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ù hè bù wán
成语简拼:SHBW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裋褐不完
成语解释
裋褐:古代仆役所穿的短衣。粗布短衣还破旧不完整。形容生活贫苦。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贫困
近义词
短褐不完、短褐不全
成语示例
(1)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贵者重裀叠褥;贫者裋褐不完。』
成语造句
(1)冰冰写不出成语“裋褐不完”,因此语文考试仅仅考了98分。
(2)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裋褐不完”几个大字。
(3)小昊不会写成语“裋褐不完”的最后一个字。
(4)邀晕叔叔给碧思和琶侃讲解了“裋褐不完”的历史故事。
(5)自强私立学校的容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裋褐不完”。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贡禹传》:『妻子糠豆不赡,裋褐不完。』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褐褐:hè 1、<名>古代贫苦人穿的粗布衣,用粗麻或粗毛制成。《廉颇蔺相如列传》:『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2、<名>墨黄色。白居易《三适赠道友》:『褐绫袍厚暖。』
不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完完:wán 1、<形>完整;完好。《石壕吏》:『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廉颇蔺相如列传》:『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2、<动>保全。[又] 〈形使动〉使……完好无缺。《六国论》:『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动>修缮;修补。《孟子·万章》:『父母使舜完廪。』4、<名>古代的一种较轻的刑罚,剃去犯人的颊毛和鬃毛。《汉书·刑法志》:『完者使守积。』[完聚] (1)修筑城郭,积聚粮食。(2)团聚。[完行] (1)使操行完美。(2)完美的操行。[完具] 完全;完备。
裋裋:《申集下·衣字部》《集韵》上主切,音竖。《广韵》敝衣襦也。《玉篇》竖所衣布长襦也。《扬子·方言》襜褕,自关而西其短者谓之裋褕。《史记·秦本纪》寒者利裋褐。《前汉·贡禹传》妻子糠豆不赡,裋褐不完。又《集韵》殊遇切,音树。覩缓切,音短。义□同。或作□。
褐褐:《申集下·衣字部》《唐韵》胡葛切《集韵》《韵会》《正韵》何葛切,□音曷。《说文》编枲韈也。又《诗·豳风》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注〉褐,毛布也。又《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注〉褐,麤布也。又《荀子·大略篇》衣则竖褐不完。〈注〉竖褐,僮竖之褐。又《左传·哀十三年》余与褐之父睨之。〈注〉褐,寒贱之人也。又人名。《吴越春秋》晋令童褐请军。又复姓。《通志·氏族略》《古今人表》有司褐拘。又有司褐扶,楚灵王大夫,见《韩子》。又《韵补》胡结切,音缬。《白居易诗》间将酒壷出,醉回人家歇。野食或烹鲜,寓眠多拥褐。又《集韵》居曷切,音葛。同□,麤衣也。《类篇》或作□。考证:(《吴越春秋》晋令童褐请年。)谨照原文年改军。
不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完完:《寅集上·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胡官切,音桓。《说文》全也。《论语》苟完矣。《庄子·天地篇》不以物挫志之谓完。又《战国策》不如伐蜀之完也。又《玉篇》保守也。《史记·蔡泽传》子胥智而不能完吴。又缮也。《诗·大雅》溥彼韩城,燕师所完。又《左传·隐元年》大叔完聚。〈注〉谓完城郭也。又坚好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轮敝三才不失职,谓之完。〈注〉谓轮虽敝尽,而毂辐与牙不动也。又《集韵》五勿切,音物。去发形。《字汇补》音秃,引汉书完为城旦。见古音丛目读。又叶胡光切,音皇。《楚辞·九章》何独乐斯之謇謇兮,愿荪美之可完。叶上亡。又《说文》古文宽字。注详十二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