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ǒu wàng xiāng zhù
成语注音:ㄕㄡˇ ㄨㄤˋ ㄒㄧㄤ ㄓㄨˋ
成语简拼:SWXZ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守朢相助
成语解释
守望:防守了望。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
成语释义
相互帮助,共同守卫、了望。语出《孟子·滕文公上》。
成语用法
一、[义]形容相互帮助,共同守卫、了望。[类]用在『互卫互助』的表述上。[例](1)邻居们应当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2)只要大楼住户能够守望相助,就不怕家里会遭窃。(3)邻居彼此应该守望相助,既帮助别人,同时也帮助自己。(4)很多社区都有守望相助的组织,由居民共同维护住家安全。(5)这几个毗连的社区为了防止窃贼侵扰,常常组织巡逻队来守望相助。(6)在乡下治安所以较好,就是因为大家较能守望相助,相互照应门户的安全。(7)每逢台风来临时,当地居民都能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共同来注意河堤的安全。二、作谓语;指为指相互共同防御。
近义词
同舟共济、团结互助
反义词
以邻为壑
成语接龙
1、守望相助→助画方略→略识之无→无相无作→作善降祥→祥云瑞气→气断声吞→吞舟之鱼→鱼贯雁比→比众不同→同心共济→济弱锄强→强本弱枝→枝附影从→从容应对→对景伤情→情在骏奔→奔走相告→告朔饩羊→羊落虎口→口不应心→心烦意冗→冗词赘句→句比字栉→栉霜沐露
2、守望相助→助人下石→石赤不夺→夺其谈经→经史百子→子夏悬鹑→鹑居鷇饮→饮冰内热→热肠古道→道殣相属→属毛离里→里出外进→进退有节→节用爱民→民不畏死→死声淘气→气喘吁吁→吁地呼天→天南地北→北鄙之声→声威大震→震古铄今→今非昔比→比类从事→事不关己
3、守望相助→助桀为虐→虐人害物→物微志信→信口雌黄→黄发鲐背→背槽抛粪→粪土不如→如履渊冰→冰山难靠
成语示例
(1)《朱子语类·卷八四·礼一·论考礼纲领》:『後面却说「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只说这几句,是多少好!』
(2)《晋书·卷一四·地理志上》:『一夫一妇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为庐舍,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
(3)《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则)(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
(4)《孟子·滕文公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源)
(5)邻家邻舍的,总要守望相助,疾病相扶。▼马烽《吕梁英雄传》第五回
(6)宋·魏了翁〈朝请大夫利州路提点刑狱主受冲佑观虞公墓志铭〉:『有警则守望相助,戎虏知畏。』
(7)清·侯方域〈代司徒公屯田奏议〉:『屯军亦因其保障,守望相助,得力耕。』
(8)每逢台风来临时,当地居民都能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共同来注意河堤的安全。
(9)在乡下治安所以较好,就是因为大家较能守望相助,相互照应门户的安全。
(10)这几个毗连的社区为了防止窃贼侵扰,常常组织巡逻队来守望相助。
(11)很多社区都有守望相助的组织,由居民共同维护住家安全。
(12)邻居彼此应该守望相助,既帮助别人,同时也帮助自己。
(13)只要大楼住户能够守望相助,就不怕家里会遭窃。
(14)邻居们应当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
成语造句
(1)安叔叔给小儿子讲解了“守望相助”的故事。
(2)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守望相助”几个大字。
(3)豆豆写不出成语“守望相助”,所以单元测试仅仅考了99分。
(4)扶危济困、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莲莲不会写成语“守望相助”的最后一个字。
(6)蚂蚁之间也懂得守望相助呢!
(7)生命的美好原本就在于这份相濡以沫的守望相助。
(8)十年前,美国人守望相助,艰难起步。十年后,伤口也许依旧还没愈合。
(9)守望相助的精神,是这家人的原动力,现在志工每个月,也为他们带来生活补助金。
(10)修武县第一中学的帖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守望相助”。
(11)东溪村的人们安居乐业,过着十分平静守望相助的日子。
(12)患难相恤聚侨心,守望相助闽西北。
(13)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则百姓亲睦。
(14)在前往梵净山的路上,妍丽姐姐给宇鸿和长敏讲了『守望相助』的故事。
(15)邻家邻舍的,总要守望相助,疾病相扶。见马烽《吕梁英雄传》第五回。
(16)灾难像一面镜子,在目睹家园破碎、生离死别的同时,我们也真切见证了患难相恤、守望相助。
(17)所谓社区,社会学家滕尼斯说,社区是指那些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的,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
(18)营寨全部守望相助,睡望塔四处林立,巡逻骑兵穿插而行,一旦有所动静,大军就算是全面出动,按照眼前的阵型也绝不会有半分算乱。
成语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成语典源
《孟子·滕文公上》使毕战问井地。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後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注](1)死徙:死,指死者安葬。徙,音ㄒㄧˇ,指生者迁徙。(2)出乡:离开本乡。(3)相友:相伴、相随。
成语典故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受学於子思弟子,提倡王道、重仁义、轻功利,创性善之说,後人尊称为『亚圣』。他的思想记载在《孟子》一书中。在〈滕文公上〉篇,孟子为滕文公讲述治国的方法,并提出了井田制度。他认为:治国当以治民为重,而治民则必须从整治农田作起,如果田地能够正确划分,就能公平地分配给人民耕种,徵收米谷也就毫不费力。人民的生活安定,风俗自然敦厚,无论是死者安葬或生者迁徙,都不会离开本乡,因为这一乡的田地都相互依存在这一个井形土地之中。所以乡人们平时出入相随,有了困难就相互帮助,共同守卫、防御盗贼,有人生病也互相照料,彼此自然亲近和睦。後来《孟子》原文中的『守望相助』演变为成语,用来形容相互帮助,共同守卫、了望。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守望守望:[shǒuwàng] 守卫和了望。守望塔。山西的荒野山间,常常有牧羊人,拿着铁铲,守望一群绵羊和山羊。――《娘子关前》。
相助相助:[xiāngzhù] 互助;协助。友爱相助。
守守:shǒu 1、<动>防守;守卫。《过秦论》:『乃使蒙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2、<动>守候;看守。《五蠹》:『守株,冀复得兔。』3、<动>守住;保持。《谏太宗十思疏》:『岂取之易守之难乎?』4、<动>遵守;奉行。《察今》:『守法而弗变则悖。』5、<动>在不利的情况下坚持按自己的理想道德处世。《芋老人传》:『村南有夫妇守贫者。』6、<名>操守;节操。《易·系辞》:『失其守者辞守屈。』7、<名>官名,也称太守,秦朝郡的最高长官。后代称州郡一级的长官。《雁荡山》:『谢灵运为永嘉守。』
望望:wàng 1、<动>远望;远看。《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动>盼望;希望;期望。《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3、<动>埋怨;怨恨;责怪。《书博鸡者事》:『敢用是为怨望。』4、<名>月光满盈时,即农历每月十五日。《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5、<名>名望;声望。《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望洋] 仰视的样子。
相相:xiàng 1、<动>仔细看;观察。《订鬼》:『伯乐学相马。』2、<名>相貌。《孔雀东南飞》:『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3、<动>帮助;辅助。《游褒禅山记》:『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4、<名>帮助别人的人。《季氏将伐歂臾》:『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用彼相矣。』5、<名>辅佐君王的大臣;宰相。《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又] <名使动>使……当宰相。《资治通鉴·周纪一》:『魏置相,相田文。』6、<名>主持礼节仪式的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xiāng 1、<副>互相。《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副>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3、<副>递相;相继。《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相与] (1)一起;共同。(2)交往;结交。[相得] 关系融洽。
助助:zhù帮助;协助:互助;助人为乐;助我一臂之力。
守守:《寅集上·宀字部》《唐韵》书九切《集韵》《韵会》《正韵》始九切,□音首。《说文》守,守官也。从宀,官府也。从寸,法度也。《玉篇》收也,视也,护也。《易·系辞》何以守位,曰仁。《周礼·天官》兽人职时田则守罟。〈注〉防兽触攫也。又《广韵》主守也。《左传·昭二十年》晏子云: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泽之萑蒲,舟鲛守之。薮之薪蒸,虞□守之。海之盐蜃,祈望守之。衡鹿等皆官名。又《增韵》攻守也。《易·坎卦》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史记·留侯世家》阻三面而守。又《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又姓。《正字通》宋守恭,与苏轼为诗友。又叶式视切,音矢。《楚辞·天问》雄虺九首,儵忽焉在。何所不老,长人何守。在音泚。又叶虽遂切,音粹。《前汉·班固叙传》崇执言责,隆持官守。宝曲定陵,□有大志。考证:(《左传·昭二十年》晏子云,山林之木,衡麓守之。)谨照原文衡麓改衡鹿。(海之蜃蛤,祈望守之。衡麓等皆官名。)谨照原文蜃蛤改盐蜃。衡麓改衡鹿。
望望:《辰集上·月字部》《唐韵》《正韵》巫放切《集韵》《韵会》无放切,□音□。《说文》出亡在外,望其还也。从亡,朢省声。《释名》望,惘也,视远惘惘也。《诗·邶风》瞻望弗及。又《诗·大雅》令闻令望。〈疏〉为人所观望。又《孟子》望望然去之。《赵岐注》惭愧之貌也。《朱传》去而不顾之貌。又《博雅》覗也。《韵会》为人所仰曰望。又责望。又怨望。又祭名。《书·舜典》望于山川。〈传〉皆一时望祭之。《公羊传·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又《广韵》《集韵》《韵会》武方切《正韵》无方切,□音亡。义同。《诗·小雅》万夫所望。《释文》协韵音亡。又《释名》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在望也。《易·小畜》月几望。《左传·桓三年疏》月体无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即为弦,全照乃成望。《韵会》从壬,伪从王。《说文》日月之望作朢,瞻望之望作望。今通作望,而古文制字之义遂亡。
相相:《午集中·目字部》《唐韵》《正韵》息良切《集韵》《韵会》思将切,□音襄。《说文》省视也。又《广韵》共也。《正韵》交相也。《易·咸卦》二气感应以相与。《公羊传·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注〉胥,相也。相与胥音别义通。又质也。《诗·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又相思,木名。《左思·吴都赋》相思之树。〈注〉大树也。东冶有之。又《唐韵》《正韵》□息亮切,襄去声。《尔雅·释诂》视也。《左传·隐十一年》相时而动。又《集韵》助也。《易·泰卦》辅相天地之宜。《书·立政》用劢相我国家。又《尔雅·释诂》导也。又勴也。〈注〉谓赞勉。〈疏〉乡饮酒云:相者,一人敎导,即赞勉也。又《增韵》□也。《周礼·春官·大宗伯》朝观会同,则为上相。〈注〉相,诏王礼也。出接賔曰□,入诏礼曰相。相者,五人卿为上□。又《广韵》扶也。《礼·礼器》乐有相步。〈注〉扶工也。又《小尔雅》治也。《左传·昭九年》□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注〉楚之先祝融,主治火事。又选择也。《周礼·春官·簭人》上春相簭。〈注〉谓更选择其蓍也。又送杵声。《礼·曲礼》邻有丧,舂不相。〈注〉相者,声以相助,歌以助舂,犹引重者呼邪许也。又相术。《左传·文元年》内史叔服能相人。又月名。《尔雅·释天》七月为相。又官名。《吕览》相者,百官之长也。《古三坟》伏牺氏上相共工,下相皇桓。《前汉·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皆秦官。又计相。《史记·张丞相传》张苍迁为计相。〈注〉专主计籍。又内相。《唐书·陆贽传》贽为翰林时,号内相。又家相。《礼·曲礼》士不名家相。〈注〉主知家务者。又《周礼·春官》有冯相氏。《夏官》有方相氏。又乐器。《礼·乐记》治乱以相。〈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以韦为表,装之以穅。穅,一名相,因以名焉。又星名。《石申星经》相星在北极斗南。又江神,名奇相。见《博雅》。又太史□部有相风竿。《傅休奕相风赋》表以灵鸟,镇以金虎。以□祥风,以占吉凶。《古今注》作伺风鸟,夏禹所作也。又药名。《本草纲目》□相,麻黄别名。相鸟,马兰别名。又地名。《商书序》河禀甲居相。〈注〉在河北。令魏郡有相县。又州名。后魏置相州,唐曰邺都。又姓。《后汉·南蛮传》武落钟离山出四姓,一曰相氏。《后秦》相云。《北齐》相愿。又相里,务相,空相,熊相,倚相,京相,沂相,俱复姓。又《字汇补》音禳。《礼·祭法》相近於坎坛,祭寒暑也。〈注〉相近当为禳祈,王肃又作祖迎。又叶思必切,音悉。《杜甫·漫兴绝句》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陆游诗话》白乐天用相字,多作思必切,如为问长安月,如何不相离是也。此诗相欺,亦当读入声。《说文》易纬文曰:地可观者,莫可观於木,故从目从木。《正字通》相,俗作□,转注。相,思将切,省视也。□,莫卜切,目不明也。分相□为二,非。
助助:《子集下·力字部》《唐韵》《集韵》《韵会》牀据切《正韵》状祚切,□耡去声。《说文》左也。从力,且声。《广韵》益也。《易·系辞》天之所助者,顺也。又《韵补》叶牀举切。《扬雄·太□翕首》翕食嘬嘬,利如舞也。翕其羽,朋友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