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ǐ kě zài zhōu,yì kě fù zhōu成语简拼:SKZZYKFZ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成语解释
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近义词
载舟覆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成语造句
(1)艾丽大哥哥给清颖和赵印讲述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历史典故
(2)打开练习本,第二页上写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几个大字。
(3)大双不会写成语“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最后一个字。
(4)敷溪中学的香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5)小佳写不出成语“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因此语文考试只有98分。
(6)作为统治者应该明白『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不能贪求无厌。
(7)去往即墨市龙泉中学的路上,俊睿大哥哥给煜夕和旖柔讲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典故。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规传》李贤注引《孔子家语》:『孔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可知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水水:shuǐ 1、<名>水。《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名>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3、<名>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4、<名>水灾。《女娲补天》:『水浩洋而不息。』
可可:kě 1、<动>可以;能够。《殽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2、<动>认为……可以;肯定。《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子好道而可吾文。』3、<动>适合;适宜。《芙蕖》:『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4、<动>值得。《师说》:『其可怪也欤?』《项脊轩志》:『风移影动,珊珊可爱。』5、<动>痊愈。《西厢记》:『瘦得浑如削,百般医疗终难可。』6、<副>大约;大概。《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三黍许。』7、<副>莫非;怕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李小二入来问道:「可要吃酒?」』8、<副>难道;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kè见『可汗』。[可怜] (1)可爱。(2)可惜。(3)值得怜悯同情。[可巧] 正巧;刚好。[可中] (1)假若。(2)正好。[可汗] 古代对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西北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呼。
载载:zài 1、<名>乘具;车子。《殽之战》:『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2、<动>乘坐。《陌上桑》:『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3、<动>装载。《赤壁之战》:『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4、<动>负载。《谏太宗十思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5、<动>充满。《诗经·生民》:『厥声载道。』6、<动>开始。《诗经·七月》:『春日载阳。』7、词缀,用于动词前。《归去来兮辞》:『乃瞻衡宇,载欣载奔。』zǎi 1、<名>年。《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2、<动>记录。《〈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如史载田横事。』[载笔] 携带文具记录王事。[载籍] 书籍;典籍。[载书] 盟书。古代诸侯会盟时,记载盟誓的文书。
舟舟:zhōu 1、<名>船。《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又] 乘船;坐船。《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2、<动>环绕。《诗经·公刘》:『何以舟之,维玉及瑶。』[舟楫] (1)船和浆,泛指船只。(2)比喻辅佐大臣。[舟师] (1)水军。(2)船家。
亦亦:yì 1、<副>表示两者同样,可译为『也』、『也是』。《<论语>十则》:『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2、<副>在疑问句中表测度语气,不译。《赵威后问齐使》:『岁亦无恙耶?』3、<副>确实。《狼》:『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4、<副>用在复合句下一分句之首,表示转折,可译为『也』、『也还』。《芙蕖》:『及花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5、<副>与『不』连用,表示反诘语气,可译为『不也……吗?』《<论语>十则》:『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覆覆:fù 1、<动>翻;翻转过来。《论语》:『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鸿门宴》:『樊哙覆其盾于地。』2、<动>覆没。《六国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3、<动>遮盖;掩蔽。《左忠毅公逸事》:『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孔雀东南飞》:『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4、<动>伏兵。《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门而覆山下,大败之。』5、<动>审察。《汉书·李寻传》:『反覆覆愚臣之言。』6、<副>反;反而。《诗经·节南山》:『不惩其心,覆怨其正。』7、<动>通『复』,回复,回。《汉书·冯唐传》:『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
水水:《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式轨切《集韵》《韵会》数轨切,□税上声。《说文》准也。北方之行,象衆[音zhòng]水□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徐铉曰》衆[音zhòng]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释名》水,准也,准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润下。《正义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易·乾卦》水流湿。《说卦》坎为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又六饮之一。《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又《礼·玉藻》五饮:上水、浆、酒、醴、酏。〈注〉上水,水为上,余次之。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清涤。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礼·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又《前汉·律正志》五声,羽为水。又天水,郡名,汉武帝所置。又中水,县名,属涿郡。应劭曰:易□二水之中。□见《前汉·地理志》。又黑水,国名,即□韐。又露为上池水。《史记·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注〉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又姓。又《韵补》叶式类切,音坠。《刘桢·鲁都赋》苹藻漂於阳侯,芙蓉出於渚际。奋红葩之熩熩,逸景烛於崖水。又叶呼委切,音毁。《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又《韵补》音准。引《白虎通》水之为言准也。○按准乃水之义,非水之音。盖沿《周礼·考工记》郑注,准读为水而误。今不从。
可可:《丑集上·口字部》《唐韵》肯我切《集韵》《韵会》《正韵》口我切,□音坷。《说文》肯也。《广韵》许可也。《韵会》可者,否之对。《书·尧典》嚣讼可乎。《文中子·事君篇》达人哉山涛也,多可而少怪。又仅可,未足之辞。《论语》子曰:可也□。又《礼·内则》择于诸母与可者。〈注〉诸母,衆[音zhòng]妾也,可者,傅御之属也。又所也。《礼·中庸》体物而不可遗。〈注〉体犹生也,可犹所也。不有所遗,言万物无不以鬼神之气生也。又姓。《正字通》唐谏议大夫可中正,宋绍兴进士可懋。又《字汇补》苦格切,音克。《魏书·吐谷浑传》可汗,此非复人事。《唐书·突厥传》可汗犹单于也,妻曰可敦。又叶孔五切,音苦。《韩愈·元和圣德诗》负鄙为难,纵则不可。出师征之,其衆[音zhòng]十旅。又叶口个切,轲去声。《魏文帝·寡妇赋》伏枕兮不寐,逮平明兮起坐。愁百端兮猥来,心郁郁兮无可。又《集韵》歌古作可。注详欠部十画。又读作何。《石鼓文》其鱼隹可。《风雅广逸注》隹可读作惟何,古省文也。
载载:《酉集下·车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作代切,音再。《说文》乗[音chéng]也。《易·大有》大车以载。又承也,胜也。《易·坤卦》君子以厚德载物。又事也。《书·舜典》有能奋庸,熙帝之载。〈注〉言奋起其功,以广帝尧之事也。又始也。与哉通。《诗·豳风》春曰载阳。《孟子》汤始征,自葛载。又则也,助语辞。《诗·周颂》载戢干戈,载櫜弓矢。又成也。《书·益稷》乃赓载歌。〈注〉赓,续也。续歌以成其义也。又行也。《书·臯陶谟》载采采。〈注〉言其所行某事某事也。又满也。《诗·大雅》厥声载路。又记载也。《书·洛诰》丕视功载。〈注〉视羣臣有功者记载之。《史记·伯夷传》载籍极博。又饰也。《淮南子·兵略训》载以银锡。〈注〉箭以银锡饰之也。又载师,官名。《周礼·地官·载师注》载之为言事也,事民而税之也。又姓。又《广韵》《集韵》《韵会》□昨代切,音在。《集韵》舟车运物也。《诗·小雅》其车既载。〈注〉才再反。又《广韵》作亥切《集韵》《正韵》子亥切,□音宰。年也。《书·尧典》朕在位七十载。◎按《尔雅·释天》载,岁也。注:载,始也。取物终更始之义。蔡邕《独断》载,岁也。言一岁之中莫不覆载也。据此则年载之载亦可作去声读也。又《集韵》都代切,音戴。与戴通。《诗·周颂》载弁俅俅。《礼·月令》载以弓韣。又叶子利切,音祭。《诗·小雅》受言载之。叶下喜。又叶节力切,音即。《诗·小雅》召彼仆夫,谓之载矣。叶上牧棘。考证:(《书·洛诰》丕视工载。〈注〉视羣臣有功者记载之。)谨照原文工载改功载。
舟舟:《未集下·舟字部》《唐韵》《集韵》《正韵》职流切《韵会》之由切,□音周。《说文》船也。《释名》舟言周流也。《易·系辞》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书·说命》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尔雅·释水》天子造舟。〈注〉比船为桥。〈又〉诸侯维舟。〈注〉维连四船。〈又〉大夫方舟。〈注〉倂两船。〈又〉士特舟。〈注〉单船。《扬子·方言》关西谓之船,关东谓之舟。今吴越皆谓之船。《世本》黄帝臣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吕氏春秋》虞姁作舟。《山海经》滛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物理论》化〈彳瓜〉作舟。《束皙·发蒙记》伯盆作舟。又《正韵》载也。又《韵会》带也。《诗·大雅》何以舟之,惟玉及瑶,鞞琫容刀。〈传〉舟,带也。又尊下台,若今时承盘。《周礼·春官·司尊》春祠夏禴,祼用鸡彝鸟彝,皆有舟。《正字通》一说古彝有舟,设而陈之,为礼神之器。以酌以祼,皆挹诸其中而注之。舟与彝二器相须,犹尊之与壷,缾之与罍。先儒谓舟形如盘,若舟之载物,彝居其上,非也。今考汉敦足舟,□花舟,舟之用在于容,非虚设以承彝也。形制详博古图。又地名。《左传·襄十四年》子囊师于棠,以伐吴。吴人自臯舟之隘要而击之。〈注〉臯舟,吴险厄之道。又《昭十三年》克息舟城而居之。〈注〉息舟,楚邑。又《哀二十一年》请除馆于舟道。〈注〉舟道,齐地。又覆舟,山名。《淮南子·地形训》维出覆舟。又官名。《礼·月令》季春之月,令舟牧覆舟,五覆五反。〈注〉舟牧,主舟之官也。又姓。《左传》晋有大夫舟之侨。又与周通。《周礼·冬官考工记》作舟以行水。〈注〉故书舟作周。郑司农云:周当为舟。又《韵补》叶陟鱼切,音朱。《道藏歌》玉龟七宝林,唱赞愿同舟。丹景曜目精,令我心踟躇。又《诗·大雅》何以舟之。《朱注》之遥反。与下刀叶。
亦亦:《子集上·亠字部》《唐韵》羊益切。《集韵》《韵会》《正韵》夷益切,□音睾。总也,又也。又傍及之词。又姓。宋开禧进士亦尚节,明参将亦孔昭。又同奕。《诗·周颂》亦服尔耕。〈笺〉亦,大也。《正义》亦奕义通。亦本作□,象人左右两腋形。《说文》□与掖同。《诗·衡门序》诱掖其君。《释文》《石经》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胁之间曰掖。后从肉作腋。
覆覆:《申集下·襾字部》《唐韵》芳福切《集韵》《韵会》芳六切,□音蝮。《玉篇》反覆也。《诗·小雅》不惩其心,覆怨是正。《礼·月令》季春,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又倒也。《易·鼎卦》鼎折足,覆公餗。《书·胤征》颠覆厥德。又败也。《中庸》倾者覆之。《纲目集览》覆,军败也。又中覆。《前汉·冯唐传》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注〉覆谓覆白之也。又射覆。《前汉·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注〉于覆器之下而置诸物,令暗射之,故云射覆。又与复同。《易·乾卦》终日乾乾,反复道也。又《集韵》方六切,音福。审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注》详察曰覆。《唐书·邓景山传》检覆私隐。又《广韵》敷救切,音与宥韵副同。《说文》盖也。《诗·大雅》鸟覆翼之。《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又扶富切,浮去声。伏兵曰覆。《左传·隐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又《类篇》匹北切,音□。义同。又《韵补》笔力切,叶音逼。《班固·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蹂躏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