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ǒu bì fēi yán
成语简拼:ZBFY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走壁飛簷
成语解释
在墙壁上走,在屋雄上飞。形容武艺高强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飞檐走壁
成语示例
(1)粤剧《搜书院》第四幕:『非也!只怕仁兄不会走壁飞檐,难入镇台府上。』
成语造句
(1)次爷爷给他的小孙女介绍了“走壁飞檐”的历史故事。
(2)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走壁飞檐”几个大字。
(3)萌萌写不出成语“走壁飞檐”的拼音。
(4)南京堂中学的奈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走壁飞檐”。
(5)小黎不会写成语“走壁飞檐”的最后一个字。
(6)粤剧《搜书院》第四幕:『非也!只怕仁兄不会走壁飞檐,难入镇台府上。』。
(7)他与寻常绿林不同,并不占山坐寨,也不是剪径的响马,他自一人高来高去,走壁飞檐。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7回:『我虽不会长枪大戟,不知走壁飞檐,也颇颇有些肝胆。』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走走:zǒu 1、<动>跑。《木兰诗》:『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又] 赶快去。《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动>逃跑。《石壕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寡人之于国也》:『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又] 〈动使动〉使……逃跑。《赤壁之战》:『可烧而走也。』3、<动>奔向;趋向。《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阿房宫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辨] 行,走。现代的『走』,古代称『行』;现代称『跑』,古代称『走』。[走笔] 用笔迅速地书写。[走舸] 快船。[走狗] (1)猎狗。(2)驱狗出猎。(3)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其作恶的坏人。[走丸] 如丸之速转,比喻便易迅速。[走卒] (1)供人使唤的差役、隶卒。(2)泛指供人驱使、地位低下无足轻重的人。
壁壁:bì 1、<名>墙壁;石壁。《促织》:『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2、<形>陡直。《游黄山记》:『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3、<名>军营。《周亚夫军细柳》:『亚夫乃传言开壁门。』4、<动>安营;扎寨。《信陵君窃符救赵》:『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5、<名>边。《西厢记》:『一个这,一个那壁。』
飞飞:fēi 1、<动>鸟飞。屈原《天问》:『苍鸟群飞。』[又] 比喻很快。李白《自巴东舟行》:『飞步凌绝顶。』2、无根无据,无缘无故的。《后汉书·梁松传》:『乃悬飞书诽谤,下狱死。』3、意外的。《后汉书·周荣传》:『若卒遇~祸,无得殡敛。』
檐檐:yán(1)(檐儿)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房檐;廊檐;檐下;檐前。(檐儿)某些器物上形状象房檐的部分:帽檐儿。
走走:《酉集中·走字部》《广韵》子苟切《集韵》《韵会》《正韵》子口切,□奏上声。《说文》趋也。从夭从止。〈注〉徐锴曰:□则足屈,故从夭。《五经文字》今经典相承作走。又《仪礼·士相见礼》将走。〈注〉走,犹去也。又《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注〉走,犹仆也。《班固·答賔戏》走亦不任厠技於彼列。○按《汉书·叙传》走作仆。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则□切,音□。《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羣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又《韵补》叶子与切。《左传·昭七年》正考父鼎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又叶养里切,音以。《论语谶》殷惑妲己玉马走。考证:(《诗·大雅》予曰有奔走。)谨照原文奔走改奔奏。
壁壁:《丑集中·土字部》《唐韵》北激切《集韵》《韵会》《正韵》必正切,□音繴。《说文》垣也。《释名》辟也,辟御风寒也。《孔安国·尚书序》秦始皇焚书,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水衡记》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乗[音chéng]云上天。又军垒。《前汉·高帝纪》帝晨驰入韩信张耳壁,夺之军。《周亚夫传》吴楚反,亚夫救梁,引兵走昌邑,坚壁而守。又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晋书·天文志》东壁二星主文籍,天下图书之府。又地名。壁州,在三巴,本汉宕渠地,唐高祖武德初置,辟州节度使郑畋有记。又赤壁,在蒲圻。《荆州记》蒲圻县沿江南岸百里,名赤壁,昔周瑜破曹操处。黄州赤壁乃赤鼻山。《水经注》江水左迳赤鼻山,下为赤鼻矶。苏轼赤壁前赋及长短句,人道是三国周郞赤壁,盖传疑也。又凡石厓之峭削皆曰壁。《马岌·石壁铭》青壁千寻。《江淹诗》缅映石壁素。《神仙传》帛和入西城山,王公令熟视石壁,二年渐觉有文字,三年得神丹方及五岳图。本作壁,十四画。说文、经史皆同。字汇从省作壁,入十三画,因之。壁字从□作。
飞飞:《戌集下·飞字部》《唐韵》甫微切《集韵》《韵会》匪微切,□音非。《玉篇》鸟翥。《广韵》飞翔。《易·乾卦》飞龙在天。《诗·邶风》燕燕于飞。又官名。《前汉·宣帝纪》西羌反,应募佽飞射士。又《释名》船上重室曰飞庐。在上,故曰飞也。又六飞,马名。《前汉·袁盎传》骋六飞,驰不测山。〈注〉六马之疾若飞也。别作騛。又桑飞,鹪鹩别名。又飞廉,神禽名。《三辅黄图》能致风,身似鹿,头似雀,有角,蛇尾,文似豹。《郭璞云》飞廉,龙雀也。世因以飞廉为风伯之名,其实则禽也。又《本草》漏芦一名飞廉。又《广韵》古通作蜚。《史记·秦纪》蜚廉善走。又借作非。《汉·□长蔡君颂》飞陶唐其孰能若是。《说文徐注》上旁飞者,象鸟颈。考证:(又借作非。《汉·□长蔡君颂》飞陶唐其郭能若是。)谨照原文其郭能改其孰能。
檐檐:《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余廉切《正韵》移廉切,□音盐。《说文》□也。《徐曰》俗作檐,非是。《礼·明堂位》复庙重檐。〈注〉重檐,外檐下壁复安板檐,以避风雨。见梠字注。又见樀字注。又别作櫩。《何晏·景福殿赋》飞櫩翼以轩翥。《韵会》又作厃。《扬子·方言》秦谓之桷,齐谓之厃。又《集韵》《韵会》《正韵》□都滥切,音担。通作檐。《管子·七法篇》不明于则,而欲出号令,犹檐竿而欲定其未。又星名。《尔雅·释天》河鼓谓之牵牛。《郭注》荆楚人呼牵牛星为檐鼓。檐者荷也。厃字原作□下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