,水名。后误以为乾湿字。考证:(《说文》幽湿也。从水,一所以覆也。覆而有土,故湿也。)谨照系传原文,覆而有土改覆土而有水。(《尔雅·释地》陂下者曰湿。)谨照原文省陂字。
哭哭:《丑集上·口字部》《广韵》《集韵》《韵会》□空谷切,音□。《说文》哀声也。从吅,狱省声。《徐锴曰》哭声繁,故从二口。大声曰哭,细声有涕曰泣。《玉篇》哀之发声。《礼·檀弓》歌于斯,哭于斯。
干干:《寅集下·干字部》《唐韵》古寒切《集韵》《韵会》居寒切,□音竿。《说文》干,犯也。《左传·文四年》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晋书·卫玠传》非意相干,可以理遣。又《尔雅·释言》干,求也。《书·大禹谟》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论语》子张学干禄。又盾也。《扬子·方言》盾,自关而东或谓之〈盾支〉,或谓之干,关西谓之盾。《书·大禹谟》舞干羽于两阶。《诗·大雅》干戈戚扬。又司干,官名。《周礼·春官》司干掌舞器。又《尔雅·释言》干,扞也。〈注〉相扞卫。〈疏〉孙炎曰:干盾,自蔽扞。《诗·周南》公侯干城。〈疏〉干城者,言以武夫自固,为扞蔽如盾,为防守如诚然。又□也。《诗·小雅》秩秩斯干。〈传〉干,□也。又水涯也。《易·渐卦》鸿渐干干。〈注〉干谓大水之旁,故停水处者。《诗·魏风》寘之河之干兮。〈传〉干,厓也。又国郊曰干。《诗·邶风》出宿于干。〈传〉干言国郊也。又《韵会》若干,数未定之辞,犹言几许也。《礼·曲礼》问天子之年。对曰:闻之始服衣若干尺矣。《前汉·食货志》或用轻钱百加若干。〈注〉师古曰:若干,且设数之言也。干犹个也。谓当如此个数耳。又自甲至癸为天干。《皇极经世》十干,天也。十二支,地也。支干,配天地之用也。《皇极内篇》十为干,十二为支。十干者。五行有阴阳也。十二支者,六气有刚柔也。又阑干,横斜貌。《古乐府·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又《韵会》阑楯间曰阑干。《李白·清平调》沉香亭北倚阑干。又《韵会》目眶谓之阑干。《正韵》阑干,泪流貌。《谈薮》王元景使梁,刘孝绰送别,泣下。元景无泪谢曰:别后当阑干。《白居易诗》玉容寂寞泪阑干。又兰干,紵也。《后汉·哀牢国传》兰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华阳国志》兰干,獠言紵也。又干将,刃名。《吴越春秋》干将者,吴人也。莫邪,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刃,莫邪断发翦爪投于炉中,金铁乃濡,遂以成刃。阳曰干将,阴曰莫邪。又干遮,曲名。《司马相如·子虚赋》淮南干遮。〈注〉干遮,曲名也。又射干,木名。《荀子·劝学篇》西方有木,名曰射干。又草名。《本草图经》射干,花白茎长,如射人之执干。《后汉·□宠传》阳气始萌,十一月有兰,射干,芸荔之应。又兽名。《司马相如·子虚赋》腾远射干。〈注〉射干,似狐,能缘木。又野干,亦兽名。《法华经》野干,体瘦无目,为诸童子摘掷,受诸苦痛。又发干、兰干、余干,□县名。《后汉·郡国志》东郡有发干县,汉阳郡有兰干县。《隋书·地理志》鄱阳郡有余干县。又长干,地名。《左思·吴都赋》长干延属。〈注〉建业南五里有山冈,其间平地,吏民亲居。东长干中有大长干,小长干,皆相连。地有长短,故号大小长干。韩诗曰考盘在干。地下而黄曰干。又姓。《左传·昭二十一年》宋有干犫。《刘向·别录》有干长,着天下忠臣九篇。又段干,干己,□复姓。《史记·老子传》老子之子名宗,为魏将,封於段干。〈注〉段干,应是魏邑名,而魏世家有段干木,段干子。田完世家有段干朋。疑此三人是姓段干也,本盖因邑为姓。《何氏姓苑》汉有干已衍,为京兆尹。又《集韵》居案切,音盰。扞也。《诗·周南》公侯干城。沈重读。又《篇韵》音寒。国名。《淮南子·道应训》荆有佽飞,得宝刃於干队。〈注〉干国,在今临淄,出宝刃。又《韵会》通作奸。《前汉·刘向传》数奸死亡之诛。又通作忓,干预也。《唐书·万寿公主传》无忓时事。又《韵会》通作竿。《后汉·董卓传》乗[音chéng]金华青盖,瓜画两轓,时人号竿摩车,言其服饰近天子也。〈注〉竿摩,谓相逼近也。今俗以事干人者谓之相竿摩。又与矸通。《集韵》矸,石也。或省作干。又与豻通。《类篇》豻或作干。《仪礼·大射仪》量人量侯道干五十。〈注〉干读豻。豻侯者,豻鹄豻饰也。又古与乾通。《初月帖》淡闷干呕。杨慎曰:淡,古淡液之淡,干,古干湿之干。今以谈作痰,干作乾,非也。又叶经天切,音坚。《黄庭经》回紫抱黄入丹田,漱咽灵液灾不干。考证:(《韵会》阑板间曰阑干。)谨照原文板改楯。
啼啼:《丑集上·口字部》(古文)謕《说文》同嗁。《礼·丧大记》主人啼。《谷梁传·僖十年》丽姬下堂而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