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ǒu zú yì chù
成语注音:ㄕㄡˇ ㄗㄨˊ ㄧˋ ㄔㄨˋ
成语简拼:SZYC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首足異處
成语解释
头和脚分开在不同的地方。指遭受杀戮而死亡。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被杀头
近义词
头足异处、头足异所、身首异处、手足异处
成语接龙
1、首足异处→处堂燕鹊→鹊返鸾回→回光返照→照猫画虎→虎穴狼巢→巢林一枝→枝别条异→异口同辞→辞穷理屈→屈指可数→数黄道黑→黑言诳语→语重情深→深根固本→本小利微→微服私行→行险徼幸→幸灾乐祸→祸福相依→依头缕当→当耳边风→风车雨马→马面牛头→头昏脑眩
2、首足异处→处心积虑→虑周藻密→密不通风→风禾尽起→起早挂晚→晚食当肉→肉袒牵羊→羊入虎群→群雄逐鹿→鹿走苏台→台阁生风→风驰电击→击钵催诗→诗以言志→志士仁人→人多口杂→杂七杂八→八面张罗→罗掘俱穷→穷搜博采→采及葑菲→菲食薄衣→衣冠楚楚→楚歌四起
3、首足异处→处心积虑→虑周藻密→密约偷期→期颐之寿→寿元无量→量材録用→用尽心机→机难轻失→失魂丧魄→魄荡魂摇→摇头稾脑→脑满肠肥→肥猪拱门→门堪罗雀→雀喧鸠聚→聚精会神→神嚎鬼哭→哭哭啼啼→啼啼哭哭→哭天抹泪→泪流满面→面有难色→色授魂与→与世偃仰
4、首足异处→处心积虑→虑周藻密→密云不雨→雨沾云惹→惹事招非→非分之财→财殚力尽→尽智竭力→力所能及→及瓜而代→代人捉刀→刀头燕尾→尾生抱柱→柱石之坚→坚如磐石→石火风烛→烛照数计→计穷势迫→迫不可待→待时而动→动心怵目→目达耳通→通元识微→微言大谊
5、首足异处→处之绰然→然糠照薪→薪尽火传→传为美谈→谈过其实→实至名归→归根结底→底死谩生→生生世世→世扰俗乱→乱坠天花→花街柳巷→巷尾街头→头昏目眩→眩视惑听→听其自然→然糠自照→照猫画虎→虎啸龙吟→吟花咏柳→柳緑桃红→红炉点雪→雪案萤灯→灯红酒绿
成语示例
(1)唐·权德舆《酷吏传议》:『坐临江之嫌,当太后之怒,身死汉廷,首足异处。』
成语造句
(1)打开本子,上面写着“首足异处”几个大字。
(2)画画不会写成语“首足异处”的最后一个字。
(3)林林写不出成语“首足异处”的拼音。
(4)蚁姐姐给娅杉和亭昙讲了“首足异处”的故事。
(5)荥阳三中的蚁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首足异处”。
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顺民》:『首足异处,四枝布裂,为天下戮。』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首首:shǒu 1、<名>头。《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2、<名>首领;首脑。《谏太宗十思疏》:『凡百元首,承天景命。』3、<名>物体的前部。《赤壁之战》:『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4、<动>首倡;起首。《史记·陈涉世家》:『且楚首事,当令于天下。』5、<动>开头;开端;起始。《过小孤山大孤山》:『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6、<名>首要;首位;第一。《韩非子·心度》:『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7、<动>告发;自首。《谭嗣同》:『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8、<量>篇。用于诗、词、文、赋等。《宋书·谢庄传》:『所著文章四百余首,行于世。』9、<量>面。用于旗帜。《儒林外史》:『在南京做了二十首大红缎子绣龙的旗。』
足足:zú 1、<名>脚。《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2、<名>动物的脚。《核舟记》:『细若蚊足,钩画了了。』3、<名>器物的支撑部分。《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4、<形>充足。《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补不足。』5、<形>满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兰亭集序》:『快然自足。』6、<副>足够。《鸿门宴》:『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赤壁之战》:『兵精粮多,足以立事。』7、<副>值得。《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论语〉十则》:『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足下] (1)称对方的敬词。战国时多称诸侯国国君为足下。(2)脚下;立足的地方。
异异:yì 1、<动>分;分开。《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2、<形>差别;不同。《寡人之于国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3、<形>奇特。《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又] <形意动>以……为异。《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4、<形>特殊。《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形>优异;杰出。《促织》:『无何,宰以卓异闻。』6、<形>别的;另外的。《某藷疏序》:『欲以树艺佐其急,且备异日也。』7、<名>奇特的东西;特殊的本领;特别或意外的事。《训俭示康》:『果、肴非远方珍异。』《促织》:『成述其异。』[异端] 不符合正统思想的教义、主张或言论。[异日] (1)他日;将来。(2)以往、从前。
处处:chǔ 1、<动>停留,止息。《孙子·军事》:『是故卷甲而遁,日夜不处。』2、<动>住,居住。《岳阳楼记》:『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动>闲居,隐居。《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4、<动>相处。《<指南录>后序》:『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5、<动>处置,处理。《孔雀东南飞》:『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赤壁之战》:『愿将军量力而处之。』chù 1、<名>处所,地方。《垓下之战》:『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过秦论》:『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处妇] 居家之妇。[处妾] 宫中的童女。[处士] 1.有德才而隐居不愿作官的人。《荀子·非十二子》:『古之所谓处者,德盛者也,能静者也。』2.未做官的士人。《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3.星名,即少微。《晋书·天文志上》:『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一名处。』[处治] 处方治病。[处子] 1.处女。范晔《后汉书·张衡传》:『鸣鹤交颈,雎鸠相和。处怀春,精魂回移。』2.处士。《后汉书·逸民传序》:『自后帝德稍衰,邪嬖当朝,处耿介,羞与卿相等列。』
首首:《戌集下·首字部》《广韵》书久切《集韵》《韵会》《正韵》始九切,□音手。《说文》头也。《易·说卦》乾为首。《周礼·春官·大祝》辨九□,一曰□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注〉稽首,拜头至地也。顿首,拜头叩地也。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又元首,君也。《书·益稷》元首起哉。又《广韵》始也。《公羊传·隐六年》春秋虽无事,首时过则书。〈注〉首,始也。时,四时也。过,正也。春以正月为始,夏以四月为始,秋以七月为始,冬以十月为始。又《扬子·方言》人之初生谓之首。又魁帅也。《礼·檀弓》毋为戎首,不亦善乎。〈注〉为兵主来攻伐曰戎首。又标表也。《礼·间传》苴恶貌也。所以首其内,而见诸外也。《集说》首者,标表之义,盖显示其内心之哀痛于外也。又要领也。《书·秦誓》予誓告汝羣言之首。〈传〉衆[音zhòng]言之本要。又《左传·僖十五年》秦获晋侯以归,大夫反首拔舍从之。〈注〉反首,谓头发下垂。又《左传·成十六年》塞井□竈,□於军中,而疏行首。〈注〉疏行首者,当阵前决开营垒为战道。又《礼·曲礼》进刃者左首。〈疏〉首,刃拊环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庐人》五分其晋围,去一以为首围。〈注〉首,殳上鐏也。又狸首,乐章名。《周礼·春官·乐师》凡射,诸侯以狸首为节。又《礼·檀弓》狸首之斑然。〈注〉木文之华。又官名。《史记·犀首传》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名衍,姓公孙氏。〈注〉司马彪曰:若今虎牙将军。又山名。《书·禹贡》壶口雷首。〈疏〉在河东蒲坂县南,一名首山。左传宣二年,宣子田於首山,即此。又邑名。《春秋·僖五年》会王世子於首止。〈注〉卫地,□留襄邑县,东南有首乡。《公羊传》作首戴。又《左传·昭二十八年》韩固为马首大夫。〈注〉今寿阳县。又牛首,郑邑,见《左传·桓十四年》。又刳首,晋地,见《左传·文七年》。又国名。《山海经》有三首国。又咳首,八蛮之一,见《风俗通》。又马名。《尔雅·释兽》马四蹢皆白,首。〈注〉蹢,蹄也。四蹄白者名首。俗呼为踏雪马。又《礼·月令》首种不入。〈注〉首种谓稷。〈疏〉百谷稷先种,故云。又豕首,茢甄别名。见《尔雅·释草》。又姓。《正字通》明弘治汀州推官首德仁。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狩。《广韵》自首前罪。《正字通》有咎自□,及告人罪,曰首。《前汉·文三王传》骄嫚不首。〈注〉不首,谓不伏其罪也。首,失救反。又服也。《后汉·西域传》虽有降首,曾莫惩革。〈注〉首,犹服也,音式救反。又头向也。《礼·玉藻》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注〉首,生气也。《释文》首,手又反。又《战国策》以秦之疆首之者。〈注〉言以兵向之。又叶诗纸切,音始。《扬子·太□经》冻登赤天,阴作首也。虚羸踦踦,擅无已也。又叶赏语切,音黍。《班固·述高帝赞》神母告符,朱旗廼举。粤蹈秦郊,婴来稽首。又叶舂御切,音恕。《晋书·乐志鼓吹曲》征辽东,敌失据。威灵迈日域,公孙既授首。考证:(《周礼·春官·大祝》三曰空首。〈注〉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首也。)谨照原文拜首改拜手。(《春秋·僖五年》诸侯盟于首止。〈注〉卫地,在陈留襄邑县,东南有首乡。)谨照五年经文改为会王世子於首止。并照原注陈留上省在字。
足足:《酉集中·足字部》(古文)疋《唐韵》即玉切《集韵》《韵会》《正韵》纵玉切,□音哫。《说文》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注〉徐锴曰:口象股胫之形。《释名》足,续也,言续胫也。《易·说卦》震为足。〈疏〉足能动用,故为足也。《礼·玉藻》足容重。〈注〉举欲迟也。又《广韵》满也,止也。《书·仲虺之诰》矧予之德,言足听闻。《诗·小雅》既沾既足。《礼·学记》学然后知不足。《老子·道德经》知足不辱。又不可曰不我足。《吴语》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又草名。《尔雅·释草》虃,百足。〈注〉音纤。又姓。《战国策》足强。〈注〉韩人。又《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又《管子·五行篇》春辟勿时,苗足本。〈注〉足,犹拥也。又《广韵》添物也。《类篇》益也。《前汉·五行志》不待臣音,复讇而足。又《韵补》叶子悉切。《易林》欲飞无翼,鼎重折足。失其福利,包羞为贼。
异异:《寅集下·廾字部》《广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之切,□音怡。《广韵》已也。《书·尧典》异哉,试可乃已。〈传〉异,已也,退也。言余人尽巳,惟鲧可试,无成乃退。《正义》异声近巳,巳训止,是停住之意,故为退也。又《集韵》发叹也。又《唐韵》《集韵》《韵会》羊吏切《正韵》以智切,□怡去声。《说文》举也。又《广韵》退也。又与异通。《列子·杨朱篇》何以异哉。(异)(古文)《唐韵》《集韵》《韵会》羊吏切《正韵》以智切,□移去声。《说文》分也,从廾从□。□予也。《博雅》异分也。《史记·商君传》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又不同也。《书·旅獒》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礼·儒行》同弗与异弗非也。〈疏〉谓彼人与己之疏异,所为是善,则不非毁之也。又怪也。《释名》异者,异於常也。《左传·昭二十六年》据有异焉。〈注〉异犹怪也。《史记·屈贾传》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又奇也。《周礼·地官·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注〉珍异,四时食物。《史记·仲尼弟子传》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又违也。又姓。唐异牟寻归唐,册封南诏王,今白水蛮有此姓。又异,翘草名。《尔雅·释草》连异翘。又无名异药名,主治金创折伤。又《韵补》叶延知切,音怡。《诗·邶风》洵美且异。叶下贻。又叶弋质切,音逸。《诗·小雅》亦只以异。《朱注》逸织反。《无名氏乐德歌》所见奇异,叶甘美酒食。(异)考证:(《周礼·地官·质人》赏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谨照原文赏改掌。
处处:《申集中·虍字部》《唐韵》昌与切《集韵》《正韵》敞吕切,□音杵。《玉篇》居也。《诗·王风》莫或遑处。又止也。《诗·召南》其后也处。《广韵》留也,息也,定也。又居室也。《诗·大雅》于时处处。又归也。《左传·襄四年》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又分别也。《晋书·杜预传》处分既定,乃启请伐吴之期。又制也。《晋书·食货志》人间巧伪滋多,虽处以严□,而不能禁也。又姓。《前汉·艺文志》《处子》九篇。《师古注》《史记》云:赵有处子。《广韵》《风俗通》云:汉有北海太守处兴。又州名。《一统志》晋属永嘉郡,隋置处州。又《广韵》读去声,昌据切。所也。《诗·邶风》爰居爰处,爰丧其马。《鲁语》五□三次。〈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也。又《集韵》居御切。通据。人名,齐有梁丘处。又通杵。《公羊传·僖十二年》□侯处臼卒。〈注〉《左传》作杵臼。《说文》作処。《广韵》俗作□。考证:(《诗·王风》其后也处。)谨照原书王风改召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