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词典 >

守望相助

www.16system.cn 2023-11-17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ǒu wàng xiāng zhù
成语注音:ㄕㄡˇ ㄨㄤˋ ㄒㄧㄤ ㄓㄨˋ
成语简拼:SWXZ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守朢相助

成语解释

守望:防守了望。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

成语释义

相互帮助,共同守卫、了望。语出《孟子·滕文公上》。

成语用法

一、[义]形容相互帮助,共同守卫、了望。[类]用在『互卫互助』的表述上。[例](1)邻居们应当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2)只要大楼住户能够守望相助,就不怕家里会遭窃。(3)邻居彼此应该守望相助,既帮助别人,同时也帮助自己。(4)很多社区都有守望相助的组织,由居民共同维护住家安全。(5)这几个毗连的社区为了防止窃贼侵扰,常常组织巡逻队来守望相助。(6)在乡下治安所以较好,就是因为大家较能守望相助,相互照应门户的安全。(7)每逢台风来临时,当地居民都能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共同来注意河堤的安全。二、作谓语;指为指相互共同防御。

近义词

同舟共济、团结互助

反义词

以邻为壑

成语接龙

1、守望相助→助画方略→略识之无→无相无作→作善降祥→祥云瑞气→气断声吞→吞舟之鱼→鱼贯雁比→比众不同→同心共济→济弱锄强→强本弱枝→枝附影从→从容应对→对景伤情→情在骏奔→奔走相告→告朔饩羊→羊落虎口→口不应心→心烦意冗→冗词赘句→句比字栉→栉霜沐露

2、守望相助→助人下石→石赤不夺→夺其谈经→经史百子→子夏悬鹑→鹑居鷇饮→饮冰内热→热肠古道→道殣相属→属毛离里→里出外进→进退有节→节用爱民→民不畏死→死声淘气→气喘吁吁→吁地呼天→天南地北→北鄙之声→声威大震→震古铄今→今非昔比→比类从事→事不关己

3、守望相助→助桀为虐→虐人害物→物微志信→信口雌黄→黄发鲐背→背槽抛粪→粪土不如→如履渊冰→冰山难靠

成语示例

(1)《朱子语类·卷八四·礼一·论考礼纲领》:『後面却说「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只说这几句,是多少好!』

(2)《晋书·卷一四·地理志上》:『一夫一妇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为庐舍,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

(3)《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则)(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

(4)《孟子·滕文公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源)

(5)邻家邻舍的,总要守望相助,疾病相扶。▼马烽《吕梁英雄传》第五回

(6)宋·魏了翁〈朝请大夫利州路提点刑狱主受冲佑观虞公墓志铭〉:『有警则守望相助,戎虏知畏。』

(7)清·侯方域〈代司徒公屯田奏议〉:『屯军亦因其保障,守望相助,得力耕。』

(8)每逢台风来临时,当地居民都能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共同来注意河堤的安全。

(9)在乡下治安所以较好,就是因为大家较能守望相助,相互照应门户的安全。

(10)这几个毗连的社区为了防止窃贼侵扰,常常组织巡逻队来守望相助。

(11)很多社区都有守望相助的组织,由居民共同维护住家安全。

(12)邻居彼此应该守望相助,既帮助别人,同时也帮助自己。

(13)只要大楼住户能够守望相助,就不怕家里会遭窃。

(14)邻居们应当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

成语造句

(1)安叔叔给小儿子讲解了“守望相助”的故事。

(2)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守望相助”几个大字。

(3)豆豆写不出成语“守望相助”,所以单元测试仅仅考了99分。

(4)扶危济困、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莲莲不会写成语“守望相助”的最后一个字。

(6)蚂蚁之间也懂得守望相助呢!

(7)生命的美好原本就在于这份相濡以沫的守望相助。

(8)十年前,美国人守望相助,艰难起步。十年后,伤口也许依旧还没愈合。

(9)守望相助的精神,是这家人的原动力,现在志工每个月,也为他们带来生活补助金。

(10)修武县第一中学的帖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守望相助”。

(11)东溪村的人们安居乐业,过着十分平静守望相助的日子。

(12)患难相恤聚侨心,守望相助闽西北。

(13)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则百姓亲睦。

(14)在前往梵净山的路上,妍丽姐姐给宇鸿和长敏讲了『守望相助』的故事。

(15)邻家邻舍的,总要守望相助,疾病相扶。见马烽《吕梁英雄传》第五回。

(16)灾难像一面镜子,在目睹家园破碎、生离死别的同时,我们也真切见证了患难相恤、守望相助。

(17)所谓社区,社会学家滕尼斯说,社区是指那些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的,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

(18)营寨全部守望相助,睡望塔四处林立,巡逻骑兵穿插而行,一旦有所动静,大军就算是全面出动,按照眼前的阵型也绝不会有半分算乱。

成语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成语典源

《孟子·滕文公上》使毕战问井地。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後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注](1)死徙:死,指死者安葬。徙,音ㄒㄧˇ,指生者迁徙。(2)出乡:离开本乡。(3)相友:相伴、相随。

成语典故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受学於子思弟子,提倡王道、重仁义、轻功利,创性善之说,後人尊称为『亚圣』。他的思想记载在《孟子》一书中。在〈滕文公上〉篇,孟子为滕文公讲述治国的方法,并提出了井田制度。他认为:治国当以治民为重,而治民则必须从整治农田作起,如果田地能够正确划分,就能公平地分配给人民耕种,徵收米谷也就毫不费力。人民的生活安定,风俗自然敦厚,无论是死者安葬或生者迁徙,都不会离开本乡,因为这一乡的田地都相互依存在这一个井形土地之中。所以乡人们平时出入相随,有了困难就相互帮助,共同守卫、防御盗贼,有人生病也互相照料,彼此自然亲近和睦。後来《孟子》原文中的『守望相助』演变为成语,用来形容相互帮助,共同守卫、了望。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