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ǒu shǔ liǎng duān
成语注音:ㄕㄡˇ ㄕㄨˇ ㄌㄧㄤˇ ㄉㄨㄢ成语正音鼠,不能读作『sǔ』。
成语简拼:SSLD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首鼠兩端成语辨形端,不能写作『瑞』。成语谜语孩
成语英文:can't decide which to follow
成语解释
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
成语释义
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语出《史记·卷一〇七·魏其武安侯列传》。
成语用法
一、[义]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类]用在『犹豫不定』的表述上。[例](1)这件事必须当机立断,不宜首鼠两端,犹疑不决。(2)两边都是我不能得罪的人,我如今是首鼠两端,进退维谷。(3)他在处里此事时,立场忽左忽右,真是首鼠两端,令人无法掌握!(4)他想在董事长和总经理间左右逢源,处事时当然总是首鼠两端,踌躇观望而已。(5)现实的利益考量使他在处理这件事时不得不瞻前顾後,但首鼠两端的结果,却错失了良机。二、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左右摇摆。
近义词
两端首鼠、首施两端、委决不下、狐疑不决、逡巡不前、犹豫不定、举棋不定、首尾两端、首鼠模棱、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趑趄不前、欲言又止、迟疑不决
反义词
当机立断、毅然决然、干脆利落
关联成语
首施两端、两端首鼠
成语接龙
1、首鼠两端→端本澄源→源源本本→本支百世→世济其美→美男破老→老谋深算→算沙抟空→空谷足音→音信杳无→无所顾惮→惮赫千里→里通外国→国仇家恨→恨相知晚→晚节不终→终而复始→始终不易→易辙改弦→弦外之响→响和景从→从风而服→服牛乘马→马龙车水→水陆杂陈
2、首鼠两端→端本澄源→源源不绝→绝仁弃义→义断恩绝→绝长补短→短吁长叹→叹老嗟卑→卑鄙无耻→耻居王后→后福无量→量如江海→海涸石烂→烂漫天真→真凶实犯→犯言直谏→谏争如流→流芳后世→世异时移→移风革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腭搥床→床上迭床→床上施床
3、首鼠两端→端本正源→源清流洁→洁己从公→公耳忘私→私谐欢好→好为事端→端本澄源→源远流长→长虑后顾→顾盼生辉→辉光日新→新仇旧恨→恨海难填→填街塞巷→巷议街谈→谈今论古→古井无波→波谲云诡→诡雅异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衣箪食→食玉炊桂→桂玉之地
4、首鼠两端→端本正源→源源本本→本来面目→目无余子→子为父隐→隐忍不发→发愤忘食→食肉寝皮→皮破血流→流光易逝→逝将去汝→汝南晨鸡→鸡鸣狗吠→吠形吠声→声色俱厉→厉世磨钝→钝学累功→功成弗居→居功自傲→傲睨一世→世济其美→美玉无瑕→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5、首鼠两端→端本正源→源源而来→来历不明→明知故犯→犯上作乱→乱琼碎玉→玉堂金马→马捉老鼠→鼠啮虫穿→穿荆度棘→棘地荆天→天生地设→设身处地→地丑力敌→敌不可假→假门假事→事倍功半→半半路路→路絶人稀→稀奇古怪→怪事咄咄→咄咄书空→空费词说→说来话长
成语示例
(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七三·集部·别集类二六·愚庵小集》:『与钱谦益为同郡,初亦以其词场宿老,颇与倡酬。既而见其首鼠两端,居心反覆,薄其为人,遂与之绝。』
(2)《史记·卷一〇七·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源)
(3)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八·姑妄听之四》:『诡托於跖犬之吠尧,是首鼠两端,进退无据,实狡黠反覆之尤。』
(4)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九出》:『不料这厮每做下来,着我首鼠两端,展转不决。』
(5)南朝陈·虞寄〈谏陈宝应书〉:『此数人者,将军所亲信,首鼠两端,唯利是视。』
(6)现实的利益考量使他在处理这件事时不得不瞻前顾後,但首鼠两端的结果,却错失了良机。
(7)他想在董事长和总经理间左右逢源,处事时当然总是首鼠两端,踌躇观望而已。
(8)他在处里此事时,立场忽左忽右,真是首鼠两端,令人无法掌握!
(9)两边都是我不能得罪的人,我如今是首鼠两端,进退维谷。
(10)这件事必须当机立断,不宜首鼠两端,犹疑不决。
成语造句
(1)爱爱写不出成语“首鼠两端”,导致期末考试仅仅考了97分。
(2)爱莲中学的皮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首鼠两端”。
(3)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首鼠两端”几个大字。
(4)豆姐姐给月旖和任鸽讲解了“首鼠两端”的典故。
(5)小成不会写成语“首鼠两端”的最后一个字。
(6)现实的利益考量使他在处理这件事时不得不瞻前顾后,但首鼠两端的结果,却错失了良机。
(7)首鼠两端必定会对你的为拉起造成威胁,你看那些成功人士哪个是首鼠两端的做事情的。
(8)反革命政变后;有少数投机分子首鼠两端;持观望态度;最后和反动派同流合污了。
(9)他想在董事长和总经理间左右逢源,处事时当然总是首鼠两端,踌躇观望而已。
(10)他在处里此事时,立场忽左忽右,真是首鼠两端,令人无法掌握!
(11)我不希望我的学生今后都是首鼠两端的,这样你们都将一事无成。
(12)你首鼠两端的弊病对你的未来肯定有坏处的,还是早点改变吧。
(13)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果断裁决,不要首鼠两端。
(14)两边都是我不能得罪的人,我如今是首鼠两端,进退维谷。
(15)都是年轻人,为什么我们要首鼠两端的呢,改变一下吧。
(16)你要清楚你最大的缺点就是你做事情总是首鼠两端的。
(17)你在做决定的时候总是这样犹豫不决、首鼠两端的。
(18)这件事必须当机立断,不宜首鼠两端,犹疑不决。
(19)楚成王则犹疑不定,首鼠两端,自我既不想打,退到后方申地去躲避,却又赌气留下一部分兵力让子玉在前线应付。
成语出处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成语典源
《史记·卷一〇七·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之东朝,盛推灌夫之善,言其醉饱得过,乃丞相以他事诬罪之。武安又盛毁灌夫所为横恣,罪逆不道。魏其度不可柰何,因言丞相短。武安曰:『天下幸而安乐无事,蚡得为肺腑,所好音乐狗马田宅。蚡所爱倡优巧匠之属,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不仰视天而俯画地,辟倪两宫闲,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臣乃不知魏其等所为。』於是上问朝臣:『两人孰是?』御史大夫韩安国曰:『魏其言灌夫父死事,身荷戟驰入不测之吴军,身被数十创,名冠三军,此天下壮士,非有大恶,争杯酒,不足引他过以诛也。魏其言是也。丞相亦言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颍川,淩轹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谓「枝大於本,胫大於股,不折必披」,丞相言亦是。唯明主裁之。』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内史郑当时是魏其,後不敢坚对。余皆莫敢对。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注](1)数:音ㄕㄨㄛˋ,频频、屡次。(2)魏其:窦婴(?~西元前131),字王孙,西汉观津人。文帝窦后之侄。武帝时为丞相,尊崇儒术。七国之乱,被景帝封为大将军,乱平,以功封魏其侯,後为营救灌夫,触怒景帝后,弃市而死。(3)武安:田蚡(?~西元前131),西汉内史长陵人。景帝王皇后同母弟。初为诸曹郎,景帝晚年始贵幸。武帝即位,封武安侯,拜太尉,後迁丞相。未贵时以父辈事窦婴。既贵而婴失势,以事诬窦婴及灌夫,未几病死。(4)局趣效辕下驹:局趣,即局促,短小的样子。恐惧不安的像小马在车辕之下不敢抬头。(5)首鼠两端:《史记集解》、《埤雅》等书都说老鼠生性多疑,畏首畏尾。因此一般便以『首鼠两端』来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近人刘大白则认为『首鼠』乃『踌躇』两字因为音读变转而成的异文,『踌躇』即欲进不进,欲止不止,犹豫不决的样子。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丞相田汾娶小老婆,窦婴与灌天等去祝贺。田汾故意怠慢灌夫,灌夫气愤大骂,田汾立即拘捕灌夫及他全家准备操斩。窦婴求汉武帝过问此事并力保灌夫。御史大夫韩安国认为杀也可不杀也可。田汾抱怨韩安国的首鼠两端的态度
成语典故
据《史记·卷一〇七·魏其武安侯列传》载,西汉时有个名叫灌夫的武官,他的性情刚正不阿,作战十分英勇,立下许多战功。灌夫有个脾气,就是很讨厌权贵,又很喜欢喝酒。有次他酒醉之後,甚至把窦太后的兄弟窦甫打得半死。由於他的这种脾气,很多皇亲国戚都十分憎恨他。有一年,丞相武安侯田蚡娶亲,在宴会上,灌夫向他敬酒,武安侯就故意说:『我不能喝酒。』灌夫再三劝酒,武安侯仍相应不理。灌夫自觉受到污辱,碍於武安侯位高权重,不好发作,就藉故大骂席上的其他客人。灌夫的举动得罪了武安侯,便叫人把他绑起来,并且捉拿他的族人,打算全部判处死刑。魏其侯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一向和灌夫交好,他知道了这个消息後,便设法搭救灌夫和他的族人。两人在景帝面前互相辩论,武安侯毁谤灌夫招聚天下豪杰,分明是存有谋反之心,应该处死;魏其侯则说,灌夫为国家立下许多战功,是国家的忠臣壮士,不该为了酒醉闹事这种小错就处死。景帝听完了双方的争论之後,对如何处罚灌夫仍犹豫不决,便下令退朝。武安侯对於景帝行事优柔寡断很不满,就对别人生气的说:『窦婴只是一个老家伙,何必为了他而畏首畏尾、犹豫不决呢?』後来『首鼠两端』被用来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两端两端:1、事物的两头;两方面。《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2、模棱两可;观望不定。《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首首:shǒu 1、<名>头。《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2、<名>首领;首脑。《谏太宗十思疏》:『凡百元首,承天景命。』3、<名>物体的前部。《赤壁之战》:『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4、<动>首倡;起首。《史记·陈涉世家》:『且楚首事,当令于天下。』5、<动>开头;开端;起始。《过小孤山大孤山》:『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6、<名>首要;首位;第一。《韩非子·心度》:『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7、<动>告发;自首。《谭嗣同》:『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8、<量>篇。用于诗、词、文、赋等。《宋书·谢庄传》:『所著文章四百余首,行于世。』9、<量>面。用于旗帜。《儒林外史》:『在南京做了二十首大红缎子绣龙的旗。』
鼠鼠:shǔ哺乳动物的一科,种类多,一般的身体小,尾长,门齿很发达,没有犬齿,毛褐色或黑色,繁殖力很强,有的能传播鼠疫。通称老鼠,有的地区叫耗子。
两两:liǎng 1、<形>成双的;成对的。《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2、<数>二。《陈涉世家》:『陈胜佐之,并杀两尉。』3、<副>双方共同施行或承受同一行为。《赤壁之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4、<量>重量单位。古代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为一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5、<量>双,用于鞋袜等。《诗经·南山》:『葛屦五两。』liàng<量>通『辆』用于车辆,车一乘为一辆。《汉书·赵充国传》:『卤马牛羊十余万头,车四千余两。』[两端] (1)事物的两头;两方面。(2)模棱两可;观望不定。[两舌] 言语反覆;搬弄是非。[两曜] 日和月。[两造] 指诉讼双方,即原、被告。
端端:duān 1、<名>事物的一头或一方。《核舟记》:『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2、<名>缘由。陆机《君子行》:『祸集非无端。』3、<形>端正。《核舟记》:『其人视端容寂。』4、<名>玄端。古代的一种玄色的礼服。《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端章甫,愿为小相焉。』5、<量>布帛的长度单位。桓宽《盐铁论》:『中国,端之缦。』6、<动>双手捧物。《红楼梦》:『只有伺侯端菜的几个人。』7、<副>终究;果真。苏轼《水龙吟》:『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端的] (1)果然;真的。(2)究竟;细情。[端倪] (1)头绪。(2)边际。(3)推测原委。[端详] (1)事情的始末;详情。(2)端庄安详。(3)仔细地看。
首首:《戌集下·首字部》《广韵》书久切《集韵》《韵会》《正韵》始九切,□音手。《说文》头也。《易·说卦》乾为首。《周礼·春官·大祝》辨九□,一曰□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注〉稽首,拜头至地也。顿首,拜头叩地也。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又元首,君也。《书·益稷》元首起哉。又《广韵》始也。《公羊传·隐六年》春秋虽无事,首时过则书。〈注〉首,始也。时,四时也。过,正也。春以正月为始,夏以四月为始,秋以七月为始,冬以十月为始。又《扬子·方言》人之初生谓之首。又魁帅也。《礼·檀弓》毋为戎首,不亦善乎。〈注〉为兵主来攻伐曰戎首。又标表也。《礼·间传》苴恶貌也。所以首其内,而见诸外也。《集说》首者,标表之义,盖显示其内心之哀痛于外也。又要领也。《书·秦誓》予誓告汝羣言之首。〈传〉衆[音zhòng]言之本要。又《左传·僖十五年》秦获晋侯以归,大夫反首拔舍从之。〈注〉反首,谓头发下垂。又《左传·成十六年》塞井□竈,□於军中,而疏行首。〈注〉疏行首者,当阵前决开营垒为战道。又《礼·曲礼》进刃者左首。〈疏〉首,刃拊环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庐人》五分其晋围,去一以为首围。〈注〉首,殳上鐏也。又狸首,乐章名。《周礼·春官·乐师》凡射,诸侯以狸首为节。又《礼·檀弓》狸首之斑然。〈注〉木文之华。又官名。《史记·犀首传》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名衍,姓公孙氏。〈注〉司马彪曰:若今虎牙将军。又山名。《书·禹贡》壶口雷首。〈疏〉在河东蒲坂县南,一名首山。左传宣二年,宣子田於首山,即此。又邑名。《春秋·僖五年》会王世子於首止。〈注〉卫地,□留襄邑县,东南有首乡。《公羊传》作首戴。又《左传·昭二十八年》韩固为马首大夫。〈注〉今寿阳县。又牛首,郑邑,见《左传·桓十四年》。又刳首,晋地,见《左传·文七年》。又国名。《山海经》有三首国。又咳首,八蛮之一,见《风俗通》。又马名。《尔雅·释兽》马四蹢皆白,首。〈注〉蹢,蹄也。四蹄白者名首。俗呼为踏雪马。又《礼·月令》首种不入。〈注〉首种谓稷。〈疏〉百谷稷先种,故云。又豕首,茢甄别名。见《尔雅·释草》。又姓。《正字通》明弘治汀州推官首德仁。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狩。《广韵》自首前罪。《正字通》有咎自□,及告人罪,曰首。《前汉·文三王传》骄嫚不首。〈注〉不首,谓不伏其罪也。首,失救反。又服也。《后汉·西域传》虽有降首,曾莫惩革。〈注〉首,犹服也,音式救反。又头向也。《礼·玉藻》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注〉首,生气也。《释文》首,手又反。又《战国策》以秦之疆首之者。〈注〉言以兵向之。又叶诗纸切,音始。《扬子·太□经》冻登赤天,阴作首也。虚羸踦踦,擅无已也。又叶赏语切,音黍。《班固·述高帝赞》神母告符,朱旗廼举。粤蹈秦郊,婴来稽首。又叶舂御切,音恕。《晋书·乐志鼓吹曲》征辽东,敌失据。威灵迈日域,公孙既授首。考证:(《周礼·春官·大祝》三曰空首。〈注〉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首也。)谨照原文拜首改拜手。(《春秋·僖五年》诸侯盟于首止。〈注〉卫地,在陈留襄邑县,东南有首乡。)谨照五年经文改为会王世子於首止。并照原注陈留上省在字。
鼠鼠:《亥集下·鼠字部》《唐韵》书吕切《集韵》《韵会》《正韵》赏吕切,□音暑。《说文》穴虫之总名也。《广韵》鼠,小兽,善为盗。《春秋·运斗枢》玉枢星散而为鼠。《易·系辞》艮为鼠。又十二生肖之首。又水鼠。《云僊亲志》穴水旁岸隙,似鼠而小,食菱芡鱼虾。又冰鼠。东方朔云:生北荒积冰下,皮毛柔,可为席。又火鼠。《神异经》出西域及南海火洲山有野火鼠,人取其毛绩之,号火浣布。又阴鼠。《郭璞·山海经序》阴鼠生於炎山。又耳鼠。《山海经》丹熏山有兽,状如鼠,以其尾飞。又香鼠。《字汇》河南禹州密县雪霁山香鼠,长寸余,齿须毕具香,类麝,踰大路则死。又辟毒鼠。《西域旧图》大秦有辟毒鼠。又天鼠。《王羲之·十七帖》天鼠膏可治耳聋。又兀儿鼠。《甘肃地志》凉州地有兀儿鼠者,似鼠,有鸟名木周儿者,似雀,常与兀儿鼠同穴而处。○按此即《尙书》同穴之鸟鼠也。又鸟名。□鼠。《山海经》栒状之山有鸟,状如鸡而鼠毛,名曰□鼠。又昌鼠,鲳鯸[音tái,河豚的别称]鱼别名。又鼠妇,虫名。《尔雅·释虫》蟠,鼠负。〈注〉瓮器底虫。〈疏〉负作□。陶注本草云:多在鼠坎中,鼠背负之。《诗·豳风》伊威在室。《毛传》委黍也。郭璞曰:鼠□之别名。□,亦作妇。又马直肉下曰输鼠。《齐民要术》相马法输鼠欲方。又木名。《尔雅·释木》楰鼠梓。《郭注》楸属。又《本草》有鼠李。又草名。《尔雅·释草》葝,鼠尾。〈注〉可以染皁。〈又〉□鼠莞。〈注〉纤细似龙须,可为席。又《正字通》山名。鸟鼠同穴山,在陇西首阳县。又土色。《释名》土赤曰鼠肝,似鼠肝色也。又忧也。《诗·小雅》鼠思泣血。亦书作癙。《小雅》癙忧以痒。又持两端曰首鼠。《史记·灌夫传》武安君召韩御史曰:何为首鼠两端。〈注〉首鼠,言一前一却也。上象齿,下象腹爪尾。俗省作□。楰字原刻臾作□。考证:(《释名》大赤曰鼠肝,似鼠肝石也。)谨照原文大赤改土赤。石也改色也。
两两:《子集下·入字部》《唐韵》《正韵》良奖切《集韵》《韵会》里养切,□良上声。《说文》再也。《易·系辞》兼三才而两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礼·天官·大宰之职》以九两系邦国之民。〈注〉两犹耦也,所以协耦万民,联系不散,有九事也。又《韵会》匹也。《左传·闵二年》重锦三十两。〈注〉三十匹也。又车数曰两。《后汉·吴佑传》载之兼两。〈注〉车有两轮,故称两。又《玉篇》二十四铢为两。又《鸡林类事》四十曰麻两。又《史记·平准书》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又《南史·齐和帝纪》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填胸,名曰假两。又《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百两御之。
端端:《午集下·立字部》(古文)端《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多官切,音偳。《说文》直也,正也。《礼·曲礼》振书端书于君前。〈注〉端,正也。《玉藻》目容端。《前汉·贾谊传》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又《篇海》萌也,始也,首也。《礼·礼运》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公羊传·隐元年注》上系天端。〈疏〉天端,即春也。春秋说云: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者之政也。《左传·文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疏〉履,步也,谓推步历之初始,以为术历之端首。《孟子》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注〉端者,首也。人皆有仁义礼智之首,可引用之。又《广韵》绪也,等也。《扬子·方言》绪,南楚或曰端。又《增韵》审也。《战国策》郤疵对智伯曰:韩魏之君,视疵端而趋疾。又专也。《战国策》敢端其愿。〈注〉端,犹专也。又布帛曰端。《礼·记疏》束帛,十端也。丈八尺为端。《小尔雅》倍丈谓之端,倍端谓之两,倍两谓之疋。又《周礼·春官》其齐服有□端,素端。《郑司农注》衣有襦裳者为端。《谷梁传·僖三年》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诸侯。〈注〉端,□端之服。〈疏〉其色□,而制正幅无杀,故谓之□端。又地名。《山海经》号山,端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又国在流沙中者,墩端玺□。《史记·赵世家》与韩魏分晋,封晋君以端氏。〈注〉端氏,泽州县也。《前汉·地理志》苍梧郡有端溪。又姓。孔子弟子端木赐。又宫门名。《后汉·黄琼传》举吏,先试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门。〈注〉端门,太微宫南门也。又兽名。《后汉·鲜□传》禽兽异于中国者,野马,原羊,角端牛,以角为弓,俗谓之角端弓。又《正韵》尺兖切。与喘同。《荀子·劝学篇》端而言。〈注〉端,读为喘。喘,微言也。又《韵会小补》美辨切。同冕。大夫以上冠也。《礼·玉藻》诸侯□端以祭,天子□端以朝,日于东门之外。〈注〉端,皆音冕。又《韵补》叶都元切。《陆机·文赋》罄澄心以凝思,眇衆[音zhòng]虑而为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又叶多汪切。《杨戏赞秦子敕》正方受遣,豫闻后纲。不□不佥,造此异端。考证:(《礼·月令》诸侯玄端以祭,天子玄端以朝,日于东门之外。)谨照原文月令改玉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