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虎归山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òng hǔ guī shān成语注音:ㄗㄨㄙˋ ㄏㄨˇ ㄍㄨㄟ ㄕㄢ
成语简拼:ZHGS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縱虎歸山成语辨形归,不能写作『旧』。
歇后语:晋襄公放败将成语谜语山上放生大虫
成语英文:let the tiger return to the mountain成语法文relǎcher le tigre dans la montagne
成语解释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成语释义
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放走敌人,後患无穷。语本《零陵先贤传》。△『养虎遗患』
成语辨析
一、[同]『纵虎归山』及『养虎遗患』都有留下敌人,导致後患的意思。[异]『纵虎归山』侧重於把敌人放走;『养虎遗患』侧重於纵容敌人。二、纵虎归山和『养虎遗患』都有『留着敌人不管;以致留下祸患』的意思。但纵虎归山偏重于『纵』;即放走敌人;『养虎遗患』偏重于『养』即纵容敌人。
成语用法
一、[义]比喻放走敌人,後患无穷。[类]用在『留下後患』的表述上。[例](1)这种恶人,你又放了他一马,难道你忘了上次纵虎归山的教训吗?(2)我们好不容易捉到这些人,你却将他们释放,这不是纵虎归山吗?(3)好不容易逮到这个要犯,得小心被他逃脱,否则无异纵虎归山,後患无穷!(4)你们要小心看守这些俘虏,若是让他们逃跑,那可是纵虎归山,於我军大为不利。(5)这个要犯今天服刑期满出狱,大家都很关心为社会造就一位有用的人,还是纵虎归山?。二、作谓语、宾语;指把敌人放走。
近义词
放虎归山、放虎遗患、养虎遗患、养痈遗患、放龙入海、养痈贻患、后患无穷
反义词
杜绝後患、除恶务尽、斩草除根、斩尽杀绝
关联成语
放虎遗患、放虎归山
成语接龙
1、纵虎归山→山崩地裂→裂地分茅→茅塞顿开→开卷有益→益寿延年→年逾古稀→稀世之宝→宝刀未老→老王卖瓜→瓜字初分→分门别类→类聚群分→分茅锡土→土崩瓦解→解甲休兵→兵不厌权→权时制宜→宜家宜室→室迩人远→远涉重洋→洋洋洒洒→洒心更始→始末原由→由来已久
2、纵虎归山→山崩地裂→裂石穿云→云屯雾散→散兵游勇→勇猛精进→进壤广地→地动山摧→摧朽拉枯→枯骨之余→余食赘行→行思坐想→想入非非→非昔是今→今是昨非→非亲非故→故态复作→作福作威→威迫利诱→诱掖后进→进道若退→退藏于密→密云不雨→雨凑云集→集矢之的
3、纵虎归山→山摇地动→动心怵目→目达耳通→通险畅机→机不可失→失魂丧胆→胆大心粗→粗衣粝食→食宿相兼→兼善天下→下塞上聋→聋者之歌→歌莺舞燕→燕舞莺歌→歌功颂德→德薄能鲜→鲜眉亮眼→眼明手捷→捷足先登→登堂入室→室迩人遥→遥遥无期→期期艾艾→艾发衰容
4、纵虎归山→山阴乘兴→兴高彩烈→烈烈轰轰→轰轰烈烈→烈士徇名→名震一时→时不我待→待人接物→物归原主→主一无适→适逢其时→时无再来→来龙去脉→脉脉相通→通文达理→理所当然→然荻读书→书缺有间→间不容缓→缓步当车→车笠之盟→盟山誓海→海楛石烂→烂醉如泥
5、纵虎归山→山阴乘兴→兴亡祸福→福为祸始→始末缘由→由衷之言→言清行浊→浊泾清渭→渭阳之情→情恕理遣→遣愁索笑→笑中有刀→刀枪不入→入死出生→生荣亡哀→哀鸿遍地→地棘天荆→荆棘塞途→途遥日暮→暮景残光→光阴如箭→箭不虚发→发愤自雄→雄飞雌伏→伏而咶天
成语示例
(1)《八旗通志·卷一九九·人物志·大臣传·杨文乾》:『孔毓珣於缉捕盗贼甚为尽力,彼擒之,汝纵之,恐汝难当此论。纵虎归山,岂为仁政?此等作为,非积阴功,乃大坏德行事也。』
(2)《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卷一三上·毛文铨奏摺》清·世宗批语:『此案断不可宽纵,俾罪类漏脱,贻害良民。…此等纵虎归山之假仁慈,胸中万万存不得,但以严而不枉为要。』
(3)《三国演义·第二一回》:『程昱曰:「昔刘备为豫州牧时,某等请杀之,丞相不听;今日又与之兵: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後欲治之,其可得乎?」』
(4)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
(5)这个要犯今天服刑期满出狱,大家都很关心为社会造就一位有用的人,还是纵虎归山?
(6)你们要小心看守这些俘虏,若是让他们逃跑,那可是纵虎归山,於我军大为不利。
(7)好不容易逮到这个要犯,得小心被他逃脱,否则无异纵虎归山,後患无穷!
(8)这种恶人,你又放了他一马,难道你忘了上次纵虎归山的教训吗?
(9)我们好不容易捉到这些人,你却将他们释放,这不是纵虎归山吗?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纵虎归山”几个大字。
(2)赤岸初中的千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纵虎归山”。
(3)国国写不出成语“纵虎归山”,导致语文测试才考了97分。
(4)蒙蒙不会写成语“纵虎归山”的最后一个字。
(5)千大爷给杰杰和瑶瑶讲解了“纵虎归山”的故事。
(6)如果捉不住打不死,让他们逃走了,就等于放鱼入海,纵虎归山。见周玉清《晋西事变中的一夜》。
(7)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
成语出处
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成语典源
《零陵先贤传》(据《三国志·卷三九·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引)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於山林也。』璋不听。巴闭门称疾。备攻成都,令军中曰:『其有害巴者,诛及三族。』及得巴,甚喜。[注](1)璋:刘璋(?~西元219),东汉末江夏竟陵人,字季玉,刘焉之子,袭父为益州牧。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刘备围成都,璋降。(2)刘备:西元161~223,字玄德,河北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後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讨黄巾贼有功,遂为安喜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後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与汉中,自立为汉中王。西元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称帝,国号汉,年号建章。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諡号昭烈帝,史称为『刘先主』。(3)巴:刘巴(?~西元222),三国蜀零陵烝阳人,字子初。少有名,刘表多次荐举不就。初依曹操,後归刘璋。刘备攻取益州後,刘巴归附。多奇谋良策,诸葛亮曾称赞说︰『运筹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4)内:音ㄋㄚˋ,通『纳』,接纳。(5)张鲁:字公祺,东汉末沛国丰人,生卒年不详。献帝初平二年,创五斗米道教民,据巴、汉三十年,附者甚众。建安二十年,曹操征伐,鲁出降,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卒諡原。(6)三族:指父族、母族、妻族。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刘备处境艰难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谋士程昱知道刘备不是等闲之辈,劝曹操尽早除掉刘备。刘备为麻痹曹操,装做种菜不问政治。曹操灭了吕布后,刘备请求带兵攻打袁术,曹操给了五万军马,刘备离开曹操自立旗号
成语典故
老虎是一种猛兽,会伤害人畜,如果把抓到的老虎又放回山中,将来有可能再次为害,同样的,如果把抓到的敌人放走,也将为自己带来後患无穷。《零陵先贤传》记载了一个关於『纵虎归山』的故事:三国时的刘璋为益州牧,他的部下张松对他有所不满,刚好曹操打算派将领去讨伐占领汉中的张鲁,刘璋担心自己会被派去,想找人代替。张松就趁机献计,认为可以把刘备请到成都来,派他去攻打张鲁。刘巴知道这件事之後,便极力劝阻,他认为刘备的野心过大,如果把他请来,一定会蒙受其害。刘璋不听。後来刘璋派刘备去征伐张鲁,刘巴又上谏,说︰『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於山林也。』意思是说,刘备的野心太大,如今让他在外拥兵自重,就好像把老虎放回山林,将来一定後患无穷。刘璋仍然不听。次年,刘备果然还兵包围成都,刘璋猝不及防,只好投降。後来『纵虎归山』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放走敌人,後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