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òng hǔ chū xiá
成语注音:ㄗㄨㄙˋ ㄏㄨˇ ㄔㄨ ㄒㄧㄚˊ
成语简拼:ZHCX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縱虎出柙
成语解释
放虎出笼。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贻患无穷。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
纵虎出匣
成语接龙
1、纵虎出柙→柙虎樊熊→熊经鸱顾→顾后瞻前→前俯后仰→仰屋著书→书不释手→手高眼低→低头搭脑→脑满肠肥→肥遯鸣高→高枕而卧→卧不安席→席门蓬巷→巷尾街头→头疼脑热→热血沸腾→腾声飞实→实心实意→意惹情牵→牵引附会→会道能说→说白道绿→绿惨红销→销神流志
2、纵虎出柙→柙虎樊熊→熊经鸱顾→顾影弄姿→姿意妄为→为裘为箕→箕箒之使→使嘴使舌→舌端月旦→旦夕之危→危机四伏→伏首贴耳→耳熟能详→详星拜斗→斗而铸兵→兵贵先声→声势浩大→大谋不谋→谋听计行→行号巷哭→哭笑不得→得薄能鲜→鲜眉亮眼→眼底无人→人非物是
3、纵虎出柙→柙虎樊熊→熊经鸟伸→伸冤理枉→枉矫过激→激贪厉俗→俗下文字→字里行间→间不容砺→砺岳盟河→河清云庆→庆吊不行→行号卧泣→泣数行下→下乔迁谷→谷马砺兵→兵销革偃→偃武休兵→兵贵先声→声气相投→投木报琼→琼岛春云→云尤雨殢→殢雨尤云→云散风流
4、纵虎出柙→柙虎樊熊→熊罴百万→万人之敌→敌众我寡→寡见少闻→闻名遐迩→迩安远至→至死不二→二话不说→说长论短→短小精悍→悍然不顾→顾名思义→义愤填胸→胸无点墨→墨子泣丝→丝析发解→解民倒悬→悬鼓待椎→椎心饮泣→泣不可仰→仰人鼻息→息息相关→关山阻隔
5、纵虎出柙→柙虎樊熊→熊罴百万→万众一心→心惊胆落→落魄江湖→湖光山色→色仁行违→违天害理→理屈词穷→穷幽极微→微言大义→义不容辞→辞多受少→少气无力→力所不及→及溺呼船→船坚炮利→利绾名牵→牵肠萦心→心灰意冷→冷血动物→物极则反→反复无常→常胜将军
成语示例
(1)禄贞武烈过人,倘资之兵使去,是纵虎出柙也,一旦有变,不可复絷矣。▼钱基博《吴禄贞传》
成语造句
(1)冰冰写不出成语“纵虎出柙”的拼音。
(2)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纵虎出柙”几个大字。
(3)横峰县钟山学校的己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纵虎出柙”。
(4)锣日大哥哥给香红和玄蕴讲了“纵虎出柙”的典故。
(5)小琤不会写成语“纵虎出柙”的最后一个字。
(6)去往廊桥的高铁上,顺慈姐姐给姝琰和谨郗讲述了『纵虎出柙』的历史典故
(7)禄贞武烈过人,倘资之兵使去,是纵虎出柙也,一旦有变,不可复絷矣。见钱基博《吴禄贞传》。
成语出处
《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辽王托克托,乘国有隙,诛屠骨肉……如令归藩,臂之纵虎出柙。』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纵纵:zòng 1、<形>竖,与『横』相对。《游黄山记》:『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2、<动>放。《殽之战》:『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3、<动>放纵;放任。《谏太宗十思疏》:『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4、<动>驱。《失街亭》:『延挥刀纵马,直取张郃。』5、<动>腾跃。《美猴王》:『(石猴)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6、<连>即使;纵放。《垓下之战》:『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信凌君窍符救赵》:『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姊邪?』
虎虎:hǔ 1、<名>老虎。《周处》:『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2、<形>比喻凶狠残暴。《屈原列传》:『秦,虎狼之国,不可信。』《赤壁之战》:『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
出出:chū 1、<动>由内向外走,与『入』相对。《国殇》:『出不入兮往不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又] <动使动>使……出来。《中山狼传》:『先生举手出狼。』2、<动>付出;支付。《礼·王制》:『量入以为出。』3、<动>出发。《殽之战》:『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触龙说赵太后》:『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4、<动>脱离,离开。《梅花岭记》:『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红楼梦》:『记得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5、<动>离京为官,外放,外迁。《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6、<动>发出,发布。《屈原列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7、<动>出产。《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8、<动>出现,发现。《教战守策》:『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出于西,则出于北。』《醉翁亭记》:『……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9、<动>超出,超过。《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冯婉贞》:『敌出不意,大惊扰。』10、<名>花瓣。任昉《述异记》:『花杂五色,六出。』11、<名>古代戏曲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出尘] 1.超出尘俗。孔稚珪《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际,潇洒出之想。』2.佛教用语。脱离烦恼的尘俗。《四十二章经》二三:『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罗汉。』[出贷] 出钱。[出閤] 1.皇子出就封国。《南齐书·江谧传》:『诸皇子出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2.指阁臣出任外职。《梁书·江蒨传》:『初,王泰出。』3.公文出嫁。元稹《七女封公文制》:『虽秾华可尚,出未期,而汤沐先施,分封有据。』后用为女子出嫁的通称。[出官] 京官外调。[出降] 1.公主下嫁。2.指宫女出嫁。[出没] 1.隐现。2.出入,不一致,不相符。[出妻] 遗弃妻子。《荀子·解蔽》:『孟子恶败而出,可谓能自强矣。』也指被遗弃的妻子。《仪礼·丧服》:『出之子为母期。』[出首] 1.自首。《晋书·华轶传》:『寻而轶败,(高)悝藏匿轶二子及妻,崎岖经年,既而遇赦,悝携之出。』2.检举;告发。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我将这简贴儿去夫人行出去来。』[出赘] 旧时指男子到女家成婚,成为女家的一员。
柙柙:xiá 1、<名>关兽类的木笼。《季氏将伐颛臾》:『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2、<名>匣子。张载《七哀诗》:『珠柙离玉体,珍宝见剽虏。』jiǎ<名>一种树。张衡《南都赋》:『枫柙栌枥,帝女之桑。』
纵纵:《未集中·糸字部》《广韵》子用切《集韵》《韵会》《正韵》足用切,□踪去声。《说文》缓也。一曰舍也。《博雅》置也。《玉篇》恣也,放也。《书·太甲》纵败礼。《诗·大雅》无纵诡随。又《诗·郑风》抑纵送忌。〈注〉发矢曰纵。又《礼·仲尼燕居》纵言至于礼。〈注〉纵言,泛说事。又《左传·襄二十六年》敢有二心乎。纵有,共其内,莫共其外。又《尔雅·释诂》纵,乱也。又省作从。《论语》从之纯如也。《前汉·王吉传》放从自若。又《集韵》《韵会》祖动切《正韵》作孔切,□音总。《礼·檀弓》丧事欲其纵纵尔。〈注〉读如总领之总。急遽趋事貌。又《集韵》足勇切,音□。怂或作纵。《前汉·衡山王传》日夜纵臾。〈注〉师古曰:纵臾,谓奖劝也。又《广韵》即容切《集韵》《韵会》《正韵》将容切,□音踪。《广韵》纵横也。《韵会》或作从。《诗·齐风》衡从其亩。《类篇》东西曰衡,南北曰从。《贾谊·过秦论》合从缔交。〈注〉从,与纵同。又与踪通。《前汉·萧何传》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注〉师古曰:读者乃为踪蹟之踪,非也。○按隷释袁良□:往者王尊发纵于平阳。杨着□:追纵鲁参。鲁峻□:比纵豹产。皆以纵为踪。师古之说非是。又《集韵》徂聪切,音丛。髻高大貌。
虎虎:《申集中·虍字部》虝《唐韵》火古切《集韵》《韵会》火五切,□音浒。《玉篇》恶兽也。《说文》山兽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徐铉注》象形。《易·乾卦》风从虎。《诗·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大戴礼》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述异记》虎千年,则牙蜕而角生。又姓。《广韵》汉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后。又州名,唐有虎州,后避太祖讳攺武州。又滩名。《水经注》夷水又东迳虎滩。又山名。《吴越春秋》吴王葬阊门外,金玉精上浮为白虎,名虎丘。又便器名。《西京亲记》汉朝以玉为虎子,以为便器。又与琥通。《吴志·裴松之注》虞翻曰:仆闻虎魄不取腐芥。《六书正伪》象虎踞而回顾之形。《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误。《干禄字书》通作□。
出出:《子集下·凵字部》《唐韵》赤律切《集韵》《韵会》《正韵》尺律切,□春入声。《说文》进也。《广韵》见也,远也。《增韵》出入也,吐也,写也。又生也。《尔雅·释训》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左传·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注〉秦康公,晋之甥也。又《周礼·秋官·大司□》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注〉出谓越狱逃亡也。又《增韵》斥也。《正韵》亦作黜绌。又《唐韵》《集韵》《韵会》尺类切《正韵》蚩瑞切,□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诗·小雅》匪舌是出,维躬是瘁。又叶敕律切,音黜。《马融·围棋赋》荧惑窘乏兮无令诈出,深念远虑兮胜乃可必。又《韵补》叶侧劣切,音茁。《曹植·卞后诔》详惟圣善,岐嶷秀出。德配姜嫄,不忝先哲。又叶赤知切,音侈。《穆天子传·西王母谣》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又叶赤至切,音炽。《楚辞·九章》窃快在其中心兮,扬厥凭而不竢。芳与泽其亲糅兮,羌芳华自中出。《灵枢经》男内女外,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
柙柙:《辰集中·木字部》《唐韵》胡甲切《集韵》《韵会》《正韵》辖甲切,□音洽。《广韵》槛也,以藏虎兕。《□天子传》七萃之士高奔戎捕虎,生献之,天子命为柙养之东虞。又《管子·中匡》生缚管仲,而柙以予齐。又《庄子·刻意篇》有干将之刃者,柙而藏之。或作□。又木名。《左思·吴都赋》木则枫、柙、豫、章。《李善注》枫、柙皆香木名。又《说文》乌匣切。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