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ǐ liú yún sàn
成语注音:ㄕㄨㄟˇ ㄌㄧㄨˊ ㄧㄨㄣˊ ㄙㄢˋ
成语简拼:SLYS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水流雲散
成语解释
比喻时过境迁,人各一方。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水流花落
成语接龙
1、水流云散→散带衡门→门不夜关→关山阻隔→隔皮断货→货赂大行→行号卧泣→泣数行下→下乔入幽→幽期密约→约法三章→章决句断→断金零粉→粉白墨黑→黑天墨地→地动山摇→摇手触禁→禁网疏阔→阔论高谈→谈若悬河→河东三箧→箧书潜递→递胜递负→负重涉远→远年近日
2、水流云散→散带衡门→门可张罗→罗掘一空→空谷传声→声东击西→西风落叶→叶公好龙→龙飞凤翥→翥凤翔鸾→鸾孤凤寡→寡人之疾→疾声厉色→色衰爱弛→弛声走誉→誉满天下→下气怡色→色胆迷天→天理昭昭→昭昭在目→目使颐令→令人瞩目→目指气使→使乖弄巧→巧言利口
3、水流云散→散灰扃户→户枢不蝼→蝼蚁贪生→生不遇时→时绌举赢→赢金一经→经文纬武→武偃文修→修齐治平→平分秋色→色衰爱弛→弛声走誉→誉满天下→下车泣罪→罪恶深重→重床叠屋→屋下架屋→屋乌推爱→爱日惜力→力不从心→心口如一→一言半句→句栉字比→比户可封
4、水流云散→散灰扃户→户限为穿→穿红着緑→緑叶成阴→阴阳交错→错落高下→下塞上聋→聋者之歌→歌声绕梁→梁孟相敬→敬上爱下→下回分解→解衣抱火→火尽灰冷→冷言冷语→语重心沉→沉着痛快→快意当前→前所未有→有根有底→底死谩生→生荣没哀→哀矜惩创→创业维艰
5、水流云散→散灰扃户→户限为穿→穿文凿句→句斟字酌→酌盈注虚→虚生浪死→死欲速朽→朽株枯木→木讷寡言→言行若一→一字不苟→苟且偷安→安然无事→事宽则圆→圆首方足→足高气强→强自取折→折冲之臣→臣门如市→市无二价→价增一顾→顾而言他→他山之石→石烂江枯
成语示例
(1)待殷勤寄与,旧游莺燕,水流云散。▼元·张翥《陌上花·使归闽浙岁暮有怀》词
成语造句
(1)兵兵不会写成语“水流云散”的最后一个字。
(2)方方写不出成语“水流云散”的拼音。
(3)练习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水流云散”几个大字。
(4)西峰环宇中学的穆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水流云散”。
(5)子嚎叔叔给空瓴和滕芊讲述了“水流云散”的成语故事。
(6)待殷勤寄与,旧游莺燕,水流云散。见元·张翥《陌上花·使归闽浙岁暮有怀》词。
(7)去剑川县金华第三初级中学的路上,广铭哥哥给瑗睿和雨菡讲解了『水流云散』的故事。
成语出处
宋·陆游《临江仙·离果州作》词:『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水流水流:(1)江、河等的统称。(2)流动的水:河道经过疏浚,水流畅通。
云散云散:象天空的云那样四处散开。a)比喻曾经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各个地方:旧友云散。b)比喻事物四散消失:烟消云散;云散风流。
水水:shuǐ 1、<名>水。《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名>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3、<名>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4、<名>水灾。《女娲补天》:『水浩洋而不息。』
流流:liú 1、<动>水流动。《归去来兮辞》:『泉涓涓而始流。』2、<形>泛指流动。《过秦论》:『伏尸百万,流血漂橹。』3、<动>时间的流逝。《祭妹文》:『则虽年光倒流。』4、<动>流浪;漂泊。《论贵粟疏》:『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5、<动>流放;放逐。古代五刑之一,把罪人放逐到远方。《屈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6、<动>流传;传播。《尚书·泰誓》:『流毒下国。』7、<名>河流;水流。《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8、<名>流派;派别。《后汉书·王充传》:『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9、<名>某一类人;同一类人。《卖柑者言》:『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流宕] (1)放任;放荡。(2)流浪;漂泊。[流光] (1)闪耀的光。(2)逝去的时光。(3)光芒闪烁。[流眄] 流移不定地观看。[流辟] 淫邪;邪乱。[流冗] 流散;流离。[流俗] (1)世俗;流行的习俗。(2)俗人;世俗之人。
云云:yún 1、<动>说。《兰亭集序》:『古人云:「死生亦大矣。」』2、<动>有。《荀子·法行》:『其云益乎。』3、<代>如此;这样。《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4、<助>用于句首、句中、句末,无意义。《诗经·卷耳》:『云何吁矣』《左传·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核舟记》:『盖大苏泛赤壁云。』5、<名>话。《苏武传》:『勿复有云。』6、<名>云彩。《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7、<形>盛多的样子。《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云云] (1)众多,又作『芸芸』。(2)如此如此。
散散:sàn 1、<动>散开;分离。《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2、<动>飘散;散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3、<动>驱散;排除。陆嵩《新年作》:『愿得东风起南陌,催动春光散寒色。』4、<动>罢休。《后汉书·王龚传》:『会赦,事得散。』5、<动>碎裂;摧毁。《白马篇》:『俯身散马蹄。』sǒn 1、<形>没有约束;懒散。《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2、<形>零散。《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3、<形>闲散。代称闲散的职位。韩愈《进学解》:『投闲置散,乃分之宜。』4、<名>粉状的药。《后汉书·华陀传》:『佗以为肠痛,与散两钱服之。』5、<名>曲名。应璩《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散。』6、<名>酒器。《礼记·礼器》:『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散诞] (1)放诞不羁。(2)逍遥自在。
水水:《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式轨切《集韵》《韵会》数轨切,□税上声。《说文》准也。北方之行,象衆[音zhòng]水□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徐铉曰》衆[音zhòng]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释名》水,准也,准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润下。《正义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易·乾卦》水流湿。《说卦》坎为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又六饮之一。《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又《礼·玉藻》五饮:上水、浆、酒、醴、酏。〈注〉上水,水为上,余次之。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清涤。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礼·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又《前汉·律正志》五声,羽为水。又天水,郡名,汉武帝所置。又中水,县名,属涿郡。应劭曰:易□二水之中。□见《前汉·地理志》。又黑水,国名,即□韐。又露为上池水。《史记·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注〉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又姓。又《韵补》叶式类切,音坠。《刘桢·鲁都赋》苹藻漂於阳侯,芙蓉出於渚际。奋红葩之熩熩,逸景烛於崖水。又叶呼委切,音毁。《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又《韵补》音准。引《白虎通》水之为言准也。○按准乃水之义,非水之音。盖沿《周礼·考工记》郑注,准读为水而误。今不从。
流流:《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力求切,音留。《说文》水行也。《尔雅·释言》流,覃也。〈疏〉谓水之流,必相延及。《诗·大雅》如川之流。又《尔雅·释诂》流,择也,求也。《诗·周南》左右流之。又下也。《诗·豳风》七月流火。又流漫无节制也。《礼·乐记》乐胜则流。又《书·禹贡》二百里流。《礼·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又放也。《书·舜典》流宥五□。又视不端谛曰流。《左传·成六年》郑伯视流而行速。又走也。《战国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阳。〈注〉谓走而自匿。又《周礼·冬官·玉人注》鼻勺曰流,凡流皆为龙口。又《前汉·食货志》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又《前汉·艺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阴阳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纵横家流,亲家流,农家流,小说家流,各有所从出,分九家。又流布也。《易·谦卦》地道变盈而流谦。又流转也。《礼·仲尼燕居》周流无不徧。又《张协·七命》倾罍一朝,流湎千日。〈注〉齐颜色,均衆[音zhòng]寡谓之流。又长流,官名。《颜之推·家训》名治狱参军为长流。又黄流,酒名。《诗·大雅》黄流在中。又双流,县名。《广舆记》属成都府。又《韵补》叶□如切,音闾。《陆云诗》乐奏声哀,言发涕流。唯愿君子,德与福俱。又叶力救切,音溜。《博□诗》悠悠建平,皇泽未流。朝选于衆[音zhòng],乃子之授。
云云:《子集上·二字部》《唐韵》《集韵》王分切《韵会》《正韵》于分切,□音云。《说文》山川气也。象回转形。后人加雨作云,而以云为云曰之云。《正字通》与曰音别义同。凡经史,曰通作云。又运也。《管子·戒篇》天不动,四时云下,而万物化。〈注〉云:运动貌。又狎昵往复也。《诗·小雅》昏姻孔云。《朱传》云:旋也。《左传·襄二十九年》晋不邻矣,其谁云之。〈注〉云:犹旋。旋归之也。又语助。《诗·小雅》伊谁云憎。《史记·封禅书》秦文公获若石云于□仓北坂。又陆佃曰:云者,有应之言也。《左传·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当御。三云:叔向不应。又云云:衆[音zhòng]语也。《前汉·汲黯传》上曰,吾欲云云。〈注〉犹言如此如此也。又云云:山名。《前汉·郊祀志》封大山禅云云:〈注〉云云:太山下小山。又云为。《易·系辞》变化云为。又姓。汉云敞。又与芸同。《庄子·在宥篇》万物云云。〈注〉盛貌。老子作芸芸。又纷云:兴作貌。《吕览·圜道篇》云气西行云云然。《前汉·司马相如传》威武纷云。俗作纭。又《韵补》叶于先切,言也。《韩愈·剥啄行》我谢再拜,汝无复云。往追不及,来可待焉。考证:(《史记·封禅书》秦文公获若云云于陈仓北坂。)谨照原文获若云云改为获若石云。又按云是语助。谨将此十七字移於伊谁云憎之下。(《汲黯传》武帝曰,吾欲云云。〈注〉犹言如此如此也。)谨照原书改前汉汲黯传上曰,吾欲云云。
散散:《卯集下·攴字部》(古文)枚《广韵》《韵会》苏旱切《集韵》颡旱切,□音伞。□,通作散。《易·说卦》风以散之。《礼·曲礼》积而能散。又《公羊传·庄十二年》散舍诸宫中。〈注〉散,放也。又《博雅》布也。《广韵》散,诞也。《增韵》又宂散,间散。《韵会》不自检束为散。《庄子·养生主》散人又恶知散木。〈注〉不在可用之数。又姓。《书·君奭》有若散宜生。〈传〉散氏,宜生名。又酒尊名。《周礼·春官·鬯人》凡疈事用散。〈注〉漆尊也,无饰曰散。《仪礼·燕礼》酌散西阶上。〈注〉酌散者,酌方壷酒也。《礼·礼器》贱者献以散。〈注〉五升曰散。○按《周礼》《仪礼》《礼记》《释文》□音素旱反。《韵会》独引此条入去声,非是。盖上去二声可通读也。又药石屑曰散。《后汉·华陀传》漆叶青□散。又琴曲名。《晋书·嵆康传》有广陵散。又《广韵》苏旰切《集韵》《韵会》先旰切,□音鏾。义同。又《集韵》相干切。与跚同。《史记·平原君传》盘散行汲。〈注〉索隐曰:先寒反,亦作珊。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