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ǐ luò shí chū
成语注音:ㄕㄨㄟˇ ㄌㄨㄛˋ ㄕㄧˊ ㄔㄨ成语正音落,不能读作『là』或『lào』。
成语简拼:SLSC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水落石出成语辨形落,不能写作『摞』。
歇后语:大海退了潮成语谜语泵;退潮
成语英文:doubts will clear up when facts are known成语日文真相(しんそう)がすっかり明(あき)らかになる成语法文la vérité finit toujours par paraǐtre au jour成语德文alles kommt an den Tag,was unter dem Schnee verborgen lag
成语解释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成语释义 冬季水位下降,使石头显露出来。形容水枯季节的自然景色。※语或出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後用『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经过澄清而後真相大白 。△『水清石见』
[成语辨析] 水落石出和『真相大白』;都有『真实情况搞清楚了』的意思;但水落石出是比喻性偏重于『情况搞清楚了』;『真相大白』偏重于被掩盖或歪曲的事情或情况搞清楚了。
成语用法 一、 [义]比喻事情经过澄清而後真相大白。[类]用在『真相显露』的表述上。[例](1)事实既已水落石出,谣言当然不攻自破。(2)这事别有蹊跷,我非得把它弄个水落石出不可。(2)这件奇案,举国轰动,警方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4)这件无头公案,经过一番调查,事情真相总算水落石出了。(5)你既然是无辜的,将来事情一旦水落石出,就会还你清白,何必担心?。二、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近义词 水涸石出、水清石出、水清石见、真相大白、图穷匕见、东窗事发、露出马脚、暴露无遗、原形毕露 、拨云见日、拨云睹日
反义词 匿影藏形
关联成语 水涸石出、水清石出
成语接龙 1、水落石出→出处殊途→途遥日暮→暮楚朝秦→秦筝赵瑟→瑟弄琴调→调三斡四→四纷五落→落落难合→合而为一→一身五心 →心向往之→之死靡二 →二惠竞爽→爽心悦目→目定口呆→呆里撒奸→奸掳烧杀→杀马毁车→车笠之盟→盟山誓海→海水桑田→田夫野老→老弱残兵→兵销革偃
2、水落石出→出乎意外→外刚内柔→柔声下气→气涌如山→山崩钟应→应天顺民 →民和年丰→丰功硕德→德輶如羽→羽毛丰满 →满坑满谷→谷马砺兵→兵不逼好→好问则裕→裕民足国 →国而忘家→家无二主→主情造意→意兴索然→然糠照薪→薪尽火传→传诵一时→时来运来→来鸿去燕
3、水落石出→出将入相→相须为命→命若悬丝→丝发之功→功成行满→满坐风生→生花妙笔→笔误作牛→牛角之歌→歌功颂德→德言工容→容膝之地→地上天宫→宫车晏驾→驾肩接武→武昌剩竹→竹马之交→交浅言深→深山密林→林林总总→总而言之→之死靡二→二竖为虐→虐老兽心
4、水落石出→出门合辙→辙乱旗靡 →靡知所措→措手不及→及溺呼船→船坚炮利→利绾名牵→牵经引礼→礼先一饭→饭来张口→口似悬河→河不出图→图作不轨→轨物范世→世世代代→代人捉刀→刀俎余生→生死长夜→夜深人静→静极思动→动心怵目→目食耳视→视民如子→子子孙孙
5、水落石出→出谋画策→策名就列→列功覆过→过隙白驹→驹窗电逝→逝将去汝→汝南晨鸡→鸡肠狗肚→肚里泪下→下气怡声→声罪致讨→讨类知原→原原委委→委过于人→人事代谢→谢家宝树→树碑立传→传为美谈→谈笑封侯→侯门如海→海沸山裂→裂裳裹膝→膝语蛇行→行不由径
成语示例 (1)《红楼梦·第六一回》:『如今这事八下里水落石出了,连前儿太太屋里丢的也有了主儿。』
(2)《老残游记·第一八回》:『因为你家这十三条命,是个大大的疑案,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3)水山,不要急。事情早晚能弄个水落石出。▼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章
(4)宋·苏轼〈徐州鹿鸣燕赋诗叙〉:『是日也,天高气清,水落石出,仰观四山之晻暧,俯听二洪之怒号,眷焉顾之,有足乐者。』
(5)宋·陆游〈谢台谏启〉:『收真才於水落石出之後,坐销浮伪之风;察定理於舟行岸移之时,尽黜谗诬之巧。』
(6)宋·苏轼〈後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7)你既然是无辜的,将来事情一旦水落石出,就会还你清白,何必担心?
(8)这件无头公案,经过一番调查,事情真相总算水落石出了。
(9)这件奇案,举国轰动,警方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
(10)这事别有蹊跷,我非得把它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11)事实既已水落石出,谣言当然不攻自破。
(12)…拇指,也就敢毒死二拇指我。再说,要是查不出个水落石出,有弟兄还疑心是我下的毒手,说我想当寨主了……』…——当代·陈忠实《白鹿原》
(13)…我们既然沾了手,万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弄他个水落石出才好。只怕他已经成了交,那边已经叫他接了客,那就…——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4)…留心,就是拿住之后,不替他们声张出来,也有个水落石出。至于这几只船上的伙计,将来禀过大人,一齐要好好…——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15)…几个虽得实信,但是有碍中丞面子,横竖将来总会水落石出,此时也不便多谈。有此三层,所以钦差已经请训南下…——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16)…上,我兄弟一定不答应,定要回过钦差,给他一个水落石出。现在一来是你老同年一力担当 ,难道我们这点交情还…——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17)…倘若没有用,这个钱果然被姓文的吃起,也总有个水落石出,不如请他进来问问再讲。』主意打定,便吩咐一声『…——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18)…么武功家数。白寒枫道:『这件事大伙儿须得查个水落石出,否则我们可蒙了不白之冤。』苏冈道:『蒙上不白之…——当代·金庸《鹿鼎记》
(19)…虽小,却十分英明,对我又十分信任,这件事自能水落石出。』瑞栋道:『好,多谢你啦!你这就跟我见太后去。——当代·金庸《鹿鼎记》
成语造句 (1)“我相信迈克是无辜的,真相终会水落石出。”泰勒于2003年说道。
(2)King表示,在美联储的新政策在下周水落石出后,欧元可能反弹,但预计升势受限。
(3)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水落石出”几个大字。
(4)成语水落石出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5)但即使没有黑匣子的信息,一些事实真相已经水落石出。
(6)但这起袭击事件的规模和本质也迅速水落石出。
(7)斐斐写不出成语“水落石出”,所以昨天考试只考了99分。
(8)关于轮换中的其他位置,则要到尼克斯10月3日在米兰揭开季前赛序幕时才会水落石出。
(9)官当中学的强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水落石出”。
(10)管理人员并不总是都能够详细回答这些问题的,但我相信,项目出资人也并不见得就一定想问个水落石出。
(11)逄阿姨给朗朗和他的同学讲解了“水落石出”的成语典故。
(12)如果莫斯科真想让人权斗士遇害案件水落石出,并且保护那些仍在车臣坚持斗争的人权工作者,它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到。
(13)我们必须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
(14)我们无疑地能够经受住这一不幸,就像以往经受住其他风暴一样,我唯一的希望是事情很快就会水落石出。
(15)我无法肯定全部的真相最终能否水落石出。
(16)我相信有一天真相总会水落石出的。
(17)小唱不会写成语“水落石出”的最后一个字。
(18)因此无论这是由进化还是生态所驱使的改变,目前还不确定,不过应该只要对巴拉乌尔龙经过详细的功能形态学分析后就会水落石出。
(19)这还意味着委员会成员有权记录这些情况,把事件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20)这一信息的出现很快让事情水落石出顺利解决。
(21)至于高盛是否有罪,亦或高盛那些高管,我更愿意等到水落石出。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成语典源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据《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九》引)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清一作『涸』,一作『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注](1)野芳:野花、野生的香草。(2)繁阴:枝叶茂盛,树荫浓密。
成语故事 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生性豪放,学识渊博,很有文采。他不愿屈服权贵,被贬到黄州,两次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写出两篇《赤壁赋》。他借着酒兴,在《后赤壁赋》中描绘赤壁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成语典故 醉翁亭位於滁州(今安徽省滁县)城西南琅琊山两峰之间,为山僧智仙所筑。〈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游赏醉翁亭後所写下的一篇文章,文中描写出山林四季变化的景色:春季有野花幽香,夏季有绿树繁茂而成一片浓荫,秋季风声萧瑟而霜色莹洁,冬季水枯而石头尽露。朝暮之间的景色变化,加以四季的不同景色,使得游赏於醉翁亭中的快乐显得无穷无尽。『水落石出』或许就是从本文摘出的一个成语。因为水位低,本来沉於水底的石头逐一浮露出来,石头犹如原被遮掩的真相,所以这句成语就被用於比喻事情经过澄清而後真相大白。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水 水:shuǐ 1、<名>水。《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名>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3、<名>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4、<名>水灾。《女娲补天》:『水浩洋而不息。』
落 落:luò 1、<动>树叶、花朵脱落。《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2、<动>落下;下落;掉落;降落。《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3、<动>陷入;落入。《梅花岭记》:『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4、<表>衰败;衰落;残败。《秋声赋》:『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5、<名>居住的地方;村庄;村落。《赤壁之战》:『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兵车行》:『千村万落生荆杞。』6、<量>相当于『座』、『所』。《阿房宫赋》:『蜂房水涡,矗不知春几千万落。』7、<名>篱笆。王褒《僮约》:『缚落锄园。』[落草] (1)被迫逃往山林沼泽进行抗暴斗争。(2)婴儿出生。
石 石:shí 1、<名>石头。《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名>石碑。《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3、<名>矿物类药物;古代治病用的石针。《扁鹊见蔡桓公》:『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4、<名>石制的磬类乐器。金、土、石、革、丝、匏、竹八音之一。5、<量>今读dàn。古代容量计算单位,十斗为一石。《马说》:『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石肠] 心肠如石。喻意志坚强。[石田] 多石而不可耕之田。喻无用。
出 出:chū 1、<动>由内向外走,与『入』相对。《国殇》:『出不入兮往不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又] <动使动>使……出来。《中山狼 传》:『先生举手出狼。』2、<动>付出;支付。《礼·王制》:『量入以为出。』3、<动>出发。《殽之战》:『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触龙说赵太后》:『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4、<动>脱离,离开。《梅花岭记》:『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红楼梦》:『记得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5、<动>离京为官,外放,外迁。《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6、<动>发出,发布。《屈原列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7、<动>出产。《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8、<动>出现,发现。《教战守策》:『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出于西,则出于北。』《醉翁亭记》:『……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9、<动>超出,超过。《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冯婉贞》:『敌出不意,大惊扰。』10、<名>花瓣。任昉《述异记》:『花杂五色,六出。』11、<名>古代戏曲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出尘] 1.超出尘俗。孔稚珪《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际,潇洒出之想。』2.佛教用语。脱离烦恼的尘俗。《四十二章经》二三:『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罗汉。』[出贷] 出钱。[出閤] 1.皇子出就封国。《南齐书·江谧传》:『诸皇子出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2.指阁臣出任外职。《梁书·江蒨传》:『初,王泰出。』3.公文出嫁。元稹《七女封公文制》:『虽秾华可尚,出未期,而汤沐先施,分封有据。』后用为女子出嫁的通称。[出官] 京官外调。[出降] 1.公主下嫁。2.指宫女出嫁。[出没] 1.隐现。2.出入,不一致,不相符。[出妻] 遗弃妻子。《荀子·解蔽》:『孟子恶败而出,可谓能自强矣。』也指被遗弃的妻子。《仪礼·丧服》:『出之子为母期。』[出首] 1.自首。《晋书·华轶传》:『寻而轶败,(高)悝藏匿轶二子及妻,崎岖经年,既而遇赦,悝携之出。』2.检举;告发。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我将这简贴儿去夫人行出去来。』[出赘] 旧时指男子到女家成婚,成为女家的一员。
水 水:《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式轨切《集韵》《韵会》数轨切,□税上声。《说文》准也。北方之行,象衆[音zhòng]水□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徐铉曰》衆[音zhòng]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释名》水,准也,准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润下。《正义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易·乾卦》水流湿。《说卦》坎为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又六饮之一。《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又《礼·玉藻》五饮:上水、浆、酒、醴、酏。〈注〉上水,水为上,余次之。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清涤。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礼·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又《前汉·律正志》五声,羽为水。又天水,郡名,汉武帝所置。又中水,县名,属涿郡。应劭曰:易□二水之中。□见《前汉·地理志》。又黑水,国名,即□韐。又露为上池水。《史记·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注〉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又姓。又《韵补》叶式类切,音坠。《刘桢·鲁都赋》苹藻漂於阳侯,芙蓉出於渚际。奋红葩之熩熩,逸景烛於崖水。又叶呼委切,音毁。《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又《韵补》音准。引《白虎通》水之为言准也。○按准乃水之义,非水之音。盖沿《周礼·考工记》郑注,准读为水而误。今不从。
落 落:《申集上·草字部》《唐韵》卢各切《集韵》《韵会》《正韵》正各切,□音洛。《礼·王制》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又《尔雅·释诂》落,始也。又《左传·昭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注〉宫室始成,祭之为落。又叔孙为孟钟,飨大夫以落之。〈注〉以豭猪血衅钟曰落。又《博雅》居也。《纲目集览》人所聚居,故谓之村落、屯落、聚落。又《后汉·窦宪传》蹑冒顿之区落。又蕃篱曰虎落。《前汉·鼂错传》为中周虎落。〈注〉以竹篾相连遮落之也。又废也。《庄子·天地篇》子高曰:夫子盍行耶,无落吾事,耕而不顾。又落落,不相入貌。《老子·道德经》落落如石。又牢落。《司马相如·上林赋》牢落陆离。又陆落。《论衡》见文吏便而儒生陆落,则诋訾儒生,以为浅短,称誉文吏,谓之深长。又拓落。《扬雄·解嘲》何为官之拓落也。又《韵会》错落,间厠貌。又岁名。《尔雅·释天》太岁在巳曰大荒落。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军西为垒,旁有一大星为北落。又山名。《水经注》伊水东北过郭落山。又草名。《本草》土落,生岭南山谷。又角落,生江西山谷,似茱萸,独茎。又木名。《尔雅·释木》檴,落。〈疏〉檴,一名落,可作杯圈,皮韧,绕物不解。又姓。《通志·氏族略》汉有落下闳。又与络通。《庄子·秋水篇》落马首,穿牛鼻。《前汉·李广传》上召禹刺虎,禹从落中斫绝累,上壮之。《师古注》谓当时繦络之而下也。又《唐韵古音》读路。《晋庾阐·吊贾谊文》张高弦悲声激柱落。叶下濩韵。
石 石:《午集下·石字部》《唐韵》《集韵》《正韵》常只切《韵会》常亦切,□音硕。《增韵》山骨也。《释名》山体曰石。《易·说卦传》艮为山,为小石。《杨泉物理论》土精为石,石气之核也。气之生石,犹人筋络之生爪牙也。《春秋·说题词》石,阴中之阳,阳中之阴,阴精补阳,故山含石。又乐器,八音之一。《书·益稷》击石拊石。〈注〉石,磬也。又乐声不发扬亦曰石。《周礼·春官·典同》厚声石。〈注〉钟太厚则如石,叩之无声。又坚也。《前汉·扬雄传》石画之臣。《师古注》言坚固如石。亦作硕。又星亦称石。《左传·僖十六年》陨石于宋五,陨星也。又量名。十斗曰石。《前汉·食货志》夫治田百畮,岁收畮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又官禄秩数称石。《师古曰》汉制,三公号称万石,以下递减至百石。又粗布皮革之数亦称为石。《唐书·张弘靖传》汝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又水亦称石。《水经注》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又酒亦称石。《史记·滑稽传》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又衡名。百二十斤为石。《书·五子之歌》关石和钧。〈注〉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礼·月令》仲春钧衡石。《前汉·律正志》石者,大也,权之大者。又州名。《广韵》秦伐赵取离石,周因邑以名州。又姓。《左传》卫大夫石碏。又复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又叶常义切,音嗜。《宋玉·高唐赋》势薄岸而相击兮,隘交引而却会。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又叶石若切,音杓。《楚辞·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恶。放山渊之龟玉兮,相与贵夫砾石。又《招魂》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砾石些。又叶七各切,音错。《郭璞·尔雅赞》鳆似蛤,有鳞无殻。一面附石,细孔亲亲,或七或八。
出 出:《子集下·凵字部》《唐韵》赤律切《集韵》《韵会》《正韵》尺律切,□春入声。《说文》进也。《广韵》见也,远也。《增韵》出入也,吐也,写也。又生也。《尔雅·释训》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左传·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注〉秦康公,晋之甥也。又《周礼·秋官·大司□》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注〉出谓越狱逃亡也。又《增韵》斥也。《正韵》亦作黜绌。又《唐韵》《集韵》《韵会》尺类切《正韵》蚩瑞切,□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诗·小雅》匪舌是出,维躬是瘁。又叶敕律切,音黜。《马融·围棋赋》荧惑窘乏兮无令诈出,深念远虑兮胜乃可必。又《韵补》叶侧劣切,音茁。《曹植·卞后诔》详惟圣善,岐嶷秀出。德配姜嫄,不忝先哲。又叶赤知切,音侈。《穆天子传·西王母谣》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又叶赤至切,音炽。《楚辞·九章》窃快在其中心兮,扬厥凭而不竢。芳与泽其亲糅兮,羌芳华自中出。《灵枢经》男内女外,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
注 :本文资料中的部分内容由互联网资料提取而成,未与权威书籍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