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ōu yīng qí zǐ
成语注音:ㄗㄡ ㄧㄥ ㄑㄧˊ ㄗㄧˇ
成语简拼:ZYQZ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鄒纓齊紫
成语解释
邹缨:春秋时邹国国君系在脖子上的帽带;齐紫:春秋时齐国国君穿的紫色服装。比喻上行下效。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上行下效
近义词
上行下效
成语示例
(1)是以邹缨齐紫,且以移俗。▲《南史·儒林传论》
成语造句
(1)冰冰写不出成语“邹缨齐紫”,导致期末考试仅仅考了97分。
(2)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邹缨齐紫”几个大字。
(3)大宝不会写成语“邹缨齐紫”的最后一个字。
(4)立萤桥国中的绍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邹缨齐紫”。
(5)宜欣哥哥给我们讲述了“邹缨齐紫”的成语典故。
(6)是以邹缨齐紫,且以移俗。见《南史·儒林传论》。
(7)前往南京高淳外国语学校的出租车上,卫泉大哥哥为我们讲了『邹缨齐紫』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又『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于是全国人民都穿紫色衣服,在当时五件素色衣服还换不到一件紫色的衣服。有人建议齐桓公改穿其他颜色的衣服,齐桓公说他讨厌紫色,于是第二天大夫们都不穿紫色衣服了,再过几天全国都不穿紫色了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邹邹:zōu(1)周朝国名,在今山东邹县一带。(2)姓。
缨缨:yīng 1、<名>冠带。《送东阳马生序》:『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2、<名>系人的长绳。《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齐齐:qí 1、<动>相同;等同;一样。《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阿房宫赋》:『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2、<动>整齐,达到同一高度。《登泰山记》:『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又] <动使动>使……整齐;使……一致。《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安抚。』《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3、<动>整顿;治理。《少年中国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为政》:『导之以德,齐之以礼。』4、<副>一齐;同时。《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一色。』《与妻书》:『吾作此书,泪珠与笔墨齐下。』《冯婉贞》:『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如落叶。』5、<名>周代诸侯国,在今山东北部。《屈原列传》:『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孙膑减灶》:『韩告急于齐。』jì 1、<动>通『剂』。调配;配制。《韩非子·定法》:『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2、<名>通『剂』。药剂。《扁鹊见蔡桓公》:『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紫紫:zǐ 1、<名>紫色。《陌上桑》:『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2、<名>紫色绶带。《芋老人传》:『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紫禁] 皇帝的住处。[紫陌] 京城郊野的道路。[紫气] 宝物的光气或祥瑞之气。
邹邹:《备考·酉集》《邑字部》《龙龛》俗邹字。(邹)《唐韵》《正韵》侧鸠切《集韵》《韵会》甾尤切,□音驺。《说文》鲁县,古邾娄国,帝颛顼之后所封。《徐曰》《孟子题辞》邾国至孟子时,鲁穆公攺曰邹。又通作驺。《史记·孟轲传》孟子,驺人也。又姓。《广韵》汉有邹阳。又《字汇补》从娶切,音聚。《史记·孔子世家》如颜浊邹之徒。《正义》邹,音聚。俗省作邹。互详前郰字注。
缨缨:《未集中·糸字部》《广韵》於盈切《集韵》渠成切,□音婴。《正韵》於京切,音英。《说文》冠系也。《释名》缨,颈也,自上而系於颈也。《礼·曲礼》女子许嫁缨。又《玉藻》□冠朱组缨,天子之冠也。又《仪礼·既夕》荐马缨三就。〈注〉今马鞅。《周礼·春官·巾车》鍚樊缨。〈注〉缨,当胷,削革为之也。又《左传·桓二年》鞶厉游缨。〈注〉缨在马膺首如索帬。又《集韵》於正切,音郢。义同。考证:(《周礼·春官·巾车》锡樊缨。)谨照原文锡改鍚。
齐齐:《亥集下·齐字部》(古文)亝《唐韵》徂兮切《集韵》《韵会》《正韵》前西切,□音脐。《说文》禾麦吐穗上平也。〈注〉徐锴曰:生而齐者,莫如禾麦。又《玉篇》整也。《正韵》无偏颇也。《荀子·富国篇》必将修礼以齐朝,正法以齐官,平政以齐民。〈注〉齐,整也。又等也。《前汉·食货志》世家子弟富人,或鬭鸡走狗马,弋猎博戏,乱齐民。〈注〉如淳曰: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又《正韵》庄也,肃也。《左传·文二年》子虽齐圣,不先父食。〈注〉齐,肃也。又正也。《诗·小雅》人之齐圣。〈注〉中正通知之人也。《朱传》齐,肃也。又《尔雅·释言》殷齐,中也。〈注〉释地曰:岠齐州以南。〈疏〉齐,中也。中州为齐州。中州犹言中国也。《列子·黄帝篇》华胥氏之国,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注〉斯,离也。齐,中也。又《广韵》好也。又辨也。《易·系辞》小大者存乎卦。〈注〉齐,犹言辨也。又速也。《尔雅·释言》疾齐,壮也。〈注〉谓速也。《史记·五帝纪》幼而徇齐。〈注〉徇疾,齐速,言圣人幼而疾速。又国名。武王封太公之地,今山东青州济南潍县安乐等处是也。又乾齐,县名。属酒泉郡。见《后汉·郡国志》。又姓。《风俗通·氏姓篇序》四氏,於国齐鲁宋卫,是也。又放齐,尧臣名。又《諡法》执心克庄曰齐。资辅就共曰齐。又与脐通。《左传·庄六年》后君噬齐。又《集韵》《韵会》《正韵》□在礼切,音荠。《集韵》齐齐,恭慤貌。《礼·玉藻》庙中齐齐。又《广韵》在诣切《集韵》《正韵》才诣切,□音剂。《礼·内则》凡食齐,视春时。《周礼·天官·酱人注》食有和齐,药之类也。又酒以度量节作者谓之齐。《周礼·天官·酒正》五齐三酒,亦作齌。又火齐,珠名。一曰似云母。重叠而开,色黄赤如金。又《集韵》子计切,音霁。和也。《周礼·天官·食医》八珍之齐。又《正韵》津私切,音赀。《论语》摄齐升堂。孔安国曰:衣下曰齐。《礼曲礼》两手抠衣去齐尺。〈注〉齐,谓裳下缉也。又庄皆切。与斋同。《礼·祭统》齐之为言齐也,齐不齐以致齐者也。又牋西切,音齑。与齑同。《周礼·天官·醢人五齐注》齐,当为齑。五齐,昌本□析蜃豚拍深蒲也。〈疏〉齑葅菜肉之通称。又与跻同。《礼·乐记》地气上齐。又《广韵》疾私切,与荠通。《礼·玉藻》趋中采齐。《郑注》齐,当为楚荠之荠。《释文》齐,依注作荠,疾私反。又《正韵》才资切,音疵。引玉藻采齐当读疵音。又《正韵》斋字,古单作齐。详斋字注。又《集韵》子浅切,音翦。同剪。《说文》断也。剪取其齐,故谓齐为剪。《仪礼·既夕》马下齐髦。〈注〉齐,剪也。考证:(《易·系辞》齐大小者存乎卦。)谨照原文齐大小者改齐小大者。(《尔雅·释言》疾齐,壮也。〈注〉犹速也。)谨照原注犹速也改谓速也。(《礼·祭统》齐之为言齐也,齐不齐以致其齐也。)谨照原文以致其齐也改以致齐者也。
紫紫:《未集中·糸字部》《广韵》将此切《集韵》蒋氏切,□音呰。《说文》帛青赤色。《释名》紫,疵也,非正色。五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论语》红紫不以为亵服。《郉昺疏》紫,北方间色。〈又〉恶紫之夺朱也。《何晏注》紫,间色之好者。又水名。《史记·司马相如传》紫渊在其北。〈注〉文颖曰:西河谷罗县有紫泽,其水紫色。又姓。《广韵》出《何氏姓苑》。又同孳。《荀子·非十二子篇》紫然洞然。〈注〉紫,与孳同。柔弱之貌。考证:(《释名》紫,疵也,非正色。正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谨照原文正色之疵改五色之疵。(又同絮。《荀子·非十二子篇》紫然洞然。〈注〉紫,与絮同。)谨照原文两絮字□改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