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ǐ jī zé hàn
成语简拼:SJZH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水激則旱
成语解释
旱:同『悍』,勇猛;激:因水受阻或震荡而向上涌。指水流受阻,激而劲悍。比喻越受阻挠,越能激起力量。
成语接龙
水激则旱→旱涝保收→收锣罢鼓→鼓睛暴眼→眼高手低→低眉倒运→运筹出奇→奇山异水→水浆不入→入理切情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水激则旱,矢激则远”几个大字。
(2)淼淼写不出成语“水激则旱,矢激则远”,所以昨天考试只考了99分。
(3)小嘉不会写成语“水激则旱,矢激则远”的最后一个字。
(4)张家畈镇中学的戈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水激则旱,矢激则远”。
(5)兆祥哥哥给美玪和顾槿讲述了“水激则旱,矢激则远”的成语典故。
(6)菡卿大哥哥给淼缈和娜雯讲了“水激则旱”的典故。
(7)江滨子弟学校的巩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水激则旱”。
(8)在去往忻城县中学的出租车上,强海大哥哥给薇惠和朱弄介绍了『水激则旱』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水水:shuǐ 1、<名>水。《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名>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3、<名>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4、<名>水灾。《女娲补天》:『水浩洋而不息。』
激激:jī 1、<动>阻遏水势以使之腾涌。《孟子·告子上》:『激而行之,可使在山。』《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2、<动>(水势)腾涌冲撞。《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泠泠作响。』3、<动>激动;激发。《出师表》:『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五人墓碑记》:『激于义而死焉者也。』4、<形>疾速;猛烈。《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5、<形>(声音)激烈高亢。《谭嗣同》:『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激楚] (1)音调高亢凄清。(2)通俗、淫逸之音,比喻谄谀之说。[激诡] (1)掩饰真情,标新立异。(2)毁誉失当。[激激] (1)水清的样子。(2)形容急流的声音。
则则:zé 1、<名>法则;准则。《叔向贺贫》:『宣其德行,顺其宪则。』2、<名>榜样。屈原《离骚》:『愿依彭咸之遗则。』3、<动>效法。《易经·击辞》:『河山图,洛出书,圣从则之。』4、<名>等级。《汉书·叙传》:『坤作地势,高下九则。』5、<副>用于加强判断,相当于『乃』、『就是』。《岳阳楼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6、<副>表示限定范围,相当于『只』、『仅仅』。《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7、<连>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便』。《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8、<连>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可是』。《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9、<连>表示后一件事是新发现的情况,相当于『原来已经』。《殽之战》:『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10、<连>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使』。《史记·项羽本纪》:『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11、<连>表示让步,相当于『倒』、『倒是』。《国语·晋语》:『美则美矣,抑臣亦有惧矣。』12、<助>无意义。《诗经·齐风·鸡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13、<助>表示疑问,相当于『呢』。《荀子·宥坐》:『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则例] 成规。[则天] 以天为法。唐代女皇武后的谥号,世称武则天。[则效] 效法。
旱旱:hàn(1)没有降水或降水太少(多跟『涝』相对)。如:旱灾;天旱;防旱;抗旱;庄稼旱了。(2)跟水无关的:旱烟;旱伞。(3)非水田的;陆地上的:旱地;旱稻;旱獭;旱船。(4)指陆地交通:旱路;起旱。
水水:《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式轨切《集韵》《韵会》数轨切,□税上声。《说文》准也。北方之行,象衆[音zhòng]水□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徐铉曰》衆[音zhòng]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释名》水,准也,准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润下。《正义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易·乾卦》水流湿。《说卦》坎为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又六饮之一。《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又《礼·玉藻》五饮:上水、浆、酒、醴、酏。〈注〉上水,水为上,余次之。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清涤。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礼·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又《前汉·律正志》五声,羽为水。又天水,郡名,汉武帝所置。又中水,县名,属涿郡。应劭曰:易□二水之中。□见《前汉·地理志》。又黑水,国名,即□韐。又露为上池水。《史记·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注〉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又姓。又《韵补》叶式类切,音坠。《刘桢·鲁都赋》苹藻漂於阳侯,芙蓉出於渚际。奋红葩之熩熩,逸景烛於崖水。又叶呼委切,音毁。《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又《韵补》音准。引《白虎通》水之为言准也。○按准乃水之义,非水之音。盖沿《周礼·考工记》郑注,准读为水而误。今不从。
激激:《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吉正切《正韵》讫逆切,□音击。《说文》碍衺疾波也。一曰半遮也。《前汉·沟洫志》为石堤激使东注。激者,聚石於堤旁冲要之处,所以激去其水也。又冲也。《潘岳·诗》惊湍激岩阿。又《水经注》沔水北岸数里,有大石,名五女激。又言论过直为激切。《后汉·□宠传》言事者必多激切。又感激也。《后汉·蔡邕传》感激忘身。又违俗立异为激诡。《后汉·范冉传》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冉或作丹。又激楚,清声也。《楚辞·招魂》宫庭震惊,发激楚些。又姓。《前汉·淮南王传》有激章。又《广韵》古吊切《集韵》吉吊切,□音叫。湍流貌。一曰风声。又《集韵》坚尧切,音骁。与憿同。幸也。通作侥徼。考证:(《楚辞·九歌》宫庭震惊,发激楚些。)谨照原书九歌改招魂。
则则:《子集下·刀字部》《唐韵》《正韵》子德切《集韵》《韵会》即德切,□音侧。《说文》则等画物也。从刀贝。贝,古之物货也。《徐曰》则,节也。取用有节,刀所以裁制之也。又《玉篇》法也。《尔雅·释诂》则,常也。〈疏〉谓常礼法也。《周礼·天官·冢宰》以八则治都鄙。《郑注》则,法也。又《增韵》凡制度品式皆曰则。《书·说命》明哲实作则。又天理不差曰则。《易·乾卦》乃见天则。《诗·大雅》顺帝之则。又法其可法者曰则。《书·无逸》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注〉戒成王效法文王也。《诗·小雅》君子是则是傚。又《周礼》五命赐则注:地未成国之名。又夷则,七月律名。《前汉·律正志》则,法也。言阳气法度,而使阴气夷当伤之物。又《韵会》助辞,又然后之辞。《论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考证:(《周礼·五命赐注》则,地未成国之名。)谨照原文注改则。则改注。
旱旱:《辰集上·日字部》《广韵》乎旰切《集韵》《韵会》侯旰切,□音翰。《说文》不雨也。《书·说命》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诗·大雅》旱既太甚。又山名。《诗·大雅》瞻彼旱麓。〈传〉旱,山名也。又《广韵》胡笴切《集韵》下罕切,□音悍。义同。又《韵补》叶形甸切。《苏辙·沂山祈雨诗》宿雪虽盈尺,不救春夏旱。吁嗟遍野天不闻,歌舞通宵龙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