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功扬名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ù gōng yáng míng成语简拼:SGYM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樹功揚名
成语解释
树:建立;扬:称颂。建立功名,流芳于世。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造句
(1)打开笔记本,第二页上写着“树功扬名”几个大字。
(2)飞飞写不出成语“树功扬名”的拼音。
(3)家硕叔叔给巧瑶和诗巧讲了“树功扬名”的历史故事。
(4)曲江华侨学校的空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树功扬名”。
(5)芮芮不会写成语“树功扬名”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汉书·隽不疑传》:『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扬名扬名:[yángmíng] (1)传播名声。(2)出名。
树树:shù 1、<动>栽种;种植。《齐桓晋文之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2、<动>建立;竖立。《送李愿归盘谷序》:『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3、<名>树木。《桃花源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4、<量>棵;株。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树艺] 种植。
功功:gōng 1、<名>事情;工作。《诗经·豳风·七月》:『上入执宫功。』晁错《论贵粟疏》:『三日劝农功。』2、<名>功效;成绩。《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乐羊子妻》:『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3、<名>功业;事业。《孟子·公孙丑》:『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晋书·谢尚等传论》:『降龄何促,功败垂成。』4、<名>功劳;功勋。《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触龙说赵太后》:『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鸿门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5、<名>功用;用处。《信陵君窃符救赵》:『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6、<名>功德;恩德。《齐桓晋文之事》:『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狱中杂记》:『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不求其情。』7、<形>精善。《管子·七法》:『器械不功。』8、<名>丧服名。分大功「小功,大功服丧九月,小功服丧五月。《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载应门五尺之童。』[功德] (1)功劳与恩德。(2)佛教用语,指佛教徒念佛育经,为死者做佛事、行善等。[功课] 考核官吏的成绩。[功令] 古代国家考核和选用学官的法令。
扬扬:yáng 1、<动>举起;扬起。《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击面。』2、<动>飞扬;翻腾。《祭妹文》:『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3、<形>响亮。《张衡传》:『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4、<动>发挥。《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扬之欲其明。』[扬长] 大模大样。[扬厉] 雄壮;威武、高亢奋进。[扬扬] (1)心情愉快或得意的样子。(2)自若的样子。
名名:míng 1、<名>名字;名称。《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2、<动>取名;命名。《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3、<动>说出。《游褒禅山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4、<名>名义;名分。《赤壁之战》:『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5、<名>名声;名望。《陈情表》:『不图宦达,不矜名节。』6、<动>有名;闻名。《过小孤山大孤山》:『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7、<形>有名的;著名的。《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名场] 科举考试的考场,意为举子们扬名之处。[名刺] 又称『名帖』,拜访时通姓名的名片。[名士] (1)知名而做官的人。(2)泛指知名人士。(3)特指恃才放达、不拘礼法的人
树树:《辰集中·木字部》《唐韵》常句切《集韵》《韵会》《正韵》殊遇切,□殊去声。《说文》生植之总名。《左传·昭二年》季氏有嘉树,宣子誉之。《礼·祭义》树木以时伐焉。《淮南子·原道训》萍树根于水,木树根于土。又《尔雅·释宫》屛谓之树。《论语》邦君树塞门。又《扬子·方言》牀谓之杠。北燕、朝鲜间谓之树。又兽名。《仪礼·乡射礼》君国中射则皮树中。〈注〉皮树,兽名。谓皮作树形以射之。又姓也。《后魏·官氏志》树洛于氏。后改为树氏。又《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臣庾切,音竖。扶树也。《徐锴曰》树之言竖也。种树曰树。《易·系辞》古之葬者,不封不树。《诗·小雅》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人,心焉数之。又立也。《书·说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泰誓》树德务滋,除恶务本。《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又诸侯之适子,天子命为之嗣者,曰树子。《谷梁传·僖九年》无易树子。俗作□,非。考证:(《仪礼·乡射礼》君国中射皮树。)谨照原文皮上增则字。树下增中字。
功功:《子集下·力字部》《唐韵》古红切《集韵》《韵会》沽红切,□音公。《说文》以劳定国曰功。从力,工声。《广韵》功绩也。《书·禹谟》九功惟叙。又自以为功曰功之。《史记·信陵君传》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又功,毛诗作公。《诗·小雅》以奏肤公。〈注〉功也。又《韵会》大功,小功,丧服名。谓治布有精麤之分。或作红。史记汉书,大功小功,作大红小红。又《广韵》汉复姓。《何氏姓苑》汉营陵令成功恢。禹治水告成功后为氏。又《韵补》叶姑黄切,音光。《东方朔·七谏》信直退而毁败兮,虚伪进而得当。追悔过之无及兮,岂尽忠而有功。又叶居银切,音巾。《司马相如·子虚赋》骛于盐浦,割鲜染轮。射中获多,矜而自功。
扬扬:《卯集中·手字部》(古文)敭《唐韵》与章切《集韵》余章切《正韵》移章切,□音阳。飞举也。《诗·王风》扬之水,不流束薪。〈传〉扬,激扬也。〈疏〉谓水急激而飞扬,波流疾之意也。又《豳风》以伐远扬。〈疏〉谓长条扬起者。又《增韵》发也,显也。《广韵》举也。《易·夬卦》扬于王庭。〈疏〉发扬决断之事於王者之庭。《书·尧典》明明扬侧陋。《礼·文王世子》或以言扬。〈疏〉能言语应对,亦举用之。又称说也。《礼·祭统》铭者,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着之后世者也。《前汉·季布传》使仆游扬足下,名於天下,顾不美乎。又《尔雅·释诂》□扬,续也。又簸去糠粃也。《诗·小雅》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又眉上下曰扬。《诗·鄘风》扬且之皙也。〈传〉扬,眉上广。〈又〉子之清扬。〈疏〉扬者,眉上之美名。既名眉为扬,因谓眉之上,眉之下皆曰扬。又钺也。《诗·大雅》干戈戚扬。又州名。《书·禹贡》淮海惟扬州。〈疏〉江南之气躁劲,厥性轻扬,故曰扬州。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扬也。又姓。《扬雄·自序》扬别为一族。周宣王子尚父封扬侯,因氏。又宋扬避举,明扬光休。通作扬。
名名:《丑集上·口字部》《唐韵》武幷[同并]切《集韵》《韵会》弥幷[同并]切《正韵》眉兵切,□音詺。《说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玉篇》号也。《广韵》名字也。《春秋·说题》名,成也。《左传·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问名于申繻。对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又自呼名也。《礼·曲礼》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又呼人之名也。《礼·曲礼》国君不名卿老世妇。又名誉也。《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又《春秋·说题》名,大也。《书·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又名号也。《仪礼·士昏礼》请问名。〈疏〉问名,问姓氏也。名有二种,一是名字之名,一是名号之名。孔安国注尚书,以舜为名。郑君目录,以曾子为姓名,亦据子为名,皆是名号为名者也。今以姓氏为名,亦名号之类。《周语》有不贡,则修名。〈注〉名谓尊□职贡之名号。又号令也。《周语》言以信名。〈注〉信,审也。名,号令也。又文字也。《仪礼·聘礼》不及百名书于方。〈注〉名书,文也,今谓之字。〈疏〉名者,即今之文字也。《周礼·秋官·大行人》谕书名。〈注〉书名,书之字也,古曰名。又《春秋·解题》名,功也。《周语》勤百姓以为己名。〈注〉功也。又《释名》名,明也,明实事使分明也。又《尔雅·释训》目上为名。〈注〉眉眼之间。《说文》引《诗·齐风》作猗嗟□兮。又姓。《广韵》左传楚大夫彭名之后,唐名初撰公侯政术十卷。又与命通。《史记·天官书》免七命。〈注〉免星有七名。又《张耳传》亾命游外黄。〈注〉脱名逃籍也。又《集韵》忙经切,音冥。与铭同。志也。详金部铭字注。又《集韵》弥正切,洺去声。与詺同。目诸物也。详言部詺字注。又叶弥延切,音绵。《道藏歌》□挺自嘉会,金书东华名。贤安密所戒,相期阳洛汧。又叶莫阳切,音□。《韩愈·曹成王□辞》子父易封,三王守名。延延百载,以有成王。又叶必仞切,音傧。《张华鲍元泰诔》烈考中丞,妙世显名。峩峩先生,诞资英俊。考证:(《周语》有不贡,则修名。〈注〉名为尊□职贡之名号。)谨照原文为改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