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词典 >

束之高阁

www.16system.cn 2023-11-29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ù zhī gāo gé
成语注音:ㄕㄨˋ ㄓㄧ ㄍㄠ ㄍㄜˊ成语正音之,不能读作『zī』。
成语简拼:SZGG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束之高閣成语辨形阁,不能写作『搁』。成语谜语藏书楼
成语英文:pigeon-hole成语日文棚(たな)あげする,棚あげにする成语法文laisser dormir dans les cartons成语德文etwas zu den Akten legen

成语解释

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成语释义

把东西捆起来,放置於阁楼上。比喻弃置不用。#语出晋·习凿齿《汉晋春秋》。

[成语辨析]

束之高阁和『置之不理』;都有『放在一边不理睬』的意思;但束之高阁多指闲置不用或不管;语义范围大;『置之不理』只偏重于『不理睬』;语义范围小。

成语用法

一、[义]比喻弃置不用。[类]用於『轻视忽略』的表述上。[例](1)书买回来後,就是要看,而不是把它们便束之高阁。(2)他自从和导演发生争执後,就被束之高阁,几乎没有戏可演。(3)自从毕业之後,数学课本早被我束之高阁了,忘得也差不多了。(4)去年他一心想学摄影,如今却将相机束之高阁,兴趣可变得真快。(5)每次遇到同样状况,就召开会议热烈讨论,但是决议都被束之高阁,并未执行。(6)多年前就已有预防的方案,只是被束之高阁,如今问题真发生了,不是很冤枉吗?。二、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放着不用。

近义词

庋之高阁、束高阁、束置高阁、置之高阁、打落冷宫、置之不理、置之脑後、不了了之、悬而未决、束之高屋、束在高阁、置之度外置诸高阁、置若罔闻

反义词

物尽其用、爱不释手、掌上明珠

关联成语

束高阁、庋之高阁、束置高阁、置之高阁

成语示例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杜乂、殷浩诸人盛名冠世,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清定,然後议其所任耳!」』(源)

(2)宋·司马光〈论风俗札子〉:『读《诗》未尽〈周南〉、〈召南〉,已谓毛郑为章句之学;读《春秋》未知十二公,已谓三传可束之高阁。』

(3)清·梁启超《饮冰室文集·变法通议·论科举》:『然则出洋学生中之未尝无才,昭昭然矣。顾乃束之高阁,听其自穷自达,不一过问。』

(4)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毛泽东《实践论》

(5)明·瞿式耜〈显考府君行状〉:『当新旧交乘之会,更文移舞弄之秋,易向东西,移手上下,一切已行规制,束之高阁。』

(6)南朝梁·费昶〈赠徐郎〉诗:『射策除郎,明经拜爵。家盈鞶帨,人有丹雘。车载斗量,束之高阁。』

(7)多年前就已有预防的方案,只是被束之高阁,如今问题真发生了,不是很冤枉吗?

(8)每次遇到同样状况,就召开会议热烈讨论,但是决议都被束之高阁,并未执行。

(9)去年他一心想学摄影,如今却将相机束之高阁,兴趣可变得真快。

(10)自从毕业之後,数学课本早被我束之高阁了,忘得也差不多了。

(11)他自从和导演发生争执後,就被束之高阁,几乎没有戏可演。

(12)书买回来後,就是要看,而不是把它们便束之高阁。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束之高阁”几个大字。

(2)毕节四中的宋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束之高阁”。

(3)参议院领袖反驳说,博纳议案即使在众议院获得通过,拿到参议院的时候,不用表决就会死掉,因为一个只需51票的程序性措施就可以将它束之高阁。

(4)但他也能发现自己实施的政策会被普遍的愤怒之火烧的偏离航道或束之高阁。

(5)当人们清楚的意识到,把进口粮食送到需要的人手里和直接在当地种得粮食所耗费的时间几乎一样长,这项计划就束之高阁了。

(6)当在近期一档采访中被问及他是如何选择项目的,他很坦白地说他是追求自己的兴趣,喜欢拿掉被“束之高阁”的事情。

(7)对于那些犹豫不决的衣服,放在一个箱子,并贴上标签,写上日期,然后束之高阁几个月。

(8)该机构将人类送上火星或小行星的计划也同样束之高阁。

(9)各种解决赤字问题的提案看上去将束之高阁。

(10)你可以上去看看,因为你的父母可能曾经买过一个,但是被束之高阁。

(11)你是否把一价值几亿的产品或是想法束之高阁呢?

(12)其中,英国政府一贯使用IEA的统计数据,而将自己的统计数据束之高阁,从而认为,全球石油的长期供应没有什么威胁。

(13)人文与艺术不能因被认为是多余的而被束之高阁,就好比是我们现在买不起的奢侈品,就好比是最普通的乐趣而不是生产力。

(14)睿睿不会写成语“束之高阁”的最后一个字。

(15)时间会告诉我们是否真正重视这个警告,石油泄漏一得以控制就安然大睡,或只是厌倦了无休止的媒体报道,麻木我们自己,然后将这些关键问题束之高阁。

(16)宋叔叔给外甥和小儿子讲述了“束之高阁”的成语典故。

(17)所有那些对我意义重大的高领衬衣,所有的腰带扣和领带夹,很久以前我就把它们束之高阁了。

(18)我把和父亲有关的想法都束之高阁。

(19)我们目前需要采取统一的集体行动,以确保我们开始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把这个问题束之高阁。

(20)小虫写不出成语“束之高阁”,导致期末考试只有97分。

(21)休谟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论点,他说没有什么事情能把“大自然的规律”束之高阁,除非这件事情在自然界已经被重复实现了很多次。

(22)这将是一个一直持续下去的辩论---至少这总好过将这个问题束之高阁。

(23)只有15张照片的简短计划这种想法很快被束之高阁。

成语出处

《晋书·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成语典源

#晋·习凿齿《汉晋春秋》(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刘孝标注引)翼风仪美劭,才能丰赡,少有经纬大略。及继兄亮居方州之任,有匡维内外,扫荡群凶之志。是时,杜乂、殷浩诸人盛名冠世,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清定,然後议其所任耳!』其意气如此。唯与桓温友善,相期以宁济宇宙之事。[注](1)杜乂:晋杜陵人,生卒年不详。字弘理,杜预孙。长相俊美,性格柔和,王羲之称赞他:『肤如凝脂,眼若点漆,神仙中人也。』後为丹阳丞。乂,音ㄧˋ。(2)殷浩:?~西元356,字深源,晋陈郡长平人。喜好谈论《老子》、《易经》,在当时负有盛名。(3)翼:庾翼,字稚恭,晋鄢陵人,生卒年不详,为庾亮之弟。为人有谋略,曾任荆州刺史,拜安西将军,後来接替其兄庾亮镇守武昌,抵御来自北方的侵略。[参]另可参考:《晋书·卷七三·庾亮列传》

成语故事

东晋著名将领庾翼很有学问,他奉旨驻守武昌,把武昌治理得社会安定、百姓富足。他带兵北伐,收复了北方部分领土,他对当时两个善辩的名人杜宏和殷浩看不惯,认为应该把他们束之高阁,等天下太平时,再考虑让他们做一些事情

成语典故

据晋·习凿齿《汉晋春秋》载,东晋的庾翼,在军事上颇有才能,因为有他镇守武昌等地,抵御了来自北方的侵略,让东晋因此能够偏安江南。当时文人流行清谈,尽说些浮夸无据的言论,其中又以杜乂和殷浩二人最得到众人佩服,赞美之声不断,认为他们才华如此出众,应该受到重用,给予官职。一向务实的庾翼,对於这些徒逞口舌之能的文人十分厌恶,因此只要有人在他面前赞美这些人,他就会说:『像杜乂、殷浩这样的人,对待他们应该像对待用不着的东西一样,先捆起来放在阁楼上,等到天下太平了,再来考虑应该给他们什麽样的官职。』後来『束之高阁』演变为成语,就用来比喻弃置不用。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