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ǐ mǎn zé yì
成语简拼:SMZY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水滿則溢
成语解释
溢:水满外流。水满了就会流出来。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向相反方面变化。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月满则亏、器满则盈、月盈则食
成语示例
(1)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水满则溢”几个大字。
(2)国国不会写成语“水满则溢”的最后一个字。
(3)婧雯哥哥给高艳和蒲赞介绍了“水满则溢”的成语典故。
(4)珂珂写不出成语“水满则溢”,所以昨天考试只考了99分。
(5)彭浦第四中学的及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水满则溢”。
(6)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几个大字。
(7)晨润叔叔为我讲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历史故事。
(8)镇栗山中学的树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9)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
(10)水满则溢,说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你如何连两句俗话也不晓得?常言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水水:shuǐ 1、<名>水。《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名>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3、<名>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4、<名>水灾。《女娲补天》:『水浩洋而不息。』
满满:mǎn 1、<动>充满;布满。《滕王阁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2、<形>充实;充足。《吕氏春秋·审时》:『多秕而不满。』3、<形>自满。《伶官传序》:『书曰:「满招损,谦受益。」』4、<形>全;遍。《琵琶行》:『满座重闻皆掩泣。』[满贯] 钱穿满了绳子。贯,穿钱的绳子。比喻已到最高限度,多指罪恶。
则则:zé 1、<名>法则;准则。《叔向贺贫》:『宣其德行,顺其宪则。』2、<名>榜样。屈原《离骚》:『愿依彭咸之遗则。』3、<动>效法。《易经·击辞》:『河山图,洛出书,圣从则之。』4、<名>等级。《汉书·叙传》:『坤作地势,高下九则。』5、<副>用于加强判断,相当于『乃』、『就是』。《岳阳楼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6、<副>表示限定范围,相当于『只』、『仅仅』。《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7、<连>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便』。《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8、<连>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可是』。《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9、<连>表示后一件事是新发现的情况,相当于『原来已经』。《殽之战》:『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10、<连>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使』。《史记·项羽本纪》:『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11、<连>表示让步,相当于『倒』、『倒是』。《国语·晋语》:『美则美矣,抑臣亦有惧矣。』12、<助>无意义。《诗经·齐风·鸡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13、<助>表示疑问,相当于『呢』。《荀子·宥坐》:『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则例] 成规。[则天] 以天为法。唐代女皇武后的谥号,世称武则天。[则效] 效法。
溢溢:yì 1、<动>水漫出来。《三国专·吴主传》:『诸山崩,鸿水溢。』2、<动>流露。《柳毅传》:『又有一人,披紫裳,执青玉,貌耸神溢。』3、<形>自满;骄傲。《谏太宗十思疏》:『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4、<形>过分的。《三国志·诸葛瞻传》:『美声溢誉,有过其实。』[溢美] 过分的称赞。[溢目] 眼睛看不过来,指景物多姿多彩。
水水:《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式轨切《集韵》《韵会》数轨切,□税上声。《说文》准也。北方之行,象衆[音zhòng]水□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徐铉曰》衆[音zhòng]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释名》水,准也,准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润下。《正义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易·乾卦》水流湿。《说卦》坎为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又六饮之一。《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又《礼·玉藻》五饮:上水、浆、酒、醴、酏。〈注〉上水,水为上,余次之。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清涤。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礼·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又《前汉·律正志》五声,羽为水。又天水,郡名,汉武帝所置。又中水,县名,属涿郡。应劭曰:易□二水之中。□见《前汉·地理志》。又黑水,国名,即□韐。又露为上池水。《史记·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注〉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又姓。又《韵补》叶式类切,音坠。《刘桢·鲁都赋》苹藻漂於阳侯,芙蓉出於渚际。奋红葩之熩熩,逸景烛於崖水。又叶呼委切,音毁。《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又《韵补》音准。引《白虎通》水之为言准也。○按准乃水之义,非水之音。盖沿《周礼·考工记》郑注,准读为水而误。今不从。
满满:《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莫旱切《集韵》母伴切,□音懑。《说文》盈溢也。《书·大禹谟》不自满假。〈传〉满谓盈实。《正义》满以器喻,故为盈实。《管子·霸言篇》地大而不为,命曰土满。人衆[音zhòng]而不理,命曰人满。兵威而不止,命曰武满。又姓,晋满奋。又《集韵》莫困切,音闷。同懑。《说文》烦也。或省作满。《前汉·霍光传》忧满不食。又《韵补》叶美辨切,音免。《苏轼诗》南都从事亦学道,不恤枯肠夸脑满。问羊他日到金华,应时相将游阆苑。又□、満、□。
则则:《子集下·刀字部》《唐韵》《正韵》子德切《集韵》《韵会》即德切,□音侧。《说文》则等画物也。从刀贝。贝,古之物货也。《徐曰》则,节也。取用有节,刀所以裁制之也。又《玉篇》法也。《尔雅·释诂》则,常也。〈疏〉谓常礼法也。《周礼·天官·冢宰》以八则治都鄙。《郑注》则,法也。又《增韵》凡制度品式皆曰则。《书·说命》明哲实作则。又天理不差曰则。《易·乾卦》乃见天则。《诗·大雅》顺帝之则。又法其可法者曰则。《书·无逸》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注〉戒成王效法文王也。《诗·小雅》君子是则是傚。又《周礼》五命赐则注:地未成国之名。又夷则,七月律名。《前汉·律正志》则,法也。言阳气法度,而使阴气夷当伤之物。又《韵会》助辞,又然后之辞。《论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考证:(《周礼·五命赐注》则,地未成国之名。)谨照原文注改则。则改注。
溢溢:《巳集上·水字部》《唐韵》夷质切《集韵》《韵会》《正韵》弋质切,□音逸。《说文》器满也。《尔雅·释诂》溢,盈也。《孝经·诸侯章》满而不溢。又《尔雅·释诂》溢,静也。〈疏〉盈溢者宜静。又慎也。舍人曰:溢行之慎。又洋溢也。《中庸》洋溢乎中国。又匹溢,声四散也。《王褒·洞箫赋》龢纷离其匹溢。又《仪礼·丧服》朝一溢米。〈注〉二十四两曰溢,为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又《孔丛子·亲训》两手曰掬,一手曰溢。又同镒。《荀子·儒效篇》藏千溢之宝。又通佾。《前汉·郊祀歌》千童罗舞成八溢。〈注〉溢,与佾同。列也。又《集韵》食质切,音实。《仪礼》一溢米,刘昌宗读。又神至切,音示。《诗·周颂》假以溢我。徐邈读。又《韵补》叶於既切,音意。《左思·魏都赋》沐浴福应,宅心醰粹,余粮栖亩而勿收,颂声载路而洋溢。考证:(《韵补》叶子既切,音意。)谨照韵补原文,子既切改於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