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ǒu qū yī zhǐ
成语注音:ㄕㄡˇ ㄑㄩ ㄧ ㄓㄧˇ成语正音一,不能读作『yì』。
成语简拼:SQYZ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首屈一指成语辨形屈,不能写作『曲』。成语谜语先弯大拇
成语英文:come first on the list成语日文指(ゆび)を屈(くっ)する,屈指(くっし成语法文le premier de tous成语德文der Allerbeste
成语解释 首:首先。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成语释义 弯下手指计算时,首先弯曲大拇指。用以表示第一或最优秀。※语或本宋·高斯得〈次韵不浮弟自金陵相过〉诗。△『数一数二』
成语辨析 一、 [辨]屈,音ㄑㄩ。弯曲。不可写作『曲』。[同]『首屈一指』及『数一数二』都有非常优秀的意思。[异]『首屈一指』指名列第一,无同等级者;『数一数二』指突出优秀的,不一定是唯一的。二、 首屈一指与『名列前茅』有别:首屈一指侧重指第一位;『名列前茅』侧重指第一流。
成语用法 一、 [义]表示第一或最优秀。褒义。[类]用在『卓异超群』的表述上。[例](1)这间饭店是本市首屈一指的大饭店。(2)他的学业成绩在本校可说是首屈一指的。(3)老王是本公司首屈一指的业务员,业绩十分出色。(4)世界首屈一指的戏剧中心,大概非纽约百老汇大街莫属。(5)小明的数学成绩不仅在全班名列前茅,在全年级也是首屈一指的。二、 作谓语、定语;指居第一位。
近义词 首屈指、首为屈指、名列前茅、独占鳌头、出类拔萃、冠绝群伦、无出其右、无与伦比、超群绝伦、数一数二、鹤立鸡群
反义词 敬陪末座、名落孙山
关联成语 首屈指、首为屈指
成语接龙 1、首屈一指→指不胜屈 →屈蠖求伸→伸冤理枉→枉费心思→思所逐之→之死靡他 →他山攻错→错落有致→致之度外 →外刚内柔→柔肠寸断→断珪缺璧→璧合珠连→连枝同气→气吞山河→河海清宴→宴安鸠毒→毒蛇猛兽→兽穷则啮→啮血为盟→盟山誓海→海不扬波→波路壮阔→阔论高谈
2、首屈一指→指东划西→西风残照→照人肝胆 →胆大心麤→麤衣淡饭→饭囊酒甕→甕里酰鸡→鸡骨支床→床上迭床→床下安床→床下牛斗→斗折蛇行→行成于思→思贤如渴→渴而穿井→井井有方→方领圆冠→冠上履下→下落不明→明刑弼教→教学相长→长算远略 →略迹原心→心中有数
3、首屈一指→指东划西→西邻责言→言近旨远 →远年近岁 →岁聿云暮→暮夜无知→知人之明 →明明赫赫→赫赫魏魏→魏鹊无枝→枝叶相持 →持之有故→故我依然→然糠照薪→薪尽火传→传风扇火→火耨刀耕→耕当问奴→奴颜媚骨→骨肉离散→散言碎语→语笑喧呼 →呼天号地→地下修文
4、首屈一指→指东话西 →西眉南脸→脸无人色→色飞眉舞→舞词弄札→札手舞脚 →脚不点地→地久天长→长相思守→守株待兔→兔葵燕麦→麦丘之祝→祝发文身→身家性命→命词遣意→意料之外 →外强中瘠→瘠牛羸豚→豚蹄穰田→田翁野老→老天拔地→地老天荒→荒诞不经→经文纬武
5、首屈一指→指东说西 →西窗剪烛→烛照数计→计日而俟→俟河之清→清风两袖→袖里玄机→机难轻失→失魂丧胆→胆大心细→细微末节→节上生枝→枝分缕解 →解发佯狂→狂风暴雨→雨打风吹 →吹灰之力→力排众议→议论风生 →生花妙笔→笔底龙蛇→蛇蝎心肠→肠肥脑满→满腹经纶
成语示例 (1)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三·藏书》:『其家藏最富者,如崑山徐氏之传是楼、鄞县范氏之天一阁……近日则吴兴陆氏之皕宋楼,首屈一指。』
(2)此校确系美国之首屈一指,我毕业于此后,纵欲继续研究,在此邦亦无处可去也。▲闻一多《家书——给父母亲》
(3)《续孽海花·第三五回》:『广东食品之多,烹调之美,不要说是中国第一,恐怕全地球也要首屈一指呢!』
(4)《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况且字缘名起,自古已然。千古首屈一指的孔圣人,便是一位有号的。』
(5)清·李调元《雨村诗话·卷上》:『诗之绮丽,盛於六朝,而就各代分之,亦有首屈一指之人。』
(6)清·薛福成〈书合肥伯相李公用沪平吴〉:『并世不乏才人学人,若论经世之文,当於作者首屈一指。』
(7)清·吕留良〈答徐瑞生书〉:『鼓峰不轻许可,独于道翁首屈一指,心窃向往焉。』
(8)小明的数学成绩不仅在全班名列前茅,在全年级也是首屈一指的。
(9)老王是本公司首屈一指的业务员,业绩十分出色。
(10)他的学业成绩在本校可说是首屈一指的。
(11)这间饭店是本市首屈一指的大饭店。
成语造句 (1)“我们绝对是印度首屈一指的英文书籍出版商,”企鹅集团的执行长官约翰·梅金森说道。
(2)《滚石》长期以来一直是音乐和媒体领域首屈一指的初版物。
(3)IBM对Linux投入在业界是首屈一指的,对于希望开始转向Linux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卖点。
(4)本子的第二页写着“首屈一指”几个大字。
(5)步姐姐 给泺诗和滢菀讲解了“首屈一指”的历史故事。
(6)策策写不出成语“首屈一指”的拼音。
(7)成为你所擅长的某一领域内的专家且在你的领域是首屈一指的。
(8)低人口和多样化的栖息地使这个岛屿成为苏格兰首屈一指的野生动物观赏地点之一。
(9)反馈在敏捷开发中的重要性是首屈一指的。
(10)讽刺的是,即使是今天全国首屈一指的,商业学校也都开始认识到这一点。
(11)航航不会写成语“首屈一指”的最后一个字。
(12)美良中学的步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首屈一指”。
(13)请尝一尝这种烟叶,你一定会说它是首屈一指的。
(14)然而这个虔诚的穆斯林国家并不能一夜之间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鸦片供应国。要将阿富汗种植罂粟的意愿连根拔起注定是一个废渣的努力过程。
(15)他是高能物理界首屈一指的顶级科学家,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16)我和那些参加培训的人一样都很感谢安德斯·爱立信,他也许可以被称作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效率学家之一了。
(17)我军的勇气和敬业精神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
(18)在粮食产量上,中国首屈一指。
(19)在数量方面,也许我们还不能与纽约相比,但是在风格的多样化方面,香港是首屈一指的。
(20)咱们这就仔细来探访一下这个美国首屈一指的城市吧。
(21)这些孩子都面临巨大的障碍,耶鲁大学的詹姆士·卡莫说。卡莫是研究儿童开发和赤贫学校(像巴尔的摩东区的那些学校)首屈一指的专家。
(22)最糟糕的是,这种情况并不单单只发生在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医疗机构之一的霍普金斯大学。
成语出处 清·颜光敏《颜氏家藏尽牍》卷二:『每论诗辄为首屈一指。』
成语典源 ※宋·高斯得〈次韵不浮弟自金陵相过〉诗(据《耻堂存稿·卷七》引)老夫睡眼方昏花,梦中忽闻歌〈棣华〉。暮春逢此晴雨好,足慰飘零少陵老。知君重踏东华尘,先访雪堂老师兄。大篇铿鍧来扣寂,读之宛如花萼集。花残谁复倚栏干?黄鹤催归呼子安。此花当屈第一指,徐娘风情犹可喜。诗成共赋岂厌多,惠连何不偕羊何?古来难并良与美,报答春光一盛旨。勿云数见恐不鲜,勿忧相煎荳萁然!我今已信天行止,小冯当门乃吾意。一春花恼只颠狂,行乐最怕功名妨。杜牧寻春迟有悔,且须十日浇磊隗。[注](1)铿鍧:音ㄎㄥ ㄏㄨㄥ,形容文词铿锵有力。(2)子安:神仙名。传说仙人子安昔乘黄鹤升天。(3)徐娘:南朝梁元帝妃徐昭佩。性嗜酒而无容质,年老犹与帝左右暨季江私通。後用『徐娘』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成语典故 一般人如弯屈手指来计数时,习惯上都会先弯下大拇指。大拇指是五指中的第一指,因此常用来表示名次第一或最出众、最优秀的意思。宋代高斯得〈次韵不浮弟自金陵相过〉诗有『此花当屈第一指,徐娘风情犹可喜』之句,已用『屈第一指』来表示最好、最佳的意思。这两句诗是说此花本是最漂亮的,即使略见凋残,依然像徐娘半老般,风韵犹存。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况且字缘名起,自古已然。千古首屈一指的孔圣人,便是一位有号的。』这里的『千古首屈一指的孔圣人』,就用『首屈一指』的成语来形容孔子的圣德。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首 首:shǒu 1、<名>头。《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2、<名>首领;首脑。《谏太宗十思疏》:『凡百元首,承天景命。』3、<名>物体的前部。《赤壁之战》:『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4、<动>首倡;起首。《史记·陈涉世家》:『且楚首事,当令于天下。』5、<动>开头;开端;起始。《过小孤山大孤山》:『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6、<名>首要;首位;第一。《韩非子·心度》:『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7、<动>告发;自首。《谭嗣同》:『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8、<量>篇。用于诗、词、文、赋等。《宋书·谢庄传》:『所著文章四百余首,行于世。』9、<量>面。用于旗帜。《儒林外史》:『在南京做了二十首大红缎子绣龙的旗。』
屈 屈:qū 1、<动>弯曲。《核舟记》:『屈右臂支船。』《送东阳马生序》:『手指不可屈伸。』2、<动>屈服。《阎典史传》:『挺立不屈。』[又] <动使动>使……屈服。《五人墓道》:『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谋攻》:『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3、<名>委屈;冤屈。《海瑞传》:『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 <动>受委屈。《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动>亏;短少。《刘东堂言》:『理屈词穷,怒问。』jué 1、<动>竭尽;用尽。《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一 一:yī 1、<数>《狼》:『一屠晚归。』2、<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3、<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动>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副>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
指 指:zhǐ 1、<名>手指。《卖炭翁》:『两鬃苍苍十指黑。』《孔雀东南飞》:『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2、<动>用手指点。《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始得西山宴游记》:『望西山,指异之。』3、<动>指给……看。《史记·项羽本纪》:『指王翳曰:「此项王也。」』4、<动>指责。《汉书·王嘉传》:『千夫所指,无病而死。』5、<动>直立;竖起。《鸿门宴》:『头发上指,目眦尽裂。』6、<名>通『旨』。意图;意旨。《陈涉世家》:『卜者知其意。』《屈原列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7、<副>通『直』。直接。《愚公移山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点] (1)指出;指给人看。(2)指责。(3)评论;指导。[指意] 意旨;意向 。
首 首:《戌集下·首字部》《广韵》书久切《集韵》《韵会》《正韵》始九切,□音手。《说文》头也。《易·说卦》乾为首。《周礼·春官·大祝》辨九□,一曰□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注〉稽首,拜头至地也。顿首,拜头叩地也。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又元首,君也。《书·益稷》元首起哉。又《广韵》始也。《公羊传·隐六年》春秋虽无事,首时过则书。〈注〉首,始也。时,四时也。过,正也。春以正月为始,夏以四月为始,秋以七月为始,冬以十月为始。又《扬子·方言》人之初生谓之首。又魁帅也。《礼·檀弓》毋为戎首,不亦善乎。〈注〉为兵主来攻伐曰戎首。又标表也。《礼·间传》苴恶貌也。所以首其内,而见诸外也。《集说》首者,标表之义,盖显示其内心之哀痛于外也。又要领也。《书·秦誓》予誓告汝羣言之首。〈传〉衆[音zhòng]言之本要。又《左传·僖十五年》秦获晋侯以归,大夫反首拔舍从之。〈注〉反首,谓头发下垂。又《左传·成十六年》塞井□竈,□於军中,而疏行首。〈注〉疏行首者,当阵前决开营垒为战道。又《礼·曲礼》进刃者左首。〈疏〉首,刃拊环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庐人》五分其晋围,去一以为首围。〈注〉首,殳上鐏也。又狸首,乐章名。《周礼·春官·乐师》凡射,诸侯以狸首为节。又《礼·檀弓》狸首之斑然。〈注〉木文之华。又官名。《史记·犀首传》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名衍,姓公孙氏。〈注〉司马彪曰:若今虎牙将军。又山名。《书·禹贡》壶口雷首。〈疏〉在河东蒲坂县南,一名首山。左传宣二年,宣子田於首山,即此。又邑名。《春秋·僖五年》会王世子於首止。〈注〉卫地,□留襄邑县,东南有首乡。《公羊传》作首戴。又《左传·昭二十八年》韩固为马首大夫。〈注〉今寿阳县。又牛首,郑邑,见《左传·桓十四年》。又刳首,晋地,见《左传·文七年》。又国名。《山海经》有三首国。又咳首,八蛮之一,见《风俗通》。又马名。《尔雅·释兽》马四蹢皆白,首。〈注〉蹢,蹄也。四蹄白者名首。俗呼为踏雪马。又《礼·月令》首种不入。〈注〉首种谓稷。〈疏〉百谷稷先种,故云。又豕首,茢甄别名。见《尔雅·释草》。又姓。《正字通》明弘治汀州推官首德仁。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狩。《广韵》自首前罪。《正字通》有咎自□,及告人罪,曰首。《前汉·文三王传》骄嫚不首。〈注〉不首,谓不伏其罪也。首,失救反。又服也。《后汉·西域传》虽有降首,曾莫惩革。〈注〉首,犹服也,音式救反。又头向也。《礼·玉藻》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注〉首,生气也。《释文》首,手又反。又《战国策》以秦之疆首之者。〈注〉言以兵向之。又叶诗纸切,音始。《扬子·太□经》冻登赤天,阴作首也。虚羸踦踦,擅无已也。又叶赏语切,音黍。《班固·述高帝赞》神母告符,朱旗廼举。粤蹈秦郊,婴来稽首。又叶舂御切,音恕。《晋书·乐志鼓吹曲》征辽东,敌失据。威灵迈日域,公孙既授首。考证:(《周礼·春官·大祝》三曰空首。〈注〉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首也。)谨照原文拜首改拜手。(《春秋·僖五年》诸侯盟于首止。〈注〉卫地,在陈留襄邑县,东南有首乡。)谨照五年经文改为会王世子於首止。并照原注陈留上省在字。
屈 屈:《寅集上·尸字部》《广韵》区勿切《集韵》《韵会》《正韵》曲勿切,□音诎。《说文》无□也。从□出声。又曲也,请也。又《增韵》郁也,轧也。《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孟子》威武不能屈。又作绌。《荀子·非相篇》缓急羸绌。〈注〉犹屈伸也。又通作诎。《史记·晏婴传》诎於不知已,而信於知己。又《集韵》《韵会》《正韵》□渠勿切,音掘。竭也,尽也。《前汉·食货志》贾谊曰: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与诎绌□通。又与倔通。倔强,梗戾貌。《史记·陆贾传》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於此。《师古曰》不柔服也。又《集韵》《韵会》《正韵》□九勿切,音□。地名。晋公子夷吾所居,出良马。在今河东县。《左传·僖二年》屈产之乗[音chéng]。又姓。楚公族屈原,楚大夫屈宜申。又屈侯,复姓。又大屈,弓名。《左传·昭七年》楚灵王享公於新台,好以大屈,既而悔,公反之。又《广韵》九月切《集韵》《类篇》丘月切,□音阙。《欧阳修·程文□墓铭》不学而刚,有摧必折。毅毅程公,其刚不屈。又与绌通。《礼·玉藻》君命屈狄。〈注〉狄,翟也。后夫人之服,刻雉为五采,子男之妻,受王后之命者,刻缯不画,故曰屈狄。《周礼》作阙翟。又叶居诣切,音计。《曹植·王陵赞》从汉有功,少文任气。高后封吕,直而不屈。
一 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指 指:《卯集中·手字部》《唐韵》职雉切《集韵》《韵会》轸视切,□音旨。《说文》手指也。《易·说卦》艮为指。〈疏〉取其执止物也。《左传·宣四年》子公之食指动。〈疏〉一巨指,二食指,三将指,四无名指,五小指。又《定十四年》以戈击阖庐伤将指。〈注〉足,大指也。言其将领诸指。足之用力,大指居多。手之取物,中指为长。故足以大指为将,手以中指为将。又《广韵》斥也。《易·系辞》辞也者,各指其所之。〈疏〉各斥其爻卦之所适也。又示也。《礼·玉藻》凡有指画於君前用笏。《前汉·萧何传》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注〉指示者,以手指示之。又《增韵》指麾也。《礼·曲礼》六十曰耆指使。〈注〉指事使人也。《前汉·贾谊传》颐指如意 。〈注〉但动颐指麾,则所欲皆如意。又直指,官名。《前汉·武帝纪》遣直指使者暴胜之等,衣绣衣,杖斧,分部,逐捕羣盗。又与旨恉通。意向也。《书·盘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前汉·孔光传》不希指苟合。〈注〉希望天子之旨意也。又归趣也。《孟子》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前汉·河间献王传》文约指明。〈注〉指,谓义之所趋,若人以手指物也。又美也。《荀子·大略篇》不时宜,不敬交,不驩欣,虽指非礼也。《集韵》或从月作脂。考证:(《定十四年》阖庐伤将指。)谨照原文阖庐上增以戈击三字。
注 :本文资料中的部分内容由互联网资料提取而成,未与权威书籍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