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ù dǎo gēn cuī
成语注音:ㄕㄨˋ ㄉㄠˇ ㄍㄣ ㄘㄨㄟ
成语简拼:SDGC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樹倒根摧
成语解释
树干倒下,树根毁坏。比喻人已到了年老体衰的地步。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接龙
1、树倒根摧→摧枯拉朽→朽竹篙舟→舟中敌国→国富民丰→丰屋延灾→灾难深重→重操旧业→业业矜矜→矜持自负→负诟忍尤→尤红殢翠→翠袖红裙→裙布荆钗→钗横鬓乱→乱世英雄→雄鸡断尾→尾大不掉→掉舌鼓唇→唇齿之邦→邦家之光→光可鉴人→人微言贱→贱目贵耳→耳后生风
2、树倒根摧→摧枯振朽→朽索驭马→马腹逃鞭→鞭约近里→里外夹攻→攻疾防患→患难夫妻→妻梅子鹤→鹤唳华亭→亭亭玉立→立人达人→人心不古→古往今来→来好息师→师心自用→用夏变夷→夷然自若→若有所亡→亡国大夫→夫人裙带→带减腰围→围城打援→援古刺今→今昔之感
3、树倒根摧→摧眉折腰→腰金拖紫→紫绶金章→章甫荐履→履舄交错→错落有致→致远任重→重于泰山→山崩水竭→竭智尽忠→忠言逆耳→耳濡目染→染旧作新→新学小生→生荣没哀→哀而不伤→伤化败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帚千金→金石可开→开山祖师→师出无名→名垂千古
4、树倒根摧→摧身碎首→首尾相应→应变无方→方寸万重→重床迭屋→屋乌之爱→爱势贪财→财大气粗→粗中有细→细枝末节→节用裕民→民膏民脂→脂膏莫润→润屋润身→身败名隳→隳肝沥胆→胆大于身→身不由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非文是→是非口舌→舌端月旦→旦旦而伐
5、树倒根摧→摧心剖肝→肝胆照人→人非土木→木公金母→母以子贵→贵贱无二→二缶钟惑→惑世盗名→名符其实→实事求是→是非分明→明眸皓齿→齿过肩随→随时制宜→宜家宜室→室如悬罄→罄竹难穷→穷阎漏屋→屋下作屋→屋下架屋→屋乌之爱→爱素好古→古琴价高→高材捷足
成语造句
(1)非儿不会写成语“树倒根摧”的最后一个字。
(2)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树倒根摧”几个大字。
(3)灵璧第四中学的竭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树倒根摧”。
(4)妙妙写不出成语“树倒根摧”的拼音。
(5)永明叔叔给朵昕和珉翼讲了“树倒根摧”的历史故事。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三折:『柳悴也,只怕你春归人老,花残月缺,树倒根摧。』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树树:shù 1、<动>栽种;种植。《齐桓晋文之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2、<动>建立;竖立。《送李愿归盘谷序》:『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3、<名>树木。《桃花源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4、<量>棵;株。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树艺] 种植。
倒倒:dǎo 1、<动>人或坚立的东西横躺下来。《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2、<动>失败;垮台。《三国志·曹爽传》:『于今日卿等门户倒矣。』3、<动>把商店作价卖给别人。《儒林外史》:『我东头街上谈家当铺折了本,要倒与人。』dào 1、<动>位置、顺序、方向等颠倒。《祭妹文》:『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已无与为印证者矣。』2、<动>不顺;违逆。《韩非子·难言》:『且至于忤于耳而倒于心。』3、<动>斟出;倾出。邵雍《天津感事诗》:『芳樽倒尽人归去,月光波色战未休。』4、<副>反而;反倒。《窦娥冤》:『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倒冠落佩] 指去官归隐。[倒灶] 做事不顺利。[倒持泰阿] 倒拿着宝剑,将剑柄与人。比喻授权与人,反受其害。泰阿,宝剑名。[倒屣] 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引申为热情迎客。『倒履』。
根根:gēn 1、<名>树木的根。《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促织》:『见有虫伏棘根。』2、<名>泛指杆物的根。《孔雀东南飞》:『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采草药》:『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又] <动>植根;扎根。《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3、<名>物体的下部、底部。庚信《明月山铭》:『风生石洞,云出山根。』4、<名>事物的根源、本源。《[般涉调] 哨遍·高祖还乡》:『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促织》:『业根,死期至矣!』[又] <动>穷究;追究。皮日休《十原系述》:『根古人之终义。』5、<动>杜绝;根除。《管子·君臣》:『审知祸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微,违非索辨以根之。』6、<副>彻底;根本地。苏舜钦《诣匦疏》:『令诸郡守宰根索其名而藉奏之。』7、<量>用天条形物。《水经注·沁水》:『庙侧有攒柏数百根。』[根索] 彻底搜索。
摧摧:cuī 1、<动>折断。《岳阳楼记》:『樯倾楫摧。』《孔雀东南飞》:『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2、<动>毁坏。《梦游天姥吟留别》:『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3、<动>挫折,挫败。《原君》:『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4、<形>悲伤。《孔雀东南飞》:『阿母大悲摧。』5、<动>讥讽。《诗经·邶风·北门》:『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我。』[摧残] 损害;残害。[摧颓] 1.蹉跎;失意。曹植《浮萍篇》:『何意今摧,旷若商与参。』2.衰败;毁废。苏轼《龟山》:『元嘉旧事无人记,故垒摧今在不?』3.转动倾侧的样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琴鸟曲怨愤,庭鹤舞摧。』
树树:《辰集中·木字部》《唐韵》常句切《集韵》《韵会》《正韵》殊遇切,□殊去声。《说文》生植之总名。《左传·昭二年》季氏有嘉树,宣子誉之。《礼·祭义》树木以时伐焉。《淮南子·原道训》萍树根于水,木树根于土。又《尔雅·释宫》屛谓之树。《论语》邦君树塞门。又《扬子·方言》牀谓之杠。北燕、朝鲜间谓之树。又兽名。《仪礼·乡射礼》君国中射则皮树中。〈注〉皮树,兽名。谓皮作树形以射之。又姓也。《后魏·官氏志》树洛于氏。后改为树氏。又《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臣庾切,音竖。扶树也。《徐锴曰》树之言竖也。种树曰树。《易·系辞》古之葬者,不封不树。《诗·小雅》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人,心焉数之。又立也。《书·说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泰誓》树德务滋,除恶务本。《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又诸侯之适子,天子命为之嗣者,曰树子。《谷梁传·僖九年》无易树子。俗作□,非。考证:(《仪礼·乡射礼》君国中射皮树。)谨照原文皮上增则字。树下增中字。
倒倒:《子集中·人字部》《广韵》《正韵》都皓切《集韵》《韵会》覩老切,□刀上声。什也。又绝倒,极笑也。《晋书·卫玠传》王澄有高名,每闻玠言,辄叹息绝倒。又倾倒。《杜甫诗》志士怀感伤,心胷已倾倒。又潦倒。《北魏书·崔瞻传》魏天保以后重吏事,谓容止蕴藉者为潦倒。瞻终不改。又《扬子·方言》大袴谓之倒顿。〈注〉今雹袴也。又《集韵》《韵会》刀号切《正韵》都导切,□音到。《诗·齐风》颠之倒之,自公召之。《礼·丧大记》小敛之衣,祭服不倒。〈注〉死者所用衣,多不尽着,有倒者,惟祭服尊其领,不倒也。《韩非子·难言篇》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又叶董五切,音覩。《季尤平乐观赋》或以驰骋,覆车颠倒。乌获扛鼎,千钧若羽。又叶都故切,音妒。《焦氏·易林》衣裳颠倒,为王来呼。呼去声。
根根:《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痕切,音跟。《说文》木株也。《左传·隐六年》农夫之去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又《广韵》根,柢也。《老子·道德经》重为轻根。《管子·地形篇》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又《博雅》始也。又天根星也。《周语》天根见而水涸。注亢氐之间。又金根,车名。《后汉·舆服志》天子车金根。又门之铺首铜锾曰仓琅根。《前汉·五行志》木门仓琅根。又竹根,杯名。《晋庾信报惠酒诗》山杯捧竹根。又云根,山名。《宋孝武登作乐山诗》积水溺云根。又姓。《姓苑》周人根牟子,善着书。又叶经天切,音坚。《三略军谶》侵侮下民,国内譁諠。臣蔽不言,是谓乱根。考证:(勿使能植。)谨照左传原文植改殖。(天根,氐星也。《左传·桓十四年》天根见而水涸。)谨左传无天根见而水涸之语,查系周语。今据改天根星也。周语天根见而水涸。注亢氐之间。(《前汉·五行志》木名仓琅根。)谨照原文名改门。
摧摧:《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集韵》□昨回切,音漼。读若罪平声。《说文》挤也。一曰挏也。一曰折也。又《集韵》《韵会》《正韵》□徂回切,音嗺。义同。又沮也。《诗·邶风》室人交徧摧我。〈笺〉摧者,刺讥之言。又《增韵》挫也,抑也。《史记·季布传》能摧刚为柔。又《尔雅·释诂》摧詹,至也。《扬子·方言》摧詹,楚语。《诗·大雅》先祖于摧。〈传〉至也。〈疏〉先祖之神,於何所至。又灭也。《诗·大雅·朱传》先祖之祀,将自此而灭也。又《集韵》遵绥切,醉平声。退也。《易·晋卦》晋如摧如。郑康成读。又催内切,音啐。减也。又《集韵》《正韵》□寸卧切,音剉[音cuò]。与莝同。斩刍也。《诗·小雅》乘马在廐,摧之秣之。〈笺〉摧,今莝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