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ù wǒ mào mèi
成语简拼:SWMM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恕我冒昧
成语英文:saving your presence
成语解释
请原谅我的冒昧。
成语用法
作谓语;用于口语
近义词
恕我直言
成语造句
(1)成语「恕我冒昧」是一个动宾式成语。
(2)虫虫不会写成语“恕我冒昧”的最后一个字。
(3)打开练习本,第二页上写着“恕我冒昧”几个大字。
(4)良熠大哥哥给陈冰和茱荷讲述了“恕我冒昧”的历史典故
(5)恕我冒昧,说了这么多不中听的话。
(6)小飞写不出成语“恕我冒昧”,因此语文考试只有98分。
(7)玉山中学的云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恕我冒昧”。
(8)恕我冒昧,我不敢苟同。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冒昧冒昧:[màomèi] (1)[言行] 不顾地位、能力、场合是否适宜(多用做谦词)冒昧陈辞。(2)大胆地提供或提出[意见或看法] (多用做谦词)不揣冒昧。
恕恕:shù 1、<动>体谅;按照自己的情况来推测别人的情况。《触龙说赵太后》:『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2、<动>原谅;宽恕。《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杀人可恕,情理难容。』[恕思] 用宽容体谅之心去思考。
我我:wǒ 1、<代>我;我们。2、<代>古代史家用来称本国或本朝。《曹刿论战》:『齐师伐我。』[我曹] 我辈;我们。[我生] (1)我的作为。(2)生我者,指母亲。
冒冒:mào 1、<动>覆盖;遮盖。《活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2、<动>触犯;冒犯。《汉书·霍去病传》:『直冒汉围西北驰去。』3、<动>顶着;冒着。《汉书·王连传》:『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4、<形>轻率;冒失。《赤壁之战》:『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5、<动>假充;假冒。《梅花岭记》:『是不必问其果解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6、<动>贪求;贪污。《汉书·卫青传》:『贪于饮食,冒于货贿。』mò见『冒顿』。[冒没] (1)轻率不顾其他。(2)贪图。[冒颜] 掩面以示,自惭之意。[冒顿] 秦末汉初匈奴单于名。
昧昧:mèi 1、<形>暗;昏暗。《离骚》:『路幽昧以险隘。』[又] <形使动>使……不明。《左忠毅公逸事》:『汝复轻身而昧大义。』2、<形>愚昧;糊涂。《柳毅传》:『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3、<动>隐蔽;欺瞒。《荀子·大略》:『蔽公者谓之昧。』4、<动>冒;冒犯。《战国策·齐策》:『臣昧死,望大王。』[昧旦] 黎明;拂晓。[昧昧] (1)昏暗的样子。(2)模糊;难以分辨。(3)深思的样子。(4)纯厚浑朴的样子。
恕恕:《卯集上·心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商署切《正韵》商豫切,□书去声。《说文》仁也。《传曰》仁者,必恕而后行也。《礼·中庸疏》恕,忖也,忖度其义於人也。《论语》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程注》恕者,仁之施也。《朱注》恕非宽假之谓。又曰:推已及物为恕。《说文》长笺》如心为恕,会意。
我我:《卯集中·戈字部》《唐韵》五可切《集韵》《韵会》语可切,□俄上声。《说文》施身自谓也。《广韵》已称也。又称父母国曰我,亲之之词。《春秋·隐八年》我人祊。又姓。古贤人,着书名我子。又《说文》或说我,顷顿也。○按顷顿,义与俄同。然字书从无作俄音者,存考。又《韵补》叶与之切,音台。《扬子·太□经》出我入我,吉凶之魁。〈注〉我音如台小子之台。又叶阮古切,音五。《张衡·鲍德诔》业业学徒,童蒙求我。济济京河,实为西鲁。□,篆文我。
冒冒:《子集下·冂字部》《唐韵》莫到切《集韵》《韵会》《正韵》莫报切,□音耄。《说文》蒙而前也。从冃目,以物自蒙而前也。谓贪冒若目无所见也。《前汉·翟方进传》冒浊苟容。〈注〉师古曰:贪蔽也。《食货志》举陵夷廉耻相冒。〈注〉冒,蔽也。又假称曰冒。《前汉·卫青传》冒姓卫氏。〈注〉冒为假称,若人首之有覆冒也。又所以覆其首。《前汉·隽不疑传》着黄冒。又《玉篇》覆也,食巾也。又与媢通。《正韵》忌也。《书·秦誓》冒嫉以恶之。又通作瑁。《周礼·春官》天子执冒四寸,以朝诸侯。〈注〉名玉。曰冒者,言德能覆天下也。又《集韵》《韵会》《正韵》□密北切,音黙。《增韵》贪也。《左传·昭三十一年》贪冒之民。又犯也。《前汉·卫青传》直冒汉围。又单于名。《史记·匈奴传》及冒顿立,攻破月氏。又《集韵》《正韵》□莫佩切,音妹。《前汉·司马相如传》毒冒鼈鼋。〈注〉毒音代,冒音妹。《韵会》龟属。身似龟,首尾如鹦鹉,甲有文。考证:(《说文》蒙而前。从冃目,以物自蔽而前也。)谨照原文蒙而前改为蒙而前也。自蔽改为自蒙。
昧昧:《辰集上·日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莫佩切,音妹。《说文》□旦明也。一曰闇也。《博雅》冥也。《易·屯卦》天造草昧。〈疏〉昧谓冥昧。《书·尧典》宅西曰昧谷。〈传〉昧,冥也。日入於谷而天下冥,故曰昧谷。又《书·太甲》先王昧□丕显。〈疏〉昧是晦冥,□是未明,谓夜向晨也。《诗·郑风》士曰昧旦。又《书·仲虺之诰》兼弱攻昧。〈传〉闇则攻之。又《左传·文二十六年》楚王是故昧於一来。〈注〉昧,犹贪冒。又《屈原·离骚》路幽昧以险隘。〈注〉幽昧,不明也。又乐名。《礼·明堂位》《昧》,东夷之乐也。又县名。《类篇》在益州。又与沬同。《易·丰卦》日中见沬。《释文》沬,《字林》作昧,云斗杓后星。又《集韵》《韵会》□莫贝切,音眛。义同。又《韵补》叶莫结切。《鲍昭诗》年貌不可还,身意会盈歇。智哉衆[音zhòng]多士,服理辨明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