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ǒu huā liū bīng
成语简拼:ZHLB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繁体:走花溜冰
成语解释
比喻吹牛,说大话。
成语接龙
1、走花溜冰→冰魂雪魄→魄荡魂飞→飞眼传情→情同骨肉→肉飞眉舞→舞文饰智→智藏瘝在→在家出家→家藏户有→有蠙可乘→乘隙而入→入情入理→理正词直→直眉瞪眼→眼高手生→生死与共→共挽鹿车→车尘马足→足踏实地→地棘天荆→荆棘丛生→生荣死衰→衰当益壮→壮发冲冠
2、走花溜冰→冰洁玉清→清浄寂灭→灭此朝食→食子徇君→君子之交→交臂失之→之死靡二→二话不说→说古道今→今雨新知→知书达礼→礼为情貌→貌似强大→大煞风景→景升豚犬→犬马之报→报仇雪恨→恨相见晚→晚节不终→终成泡影→影只形孤→孤云野鹤→鹤行鸡群→群鸿戏海
3、走花溜冰→冰寒于水→水旱频仍→仍陋袭简→简能而任→任劳任怨→怨天忧人→人急智生→生花妙语→语短情长
4、走花溜冰→冰壶秋月→月盈则食→食毛践土→土龙刍狗→狗盗鸡鸣→鸣珂锵玉→玉关人老→老调重谈→谈空说有
5、走花溜冰→冰清玉洁→洁身自好→好声好气→气象万千→千里同风→风通道会→会道能说→说白道緑→緑鬓朱颜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走花溜冰”几个大字。
(2)稻田中学的士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走花溜冰”。
(3)路路不会写成语“走花溜冰”的最后一个字。
(4)仁朗叔叔给颖姗和杨沫讲了“走花溜冰”的历史故事。
(5)小丁写不出成语“走花溜冰”,所以昨天考试只有99分。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四回:『你莫象才来的那个和尚,走花溜冰的胡缠。』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溜冰溜冰:[liūbīng] (1)滑冰。(2)滑旱冰。
走走:zǒu 1、<动>跑。《木兰诗》:『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又] 赶快去。《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动>逃跑。《石壕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寡人之于国也》:『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又] 〈动使动〉使……逃跑。《赤壁之战》:『可烧而走也。』3、<动>奔向;趋向。《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阿房宫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辨] 行,走。现代的『走』,古代称『行』;现代称『跑』,古代称『走』。[走笔] 用笔迅速地书写。[走舸] 快船。[走狗] (1)猎狗。(2)驱狗出猎。(3)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其作恶的坏人。[走丸] 如丸之速转,比喻便易迅速。[走卒] (1)供人使唤的差役、隶卒。(2)泛指供人驱使、地位低下无足轻重的人。
花花:huā 1、<名>花朵。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动>开花。《采草药》:『深山中则四月花。』2、<名>能开花供观赏的植物。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花木成畦手自栽。』3、<名>形状像花朵的东西。赵师秀《约客》:『闲敲棋子落灯花。』4、<形>不只一种颜色的,有花纹图案的。宋濂《勃泥入贡记》:『腰缠花布,无舆马,出入徒行。』5、<形>视觉迷乱模糊。杜甫《饮中八仙歌》:『眼花落进水底眠。』6、<动>耗费;用掉。《红楼梦》:『只是白花钱,不见效。』
溜溜:[liù] (1)<动>屋顶上的水往下流。《礼记·月令》:『其祀中溜。』[引] 往下滴流的水。枚乘《谏吴王书》:『泰山之溜穿石。』(2)<名>屋中央。《公羊传·哀公六年》:『使国士举巨囊于中溜。』(3)<名>屋檐下接水的沟槽。《左传·定公九年》:『先登,求自门出,死于溜下。』[引] 屋檐。左思《魏都赋》:『上累栋而重溜。』
冰冰:bīng 1、<名>水受冷而凝结成的固体。《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2、<动>结冰。《察今》:『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冰肌玉骨] 1.形容妇女的肌肤洁白晶莹。2.形容梅花傲霜斗雪。[冰人] 媒人。
走走:《酉集中·走字部》《广韵》子苟切《集韵》《韵会》《正韵》子口切,□奏上声。《说文》趋也。从夭从止。〈注〉徐锴曰:□则足屈,故从夭。《五经文字》今经典相承作走。又《仪礼·士相见礼》将走。〈注〉走,犹去也。又《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注〉走,犹仆也。《班固·答賔戏》走亦不任厠技於彼列。○按《汉书·叙传》走作仆。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则□切,音□。《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羣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又《韵补》叶子与切。《左传·昭七年》正考父鼎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又叶养里切,音以。《论语谶》殷惑妲己玉马走。考证:(《诗·大雅》予曰有奔走。)谨照原文奔走改奔奏。
花花:《申集上·草字部》(古文)蘤《唐韵》《集韵》《正韵》□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欧阳修·花品序》洛阳人称花曰某花某花,称牡丹则直曰花。又地名。《广州志》南海县有花田。又姓。唐有花惊定。《杜甫诗》成都猛将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书郞花尹。又《韵补》音诃。《枣据诗》延首观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干,一岁再三花。《说文》本作华。荣也。从草□,郑氏曰:□,象华叶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韵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见于书,晋以下书中间用花字,或是后人攺易。唯《后汉书·李谐·述身赋》曰:树先春而动色,草迎岁而发花。又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艺之英华。花字与华□用。而五经、诸子、楚辞、先秦、两汉之书,皆古文相传,凡华字未有攺为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余,颁之远近,以为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晋以下之新字乎。
溜溜:《戌集中·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力救切,音溜。《说文》屋水流也。从雨留声。《礼·玉藻》端行,颐溜如矢。〈注〉行既疾,身乃小折,而头直俯临前,颐如屋溜之垂也。《仪礼·乡饮酒礼》磬,阶间缩溜,北面□之。《礼·亲记》檖者降受爵,弁服於门内溜。《左思·吴都赋》玉堂对溜。〈注〉礼记注曰:堂前有承溜。又《礼·月令》其祀中溜。〈注〉中溜,犹中室也。土主中央,而神在室,古者复穴,是以名室为溜。〈疏〉土,五行之主,故其神在室之中央。中溜,所祭土神也。杜注:春秋,在家则祀中溜,在野则为社。又郊特牲云:家主中溜,而国主社。社神亦中溜神也。古者复穴,皆开其上取明,故雨溜之,后因名室为中溜。又《礼·祭法》中溜。〈注〉中溜,主堂室居处。又《韵会》与溜通。《前汉·枚乗[音chéng]传》泰山之溜穿石。又叶音留。《何晏·瑞颂》交交黄鸟,信我中溜。儵儵嘉苗,吐颖田畴。
冰冰:《子集下·冫字部》《唐韵》笔陵切《集韵》《韵会》悲陵切,□逼平声。《说文》本作仌。《徐曰》今文作冰。《韩诗》说冰者,穷谷阴气所聚,不泄,则结而为伏阴。《礼·月令》孟冬水始冰,仲冬冰益壮,季冬冰方盛。水泽腹坚,命取冰,冰以入。《周礼·天官》淩人共冰。秋刷冰室,冬藏春启,夏颁冰。又《尔雅·释器》冰,脂也。〈注〉庄子云:肌肤若冰雪。冰雪,脂膏也。〈疏〉脂膏一名冰脂。又矢筩盖曰冰。《左传·昭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注〉冰,椟丸盖。〈疏〉盛弓者也。或云:椟丸是箭筩,其盖可以取饮。又《集韵》《正韵》□鱼陵切,音凝。同凝。《正韵》古文冰作仌,凝作冰。后人以冰代仌,以凝代冰。又《集韵》读去声,逋孕切。《唐书·韦思谦传》涕泗冰须。〈注〉谓涕着须而凝也。《李商隐诗》碧玉冰寒浆。又《韵补》叶笔良切,音近浜。《□琳·大荒赋》心殷懃以伊感兮,愵永思以增伤。怅太息而揽涕,乃挥雹而泪冰。考证:(《韩诗外传》冰者,穷谷阴气所聚,不泄,则结为伏阴。)谨按韩诗外传无此语,查初学记引作韩诗。谨照初学记原文省外传二字。冰字上增说字。结字下增而字改。(《正韵》古文冰作仌,凝作冰。后人以冰代仌,以凝伐冰。)谨按文义伐冰改代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