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ǒu qiū sù yuàn
成语简拼:SQSY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首丘夙願
成语解释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夙愿:久已怀着的愿望。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久有怀念故乡或归葬故土的愿望。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首丘之思、首丘之情、首丘之念
成语接龙
首丘夙愿→愿受长缨→缨緌之徒→徒呼?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80147.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魏巍卫筛捣邸鄣臁斓坡叹啤契Υ号ā夭省试埔咨?/p>
成语示例
(1)臣自念受恩至渥,必远辟岩疆,始敢伸首丘夙愿,故毅然以粤西为请。▲《清史稿·孔有德传》
成语造句
(1)安琪写不出成语“首丘夙愿”,所以昨天考试仅仅考了99分。
(2)承矗叔叔给娜雅和煜其讲了“首丘夙愿”的历史故事。
(3)打开笔记本,第二页赫然是“首丘夙愿”几个大字。
(4)老屯中学的鱼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首丘夙愿”。
(5)小会不会写成语“首丘夙愿”的最后一个字。
(6)臣自念受恩至渥,必远辟岩疆,始敢伸首丘夙愿,故毅然以粤西为请。见《清史稿·孔有德传》。
成语出处
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夙愿夙愿:[sùyuàn] 一向怀有的愿望。吕大防、刘挚患之,欲稍引用,以平夙怨。――《宋史·苏辙传》;以偿夙愿。
首首:shǒu 1、<名>头。《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2、<名>首领;首脑。《谏太宗十思疏》:『凡百元首,承天景命。』3、<名>物体的前部。《赤壁之战》:『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4、<动>首倡;起首。《史记·陈涉世家》:『且楚首事,当令于天下。』5、<动>开头;开端;起始。《过小孤山大孤山》:『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6、<名>首要;首位;第一。《韩非子·心度》:『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7、<动>告发;自首。《谭嗣同》:『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8、<量>篇。用于诗、词、文、赋等。《宋书·谢庄传》:『所著文章四百余首,行于世。』9、<量>面。用于旗帜。《儒林外史》:『在南京做了二十首大红缎子绣龙的旗。』
丘丘:qiū 1、<名>土堆;小土山。《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2、<名>坟墓。《史记·吴王濞列传》:『烧残民家,掘其丘冢。』3、<名>丘墟;废墟。屈原《哀郢》:『曾不知夏之为丘兮。』4、<量>即垄,田亩耕作单位。古代以九夫为一井,四井为一邑,四邑为一丘。《采草药》:『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辨] 岭,山,陵,丘。见『陵』字。[丘墟] (1)废墟;荒地。(2)坟墓。[丘壑] (1)深山幽谷。常指隐居处。(2)画家的构思布局。
夙夙:sù 1、<名>早晨。《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2、<名>早年。《陈情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3、<形>平素;过去的;旧有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死者冯渊与薛蟠原系夙孽相逢,今狭路既遇,原应了结。』
愿愿:yuàn 1、<形>老实。《童区寄传》:『大府台视儿,幼愿也。』2、<名>心愿。《归去来兮辞》:『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3、<动>愿意。《论语》:『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4、<动>希望。《赤壁之战》:『愿将军量力而处之。』5、<动>仰慕。《荀子·王制》:『名声日闻,天下愿。』
首首:《戌集下·首字部》《广韵》书久切《集韵》《韵会》《正韵》始九切,□音手。《说文》头也。《易·说卦》乾为首。《周礼·春官·大祝》辨九□,一曰□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注〉稽首,拜头至地也。顿首,拜头叩地也。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又元首,君也。《书·益稷》元首起哉。又《广韵》始也。《公羊传·隐六年》春秋虽无事,首时过则书。〈注〉首,始也。时,四时也。过,正也。春以正月为始,夏以四月为始,秋以七月为始,冬以十月为始。又《扬子·方言》人之初生谓之首。又魁帅也。《礼·檀弓》毋为戎首,不亦善乎。〈注〉为兵主来攻伐曰戎首。又标表也。《礼·间传》苴恶貌也。所以首其内,而见诸外也。《集说》首者,标表之义,盖显示其内心之哀痛于外也。又要领也。《书·秦誓》予誓告汝羣言之首。〈传〉衆[音zhòng]言之本要。又《左传·僖十五年》秦获晋侯以归,大夫反首拔舍从之。〈注〉反首,谓头发下垂。又《左传·成十六年》塞井□竈,□於军中,而疏行首。〈注〉疏行首者,当阵前决开营垒为战道。又《礼·曲礼》进刃者左首。〈疏〉首,刃拊环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庐人》五分其晋围,去一以为首围。〈注〉首,殳上鐏也。又狸首,乐章名。《周礼·春官·乐师》凡射,诸侯以狸首为节。又《礼·檀弓》狸首之斑然。〈注〉木文之华。又官名。《史记·犀首传》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名衍,姓公孙氏。〈注〉司马彪曰:若今虎牙将军。又山名。《书·禹贡》壶口雷首。〈疏〉在河东蒲坂县南,一名首山。左传宣二年,宣子田於首山,即此。又邑名。《春秋·僖五年》会王世子於首止。〈注〉卫地,□留襄邑县,东南有首乡。《公羊传》作首戴。又《左传·昭二十八年》韩固为马首大夫。〈注〉今寿阳县。又牛首,郑邑,见《左传·桓十四年》。又刳首,晋地,见《左传·文七年》。又国名。《山海经》有三首国。又咳首,八蛮之一,见《风俗通》。又马名。《尔雅·释兽》马四蹢皆白,首。〈注〉蹢,蹄也。四蹄白者名首。俗呼为踏雪马。又《礼·月令》首种不入。〈注〉首种谓稷。〈疏〉百谷稷先种,故云。又豕首,茢甄别名。见《尔雅·释草》。又姓。《正字通》明弘治汀州推官首德仁。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狩。《广韵》自首前罪。《正字通》有咎自□,及告人罪,曰首。《前汉·文三王传》骄嫚不首。〈注〉不首,谓不伏其罪也。首,失救反。又服也。《后汉·西域传》虽有降首,曾莫惩革。〈注〉首,犹服也,音式救反。又头向也。《礼·玉藻》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注〉首,生气也。《释文》首,手又反。又《战国策》以秦之疆首之者。〈注〉言以兵向之。又叶诗纸切,音始。《扬子·太□经》冻登赤天,阴作首也。虚羸踦踦,擅无已也。又叶赏语切,音黍。《班固·述高帝赞》神母告符,朱旗廼举。粤蹈秦郊,婴来稽首。又叶舂御切,音恕。《晋书·乐志鼓吹曲》征辽东,敌失据。威灵迈日域,公孙既授首。考证:(《周礼·春官·大祝》三曰空首。〈注〉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首也。)谨照原文拜首改拜手。(《春秋·僖五年》诸侯盟于首止。〈注〉卫地,在陈留襄邑县,东南有首乡。)谨照五年经文改为会王世子於首止。并照原注陈留上省在字。
丘丘:《子集上·一字部》《广韵》去鸠切《集韵》《韵会》祛尤切《正韵》驱尤切,□音蚯。阜也,高也。四方高,中央下曰丘。《尔雅·释丘》非人为之曰丘。又前高后下曰旄丘。《博雅》小陵曰丘。又《周礼·春官·大司乐》凡乐,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而奏之。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而奏之。〈疏〉土之高者曰丘。因高以事天,故於地上。因下以事地,故於泽中。又地名。帝丘,本颛顼之墟,今澶州濮阳县。又营丘,商丘,楚丘,灵丘,葵丘,咸丘,虎丘,皆地名。又三丘。《张衡·思玄赋》过少昊之穷野兮,问三丘乎句芒。〈注〉蓬莱,方丈,方壶,三者皆羣仙所居。又《前汉·□法志》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也。又《春秋·成元年》作丘甲。《胡传》益兵也,即丘出一甲,则一甸之中,共百人为兵矣。又聚也。《孔安国·尚书序》九州之志,谓之九丘。言九州所有,皆聚此书也。又崇丘,亡诗篇名。言万物得极其高大也。又大也。《前汉·楚元王传》高祖微时,尝与宾客过其丘嫂食。〈注〉长嫂之称。又空也。《前汉·息夫躬传》寄居丘亭。又丘里。《庄子·则阳篇》少知问太公调曰:何谓丘里之言。曰:丘里者,合十姓百名,以为风俗也。又比丘。《魏书·释老传》桑门为息心,比丘为行乞。又姓。又左丘,龙丘,咸丘,虞丘,梁丘,母丘,陶丘,浮丘,麦丘,水丘,吾丘,皆复姓。又《韵补》叶祛其切,音欺。《诗·卫风》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叶下媒期。《小雅》杨园之道,猗于亩丘。叶下诗之。《左传·僖十五年》史苏占之曰:不利行师,败於宗丘。叶上姬旗。又叶苦高切,音尻。《楚辞·九怀》玄鸟兮辞归,飞翔兮灵丘。望谿兮蓊鬰,熊罴兮呴嘷。又叶丘於切,音区。《□琳·大荒赋》过不死之灵域兮,仍羽人之丹丘。惟民生之每每兮,伫盘桓以踌蹰。古丘区声通。《颜师古曰》古语丘区二字音不别,今读则异。互见匚部区字注。《集韵》本作丠,亦作□。
夙夙:《丑集下·夕字部》《广韵》息逐切《集韵》《韵会》息六切,□音宿。《说文》早敬也。《书·舜典》夙夜惟寅。《诗·大雅》祈年孔夙。又姓。鲁大夫季孙夙之后。又夙沙,复姓。又叶相即切,音息。《诗·大雅》载震载夙。叶下稷韵。
愿愿:《戌集下·页字部》《唐韵》鱼怨切《集韵》《韵会》虞怨切,□音愿。《说文》大头也。又《尔雅·释诂》思也。〈疏〉欲思也。《广雅》欲也。《书·大禹谟》敬修其可愿。又《正韵》顗望也。《礼·少仪》不愿于大家。〈疏〉谓见彼富大不可愿效之也。又羡慕也。《礼·祭义》国人称愿肰曰:幸哉,有子如此,所谓孝也已。又每也。《诗·邶风》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传〉愿,每也。〈疏〉每有所言,思此二子,中心养养然不知所定。又《集韵》五远切,音阮。面短貌。又叶上声。《诗·郑风》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又《刘向·九叹》河水淫淫,情所愿兮。顾瞻郢路,终不返矣。◎按愿字去声,亦叶上声。至训面短,则止有阮字一音。考证:(《礼·祭仪》国人称愿肰曰)谨照原文祭仪改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