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ǐ lù jù bèi
成语简拼:SLJB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水陸俱備
成语解释
水:指水产,海味;陆:指陆产,山珍;俱:全。各种山珍海味都有。形容宴席上菜肴丰盛。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菜肴丰富
近义词
水陆毕陈、山珍海味
成语示例
(1)大王今日水陆俱备,大宴群臣,四方异物极多,内中欠少何物,贫道愿取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水陆俱备”几个大字。
(2)公西奶奶给她的孙囡和小外甥囡讲述了“水陆俱备”的历史故事。
(3)下庄镇一中的窦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水陆俱备”。
(4)小灰写不出成语“水陆俱备”,导致期末考试只有97分。
(5)小双不会写成语“水陆俱备”的最后一个字。
(6)朕今览其情词,怜其哀切,悯汝郎主便与宿太尉相见,叙礼已毕,请入后殿,大设华筵,水陆俱备。
(7)前往彭浦公园的时候,瀚大王今日水陆俱备,大宴群臣,四方异物极多,内中欠少何物,贫道愿取之。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
成语出处
唐·白居易《轻肥》诗:『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元·刘唐卿《降桑椹蔡顺奉母》第一折:『我打了个料帐,去那街市上,不一时把那应用的按酒果品,都买将来,安排的水陆俱备。』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俱备俱备:[jùbèi] 齐备,全有。
水陆水陆:(1)水上和陆地上:水陆并进。(2)指山珍海味:水陆俱陈。
水水:shuǐ 1、<名>水。《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名>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3、<名>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4、<名>水灾。《女娲补天》:『水浩洋而不息。』
陆陆:lù 1、<名>陆地;高而平的地。《周礼·考工记》:『作车以行陆,作船以行水。』2、<名>道路;陆路。《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陆海潘江] 『陆』指陆机,『潘』指潘岳。后用以形容有文才的人。
俱俱:jù 1、<动>在一起;同行;同来。陶渊明《读山海经》:『微雨从来,好风与之俱。』2、<副>一起;同。《游褒禅山记》:『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3、<副>全;都;皆。《祭十二郎文》:『吾与汝俱少年。』4、<形>相同;一样。王充《论衡·逢遇》:『伊尹、箕子才俱也,伊尹为相,箕子为奴。』
备备:bèi 1、<动>具备;完备。《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形>齐全;周详;周到。《信陵君窃符救赵》:『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芙蕖》:『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3、<副>尽;皆。《左传》:『备。』4、<动>充数;充备。《毛遂自荐》:『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5、<动>防备;准;预备。《殽之战》:『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又] <名>事先的准备。《五蠹》:『事异则备变。』
水水:《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式轨切《集韵》《韵会》数轨切,□税上声。《说文》准也。北方之行,象衆[音zhòng]水□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徐铉曰》衆[音zhòng]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释名》水,准也,准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润下。《正义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易·乾卦》水流湿。《说卦》坎为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又六饮之一。《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又《礼·玉藻》五饮:上水、浆、酒、醴、酏。〈注〉上水,水为上,余次之。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清涤。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礼·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又《前汉·律正志》五声,羽为水。又天水,郡名,汉武帝所置。又中水,县名,属涿郡。应劭曰:易□二水之中。□见《前汉·地理志》。又黑水,国名,即□韐。又露为上池水。《史记·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注〉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又姓。又《韵补》叶式类切,音坠。《刘桢·鲁都赋》苹藻漂於阳侯,芙蓉出於渚际。奋红葩之熩熩,逸景烛於崖水。又叶呼委切,音毁。《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又《韵补》音准。引《白虎通》水之为言准也。○按准乃水之义,非水之音。盖沿《周礼·考工记》郑注,准读为水而误。今不从。
陆陆:《戌集中·阜字部》《唐韵》《广韵》《集韵》《类篇》《韵会》□力竹切,音六。《玉篇》厚也。《广韵》高也。《尔雅·释地》高平曰陆。《释名》陆,漉也。水流漉而出也。《易·渐卦》鸿渐于陆。《诗·豳风》鸿飞遵陆。又地名。《孟子》孟子之平陆。〈注〉齐下邑。又薮名。《尔雅·释地》晋有大陆。《左传·定二年》魏献子田於大陆。又县名。《隋书·地理志》赵郡大陆县。又州名。唐置。又汉侯国,在寿光。见《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又□陆,外国名。《前汉·西域传》□陆国王,治天山东乾当国。又《玉篇》星也。《尔雅·释天》北陆,虚也。西陆,昴也。〈疏〉陆,中也。北方之宿,虚为中也。西方之宿,昴为中也。《左传·昭二年》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注〉陆,道也。在北陆,谓夏十二月,日在虚危。在西陆,谓夏三月,日在昴毕。又《玉篇》道也,无水路也。《周礼·冬官考工记》作车以行陆。《庄子·则阳篇》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沈者也。〈注〉人中隐者,譬之无水而沈也。又《玉篇》陆离,犹参差也,亲乱也。《屈原·离骚》斑陆离其上下。又魁陆,水族。《尔雅·释鱼》魁陆,即今之蚶也。〈疏〉即魁蛤也。一名魁陆。又《扬雄·甘泉赋》飞蒙茸而走陆梁。〈注〉走者陆梁而跳也。又姓。《广韵》古天子陆终之后。《正字通》齐后有大陆氏,后因姓陆。又春秋陆浑之戎,后亦为陆氏。又《后汉·马援传》今更共陆陆。〈注〉犹碌碌也。又《唐韵正》音溜。《阴符经》龙蛇起陆。叶上宿下覆。又叶林直切。《郭璞·騊駼赞》騊駼野骏,产自北域。交颈相摩,分背翘陆。《说文》籀文作□。《集韵》作□。□原从阝作,或同籀文陆字。
俱俱:《子集中·人字部》《唐韵》举朱切《集韵》《韵会》恭于切,□音拘。皆也。《孟子》父母俱存。又偕也,具也。《庄子·天运篇》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乗[音chéng]车,两马,一竖子俱。又姓。南凉将军俱延,唐江州监军俱文珍。
备备:《子集中·人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平秘切,音避。成也。《周礼·春官·乐师》凡乐成则告备。又咸也,副也。《书·周官》官不必备惟其人。又先具以待用也。《书·说命》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左传·僖五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又足也。《易·系辞》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又《礼·祭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之谓备。又尽也。《礼·月令》季秋之月,乃命冢宰,农事备收。又长兵曰备。《左传·昭二十一年》用少莫如齐致死,齐致死莫如去备。又搔也。《周礼·秋官》冥氏若得其兽,则献其皮革齿须备。〈注〉须直谓颐下须,备谓搔也。搔音爪。又姓。又叶蒲必切,音弼。《诗·小雅》礼仪既备,钟鼓既戒。戒音吉。考证:(《周礼·春官·大司乐》凡乐则告备。)谨照原书大司乐改乐师。凡乐下增成字。(《礼·月令》季秋之月,命冢宰,农事备收。)谨照原文命字上增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