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ō zuǐ dǎ zuǐ
成语简拼:SZDZ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說嘴打嘴
成语解释
说嘴:自夸、吹牛。夸口的人,偏偏自己出丑。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说嘴打嘴”几个大字。
(2)刀霍大哥哥给雯圭和苞诗讲述了“说嘴打嘴”的历史典故
(3)朗朗不会写成语“说嘴打嘴”的最后一个字。
(4)灵儿写不出成语“说嘴打嘴”的拼音。
(5)洛南县巡检中学的塔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说嘴打嘴”。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老不死的娼妇,怎么造下孽了?说嘴打嘴,现世现报!』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打嘴打嘴:(1)打嘴巴。(2)<方>才夸口就出丑。
说嘴说嘴:(1)自夸;吹牛:谁也别说嘴,咱们俩来比一比。(2)<方>争辩:他好和人说嘴,时常争得面红耳赤。
说说:shuō 1、<动>陈说;讲说。《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2、<动>说明;解说。《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3、<名>言论;说法;主张。《鸿门宴》:『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4、<名>文体的一种,也叫杂说。多用于说明事物,讲述道理。《黄生借书说》:『为一说,使与书俱。』shuì<动>劝说;说服。《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yuè<形>通『悦』。喜欢;高兴。《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嘴嘴:zuǐ(1)口的通称:张嘴;闭嘴。(2)(嘴儿)形状或作用象嘴的东西:瓶嘴儿;茶壶嘴儿;烟嘴儿。(3)指说话:别多嘴。
打打:一、1、dǎ(1)用手或器具撞击物体:打门;打鼓;打铁。(2)器皿、蛋类等因撞击而破碎:碗打了;鸡飞蛋打。(3)殴打;攻打:打架;打援。(4)发生与人交涉的行为:打官司;打交道。(5)建造;修筑:打坝;打墙。(6)制造(器物、食品)。如:打刀;打烧饼。(7)搅拌:打卤;打糨子。(8)捆:打包裹;打铺盖卷儿;打裹腿。(9)编织:打草鞋;打毛衣。(10)涂抹;画;印:打蜡;打个问号;打墨线;打格子;打戳子;打图样儿。(11)揭;凿开:打开盖子;打冰;打井;打眼儿。(12)举;提:打旗子;打灯笼;打伞;打帘子◇打起精神来。(13)放射;发出:打雷;打炮;打信号;打电话。(14)付给或领取(证件)。如:打介绍信。(15)除去:打旁杈。(16)舀取:打水;打粥。(17)买:打油;打酒;打车票。(18)捉(禽兽等)。如:打鸟;打鱼。(19)用割、砍等动作来收集:打柴;打草。(20)定出;计算:打草稿;打主意;成本打二百块钱。(21)做;从事:打杂儿;打游击;打埋伏;打前站。(22)做某种游戏:打球;打扑克;打秋千。(23)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手势;打哈欠;打嗝儿;打踉跄;打前失;打滚儿;打晃儿(huàngr)。(24)采取某种方式:打官腔;打比喻;打马虎眼。2、dǎ从: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打今儿起,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他打门缝里往外看。二、dá量词,十二个叫一打:一打铅笔;两打毛巾。[英dozen]
说说:《考证》《酉集上·言字部》(《易·益卦》民説无强。)谨照原文无强改为无疆。
嘴嘴:《丑集上·口字部》《集韵》祖委切,音□。本作觜。与□□同。详□字注。
打打:《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集韵》《韵会》□都挺切,音顶。《说文》击也。从手丁声。《谷梁传·宣十八年》邾人戕缯子于缯,梲杀也。〈注〉谓捶打。音顶。又《六书故》都假切《韵会》《正韵》都瓦切。《正韵笺》打字通音当作都那切,如读都瓦切,不成声矣。◎按打与挞同义。杨慎曰:尚书挞音人声,又转上声。俗用打为挞,然从挞转音,亦未合。今读德马切,答上声为正。《北史·张彝传》羽林武贲将几千人,至尚书省,以瓦石击打公门。又白打,球采名。《蹴踘谱》每人两踢名打二,曳开大踢名白打。《韦庄诗》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间分白打钱。又《唐韵》德冷切《集韵》《韵会》都冷切,□读与等近。义同。又《欧阳修·归田录》打字当滴耿切。○按《字汇》误改音滴。又《项氏家说》俗助语每与本辞相反,其於打字用之尤多。凡打□、打听、打量、打睡,无非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