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ǐ jìn shān qióng
成语注音:ㄕㄨㄟˇ ㄐㄧㄣˋ ㄕㄢ ㄑㄩㄥˊ
成语简拼:SJSQ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水儘山窮
成语解释
穷: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绝境
近义词
[同]山穷水尽、山穷水绝、山穷水断、日暮途穷、穷途末路
成语接龙
1、水尽山穷→穷极凶恶→恶衣菲食→食古不化→化铁为金→金城千里→里生外熟→熟调陈言→言出如山→山静日长→长才广度→度外之人→人心惟危→危在旦夕→夕阳西下→下学上达→达观知命→命悬丝发→发棠之情→情逾骨肉→肉眼看天→天人胜处→处实效功→功败垂成→成精作怪→怪腔怪调→调兵遣将→将本图利→利口巧辞→辞简意足→足智多谋→谋及妇人→人贵知心→心荡神迷→迷人眼目→目瞪口呆→呆若木鸡→鸡栖凤食→食不求甘→甘拜下风→风餐雨卧→卧薪尝胆→胆大于天→天不假年→年丰岁熟→熟魏生张→张三李四→四海横流→流风回雪→雪朝月夕→夕阳古道→道阻且长→长安棋局→局促不安→安分守理→理趣不凡→凡圣不二→二心两意→意得志满→满腹长才
2、水尽山穷→穷愁潦倒→倒箧倾囊→囊空如洗→洗心涤虑→虑周藻密→密云不雨→雨鬣霜蹄→蹄间三寻→寻欢作乐→乐新厌旧→旧恨新愁→愁绪如麻→麻痹不仁→仁至义尽→尽释前嫌→嫌好道恶→恶尘无染→染翰成章→章甫荐履→履汤蹈火→火光烛天→天夺之魄→魄消魂散→散伤丑害
3、水尽山穷→穷极思变→变本加厉→厉行节约→约定俗成→成年古代→代人受过→过甚其词→词穷理屈→屈艳班香→香火不绝→绝圣弃智→智小言大→大车以载→载一抱素→素车白马→马空冀北→北邙乡女→女中丈夫→夫荣妻显→显而易见→见钱眼开→开源节流→流血千里→里应外合
4、水尽山穷→穷寇勿追→追风掣电→电光石火→火耕流种→种学织文→文武双全→全身远害→害羣之马→马如流水→水滴石穿→穿壁引光→光彩耀目→目送手挥→挥金如土→土偶蒙金→金城石室→室迩人远→远谋深算→算沙抟空→空谷传声→声色狗马→马首欲东→东海鲸波→波澜老成
成语示例
(1)论做官的道理呢,原该追究个水尽山穷;然既已如此,先让他把这个供画了。▼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六回
(2)明·郝景春〈寄二子〉诗二首之二:『平生大节自操持,水尽山穷任所之。』
(3)…!」刚弼一笑道:「论做官的道理呢,原该追究个水尽山穷;然既已如此,先让他把这个供画了。」』…——清·刘鹗《老残游记》
成语造句
(1)滨凤哥哥给珞渝和赵芹讲解了“水尽山穷”的故事。
(2)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水尽山穷”几个大字。
(3)黄金中学的席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水尽山穷”。
(4)珉珉写不出成语“水尽山穷”的拼音。
(5)小国不会写成语“水尽山穷”的最后一个字。
(6)为今之计,可咬定牙关,只拼出三四十两来,在此混到水尽山穷处,方零碎与他们。
(7)刚弼一笑道:论做官的道理呢,原该追究个水尽山穷;然既已如此,先让他把这个供画了。
(8)且像这样偷着做,等候个机缘,即或到水尽山穷,我从这墙上搬你过去,到我家中,禀明父母,费上十万银子打官司,也没个不妥当的事。
成语出处
北周·庾信《宇文常神道碑》:『山穷水断,马束桥飞。』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水水:shuǐ 1、<名>水。《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名>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3、<名>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4、<名>水灾。《女娲补天》:『水浩洋而不息。』
尽尽:jìn 1、<动>完;完尽;完了。《赤壁赋》:『肴核既尽,杯盘狼藉。』2、<动>全部用出。《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又] 〈动使动〉使……完尽;竭尽;用尽。《黔之驴》:『断其喉,尽其肉。』《谏太宗十思疏》:『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3、<动>完结;消亡。《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促织》:『转侧床头,惟思自尽。』4、<名>尽头。《赤壁之战》:『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5、<动>达到顶点;穷极。《张衡传》:『妙尽璇机之正。』6、<副>全部;全都。《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7、<副>极端;最。《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8、<动>同『进』,进行。《邵公谏厉王弭谤》:『近臣尽规。』jǐn 1、<动>尽量;尽可能。《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后。』2、<副>任凭;任随。武衍《宫词》:『惟有落红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山山:shān(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一座山;高山。(2)形状象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指山墙:房山。(5)姓。
穷穷:qióng 1、<形>走投无路,处境困窘。《〈指南录〉后序》:『穷饿无聊,追购双急。』2、<形>不得志;不显贵。《涉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荆轲刺秦王》:『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3、<动>穷尽;用尽。《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促织》:『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4、<动>走到尽头;寻究到底。《桃花源记》:『复前行,欲穷其林。』5、<形>贫困;贫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倒替你这小贱人白白养着穷汉,教我衣食从何处来?』《鱼我所欲也》:『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又] <名>贫困的人。《赵威后问齐使》:『振困穷,外不足。』6、<副>彻底;到头。《察变》:『实则今兹所见,乃自不可穷诘之变动而来。』[辨] 贫,穷。先秦两汉时期,『穷』才指贫穷、贫乏、缺少衣食钱财。
水水:《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式轨切《集韵》《韵会》数轨切,□税上声。《说文》准也。北方之行,象衆[音zhòng]水□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徐铉曰》衆[音zhòng]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释名》水,准也,准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润下。《正义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易·乾卦》水流湿。《说卦》坎为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又六饮之一。《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又《礼·玉藻》五饮:上水、浆、酒、醴、酏。〈注〉上水,水为上,余次之。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清涤。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礼·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又《前汉·律正志》五声,羽为水。又天水,郡名,汉武帝所置。又中水,县名,属涿郡。应劭曰:易□二水之中。□见《前汉·地理志》。又黑水,国名,即□韐。又露为上池水。《史记·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注〉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又姓。又《韵补》叶式类切,音坠。《刘桢·鲁都赋》苹藻漂於阳侯,芙蓉出於渚际。奋红葩之熩熩,逸景烛於崖水。又叶呼委切,音毁。《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又《韵补》音准。引《白虎通》水之为言准也。○按准乃水之义,非水之音。盖沿《周礼·考工记》郑注,准读为水而误。今不从。
尽尽:《寅集上·尸字部》《正字通》俗尽字,详皿部尽字注。(尽)《唐韵》《正韵》慈忍切《集韵》《韵会》在忍切,□秦上声。《说文》器中空也。《小尔雅》止也。《玉篇》终也。《广韵》竭也。《集韵》悉也。《易·系辞》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左传·哀元年》去恶莫如尽。《谷梁传·定十年》孔子正阶而上,不尽一等。《礼·曲礼》君子不尽人之欢。《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史记·礼书》明者,礼之尽也。《荀子·正名篇》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注〉适可而止也。又《韩鄂岁华纪丽》大酺小尽。〈注〉月三十日为大尽,二十九日为小尽。又姓。见《万姓统谱》。又《唐韵》《正韵》即忍切《集韵》《韵会》子忍切,□津上声。《类篇》极也。《正韵》尽之也。《书·康诰》往尽乃心。《诗·小雅》孔惠孔时,维其尽之。《左传·闵二年》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曰:尽敌而反。《礼·乐记》殷周之□尽矣。又《韵会》皆也。《左传·昭二年》韩宣子曰:周礼尽在鲁矣。又《类篇》任也。《增韵》纵令也。《左传·文十四年》公子商人,尽其家贷於公。《礼·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俗作尽。又尽尽,极视尽物之貌。《荀子·非十二子篇》学者之嵬尽尽然,盱盱然。又《韵会》徐刃切《正韵》齐进切,□秦去声。亦竭也。《周语》齐国佐其语尽。〈注〉尽其心意,善恶褒贬,无所讳也。《世说新语》可以累心处都尽。〈注〉尽,犹空也。
山山:《寅集中·山字部》《广韵》所间切《集韵》《韵会》师间切《正韵》师奸切,□与删音同。《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释名》山,产也。产万物者也。《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书·禹贡》奠高山大川。《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周礼》谓之镇。《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经》山分东西南北中五经。南则自蜀中西南至吴越诸山界。西则自华阴嶓冢以至崑仑积石诸山,今陇西甘肃玉门外,其地也。北则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门诸山,是禹贡冀雍两州之境也。东则自泰岱姑射沿海诸境,则禹贡青州齐鲁之地也。见《读山海经语》。又连山,古易名。《周礼·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注〉似山之出内气也。又姓。古烈山氏之后。又公山,复姓。又《集韵》《韵会》□所旃切,音仙《诗·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坚。又《孔子·丘陵歌》喟然回虑,题彼泰山。郁确其高,梁甫回连。○按山在删韵,古转声寒删先通,则非止叶音矣。又叶疏臻切,音甡。《班固·东都赋》吐焰生风,欱野歕[音pēn]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与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见。考证:(《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是为五岳。《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谨按是为五岳非尔雅原文。镇名山安地德者也是周礼注非尔雅注。谨将是为五岳改作周礼谓之镇,以起注文。
穷穷:《午集下·穴字部》《韵会小补》说文本作浮4友ㄜp声。隷作穷。又《集韵》居雄切,音弓。恭貌。本作匔。或从穴作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