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ǒu wěi guāi hù
成语简拼:SWGH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首尾乖互
成语解释
乖互:相互违背。前后自相矛盾。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或做事等
近义词
自相矛盾
反义词
首尾贯通、自圆其说
成语接龙
1、首尾乖互→互为表里→里应外合→合刃之急→急中生智→智勇双全→全军覆没→没齿不忘→忘生舍死→死别生离
2、首尾乖互→互相标榜→榜上有名→名声大振→振奋精神→神清气全→全身远害→害人不浅→浅斟低酌→酌盈剂虚
成语造句
(1)成语「首尾乖互」好像和二十四史有关。
(2)斐斐写不出成语“首尾乖互”,因此语文考试才考了98分。
(3)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首尾乖互”几个大字。
(4)芦塘中学的禹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首尾乖互”。
(5)你这人说话如许首尾乖互,叫我怎么信任你。
(6)小茜不会写成语“首尾乖互”的最后一个字。
(7)禹哥哥给睿涵和湄芳讲解了“首尾乖互”的历史故事。
(8)首尾乖互:你这人说话如许首尾乖互,叫我怎样信任你。
成语出处
《宋书·徐谌之传》:『赍传之信,无有主名,所征之人,又已死没,首尾乖互,自为矛盾。』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首尾首尾:(1)起头的部分和末尾的部分。(2)从开始到末了:这次旅行,首尾经过了一个多月。
首首:shǒu 1、<名>头。《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2、<名>首领;首脑。《谏太宗十思疏》:『凡百元首,承天景命。』3、<名>物体的前部。《赤壁之战》:『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4、<动>首倡;起首。《史记·陈涉世家》:『且楚首事,当令于天下。』5、<动>开头;开端;起始。《过小孤山大孤山》:『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6、<名>首要;首位;第一。《韩非子·心度》:『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7、<动>告发;自首。《谭嗣同》:『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8、<量>篇。用于诗、词、文、赋等。《宋书·谢庄传》:『所著文章四百余首,行于世。』9、<量>面。用于旗帜。《儒林外史》:『在南京做了二十首大红缎子绣龙的旗。』
尾尾:wěi 1、<名>尾巴。《狼》:『身已半入,只露尻尾。』2、<名>末尾;末端。《愚公移山》:『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3、<动>跟在后面;跟随。《后汉书·岑彭传》:『嚣出兵尾击诸营。』
乖乖:guāi 1、<形>背离;不一致。《汉书·艺文志序》:『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而大义乖。』2、<形>乖巧;机灵。《西游记》:『行者的眼乖。』[乖角] (1)抵触;闹矛盾。(2)错误;怪僻。(3)机灵。
互互:hù 1、<动>交错;交替。《六国论》:『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小石潭记》:『其岸势犬牙差互。』2、<副>互相。《岳阳楼记》:『渔歌互答,此乐何极。』3、<名>通『枑』,挂肉的架子。《周礼·地官》:『凡祭祀共其牛牲之互。』
首首:《戌集下·首字部》《广韵》书久切《集韵》《韵会》《正韵》始九切,□音手。《说文》头也。《易·说卦》乾为首。《周礼·春官·大祝》辨九□,一曰□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注〉稽首,拜头至地也。顿首,拜头叩地也。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又元首,君也。《书·益稷》元首起哉。又《广韵》始也。《公羊传·隐六年》春秋虽无事,首时过则书。〈注〉首,始也。时,四时也。过,正也。春以正月为始,夏以四月为始,秋以七月为始,冬以十月为始。又《扬子·方言》人之初生谓之首。又魁帅也。《礼·檀弓》毋为戎首,不亦善乎。〈注〉为兵主来攻伐曰戎首。又标表也。《礼·间传》苴恶貌也。所以首其内,而见诸外也。《集说》首者,标表之义,盖显示其内心之哀痛于外也。又要领也。《书·秦誓》予誓告汝羣言之首。〈传〉衆[音zhòng]言之本要。又《左传·僖十五年》秦获晋侯以归,大夫反首拔舍从之。〈注〉反首,谓头发下垂。又《左传·成十六年》塞井□竈,□於军中,而疏行首。〈注〉疏行首者,当阵前决开营垒为战道。又《礼·曲礼》进刃者左首。〈疏〉首,刃拊环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庐人》五分其晋围,去一以为首围。〈注〉首,殳上鐏也。又狸首,乐章名。《周礼·春官·乐师》凡射,诸侯以狸首为节。又《礼·檀弓》狸首之斑然。〈注〉木文之华。又官名。《史记·犀首传》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名衍,姓公孙氏。〈注〉司马彪曰:若今虎牙将军。又山名。《书·禹贡》壶口雷首。〈疏〉在河东蒲坂县南,一名首山。左传宣二年,宣子田於首山,即此。又邑名。《春秋·僖五年》会王世子於首止。〈注〉卫地,□留襄邑县,东南有首乡。《公羊传》作首戴。又《左传·昭二十八年》韩固为马首大夫。〈注〉今寿阳县。又牛首,郑邑,见《左传·桓十四年》。又刳首,晋地,见《左传·文七年》。又国名。《山海经》有三首国。又咳首,八蛮之一,见《风俗通》。又马名。《尔雅·释兽》马四蹢皆白,首。〈注〉蹢,蹄也。四蹄白者名首。俗呼为踏雪马。又《礼·月令》首种不入。〈注〉首种谓稷。〈疏〉百谷稷先种,故云。又豕首,茢甄别名。见《尔雅·释草》。又姓。《正字通》明弘治汀州推官首德仁。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狩。《广韵》自首前罪。《正字通》有咎自□,及告人罪,曰首。《前汉·文三王传》骄嫚不首。〈注〉不首,谓不伏其罪也。首,失救反。又服也。《后汉·西域传》虽有降首,曾莫惩革。〈注〉首,犹服也,音式救反。又头向也。《礼·玉藻》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注〉首,生气也。《释文》首,手又反。又《战国策》以秦之疆首之者。〈注〉言以兵向之。又叶诗纸切,音始。《扬子·太□经》冻登赤天,阴作首也。虚羸踦踦,擅无已也。又叶赏语切,音黍。《班固·述高帝赞》神母告符,朱旗廼举。粤蹈秦郊,婴来稽首。又叶舂御切,音恕。《晋书·乐志鼓吹曲》征辽东,敌失据。威灵迈日域,公孙既授首。考证:(《周礼·春官·大祝》三曰空首。〈注〉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首也。)谨照原文拜首改拜手。(《春秋·僖五年》诸侯盟于首止。〈注〉卫地,在陈留襄邑县,东南有首乡。)谨照五年经文改为会王世子於首止。并照原注陈留上省在字。
尾尾:《寅集上·尸字部》《广韵》《集韵》《正韵》无匪切《韵会》武匪切,□音委。《说文》微也。从倒毛在尸后。《玉篇》鸟兽鱼虫皆有之。又末后稍也。《易·未济》狐濡其尾。《书·君牙》若蹈虎尾。又《诗·邶风》琐兮尾兮,流离之子。〈注〉琐,细。尾,末也。又《战国策》王若能为此尾。〈注〉终也。又东方星名,十八度尾为大辰。又次名。《礼·月令》日月会於鹑尾,斗建申之辰也。又底也。《尔雅·释水》瀵大出尾下。〈注〉尾犹底也。言其源深出於底下者名瀵。瀵犹洒散也。又《书·尧典》仲春鸟兽孶尾。〈注〉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因物之生育,验其气之和也。又陪尾,山名,在江夏安陆县。一名横尾。一曰负尾。又姓。《左传》殷民六族有尾勺氏。又汉刘虞吏尾敦。考证:(《尔雅·释水》瀵大出尾。)谨照原文尾下增下字。
乖乖:《子集上·丿字部》《唐韵》古怀切《集韵》《韵会》《正韵》公怀切,□怪平声。《说文》背吕也。象胁肋形。《玉篇》戾也,异也。睽也,背也。《易·序卦传》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左传·昭三十年》伍员曰:楚执政衆[音zhòng]而乖。又贵州夷寨有乖西。又《韵补》叶公回切,音规。《前汉·叙传》官失学微,六家分乖。壹彼壹此,庶硏其几。
互互:《子集上·二字部》《广韵》胡误切《韵会》《正韵》胡故切,□音护。差也。又交互。《周礼·天官》司会以参互考日成。〈又〉鼈人掌取互物。〈注〉龟,鼈,蜃,蚌,甲□交合也。又《周礼·地官》牛人凡祭祀,供其牛牲之互。〈注〉互者,楅衡之属,若今屠家县肉格。又《周礼·秋官》野庐氏,凡道路之舟车轚互者,叙而行之。〈疏〉谓水陆之道,舟车往来,狭隘之所,更互如轚。又《周礼·秋官》修闾氏掌比国中宿互□者。〈注〉宿,宿卫也。互谓行马,所以障互禁止人也。又《前汉·刘向传》向上封事言,兄弟据重,宗族磐互。又《左思·吴都赋》长干延属,飞甍舛互。〈注〉栋宇交互也。又《后汉·蔡邕传》初朝议,以州郡相党,乃制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至是复有三互法。〈注〉三互,谓婚姻之家及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别作□。《北史·文苑传序》彼此好尚□有异同,互、□形相近,故变作□,从互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