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ǐ liú huā xiè
成语简拼:SLHX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水流蘤謝
成语解释
谢:脱落。指河水流逝,花儿也凋谢了。形容景色凋零残败,用来比喻局面残破,好景已不存在,无法挽回。亦作『花谢水流』。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近义词
落花流水、一败涂地、七零八落、土崩瓦解、溃不成军
成语接龙
1、水流花谢→谢馆秦楼→楼船箫鼓→鼓腹含和→和气生财→财大气粗→粗风暴雨→雨收云散→散阵投巢→巢倾卵覆→覆巢破卵→卵石不敌→敌国外患→患难夫妻→妻荣夫贵→贵人善忘→忘形之交→交口称誉→誉不绝口→口耳之学→学究天人→人各有志→志满气骄→骄儿騃女→女织男耕
2、水流花谢→谢馆秦楼→楼船箫鼓→鼓衰力尽→尽付东流→流水游龙→龙蛇飞舞→舞裙歌扇→扇枕温衾→衾影无惭→惭凫企鹤→鹤骨龙筋→筋疲力竭→竭力虔心→心如止水→水漫金山→山川米聚→聚少成多→多言多语→语长心重→重熙累盛→盛筵必散→散灰扃户→户告人晓→晓风残月
3、水流花谢→谢馆秦楼→楼阁亭台→台阁生风→风移俗变→变化万端→端本正源→源源本本→本末源流→流芳后世→世态人情→情深义重→重床叠屋→屋如七星→星星落落→落魄不偶→偶变投隙→隙穴之窥→窥窬分毫→毫发丝粟→粟红贯朽→朽木粪墙→墙面而立→立贤无方→方兴未艾
4、水流花谢→谢家宝树→树大招风→风通道会→会少离多→多此一举→举棋若定→定国安邦→邦家之光→光彩耀目→目下十行→行同能偶→偶变投隙→隙穴之窥→窥间伺隙→隙大墙坏→坏法乱纪→纪纲人论→论高寡合→合浦还珠→珠翠之珍→珍禽奇兽→兽心人面→面无惭色→色衰爱弛
5、水流花谢→谢兰燕桂→桂折兰摧→摧枯拉朽→朽棘不彫→彫章镂句→句斟字酌→酌水知源→源远流长→长驱直进→进贤进能→能言快语→语重情深→深切着明→明罚敕法→法家拂士→士农工商→商彝周鼎→鼎分三足→足不逾户→户枢不蝼→蝼蚁贪生→生功止过→过桥抽板→板上砸钉
成语示例
(1)浊酒一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儒林外史》第一回
(2)…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沈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一首词,也是个老生长谈。不过说:人生…——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成语造句
(1)楚楚写不出成语“水流花谢”的拼音。
(2)川沙中学南校的戚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水流花谢”。
(3)打开练习本,第二页上写着“水流花谢”几个大字。
(4)小罗不会写成语“水流花谢”的最后一个字。
(5)兆战大哥哥给灵禧和雯夏讲了“水流花谢”的典故。
(6)浊酒一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见《儒林外史》第一回。
(7)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沈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成语出处
清·吴道潜《骆宾王遗墓诗》:『水流花谢魂安在,空有骚人赋大招。』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水流水流:(1)江、河等的统称。(2)流动的水:河道经过疏浚,水流畅通。
水水:shuǐ 1、<名>水。《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名>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3、<名>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4、<名>水灾。《女娲补天》:『水浩洋而不息。』
流流:liú 1、<动>水流动。《归去来兮辞》:『泉涓涓而始流。』2、<形>泛指流动。《过秦论》:『伏尸百万,流血漂橹。』3、<动>时间的流逝。《祭妹文》:『则虽年光倒流。』4、<动>流浪;漂泊。《论贵粟疏》:『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5、<动>流放;放逐。古代五刑之一,把罪人放逐到远方。《屈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6、<动>流传;传播。《尚书·泰誓》:『流毒下国。』7、<名>河流;水流。《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8、<名>流派;派别。《后汉书·王充传》:『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9、<名>某一类人;同一类人。《卖柑者言》:『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流宕] (1)放任;放荡。(2)流浪;漂泊。[流光] (1)闪耀的光。(2)逝去的时光。(3)光芒闪烁。[流眄] 流移不定地观看。[流辟] 淫邪;邪乱。[流冗] 流散;流离。[流俗] (1)世俗;流行的习俗。(2)俗人;世俗之人。
花花:huā 1、<名>花朵。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动>开花。《采草药》:『深山中则四月花。』2、<名>能开花供观赏的植物。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花木成畦手自栽。』3、<名>形状像花朵的东西。赵师秀《约客》:『闲敲棋子落灯花。』4、<形>不只一种颜色的,有花纹图案的。宋濂《勃泥入贡记》:『腰缠花布,无舆马,出入徒行。』5、<形>视觉迷乱模糊。杜甫《饮中八仙歌》:『眼花落进水底眠。』6、<动>耗费;用掉。《红楼梦》:『只是白花钱,不见效。』
谢谢:xiè 1、<动>认错;道歉。《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2、<动>推辞;拒绝。《孔雀东南飞》:『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3、<动>告别;告辞。《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4、<动>告诉;劝戒。《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5、<动>感谢;道谢。《鸿门宴》:『乃令张良留谢。』6、<动>凋谢;死。《芙蕖》:『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谢病] 因病引退或谢客来访。[谢事] 辞去官职。
水水:《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式轨切《集韵》《韵会》数轨切,□税上声。《说文》准也。北方之行,象衆[音zhòng]水□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徐铉曰》衆[音zhòng]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释名》水,准也,准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润下。《正义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易·乾卦》水流湿。《说卦》坎为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又六饮之一。《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又《礼·玉藻》五饮:上水、浆、酒、醴、酏。〈注〉上水,水为上,余次之。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清涤。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礼·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又《前汉·律正志》五声,羽为水。又天水,郡名,汉武帝所置。又中水,县名,属涿郡。应劭曰:易□二水之中。□见《前汉·地理志》。又黑水,国名,即□韐。又露为上池水。《史记·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注〉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又姓。又《韵补》叶式类切,音坠。《刘桢·鲁都赋》苹藻漂於阳侯,芙蓉出於渚际。奋红葩之熩熩,逸景烛於崖水。又叶呼委切,音毁。《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又《韵补》音准。引《白虎通》水之为言准也。○按准乃水之义,非水之音。盖沿《周礼·考工记》郑注,准读为水而误。今不从。
流流:《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力求切,音留。《说文》水行也。《尔雅·释言》流,覃也。〈疏〉谓水之流,必相延及。《诗·大雅》如川之流。又《尔雅·释诂》流,择也,求也。《诗·周南》左右流之。又下也。《诗·豳风》七月流火。又流漫无节制也。《礼·乐记》乐胜则流。又《书·禹贡》二百里流。《礼·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又放也。《书·舜典》流宥五□。又视不端谛曰流。《左传·成六年》郑伯视流而行速。又走也。《战国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阳。〈注〉谓走而自匿。又《周礼·冬官·玉人注》鼻勺曰流,凡流皆为龙口。又《前汉·食货志》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又《前汉·艺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阴阳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纵横家流,亲家流,农家流,小说家流,各有所从出,分九家。又流布也。《易·谦卦》地道变盈而流谦。又流转也。《礼·仲尼燕居》周流无不徧。又《张协·七命》倾罍一朝,流湎千日。〈注〉齐颜色,均衆[音zhòng]寡谓之流。又长流,官名。《颜之推·家训》名治狱参军为长流。又黄流,酒名。《诗·大雅》黄流在中。又双流,县名。《广舆记》属成都府。又《韵补》叶□如切,音闾。《陆云诗》乐奏声哀,言发涕流。唯愿君子,德与福俱。又叶力救切,音溜。《博□诗》悠悠建平,皇泽未流。朝选于衆[音zhòng],乃子之授。
花花:《申集上·草字部》(古文)蘤《唐韵》《集韵》《正韵》□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欧阳修·花品序》洛阳人称花曰某花某花,称牡丹则直曰花。又地名。《广州志》南海县有花田。又姓。唐有花惊定。《杜甫诗》成都猛将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书郞花尹。又《韵补》音诃。《枣据诗》延首观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干,一岁再三花。《说文》本作华。荣也。从草□,郑氏曰:□,象华叶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韵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见于书,晋以下书中间用花字,或是后人攺易。唯《后汉书·李谐·述身赋》曰:树先春而动色,草迎岁而发花。又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艺之英华。花字与华□用。而五经、诸子、楚辞、先秦、两汉之书,皆古文相传,凡华字未有攺为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余,颁之远近,以为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晋以下之新字乎。
谢谢:《酉集上·言字部》《唐韵》辞夜切《集韵》《韵会》《正韵》词夜切,□音榭。《说文》辞去也。《广雅》去也。《楚辞·九章》愿岁幷[同并]谢与长友兮。〈注〉谢,去也。又《正韵》绝也。《史记·儒林传》谢绝賔客。又《增韵》退也,衰也,雕落也。《南史·范缜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减。《淮南子·兵略训》若春秋有代谢。又《类篇》告也。《前汉·□余传》厮养卒谢其舍。《晋灼注》以辞相告曰谢。又《韵会》拜赐曰谢。《前汉·张安世传》安世尝有引荐,其人来谢。安世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又《正字通》自以为过曰谢。《礼·檀弓》从而谢焉。《史记·项羽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又《韵会》听也。《正韵》致仕曰谢。《礼·曲礼》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必赐之几杖。〈注〉谢,犹听也。□皓曰:君不许其致事也。如辞谢、代谢,皆却而退去之义。又鸟名。《张华·禽经》子规啼苦,则倒悬於树,自呼曰谢豹。又菜名。《本草纲目》水苦蕒,一名谢婆菜。又岛名。《唐书·地理志》登州东北海有大谢岛。又蛮名。《旧唐书·南蛮传》东谢蛮,其地在黔州之西。又国名。《诗·大雅》于邑于谢。《毛传》谢,周之南国也。《朱传》在今邓州南阳县。又县名。《前汉·地理志》谢沐县,属苍梧郡。又姓。《广韵》出□留、会稽二望。周宣王之舅姜申伯封于谢,以邑为氏。《左传·昭七年》谢息,为孟孙守。又复姓。《风俗通》周宣王支子食采谢丘,因以为氏。《前汉·古今人表》谢丘章,鲁人。又通作榭。《左传·襄三十一年》宫室□庳,无观台榭。〈注〉本亦作谢。《荀子·王霸篇》台榭甚高。〈注〉与谢同。又或作绎。亦作射。《尔雅·释鱼》龟仰者谢。〈疏〉谓行时头仰。《周礼》地龟曰绎属是也。《周礼·春官·龟人郑注》仰者绎。《礼·玉藻·郑注》灵射之属。《释文》射音亦。《周礼》作绎。《尔雅》作谢。又叶祥豫切,徐去声。《左思·魏都赋》有腼瞢容,神惢形茹。弛气离坐,□墨而谢。又叶徂贺切,音坐。《韩愈·送穷文》□头丧气,上手称谢。烧车与船,延之上坐。《说文》本作□。考证:(《礼·曲礼》大夫七十而致仕,若不得谢,必赐之几杖。〈疏〉谢,犹听也。)谨照原文致仕改致事。疏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