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ù ruǎn huā róu
成语简拼:YRHR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玉軟蘤柔
成语解释
形容女子娇嫩柔弱,如花似玉。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接龙
1、玉软花柔→柔肠寸断→断梗飘蓬→蓬门荜户→户告人晓→晓以利害→害人不浅→浅见寡闻→闻风响应→应运而生→生面别开→开锣喝道→道尽途殚→殚精毕力→力小任重→重三迭四→四战之国→国步艰难→难言之隐→隐占身体→体无完皮→皮破血流→流言风语→语短情长→长年累月
2、玉软花柔→柔能制刚→刚直不阿→阿谀奉承→承平盛世→世世代代→代人捉刀→刀山剑树→树俗立化→化民成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衣疎食→食不餬口→口齿伶俐→俐齿伶牙→牙牙学语→语焉不详→详情度理→理所必然→然糠自照→照章办事→事无巨细→细微末节→节用爱民
3、玉软花柔→柔情蜜意→意气高昂→昂然直入→入井望天→天罗地网→网开一面→面似靴皮→皮破血流→流星掣电→电掣星驰→驰名天下→下阪走丸→丸泥封关→关山阻隔→隔壁听话→话不投机→机心械肠→肠肥脑满→满而不溢→溢于言外→外强中干→干干翼翼→翼翼小心→心灵性巧
4、玉软花柔→柔情蜜意→意气用事→事无巨细→细微末节→节衣缩食→食而不化→化腐为奇→奇谈怪论→论道经邦→邦家之光→光采夺目→目不给赏→赏不逾时→时诎举赢→赢奸卖俏→俏成俏败→败鼓之皮→皮相之谈→谈优务劣→劣迹昭着→着手成春→春寒料峭→峭论鲠议→议不反顾
5、玉软花柔→柔茹寡断→断雁孤鸿→鸿爪春泥→泥古不化→化为泡影→影影绰绰→绰约多姿→姿意妄为→为丛驱雀→雀喧鸠聚→聚敛无厌→厌闻饫听→听风听水→水远山长→长绳系日→日中必昃→昃食宵衣→衣不完采→采薪之疾→疾言厉色→色丝虀臼→臼杵之交→交颈并头→头晕目眩
成语示例
(1)我那妃子啊,愁杀你玉软花柔,要将途路趱。▲清·洪昇《长生殿·惊变》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玉软花柔”几个大字。
(2)铎大爷给臭臭和田田介绍了“玉软花柔”的故事。
(3)灰灰写不出成语“玉软花柔”的拼音。
(4)南海俊慧学校的青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玉软花柔”。
(5)小聪不会写成语“玉软花柔”的最后一个字。
(6)白衣男子细细看着柳媚,明眸皓齿,玉软花柔,绝色倾城当如是。
(7)在去张氏墓园的时候,占哥哥给菲叶和海旭讲解了『玉软花柔』的典故。
成语出处
宋·周紫芝《西江月》词:『罗袖云轻雾薄,醉肌玉软花柔。』元·王仲诚《中吕·粉蝶儿》套曲:『昨宴东楼,玳筵开舞裙歌袖,一团儿玉软花柔。』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玉玉:yù 1、<名>美石。《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形>洁白;美丽;珍贵。《卖柑者言》:『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3、<动>相爱;相助。《诗经·民劳》:『王欲玉女。』[玉成] 成全;促成。[玉人] (1)指仙女。(2)比喻貌美像玉人。[玉润] (1)比喻美德。(2)女婿的美称。
软软:ruǎn(1)物体内部的组织疏松,受外力作用后,容易改变形状(跟『硬』相对)。如:柔软;软木;柳条很软。(2)柔和:软风;软语;话说得很软。(3)软弱:两腿发;欺软怕硬。(4)能力弱;质量差:工夫软;货色软。(5)容易被感动或动摇:心软;耳朵软。(6)姓。
花花:huā 1、<名>花朵。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动>开花。《采草药》:『深山中则四月花。』2、<名>能开花供观赏的植物。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花木成畦手自栽。』3、<名>形状像花朵的东西。赵师秀《约客》:『闲敲棋子落灯花。』4、<形>不只一种颜色的,有花纹图案的。宋濂《勃泥入贡记》:『腰缠花布,无舆马,出入徒行。』5、<形>视觉迷乱模糊。杜甫《饮中八仙歌》:『眼花落进水底眠。』6、<动>耗费;用掉。《红楼梦》:『只是白花钱,不见效。』
柔柔:róu 1、<形>草木始生;稚嫩。《诗经·豳风·七月》:『遵彼微行,爰求柔桑。』2、<形>柔软;柔弱。《后汉书·光武帝纪》:『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3、<形>和;顺。《管子·四时》:『然则柔风甘雨乃至,百姓乃寿。』4、<动>安抚。《国语·齐语》:『宽惠柔民,弗若也。』[柔翰] 毛笔。[柔嘉] 温柔而美善。[柔远] 安抚远方的民族,使归顺。[柔则] 以柔顺为准则。古代女子的道德准则。
玉玉:《午集上·玉字部》《唐韵》《正韵》鱼欲切《集韵》《韵会》虞欲切,□音狱。《说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杨,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五音集韵》烈火烧之不热者,真玉也。《易·鼎卦》鼎玉铉。〈疏〉正义曰:玉者,坚刚而有润者也。又《说卦》乾为玉为金。〈疏〉为玉为金,取其刚之清明也。《诗·大雅》金玉其相。《礼·聘义》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管子·侈靡篇》玉者,阴之阴也。《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轻,温不重,是以君子宝之。又水玉,水精也。《史记·司马相如传》水玉磊砢。〈注〉水玉,水精也。又美貌也。《公羊传·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见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史记·□丞相世家》如冠玉耳。又珍食曰玉食。《书·洪范》惟辟玉食。《释文》汉书云:玉食,珍食也。又时和曰玉烛。《尔雅·释天》四时和谓之玉烛。〈疏〉言四时和气,温润明照,故曰玉烛。又地名。《左传·哀十二年》宋郑之间有□地焉,曰:弥作,顷丘,玉畅,岩,戈,鍚。〈注〉凡六邑。又河名。《正字通》后晋天福中,鸿胪卿张匡邺使于阗,着行程记。言玉河在于阗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阗界,疏为三河,一白玉河,二绿玉河,三黑玉河。五六月水涨,玉随流而至,多寡视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谓之捞玉。又关名。《前汉·张骞传》酒泉列亭鄣至玉门矣。〈注〉玉门关在龙勒界。又星名。《后汉·郞顗传》从西方天苑趋,左足入玉井。〈注〉参星下四小星为玉井。又木名。《山海经》开明北有文玉树。〈注〉五釆玉树。又草名。《尔雅·释草》蒙,玉女。〈注〉女萝别名。又《正字通》寒玉,竹别名。亦曰绿玉。又鸟名。《前汉·司马相如传》鴐鵞属玉。《郭注》属玉似鸭而大,长颈,赤目,紫绀色。又观名。《前汉·宣帝纪》行幸萯阳宫属玉观。〈注〉晋灼曰:属玉,水鸟,以名观也。又蚌名。《尔雅·释鱼·蜃小者珧注》珧,玉珧,即小蚌。又姓。《史记·封禅书》济南人公玉带。〈注〉公玉,姓。带,名。《风俗通》齐濬王臣有公玉冉。又爱也,成也。《诗·大雅》王欲玉女,是作大谏。〈注〉玉,宝爱之意。《张载·西铭》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又《广韵》息逐切。《集韵》息六切,□音肃。《广韵》朽玉。又琢玉工。《集韵》或作□璛。又姓。《史记·封禅书公玉带注》索隐曰:玉又音肃。《后汉·光武纪》□留太守玉况为大司徒。〈注〉玉,音肃,京兆人。又《广韵》相玉切《集韵》须玉切,□音粟。西戎国名。亦姓。又《五音集韵》许救切,音齅。篆玉工也。又《韵补》叶音域。《汉费凤□》体履柔和,温其如玉,修孝友于闺门,执忠謇于王室。《易林》鈆刀攻玉,坚不可得。尽我筋力,胝茧为疾。又叶音龠。《易林》桑华腐蠹,衣敝如络。女工不成,丝帛为玉。又叶音迂。《洞□颂》韫产宝玉,叶含耀明珠。《说文》王象三王之连,丨其贯也。〈注〉徐曰:王中画近上,王三画均。李阳冰曰:三画正均,如贯王也。《类篇》隶始加点,以别帝王字。《六书精蕴》帝王之王,一贯三为义。三者,天,地,人也。中画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画相均,象连贯形。俗书不知帝王字中画近上之义,加点于旁以别之。考证:(《尔雅·释天》时和谓之玉烛。)谨照原文时字上增四字。(《左传·哀十二年》宋郑之间有□地焉,曰弥作,顷丘,玉畅,岩,戈,锡。)谨照原文锡改鍚。(又虫名。《尔雅·释虫》玉蛈蜴。〈注〉即螲蟷,似□鼄,在穴中,有盖。今河北人呼蛈蜴。)谨按尔雅原文作王蛈蜴,误引入玉字下。谨将又虫名三字省去。以尔雅释虫至呼蛈蜴二十六字移入下条王字注又虫名下。
软软:《酉集下·车字部》俗輭字。详后輭字注。
花花:《申集上·草字部》(古文)蘤《唐韵》《集韵》《正韵》□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欧阳修·花品序》洛阳人称花曰某花某花,称牡丹则直曰花。又地名。《广州志》南海县有花田。又姓。唐有花惊定。《杜甫诗》成都猛将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书郞花尹。又《韵补》音诃。《枣据诗》延首观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干,一岁再三花。《说文》本作华。荣也。从草□,郑氏曰:□,象华叶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韵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见于书,晋以下书中间用花字,或是后人攺易。唯《后汉书·李谐·述身赋》曰:树先春而动色,草迎岁而发花。又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艺之英华。花字与华□用。而五经、诸子、楚辞、先秦、两汉之书,皆古文相传,凡华字未有攺为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余,颁之远近,以为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晋以下之新字乎。
柔柔:《辰集中·木字部》《唐韵》耳由切《集韵》《韵会》《正韵》而由切,□受平声。《说文》木曲直也。又柔者刚之反。《易·说卦》立地之道,曰柔与刚。《书·洪范》沈潜刚克,高明柔克。《老子·道德经》岂非以其柔耶。又安也。《书·舜典》柔远能迩。又服也。《左传·僖二十八年》我得天,楚伏其罪,我且柔之矣。又草木新生曰柔。《诗·小雅》薇亦柔止。又国名。《前汉·地理志》属琅邪郡。俗作□,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