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骨行屍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ǒu gǔ xíng shī成语简拼:ZGXS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走骨行屍
近义词
[同]行屍走肉
成语示例
(1)金·马钰〈柳梢青·悟个不生不灭〉词:『有时普劝人人,莫讶我、丁宁切切。走骨行屍,贪财竞色,枉销年月。』
成语造句
(1)打开本子,上面赫然是“走骨行屍”几个大字。
(2)揭大爷给静静和逸逸介绍了“走骨行屍”的历史典故
(3)美美写不出成语“走骨行屍”的拼音。
(4)妙妙不会写成语“走骨行屍”的最后一个字。
(5)南常中学的揭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走骨行屍”。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走走:zǒu 1、<动>跑。《木兰诗》:『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又] 赶快去。《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动>逃跑。《石壕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寡人之于国也》:『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又] 〈动使动〉使……逃跑。《赤壁之战》:『可烧而走也。』3、<动>奔向;趋向。《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阿房宫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辨] 行,走。现代的『走』,古代称『行』;现代称『跑』,古代称『走』。[走笔] 用笔迅速地书写。[走舸] 快船。[走狗] (1)猎狗。(2)驱狗出猎。(3)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其作恶的坏人。[走丸] 如丸之速转,比喻便易迅速。[走卒] (1)供人使唤的差役、隶卒。(2)泛指供人驱使、地位低下无足轻重的人。
骨骨:gǔ 1、<名>骨头。《殽之战》:『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又] 指死人。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名>文学作品的刚健的风格。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又] 人的气质、气概。《宋书·武帝纪》:『及长,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特。』[骨力] (1)力气。(2)笔法雄健有力。[骨立] 人相当消瘦。
行行:xíng 1、<动>行走。《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动>出行。《殽之战》:『为吾子之将行也。』3、<动>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4、<动>传布。《原毁》:『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行,难已。』5、<动>实行;做。《训俭示康》:『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6、<名>动作;行动;举动。《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7、<名>品行。《屈原列传》:『其志洁,其行廉。』8、<副>将;即将。《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9、<量>遍;次。《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háng 1、<名>道路。《诗经·七月》:『遵彼微行。』2、<名>行列;队伍。《国殇》:『凌余阵兮躐余行。』3、<名>辈;辈分。《苏武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4、<量>指成行的事物。《孔雀东南飞》:『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行宫] 皇帝外出临时居住的地方。[行将] 即将。[行李] (1)使者。(2)行装。[行人] (1)出使的人。(2)行路人。(3)出征的人。[行者] (1)行路人。(2)出征的人。(3)出家而受大的佛教徒;去游四方乞食的为生的僧人。[行装] 出门携带的衣物。
走走:《酉集中·走字部》《广韵》子苟切《集韵》《韵会》《正韵》子口切,□奏上声。《说文》趋也。从夭从止。〈注〉徐锴曰:□则足屈,故从夭。《五经文字》今经典相承作走。又《仪礼·士相见礼》将走。〈注〉走,犹去也。又《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注〉走,犹仆也。《班固·答賔戏》走亦不任厠技於彼列。○按《汉书·叙传》走作仆。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则□切,音□。《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羣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又《韵补》叶子与切。《左传·昭七年》正考父鼎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又叶养里切,音以。《论语谶》殷惑妲己玉马走。考证:(《诗·大雅》予曰有奔走。)谨照原文奔走改奔奏。
骨骨:《亥集上·骨字部》《唐韵》《韵会》古忽切《集韵》吉忽切,□音汨。《说文》肉之核也。《释名》骨,滑也。骨坚而滑也。《灵枢经》肾主骨,张筋化髓干,以立身。《周礼·天官·疾医》以酸养骨。〈注〉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疏〉谓似人之骨立肉中者。《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属天,清而散。属地,浊而聚。又牲骨。《礼·祭统》凡为俎者,以骨为主。《仪礼·乡射礼注》以骨名肉,骨贵也。又姓。《隋书·骨仪传》骨仪,京兆长安人。又《唐书·东夷传》新罗,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别。又苦骨,苦参别名。又多骨,白荳□别名。见《本草纲目》。
行行:《申集下·行字部》《唐韵》户庚切《集韵》《韵会》《正韵》何庚切,□音蘅。《说文》人之步趋也。《类篇》从彳从亍。《韵会》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举,而后为行者也。《尔雅·释宫》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释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广韵》适也,往也,去也。又《增韵》路也。《礼·月令》孟冬,其祀行。〈注〉行,在庙门外之西,为軷壤,高二寸,广五寸,轮四尺,设主軷上。又道也。《晋语》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书·洪范》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汨□其五行。《韵会》五行,运于天地间,未尝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广韵》周有大行之官。《论语》行人子羽修饰之。又语也。《尔雅·释诂》行,言也。〈注〉今江东通谓语为行。又歌行。《前汉·司马相如传》为鼓一再行。《师古曰》行谓引,古乐府长歌行,短歌行,此其义也。又《唐书·韩琬传》器不行窳。《音义》不牢曰行,苦恶曰窳。又《广韵》下孟切,胻去声。《玉篇》行,迹也。《周礼·地官·师氏》敏德以为行本。〈注〉德行内外,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又姓。《后汉·光武纪》隗嚣遣将行巡□扶风。〈注〉行,姓。巡,名。汉行佑为赵相。又《集韵》寒冈切,音杭。《类篇》列也。《左传·隐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注〉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行。行亦卒之行列。《吴语》吴王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注〉以百人通为一行,百行为万人,谓之方□。又中行,复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晋公族隰叔之后也,汉文时有宦者中行说。又太行,山名。《书·禹贡》太行、恒山,至于碣石。〈注〉太行在河内山阳县西。又《广韵》户浪切,音笐。次第也。又辈行也。《杜甫诗》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又《韵会》行行,刚健貌。《论语》子路行行如也。又《类篇》下朗切,音沆。义同。又《韵补》叶先韵。《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残祭侧偏。公孙幽遏,跛踦后行。又《集韵》乎监切,音嗛。与衔同。考证:(《左传·隐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鸡犬。)谨照原文鸡犬改犬鸡。(《杜甫诗》岂知吾甥不流宕。)谨照原文岂知改岂如。
屍屍:《寅集上·尸字部》《广韵》《正韵》申之切《集韵》《韵会》升脂切,□音施。《说文》终主也,从尸死,会意。《礼·曲礼》在牀曰屍,在棺曰柩。《左传·文三年》秦伯济河焚舟,封殽屍而还。《正字通》古尸作屍。《易·师卦》弟子舆屍,《石经》省作尸。尸屍通用,但祭祀之尸不可借用屍字。互详尸字注。屍字从尸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