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ù dǎo hú sūn sàn
成语简拼:SDHSS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繁体:樹倒猢孫散
成语解释
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随从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成语示例
(1)若应了那句树倒猢孙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树倒猢孙散”几个大字。
(2)大宝不会写成语“树倒猢孙散”的最后一个字。
(3)辉辉写不出成语“树倒猢孙散”,所以单元测试只有99分。
(4)歙县霞坑中学的申屠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树倒猢孙散”。
(5)阳释哥哥给毅萱和悦榕讲了“树倒猢孙散”的故事。
(6)见势不妙,一众金丹高手顿时树倒猢孙散。
(7)可是有一天这位大头的经济状况改变了,他四周的这些酒肉朋友自然的会树倒猢孙散。
(8)若应了那句树倒猢孙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
成语出处
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德斯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斯遣人致书於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猻散赋》一篇。』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树树:shù 1、<动>栽种;种植。《齐桓晋文之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2、<动>建立;竖立。《送李愿归盘谷序》:『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3、<名>树木。《桃花源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4、<量>棵;株。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树艺] 种植。
倒倒:dǎo 1、<动>人或坚立的东西横躺下来。《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2、<动>失败;垮台。《三国志·曹爽传》:『于今日卿等门户倒矣。』3、<动>把商店作价卖给别人。《儒林外史》:『我东头街上谈家当铺折了本,要倒与人。』dào 1、<动>位置、顺序、方向等颠倒。《祭妹文》:『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已无与为印证者矣。』2、<动>不顺;违逆。《韩非子·难言》:『且至于忤于耳而倒于心。』3、<动>斟出;倾出。邵雍《天津感事诗》:『芳樽倒尽人归去,月光波色战未休。』4、<副>反而;反倒。《窦娥冤》:『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倒冠落佩] 指去官归隐。[倒灶] 做事不顺利。[倒持泰阿] 倒拿着宝剑,将剑柄与人。比喻授权与人,反受其害。泰阿,宝剑名。[倒屣] 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引申为热情迎客。『倒履』。
散散:sàn 1、<动>散开;分离。《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2、<动>飘散;散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3、<动>驱散;排除。陆嵩《新年作》:『愿得东风起南陌,催动春光散寒色。』4、<动>罢休。《后汉书·王龚传》:『会赦,事得散。』5、<动>碎裂;摧毁。《白马篇》:『俯身散马蹄。』sǒn 1、<形>没有约束;懒散。《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2、<形>零散。《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3、<形>闲散。代称闲散的职位。韩愈《进学解》:『投闲置散,乃分之宜。』4、<名>粉状的药。《后汉书·华陀传》:『佗以为肠痛,与散两钱服之。』5、<名>曲名。应璩《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散。』6、<名>酒器。《礼记·礼器》:『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散诞] (1)放诞不羁。(2)逍遥自在。
树树:《辰集中·木字部》《唐韵》常句切《集韵》《韵会》《正韵》殊遇切,□殊去声。《说文》生植之总名。《左传·昭二年》季氏有嘉树,宣子誉之。《礼·祭义》树木以时伐焉。《淮南子·原道训》萍树根于水,木树根于土。又《尔雅·释宫》屛谓之树。《论语》邦君树塞门。又《扬子·方言》牀谓之杠。北燕、朝鲜间谓之树。又兽名。《仪礼·乡射礼》君国中射则皮树中。〈注〉皮树,兽名。谓皮作树形以射之。又姓也。《后魏·官氏志》树洛于氏。后改为树氏。又《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臣庾切,音竖。扶树也。《徐锴曰》树之言竖也。种树曰树。《易·系辞》古之葬者,不封不树。《诗·小雅》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人,心焉数之。又立也。《书·说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泰誓》树德务滋,除恶务本。《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又诸侯之适子,天子命为之嗣者,曰树子。《谷梁传·僖九年》无易树子。俗作□,非。考证:(《仪礼·乡射礼》君国中射皮树。)谨照原文皮上增则字。树下增中字。
倒倒:《子集中·人字部》《广韵》《正韵》都皓切《集韵》《韵会》覩老切,□刀上声。什也。又绝倒,极笑也。《晋书·卫玠传》王澄有高名,每闻玠言,辄叹息绝倒。又倾倒。《杜甫诗》志士怀感伤,心胷已倾倒。又潦倒。《北魏书·崔瞻传》魏天保以后重吏事,谓容止蕴藉者为潦倒。瞻终不改。又《扬子·方言》大袴谓之倒顿。〈注〉今雹袴也。又《集韵》《韵会》刀号切《正韵》都导切,□音到。《诗·齐风》颠之倒之,自公召之。《礼·丧大记》小敛之衣,祭服不倒。〈注〉死者所用衣,多不尽着,有倒者,惟祭服尊其领,不倒也。《韩非子·难言篇》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又叶董五切,音覩。《季尤平乐观赋》或以驰骋,覆车颠倒。乌获扛鼎,千钧若羽。又叶都故切,音妒。《焦氏·易林》衣裳颠倒,为王来呼。呼去声。
猢猢:《巳集下·犬字部》《广韵》户吾切《集韵》洪孤切,□音胡。《广韵》獑猢,兽名。似猨。《集韵》本作□。或作□,亦书作□。详鼠部□字注。○按《广韵》猢□分列。
孙孙:《寅集上·子字部》《唐韵》《集韵》思□切《韵会》《正韵》苏昆切,□音飱。《说文》子之子也。从子从系。系,续也,言顺续先祖之后也。《尔雅·释亲》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朱子曰》曾,重也,自曾孙以至於无穷,皆得称之也。又凡临祭祀,内事曰孝孙,外事曰曾孙。《诗·小雅》神保是飨,孝孙有庆。《书·武成》告於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孙周王发。又物再生亦曰孙。《周礼·春官·大司乐》孙竹之管。〈注〉竹枝根之末生者。又《番禺志》稻再生曰稻孙。又织女曰天孙。《前汉·天文志》织女,天帝孙也。又《博物志》岱岳亦名天孙。又青海旁马多龙种,曰龙孙。又矢名。《晋语》申孙之矢。又乌孙,西戎国名。又姓。又公孙,长孙,王孙,俱复姓。《广韵》卫公子,惠孙曾耳之后,因氏焉。又《集韵》苏困切,音巽。与逊同。《论语》孙以出之。《礼·学记》入学鼓箧,孙其业也。〈注〉犹恭顺也。又遁也。《春秋·庄元年》三月,夫人孙于齐。《闵二年》九月,夫人姜氏孙于邾。又叶荀缘切,音宣。《赵壹穷鸟赋》天乎祚贤,归贤永年。且公且侯,子子孙孙。考证:(《书·武成》告於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孙发。)谨照原文发字上增周王二字。(《春秋·闵二年》夫人姜氏孙于楚。)谨照原文楚改邾。
散散:《卯集下·攴字部》(古文)枚《广韵》《韵会》苏旱切《集韵》颡旱切,□音伞。□,通作散。《易·说卦》风以散之。《礼·曲礼》积而能散。又《公羊传·庄十二年》散舍诸宫中。〈注〉散,放也。又《博雅》布也。《广韵》散,诞也。《增韵》又宂散,间散。《韵会》不自检束为散。《庄子·养生主》散人又恶知散木。〈注〉不在可用之数。又姓。《书·君奭》有若散宜生。〈传〉散氏,宜生名。又酒尊名。《周礼·春官·鬯人》凡疈事用散。〈注〉漆尊也,无饰曰散。《仪礼·燕礼》酌散西阶上。〈注〉酌散者,酌方壷酒也。《礼·礼器》贱者献以散。〈注〉五升曰散。○按《周礼》《仪礼》《礼记》《释文》□音素旱反。《韵会》独引此条入去声,非是。盖上去二声可通读也。又药石屑曰散。《后汉·华陀传》漆叶青□散。又琴曲名。《晋书·嵆康传》有广陵散。又《广韵》苏旰切《集韵》《韵会》先旰切,□音鏾。义同。又《集韵》相干切。与跚同。《史记·平原君传》盘散行汲。〈注〉索隐曰:先寒反,亦作珊。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