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ǒu jí yǎn kuài
成语简拼:SJYK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手急眼快
成语解释
急:迅速。动作迅速,眼光敏捷。形容机灵敏捷。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很机灵
近义词
手疾眼快、眼明手快、心灵手巧
反义词
笨手笨脚
成语接龙
1、手急眼快→快刀斩麻→麻痹大意→意在言外→外宽内明→明心见性→性烈如火→火云如烧→烧琴煮鹤→鹤短凫长→长篇大论→论黄数白→白驹空谷→谷父蚕母→母难之日→日长似岁→岁月如梭→梭天摸地→地瘠民贫→贫病交迫→迫不及待→待兔守株→株连蔓引→引伸触类→类聚群分
2、手急眼快→快刀斩麻→麻木不仁→仁柔寡断→断梗飘蓬→蓬门荜户→户曹参军→军法从事→事不过三→三更半夜→夜长梦短→短褐不全→全民皆兵→兵强马壮→壮气凌云→云中白鹤→鹤骨松姿→姿意妄为→为期不远→远垂不朽→朽木难彫→彫章镂句→句比字栉→栉沐风雨→雨凑云集
3、手急眼快→快刀斩麻→麻木不仁→仁言利博→博闻强记→记问之学→学浅才疏→疏水箪瓢→瓢泼大雨→雨帘云栋→栋梁之材→材能兼备→备尝艰苦→苦大仇深→深入显出→出奇不穷→穷则思变→变化无常→常年累月→月明千里→里谈巷议→议论风生→生杀予夺→夺眶而出→出乖露丑
4、手急眼快→快马加鞭→鞭驽策蹇→蹇蹇匪躬→躬耕乐道→道东说西→西施捧心→心惊胆寒→寒气袭人→人亡物在→在此一举→举止娴雅→雅人韵士→士农工商→商彝夏鼎→鼎足三分→分星拨两→两世为人→人琴俱亡→亡不旋跬→跬步千里→里通外国→国尔忘家→家藏户有→有始有终
5、手急眼快→快马加鞭→鞭长莫及→及宾有鱼→鱼书雁信→信及豚鱼→鱼惊鸟散→散灰扃户→户告人晓→晓以大义→义不反顾→顾小失大→大方之家→家徒壁立→立身行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而不野→野人献曝→曝书见竹→竹烟波月→月异日新→新仇旧恨→恨相见晚→晚生后学
成语示例
(1)张爷手急眼快,斜刺里就是一腿。▲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八回
成语造句
(1)洪绪镇中心中学的承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手急眼快”。
(2)净闳叔叔给逞贞和祐[音yòu]堇讲了“手急眼快”的历史故事。
(3)丽丽写不出成语“手急眼快”的拼音。
(4)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手急眼快”几个大字。
(5)小芳不会写成语“手急眼快”的最后一个字。
(6)肖华手急眼快,急忙一手把这个心急的小家伙抓了回来。
(7)在去绍兴县华甫高级中学的车上,思承大哥哥给广溢和鑫畅讲了『手急眼快』的典故。
(8)还好胖子手急眼快,一见昊焱现身,心知不好,马上挤到了木宇身边生怕木宇把持不住自己冲出去。
(9)两人说话时正贴着街道边上要转过一拐角,这时,前面猛然又一个人猛的从拐角冲了过来,肖华手急眼快,一把将飘零拉了过来。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原来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之时……赶在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急眼急眼:[jíyǎn] (1)[方] 。(2)发火;发脾气,生气。人家这么两句话就惹你急眼啦,真有出息!(3)着急。他一急眼,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眼快眼快:[yǎnkuài] 眼尖;视觉敏锐。若不是我眼快,你就掉河里了。
手手:shǒu 1、<名>人的手。[又] <动>手拿着;手持。《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2、<副>亲手;亲自。《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3、<名>控制的范围。《毛遂自荐》:『王之命,悬于遂手。』4、<名>精通某种技艺或专门从事某项工作裙人。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手谈] 下围棋。[手眼] 手段;技艺。
急急:jí 1、<形>急躁;着急。《班超告老归国》:『今君性严急。』《荆轲刺秦王》:『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又] <形为动>为……着急。《信陵君窃符救赵》:『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又] <动使动>使……着急。《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2、<形>紧急;急迫。《赤壁之战》:『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3、<名>急务;紧急之事。《论积贮疏》:『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又] <名意动>以……为急事;注重;重视。曹操《置屯田令》:『秦人以急农并天下。』4、<形>急促;迅疾。《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5、<形>急忙;赶快。《石壕吏》:『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饮。』6、<形>紧。《三国志·魏书·吕布传》:『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7、<动>亲近;看重。《史记·游侠列传》:『是人,吾所急也。』
眼眼:yǎn 1、<名>眼珠。《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晋书·阮籍传》:『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引] 眼睛。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菴》:『眼前万里江山。』2、<名>孔洞;窟窿。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第中窗上下及中一二眼作方眼。』3、<量>用于井、泉水。白居易《钱塘湖石记》:『湖中又有泉数十眼。』
快快:kuài 1、<动>痛快;高兴。《兰亭集序》:『快然自足。』2、<形>尽情地;尽兴地。《琵琶行》:『遂命酒,使快弹数曲。』3、<动>称心;满意。《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4、<形>迅速。《晋书·王湛传》:『此马虽快,然力薄不堪苦行。』5、<形>不加考虑,有话就说。《快嘴李翠莲记》:『女儿诸般好了,只是口快,我和你放心不下。』6、<副>赶快。《陈州粜米》:『儿也,你快去告。』7、<形>锋利。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
手手:《卯集中·手字部》《唐韵》书九切《集韵》《韵会》《正韵》始九切,□音首。《释名》手须也,事业所须也。《急就篇》卷捥节爪拇指手。《师古注》及掌谓之手。《易·说卦》艮为手。〈疏〉艮既为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为手也。《礼·玉藻》手容恭。又以手执器亦曰手。《礼·檀弓》王事也。子手弓而可。《公羊传·庄十三年》曹子手刃而从之。又《司马相如·上林赋》手熊罴。〈注〉言手击之。又叶尸周切,音收。《焦氏·易林》邑姜叔子,天文在手。实沈参墟,封为晋侯。又叶赏吕切,音黍。《郭璞·神嘘赞》脚属於头,人面无手。厥号曰嘘,重黎所处。又叶矧视切,音矢。《宋玉·笛赋》延长颈,奋玉手,摛朱唇,曜皓齿。又《说文》拳也。《正字通》握手谓之拳。非手即拳也。
急急:《卯集上·心字部》《广韵》《正韵》居立切《集韵》《韵会》讫立切,□音汲。《释名》急,及也,言操切之使相逮及也。又《说文》褊也。《后汉·范丹传》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又《广韵》疾也。《增韵》迫也。又窘也。《礼·王制》国无六年之畜曰急。《史记·周本纪》囊王告急于晋。又请急,古休假名。晋令急假者,一月五急。本作□。《说文》从心及声。隶作急,刍即及字。《欧阳氏曰》俗作□,非。
眼眼:《午集中·目字部》《唐韵》五限切《集韵》《韵会》《正韵》语限切,□颜上声。《说文》目也。《灵枢经·大惑论》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童子,筋之精为黑眼,气之精为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衇法于阳。《释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说卦》巽其於人也,为多白眼。《史记·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晋书·阮籍传》籍能为青白眼。《南史·陶弘景传》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弘景末年,一眼有时而方。又马有夜眼。《本草纲目》马夜眼在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又果名。《嵆含·草木状》南方之果,珍异者有龙眼。又香名。《洪刍香谱》白眼,香黄熟之别名。又彪眼泉,地名。见《北史·常景传》。又姓。见《姓苑》。又《集韵》《韵会》《正韵》□鱼恳切,垠上声。《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望其毂欲其眼也。〈注〉眼出大貌。一曰突出貌。郑康成读。又叶五建切,言去声。《谢灵运·斤竹□诗》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又叶伊甸切,音宴。《苏辙·雪诗》终胜溪嶂长熏眼,典衣共子成高讌。《说文》本作□。
快快:《卯集上·心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苦夬切,音块。《说文》喜也,从心夬声。《广韵》称心也,可也。《后汉·盖勳传》王允曰:欲得快,司隶校尉,谁可作者。又《增韵》爽快也,急疾也。又《战国策》恭于敎而不快。〈注〉谓纵逸也。又《辍耕录》世谓有疾曰不快。《后汉·华佗传》体有不快。又姓。又叶窥贵切,音愧。《易·旅卦》心未快也,叶旅于处,未得位也。《扬子·太□经》不宴不雅,礼乐废也。拂系绝纗,心诚快也。本作□。俗省作快。