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ú chén yàn miǎo
成语注音:ㄧㄩˊ ㄔㄣˊ ㄧㄢˋ ㄇㄧㄠˇ
成语简拼:YCYM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魚沉雁渺
成语解释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鱼沉鸿断、鱼沉雁杳、鱼沉雁静
成语接龙
1、鱼沉雁渺→渺无音信→信笔涂鸦→鸦飞鹊乱→乱头粗服→服牛乘马→马如游鱼→鱼游釜底→底死谩生→生拽活拖→拖人落水→水陆杂陈→陈善闭邪→邪不敌正→正大堂皇→皇天后土→土洋结合→合衷共济→济济一堂→堂堂正正→正本澄源→源清流清→清风劲节→节威反文→文章宗工
2、鱼沉雁渺→渺无音信→信口开喝→喝西北风→风驰电击→击石弹丝→丝竹中年→年深日久→久要不忘→忘年之交→交臂失之→之死靡二→二三其德→德音莫违→违乡负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墨喷纸→纸贵洛阳→阳煦山立→立锥之地→地主之仪→仪态万方→方桃譬李→李郭同船
3、鱼沉雁渺→渺无踪影→影形不离→离题万里→里出外进→进贤黜奸→奸淫掳掠→掠人之美→美言不信→信而有征→征敛无度→度日如年→年高望重→重气轻生→生死未卜→卜昼卜夜→夜雨对床→床下安床→床下牛斗→斗酒只鸡→鸡鸣馌耕→耕当问奴→奴颜婢膝→膝痒搔背→背本就末
4、鱼沉雁渺→渺不足道→道尽涂殚→殚财竭力→力不同科→科头箕踞→踞炉炭上→上竿掇梯→梯山航海→海涵地负
5、鱼沉雁渺→渺不足道→道路以目→目瞪口结→结绳而治→治国安民→民生凋敝→敝帷不弃→弃短就长→长舌之妇
6、鱼沉雁渺→渺渺茫茫→茫茫苦海→海涸石烂→烂额焦头→头一无二→二仙传道→道傍筑室→室怒市色→色仁行违
成语造句
(1)歌歌写不出成语“鱼沉雁渺”,导致语文测试仅仅考了97分。
(2)练习本的封面上写着“鱼沉雁渺”几个大字。
(3)小格不会写成语“鱼沉雁渺”的最后一个字。
(4)薛家河中学的旷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鱼沉雁渺”。
(5)跃泸大哥哥给宋钰和馨华讲述了“鱼沉雁渺”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谡如蒿目时艰,空自拊髀,兼之宝山僻在海隅,文报不通,迢递并云,鱼沉雁渺,十分懊恼。』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鱼鱼:yú(1)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一般身体侧扁,有鳞和鳍,用鳃呼吸。种类极多,大部分可供食用或制鱼胶。(2)姓。
沉沉:chén 1、<动>沉入水中;沉没。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岳阳楼记》:『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动>泛指下落;沉陷。《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动>沉溺;陷入。《冯谖客孟尝君》:『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4、<形>重;沉重。《采草药》:『无苗时采,则实而沉。』5、<形>深;深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幕,沉醉不知归路。』[注] 『沉』原来写作『沈』,音shěn;『沉没』、『深沉』各义写作『沉』,音chén。[沉沉] 1.深沉、凝重的样子。2.昏愦不清的样子。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楚天阔。』[沉浮] 1.在水面上出没。2.亦作『浮沉』。比喻人事的升降、盛衰、消长。[沉沦] 1.沉没;沉溺。范晔《后汉书·寇荣传》:『蹈陆土而有沉之忧,远岩墙而有镇压之患。』2.埋没;沦落。杜甫《赠鲜于京兆二十韵》:『奋飞超等级,容易失沉。』3.死的委婉说法。陈寿《三国志·魏书·高堂隆传》:『若遂沉,魂而有知,结草以报。』[沉迷] 陷溺;迷惑。丘迟《与陈伯之书》:『沉猖獗,以至于此。』[沉湎] 沉溺于酒。[沉抑] 1.郁结而不顺畅。屈原《九章·异诵》:『情沉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曰。』2.隐退。《管子·宙合》:『知道之不可行,则沉以辟罚,静默以侔免。』3.压制。[沉毅] 沉着而刚毅。[沉吟] 1.沉思。曹操《短歌行》:『但为君故,沉至今。』2.犹豫不决。《后汉书·隗嚣传》:『邯得书,沉十馀日,乃谢士众,归命洛阳。』3.低声吟咏。谢庄《月赋》:『沉齐章,殷勤陈篇。』[沉郁] 1.积滞而不通畅。韦应物《善福阁对雨寄李儋幼遐》:『感此穷秋气,沉命友生。』2.含蕴深刻。任昉《王文宪集序》:『若乃金版玉匮之书,海上名山之旨,沉淡雅之思,离坚合异之谈,莫不揔制清衷,递为心极。』[沉鸷] 深沉勇猛。杜牧《罪言》:『故其人沉多材力,重许可,能辛苦。』[沉滞] 1.积滞而不通畅。吕不韦《吕氏春秋·情欲》:『筋骨沉,血脉壅塞。』2.仕宦久不得升迁。《北史·王慧龙传》:『去州归京,多年沉。』3.停滞;拖延。《后汉书·尹敏传》:『帝深非之,虽竟不罪,而亦以此沉。』4.隐退。宋玉《九辩》:『愿沉而不见兮,尚欲布名乎天下。』
雁雁:yàn 1、<名>大雁,一种候鸟。《诗经·邶风·匏有苦叶》:『雝雝鸣雁。』2、<形>假的;伪造的。《韩非子·说林下》:『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雁往。』
渺渺:miǎo 1、<形>水面深远辽阔。《过小孤山大孤山》:『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2、<形>广远;渺茫。《祭妹文》:『羊山旷渺,南望原隰。』3、<形>微小。《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鱼鱼:《亥集中·鱼字部》《唐韵》语居切《集韵》《韵会》《正韵》牛居切,□御平声。《说文》本作□,水虫也。象形,与燕尾相似。〈注〉徐锴曰:下火象尾而已,非水火之火。《韵会》隷省作鱼。《易·中孚》豚鱼吉。〈注〉鱼者,虫之隐者也。《仪礼·有司彻》鱼□。〈注〉鱼无足翼。《史记·周本纪》白鱼跃入王舟中。〈注〉马融曰:鱼者介鳞之物,兵象也。又蠹鱼,亦名衣鱼,本草生,久藏衣帛及书纸中。又《诗·小雅》象弭鱼服。〈传〉鱼服,鱼皮。《陆玑疏》鱼服,鱼兽之皮也。似猪,东海有之。一名鱼狸,其皮背上斑文,腹下纯青,今以为弓鞬步叉者也。又《唐书·车服志》初罢龟袋,复给以鱼。《辽史·兴宗记》试进士於廷,赐冯立等绯衣银鱼。《金史·舆服志》亲王佩玉鱼,一品至四品佩金鱼,以下佩银鱼。又《左传·闵二年》归夫人鱼轩。〈注〉以鱼皮为饰。又马名。《尔雅·释畜》二目白,鱼。〈注〉似鱼目也。《诗·鲁颂》有驔有鱼。又地名。《左传·僖二年》齐寺人貂漏师于多鱼。又《文十六年》惟裨儵鱼,人实逐之。〈注〉鱼,鱼复县,今巴东永安县。又《晋语》夷鼓,彤鱼氏之甥也。〈注〉彤鱼,国名。又姓。《左传·成十五年》鱼石为左师。《史记·秦本纪》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修鱼氏。又与吾同。《列子·黄帝篇》姬,鱼语女。〈注〉姬读居,鱼读吾。又叶鱼羁切,音宜。《徐干·七喻》大宛之牺,三江之鱼。云鶬水鹄,禽蹯豹胎。胎音怡。又叶语鸠切,音牛。《庾阐诗》炼形去人俗,飘忽乗[音chéng]云游。暂憩扶桑阴,忽见东岳鱼。考证:(今以为弓鞬步又者也。)谨照陆玑疏原文步又改步叉。
沉沉:《巳集上·水字部》《字汇》同沈。
雁雁:《戌集中·隹字部》《唐韵》五宴切《集韵》鱼□切,□音赝。《说文》鸟也。从隹从人厂声。读若鴈。〈注〉徐铉曰:雁,知时鸟。大夫以为挚,昏礼用之,故从人。《尔雅·释鸟》凫雁丑。《诗·邶风》雝雝鸣雁。余详鸟部鴈字注。
渺渺:《巳集上·水字部》《广韵》亡沼切《集韵》《韵会》《正韵》弭沼切,□音眇。渺□,水貌。一曰水长也。《管子·内业篇》渺渺乎,如穷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