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ù shǒu dài bì
成语注音:ㄕㄨˋ ㄕㄡˇ ㄉㄞˋ ㄅㄧˋ成语正音待,不能读作『dāi』。
成语简拼:SSDB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束手待斃成语辨形待,不能写作『侍』。
歇后语:跛脚佬遇老虎成语谜语上刑场
成语英文:a dead duck成语日文手をこまぬいて死を待つ。〈喻〉失敗(しっぱい)を知っているのに手をこまぬいて見ていること成语法文attendre la mort pieds et poings liés成语德文hilflos den Tod erwarten
成语解释 毙:死。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成语辨析] 束手待毙和『束手就擒』;都有『坐待不良后果』之意。但束手待毙偏重在『待毙』;即消极地等死;语气比『束手就擒』重;而『束手就擒』;偏重在『就擒』;即让人轻易捉住;多不含消极意义。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等死
近义词 坐以待毙、引颈受戮 、束手就擒、束手受戮、束手待死、束手就毙、束手无策、束手自毙、束手就死、敛手待毙、劫数难逃、在劫难逃 、一筹莫展
反义词 应付自如
成语示例 (1)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岂可束手待毙!(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
(2)…身罩住。韦小宝便欲抵挡,已毫无施展余地,只有束手待毙。——当代·金庸《鹿鼎记》
(3)…自保。能够不杀人,当然最好,可也不能眼睁睁的束手待毙。』…——当代·金庸《鹿鼎记》
成语造句 (1)成语「束手待毙」好像和二十四史有关。
(2)当你剩下的,只有一卷铺盖的时候,你将很难再安于“轮椅上的革命”——只知道发牢骚,却继续束手待毙。
(3)葛根庙中学的聂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束手待毙”。
(4)嘉淏叔叔给昀恩和晓冬讲了“束手待毙”的历史故事。
(5)练习本的第三页写着“束手待毙”几个大字。
(6)每时每刻,永远有胜利的欢悦,践踏束手待毙的敌人的快澸。
(7)敏敏不会写成语“束手待毙”的最后一个字。
(8)如果不搞四个现代化,我们就只有束手待毙。
(9)所以当日本轰炸机从海上飞来的时候,那些战舰和驱逐舰只能束手待毙。
(10)他,作为一个人,不再奋斗,是他那不愿束手待毙的生命力逼迫他向前走。
(11)他说:“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清晨,美国人根本没有得到警告.所以当日本轰炸机从海上飞来的时候,那些战舰和驱逐舰只能束手待毙。”
(12)我们可以束手待毙,或者学会冲浪,驾驭浪潮。
(13)小琳写不出成语“束手待毙”,因此语文考试才98分。
(14)兵临城下,岂能束手待毙?
(15)且言苏护在城内,并无一筹可展,一路可投,真为束手待毙。
(16)今天下诸侯会兵至此,眼见灭国,无人替天子出力,束手待毙而已。
(17)拣完了东西,扬扬得意显然是不想束手待毙,大剑一举,就想施放技能!
(18)一般玩家,根本就是切菜,即使是骑士肉盾,在肖华面前也得乖乖束手待毙!
(19)敌人来得越慢,他心中的煎熬越是深切,凶险步步逼近,自己却只有束手待毙。
成语出处 宋·洪迈《容斋续笔·靖康时事》:『予顷修《靖康实录》,窃痛一时之祸,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数十万,曾不能北向发一矢、获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毙。』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束手 束手:捆住了手,比喻没有办法:束手就擒;束手无策。
束 束:shù 1、<动>捆绑。《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2、<动>整理;收拾。《殽之战》:『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3、<动>约束;拘束。《廉颇蔺相如列传》:『未有尝坚明约束者也。』4、<量>捆;把。《魏书·李先传》:『宜密使兵人人备青草一束。』[束发]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称成童之年。约八岁或八至十九岁这一段年纪。[束甲] 捆起铠甲。表示放下武器,停战或投降。[束脩] (1)十条一捆的干肉,是古代学生送给老师的备礼物。(2)后老师的金。约束整修。
手 手:shǒu 1、<名>人的手。[又] <动>手拿着;手持。《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2、<副>亲手;亲自。《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3、<名>控制的范围。《毛遂自荐》:『王之命,悬于遂手。』4、<名>精通某种技艺或专门从事某项工作裙人。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手谈] 下围棋。[手眼] 手段;技艺。
待 待:dài 1、<动>等待;等候。《荆轲刺秦王》:『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垓下之战》:『乌江亭长舣待。』2、<动>对待。《信陵君窃符救赵》:『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3、<动>防备。《谋攻》:『以虞待不虞 者胜。』《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亦盛设兵以待秦。』4、<副>将要;要。《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便待出门,店小二拦住道。』[辨] 俟,待,等候。『俟』和『待』在先秦时期都有等待的意思。『等』和『候』作等待讲是后起意义。『等』在上古时多作『等同』或『等级』讲。如《陈涉世家》:『待死,死国可乎?』
毙 毙:bì 1、<动>仆倒。《左传·哀公二年》:『郑人击简子中肩,毙于车中。』2、<动>倒台;垮台。《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3、<动>杀死;死。《狼》:『又数刀毙之。』《促织》:『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束 束:《辰集中·木字部》《唐韵》书玉切《集韵》《韵会》输玉切《正韵》式竹切,□音□。《说文》缚也。徐曰:束薪也。《诗·周南》白茅纯束。又五疋为束。《礼·亲记》纳币一束。又五十矢为束。《诗·周颂》束矢其搜。又脯十脡曰束。《谷梁传·隐元年》束修之肉,不行境中。又地名。《前汉·地理志》束州,赵地。又姓。《统谱》望出南阳,汉疏广后,避难改为束。又《韵会》春遇切《周礼·注疏》诗注切,□音戍。约也。《周礼·司约注》言语之约束。约音要。《史记·汉高纪》待诸侯至,定要束耳。又叶所律切,音率。《蔡邕·笔赋》削文竹以为管,如桼丝之缠束。形条搏以直端,染元黄以定色。从木从口,与朿别。
手 手:《卯集中·手字部》《唐韵》书九切《集韵》《韵会》《正韵》始九切,□音首。《释名》手须也,事业所须也。《急就篇》卷捥节爪拇指手。《师古注》及掌谓之手。《易·说卦》艮为手。〈疏〉艮既为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为手也。《礼·玉藻》手容恭。又以手执器亦曰手。《礼·檀弓》王事也。子手弓而可。《公羊传·庄十三年》曹子手刃而从之。又《司马相如·上林赋》手熊罴。〈注〉言手击之。又叶尸周切,音收。《焦氏·易林》邑姜叔子,天文在手。实沈参墟,封为晋侯。又叶赏吕切,音黍。《郭璞·神嘘赞》脚属於头,人面无手。厥号曰嘘,重黎所处。又叶矧视切,音矢。《宋玉·笛赋》延长颈,奋玉手,摛朱唇,曜皓齿。又《说文》拳也。《正字通》握手谓之拳。非手即拳也。
待 待:《寅集下·彳字部》《唐韵》徒在切《集韵》《韵会》《正韵》荡亥切,□音殆。《说文》竢也。《易·系辞》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礼·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又《增韵》遇也。《论语》以季孟之间待之。又备御也。《鲁语》率大雠。以惮小国,其谁云待之。又叶直里切,音峙。《魏文帝·浮海赋》衆[音zhòng]帆张,羣櫂起,争先逐进,莫适相待。又叶时吏切,音侍。《荀子·成相篇》治之志后埶富,君子诚之,好以待。富音沸。又叶徒帝切,音兑。《欧阳修·祭龙文》浸润收畜,足支一岁。旱则来告,否则当待。又叶杜兮切,音啼。《屈原·离骚》路修远以多艰兮,腾衆[音zhòng]军使径待。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朱注》待,徒奇反。考证:(《荀子·成相篇》治之志后世富,君子诚之,好以待。)谨照原文世改埶。
毙 毙:《卯集下·攴字部》《集韵》毗祭切。《尔雅·释言》毙,踣也。〈注〉前覆。《礼·檀弓》射之,毙一人。〈注〉毙,仆也。《释文》毙,亦作弊。
注 :本文资料中的部分内容由互联网资料提取而成,未与权威书籍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