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ōng qiáo zhī shòu
成语注音:ㄙㄨㄙ ㄑㄧㄠˊ ㄓㄧ ㄕㄡˋ
成语简拼:SQZS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鬆喬之壽
成语解释
松、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赤松子和王乔。指像仙人那样的长寿。
成语用法
作宾语;比喻长寿
近义词
长生不老
成语接龙
1、松乔之寿→寿陵失步→步履维艰→艰难险阻→阻山带河→河鱼腹疾→疾风迅雷→雷霆之怒→怒火中烧→烧眉之急→急处从宽→宽猛并济→济世安人→人财两空→空谷传声→声希味淡→淡扫蛾眉→眉头眼后→后继有人→人非草木→木坏山颓→颓垣断堑→堑山堙谷→谷马砺兵→兵不厌权
2、松乔之寿→寿满天年→年近古稀→稀奇古怪→怪力乱神→神怡心旷→旷若发蒙→蒙袂辑屦→屦贱踊贵→贵阴贱璧→璧合珠连→连二并三→三从四德→德薄才疏→疏财尚气→气壮如牛→牛衣夜哭→哭天喊地→地广人希→希世之宝→宝马香车→车量斗数→数往知来→来龙去脉→脉脉相通
成语示例
(1)愿王奉诏入朝,守臣子之节,必有松乔之寿,累代之荣。▼《隋书·皇甫诞传》
成语造句
(1)成语「松乔之寿」好像和二十四史有关。
(2)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松乔之寿”几个大字。
(3)俊成叔叔给瑾菱和汐宇讲了“松乔之寿”的历史故事。
(4)小达写不出成语“松乔之寿”的拼音。
(5)小濛不会写成语“松乔之寿”的最后一个字。
(6)运城中学东校的冼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松乔之寿”。
(7)去金钱泉的地铁上,野阿姨给施施和小朋友们讲解了『松乔之寿』的故事。
(8)愿王奉诏入朝,守臣子之节,必有松乔之寿,累代之荣。见《隋书·皇甫诞传》。
成语出处
《汉书·王吉传》:『大王诚留意如此,则心有尧舜之志,体有乔松之寿。』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松松:1、[古] 鬆[sōng] (1)发乱;乱发貌。首蓬松以半散,支棘瘠而枯郏――唐·陆龟蒙《自怜赋》。(2)不紧。蜂须蝉翅薄松松,浮动搔头似有风。――唐·王建《宫词》。又如:松宽(亦作宽松。使行动有较大的自由,放松);松松爽爽(轻松爽快);松怠怠(赖散的样子);松通(宽松,放宽)(3)不坚实。如:松脆;这点心松脆可口。(4)经济宽裕。如:『手头松』;松通(舒散,流通,宽裕)(5)不中用。有这等一个松驸马。――明·汤显祖《南柯记》。(6)慢。围棋术语。松,慢也。棋家取其玲珑透空,疏而不漏之谓也。――宋·徐铉《围棋义例》。2、[古] 鬆[sōng] (1)使松弛。如:松松螺丝;松帆。3、[古] 鬆[sōng] (1)瘦肉做成的绒状或碎末状的食品。如:肉松;鱼松;鸡松。4、[sōng] (1)(形声。从木,公声。本义:松科植物的总称)同本义。松,松木也。――《说文》;山有乔松。――《诗·郑风·山有扶苏》;如松茂矣。――《诗·小雅·斯干》;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搜神记·干将莫邪》。(2)一般为常绿乔木,很少为灌木,树皮多为鳞片状,叶子针形,花单性,雌雄同株,结球果,卵圆形或圆锥形,有木质的鳞片,木材和树脂都可利用。又如:松塔;松涛;松针;松脂;松亭(旁边有松树的亭子);松活(以松柏的枝叶扎成人、鹤、鹿、亭等形状,作为冥器,叫做松活);松肪(松脂);松扇(用柔嫩松皮制成的一种古扇);松钗(松树的枝叶);松腴(松脂);松花绿(亦作『松花』、『松绿』。偏黑的深绿色,墨绿);松篁(松树与竹子)。
乔乔:qiáo 1、<形>高。《尚书·禹贡》:『厥木惟乔。』2、<形>奸滑无赖。《高祖还乡》:『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3、<动>假装;装着。《红楼梦》:『宝蟾又乔装射闪。』
之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寿寿:shòu 1、<形>长寿。《察今》:『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又] 〈动〉长存;永存。《〈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2、<名>寿命。《殽之战》:『中寿,尔墓之木拱矣。』3、<动>敬酒、献礼祝人长寿。《鸿门宴》:『若入前为寿。』
松松:《辰集中·木字部》梥庺《唐韵》详容切《集韵》思恭切《正韵》息中切,□音淞。木也。《字说》松,百木之长,犹公,故字从公。《礼·礼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史记·龟筴传》千岁之松,上有兔丝,下有茯苓。《摭遗》吴邓夫人伤脸,以琥珀屑灭痕。〈注〉琥珀,松脂入地千年所化。又甘松,香草名。《广志》细叶,蔓生,可合诸香。又长松。《本草》一名仙茆,能治风。又州名。《韵会》本河关之西南羌也,唐置松州。又江名。松江,《禹贡》三江之一。或作淞。考证:(《礼·礼器》松柏之有心也,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谨照原文松上增如字。贯上增故字。
乔乔:《丑集上·口字部》《唐韵》巨娇切《集韵》《韵会》渠娇切,□音侨。《说文》高而曲也,从夭从高省。《尔雅·释木》句如羽乔。〈注〉树枝曲卷,似鸟毛羽。〈又〉下句曰朻,上句曰乔,如木楸曰乔。〈又〉小枝上缭曰乔。《书·禹贡》厥木惟乔。〈传〉乔,高也。《诗·周南》南有乔木。〈传〉乔,上竦也。又矛之上句曰乔。《诗·郑风》二矛重乔。〈传〉重乔,累荷也。〈笺〉乔,矛矜,近上及室题所以县毛羽。又姓。《后汉·光武纪》云中太守乔扈。又人名。《战国策》世世称孤,而有乔松之寿。〈注〉乔,王子乔。松,赤松。又通桥。《诗·周南·乔木释文》亦作桥乔。又《广韵》举桥切《集韵》居妖切,□音骄。《书·禹贡惟乔释文》乔,徐音骄。又《诗·郑风·重乔释文》乔,居桥反。又与骄通。《礼·乐记》齐音敖辟乔志。《释文》乔,音骄。本或作骄。又《表记》乔而野。又《集韵》丘祆切,音跷。乔诘,意不平。《庄子·在宥篇》天下始乔诘卓鸷。《释文》乔,钦消反,或云去夭反,郭音矫,李音骄。又《集韵》举夭切,音矫。又祛矫切,音槁。义□同。又渠庙切,音轿。木枝上曲。考证:(《战国策》世之称孤,而有乔松之寿。)谨照原文世之改世世。
之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寿寿:《丑集中·士字部》《唐韵》《集韵》□承咒切,音绶。《说文》久也。凡年齿皆曰寿。《书·君奭》天寿平格。《诗·大雅》作召公考,天子万寿。《左传·僖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注〉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董子繁露》寿者,酬也。寿有短长,由养有得失。《前汉·王吉传》心有尧舜之志,则体有松乔之寿。又以金帛赠人曰寿。《史记·刺客传》严仲子奉。黄金百镒,为聂政母寿。又星名。《尔雅·释天》寿星,角亢也。〈注〉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曰寿。又地名。平寿,卫下邑。《左传·昭二十年》卫侯在平寿,寿州古淮南,春秋吴楚□蔡之地,战国倂于楚,考烈王迁此,曰郢都。灵寿,古中山邑。《史记·魏世家》乐羊拔中山,文侯封之灵寿。又汉寿,亭名,在蜀严道。曹操以关羽为汉寿亭侯。又山名。《史记·五帝纪》舜作什器于寿山。又寿山在福州侯官县,产文石,可为印章,五色具备,惟艾绿色者少。《宋·黄干诗》石为文多招斧凿。又水名。寿水,在太原寿阳县,其源有二,一出要罗村,一出颉讫村,合流入于洞涡河。又木名。灵寿木,可为杖。《山海经》灵寿实华。《吕氏春秋》寿木之华。又姓。吴王寿梦之后。又常寿,复姓。又《广韵》殖酉切《集韵》《韵会》《正韵》是酉切,□雠上声。《诗·豳风》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按酒寿俱有韵,朱子作叶音,非。《正字通》受授皆有上去二音,诸韵书分载有宥二韵,寿字亦然,非寿读若受,专属上声,读若授,专属去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