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ǎn xiǎng xīn sī
成语简拼:YXXS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眼想心思
成语解释
心中思念,眼中流露出思念的神情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接龙
1、眼想心思→思不出位→位卑言高→高车驷马→马壮人强→强人所难→难能可贵→贵而贱目→目眩神摇→摇席破座→座无虚席→席卷天下→下马看花→花说柳说→说地谈天→天各一方→方寸万重→重金兼紫→紫绶金章→章父荐屦→屦贱踊贵→贵人善忘→忘乎其形→形影相对→对答如流
2、眼想心思→思潮起伏→伏而咶天→天道宁论→论甘忌辛→辛壬癸甲→甲冠天下→下气怡声→声气相求→求名夺利→利绾名牵→牵合傅会→会少离多→多藏厚亡→亡命之徒→徒劳无益→益谦亏盈→盈千累万→万家灯火→火烧眉毛→毛发丝粟→粟红贯朽→朽棘不雕→雕栏玉砌→砌词捏控
3、眼想心思→思断义绝→绝裾而去→去本趋末→末节细行→行奸卖俏→俏成俏败→败法乱纪→纪群之交→交詈聚唾→唾壶击缺→缺一不可→可歌可泣→泣不成声→声色犬马→马瘦毛长→长安棋局→局天扣地→地动山摇→摇摇摆摆→摆袖却金→金石之言→言从计纳→纳履踵决→决断如流
4、眼想心思→思断义绝→绝妙好词→词无枝叶→叶落归根→根深蔕结→结驷列骑→骑牛觅牛→牛蹄中鱼→鱼帛狐声→声嘶力竭→竭尽全力→力钧势敌→敌不可假→假虎张威→威望素着→着手生春→春意盎然→然糠照薪→薪尽火传→传道受业→业业兢兢→兢兢乾乾→乾乾翼翼→翼翼小心
5、眼想心思→思归其雌→雌雄未决→决胜千里→里出外进→进贤用能→能者为师→师道尊严→严阵以待→待理不理→理所当然→然糠自照→照章办事→事无常师→师严道尊→尊贤使能→能者多劳→劳师袭远→远亲近邻→邻女詈人→人尽其才→才多识寡→寡廉鲜耻→耻居王后→后进领袖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眼想心思”几个大字。
(2)祁家庙中学的叶赫那兰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眼想心思”。
(3)小冰写不出成语“眼想心思”,因此语文考试只考了98分。
(4)小岚不会写成语“眼想心思”的最后一个字。
(5)游阿姨给帅帅和他的同学介绍了“眼想心思”的故事。
成语出处
唐·无名氏《杂词》:『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心思心思:[xīnsi] (1)主意。他产生了一个好心思。(2)智慧。挖空心思地去想办法。(3)愿望,想做某事的心境。他没心思去看电影。
眼眼:yǎn 1、<名>眼珠。《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晋书·阮籍传》:『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引] 眼睛。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菴》:『眼前万里江山。』2、<名>孔洞;窟窿。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第中窗上下及中一二眼作方眼。』3、<量>用于井、泉水。白居易《钱塘湖石记》:『湖中又有泉数十眼。』
想想:xiǎng 1、<动>想像。王充《论衡·订鬼》:『畏惧则存想。』2、<动>思索,思考。傅毅《舞赋》:『游心无垠,远思长想。』3、<动>想念;怀念。杜甫《客居》诗:『览物想故国。』
心心:xīn 1、<名>心脏。《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2、<名>心脏所在的胸部。《荆轲刺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名>内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熟读精思》:『读书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4、<名>想法;心意。《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心。』5、<名>中心;中央。《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心志] 内心;意志。
思思:sī 1、<动>思考;想。《论语》:『学而不思则罔。』2、<动>希望;盼望。《隆中对》:『智能之士,思得明君。』3、<动>想念;思念。《触龙说赵太后》:『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4、<名>思绪;心情。《孔雀东南飞》:『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思理] 思辨能力。[思致] 思想情趣。
眼眼:《午集中·目字部》《唐韵》五限切《集韵》《韵会》《正韵》语限切,□颜上声。《说文》目也。《灵枢经·大惑论》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童子,筋之精为黑眼,气之精为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衇法于阳。《释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说卦》巽其於人也,为多白眼。《史记·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晋书·阮籍传》籍能为青白眼。《南史·陶弘景传》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弘景末年,一眼有时而方。又马有夜眼。《本草纲目》马夜眼在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又果名。《嵆含·草木状》南方之果,珍异者有龙眼。又香名。《洪刍香谱》白眼,香黄熟之别名。又彪眼泉,地名。见《北史·常景传》。又姓。见《姓苑》。又《集韵》《韵会》《正韵》□鱼恳切,垠上声。《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望其毂欲其眼也。〈注〉眼出大貌。一曰突出貌。郑康成读。又叶五建切,言去声。《谢灵运·斤竹□诗》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又叶伊甸切,音宴。《苏辙·雪诗》终胜溪嶂长熏眼,典衣共子成高讌。《说文》本作□。
想想:《卯集上·心字部》《广韵》《正韵》悉两切《集韵》《韵会》写两切,□音鯗。《说文》冀思也。注希冀而思之也。《后汉·王霸传》梦想贤士。《晋书·谢安传》悠然遐想。又《增韵》意之也。物未至而意之也。又《周礼·春官》眡祲掌十辉之灋,以观妖祥,辨吉凶。十曰想。〈注〉郑司农云:想者,辉光也。郑康成曰:想亲气有所似,可形想也。《六书精薀》心有所欲而思也。字意从心从相,言有所着也。
心心:《卯集上·心字部》《唐韵》息林切《集韵》《韵会》《正韵》思林切。《说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徐曰》心为大火,然则心属火也。《玉篇》《广韵》□训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又《释名》心,纤也。所识纤微无不贯也。又本也。《易·复卦》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注〉天地以本为心者也。《正义曰》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礼·礼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注〉得气之本也。《孔疏》得气之本,故巡四时,柯叶无凋攺也,心谓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诗序》情动于中。《正义曰》中谓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礼·少仪》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注〉不提心,谓不绝中央也。《古歌》日出当心,谓日中也。《邵雍清夜吟》月到天心处,言月当天中也。又东方五度,宿名。《史记·天官书》心为明堂。又《礼·明堂位》夏后氏祭心。〈注〉气主盛也。又《月令》季夏祭先心。〈注〉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则心为尊也。又去声。《吴棫·韵补》息吝切。《外纪》禹曰:尧舜之民,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下心字去声。又叶思真切,音新。《前汉·安世房中歌》我定正数,人告其心。敕身齐戒,施敎申申。又叶先容切,音松。《诗·大雅》吉甫作颂,□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前汉·礼乐志》流星陨,感惟风,籋归云,抚怀心。又叶思征切,音騂。《扬子·太□经》勤于心否贞。又叶桑鸠切,音修。《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箫叶疏鸠切。又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观海诗》善即谁为御,我来无别心。聊复寓兹兴,兹兴将何咏。《说文》长笺》借华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蕴同文诸书,各以意阐古文,与今文稍远,槪不泛引。《类篇》偏旁作忄。亦作□。◎按《字汇》《正字通》心俱音辛,误。辛在真韵,齐齿音也。心在侵韵,闭口音也。如心字去声,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盖信字为真韵内辛字之去声,乃齐齿音也。若侵韵内心字之去声,乃闭口音,有音而无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类是也。盖齐齿之辛,商之商也,闭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无别。
思思:《卯集上·心字部》(古文)恖《广韵》息兹切《集韵》《韵会》新兹切《正韵》息移切,□音司。《说文》睿也。《书·洪范》思曰睿。《六书总要》念也,虑也,绎理为思。又愿也。《诗·大雅》思皇多士。〈笺〉愿也。《正义曰》以意之所思,必情之所愿也。又语巳辞。《诗·周南》不可泳思。又《大雅》神之格思。又语起辞。《诗·大雅》思齐太任。又《鲁颂》思乐泮水。又《諡法》谋虑不愆曰思。又州名。楚黔中地,唐置思州,以思邛水得名。又姓。以諡为氏,明有思志道。又《广韵》《集韵》《类篇》《韵会》□相吏切,音四。《扬雄·甘泉赋》储精垂思。又悲也。《诗·小雅》□思泣血。〈注〉思,去声,□思,哀以思。言悲也。又《书·尧典》钦明文思。〈注〉道德纯备谓之思。《音义》思,息嗣反。又如字。又叶相居切,音须。《徐干·室思诗》妾身虽在远,岂违君须臾。既厚不中薄,想君时见思。又叶桑才切,音腮。多须貌。《左传·宣二年》宋城者讴曰:于思于思,弃甲复来。又念也。《易·咸卦》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诗·邶风》莫往莫来,悠悠我思。《说文》从心囟声。囟顶门骨空,自囟至心,如丝相贯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